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時間:113年10月9日上午10:00-12:00
    地點:台北道場11樓第一教室

    書目:大師著:「八大人覺經十講」

    召集人:李秀珍老師

    暖身:淑貞老師
    帶領人:淑貞老師

    出席人數:李秀珍、邱志遠、曹春喬、蕭文鶯、陳麗卿、陳恒瑞、林瓊微、陳淑貞等八位

    一、暖身:

    由淑貞老師帶領唱誦:人間音緣『祈求』,大師全集102金玉滿堂之9人間音緣,透過大師提要、且聽大師說故事~

    歌詞:
    我常常在自想,我來自什麼地方?
    我細細在思量,我將去什麼地方?
    憶往事,罪業深重,怎不悲傷;
    望前程,十字街頭,只有徬徨。
    佛陀、佛陀!
    偉大的佛陀!
    我依靠在您的座旁,
    告訴我──
    一個光明平安的地方。

    提要:
    有的人向宗教祈求幸福;有的人儲財置產,以備不時之需;有的人生兒育女,希望老來得到孝養;有的人追求知識;有的人則希望能離苦得樂。然而,生命過程中,總會遇到許多的瓶頸。這首歌曲,主要在描寫一個求法者的心聲,每當萬籟俱寂之時,獨自跪在佛前,懺悔過去所做的種種罪業,心裡茫然無助、無依的心情,只能依仗著佛陀的慈光與智慧,帶領我們到一個光明平安的所在。

    【聽大師說故事】
    「佛陀」是我們的教主,認識佛陀才能認識佛教。當我還是沙彌時,在佛學院曾翻過《釋迦譜》,但只會看圖不知其精神意義。二十六歲編《人生雜誌》時,很多作者的文稿不僅抽象且空洞,覺得佛教都是在談玄說妙,對佛陀實在是很茫然無知。所以我發心要寫一本《釋迦傳》,用文學的方式來表達佛陀一生的事跡。但因手邊沒有資料可供參考,尋遍了所有圖書館、寺院,有關佛陀的資料實在很少,可以說幾乎沒有,因而就參考一些日版書籍。我二十六歲到台灣時,曾學過日文,只能勉強讀懂一些。
    在動筆之際,同時有民本、民聲等四家廣播電台,每天都在播出我寫的《釋迦傳》,為了要供稿給廣播電台,儘管自己對寫作沒有經驗,但也不得不逼著自己寫,往往寫完一篇都已三更半夜,再步行到郵局,聽到稿件投進郵筒的聲音,才放心回到雷音寺,剛好打板作早課。或許是常常熬夜趕稿的關係,那時我曾妄想得了肺病,深怕《釋迦傳》還沒有寫完就往生了,因此每天都拜佛祈求,希望等我寫完《釋迦傳》再讓我往生,也從拜佛中增加不少信心,發願要將佛陀寫成至情至聖且人性化、人間化的人。尤其每次寫到佛陀用心的情節,自己就很感動,從字裡行間中徜徉在佛的慈悲裡,與佛感應道交。
    ──摘錄一九九三年十月《星雲日記25》
    【習題】
    1.你曾經想過自己來自什麼地方?又將去什麼地方?
    2.為什麼佛陀可以引領我們到光明平安的地方?
    3.你對自己的人生有什麼祈求?

    二、導讀:

    由淑貞老師帶領「八大人覺經」~第四講知足為守道的根本,這是第三覺、覺知心無厭足,惟得多求,增長罪惡;菩薩不爾,常念知足,安貧守道,惟慧是業。
    眾生的「心無厭足,惟得多求,增長罪惡」,這是不容否認的,貪欲越多,增罪越多。可是大家都沒有想到,「大廈千間,夜眠幾尺?積資巨萬,日食幾何?」在那些萬貫家財的後面,不知隱藏著多少的罪惡!名譽高位之中,不知潛伏著多少陷阱!
    增長罪惡的非法多求,約而言之,有如下幾點:
    第一是竊取他物,如小偷、強盜、土匪,專以掠奪他人的財物為主。
    第二是抵賴債務,如借他人的財物,到期不肯歸還,倒帳、抵賴、損人利己。
    第三是吞沒寄存,如有人因事他去,將東西存放,待到領取時,否認其事。
    第四是欺罔共財,如兩人合夥經商,於共得的利潤他要獨占,賺了一萬,他只肯說五千。
    第五是因便侵占,如私取公物,或是偷工減料,假公濟私等等均是。
    第六是藉勢苟得,如貪汙舞弊,欺騙敲詐,以顯赫的勢力使受損的人不敢伸張。
    第七是經營非法,如開設酒家、舞廳,或是屠宰為業,或是販賣殺生用具(如釣魚具)。
    人心沒有厭足,非法的貪求就不會停止。本來,穿衣服只為了遮體取暖而已,但有錢人的衣衫,力求綾羅緞帛;吃飯只為了充飢而已,但有錢人的三餐,非要山珍海味;住處只要能避風雨就好,但有錢的人非要雕梁畫棟;在享受方面,大自然的山水花草不夠,還要跳舞打牌。以有限的物質,要想滿足心無厭足的欲望,這怎麼能夠?因此就不得不作非法的多求了。像上面說的非法多求,不擇手段,損人利己,實是增長彌天的罪惡。
    一個人因為不知足,使心耽著外境,因此,財富當前,生命就在財富手裡;美色當前,生命就在美色手裡;多求的人,自己是什麼也保不住的。歷代以來的富豪在哪裡?多求者的結果究竟能得到什麼?若是能夠知足,生命才能安定,生活中才有樂趣可言。

    「知足常樂」,這是修道者最好的座右銘。

    覺悟的人就不會非法多求,因為覺悟的人永遠是知足的。覺悟的菩薩,並不是不要錢,而是覺悟的菩薩善於用錢。錢財保存得再多,並不屬於自己,把錢財用於有用之處,才是屬於自己的。所以覺悟的人處理財富的方法︰十分之二用於救濟為善,布施供養;十分之二用於自己生活日用所需;十分之二儲蓄,留作老病旅行必要之用;另餘十分之四留作經營,將本求利。
    修學菩薩道的人,能安於貧窮,清淨守道,把求智慧、求解脫當作事業。

    像惠能大師做舂米的工人數月如一日,像百丈禪師的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弘一律師一件棉襖能穿數十年,虛雲和尚在真如寺以水當飯而不向惡勢力屈服,像這種安貧守道的精神,才是真正懂得人生,把握人生!

    三、分享

    綜上所述,歸納總結如下:

    星雲法師的「祈求」與「八大人覺經」的第三覺有著深刻的內在連結。第三覺提醒我們,心若無法知足,總是渴求更多,便會增長罪業,迷失在慾望之中。然而,菩薩則不然,始終秉持知足之心,能夠安於貧困,專心修道,視智慧為唯一的業力。
    星雲法師的「祈求」是從慈悲與智慧的角度出發,強調不要向外界不斷索求,而是應該在內心中找到真正的滿足,這與「八大人覺經」的第三覺理論相呼應,認為知足是修道的根本。知足能使人從內在找到安定與平靜,不會因為外在的物質缺乏而心生不滿,進而防止罪惡的增長。菩薩的修行重點在於內心的智慧與修養,這是他們的業,也就是他們一生追求的目標。因此,知足不僅是修行的關鍵,也是保持道心不動搖的根本。

    感謝秀珍老師帶領回饋太精彩了
    感謝各位老師的滿滿回饋,好感動喔!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