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首頁
總會長介紹
Back
星雲大師略傳
星雲文集
關於讀書會
Back
認識我們
談讀書會
各類型讀書會
線上填寫表單
Back
讀書會家族網站申請
新讀書會成立暨家族網站申請表
書香義工報名表
聯絡我們
分享園地
Back
好書分享
方案設計
經營秘方
表單下載
閱讀花園
活動資訊
Back
活動訊息
活動花絮
讀書會家族
群組
活動
Videos
Audio
相片
People
Polls
Show results from selected filters below:
Check All
Uncheck All
相片
用戶
相簿
Videos
活動
群組
搜尋
Sign In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Your password
記住我
登入
我忘記了我的帳戶名稱
我忘記了我的密碼
上傳封面照片...
拖曳照片,控制封面照片的呈現區域
台北-教師經典讀書會
Registered Users
Timeline
About
Albums
Videos
Audio
Followers
Events
More
Groups
Polls
台北-教師經典讀書會
時間:113年10月30日上午10:00-12:00
地點:台北道場11樓第一教室
書目:大師著:「八大人覺經十講」
召集人:李秀珍老師
暖身:恒瑞老師
帶領人:春喬老師
出席人數:李秀珍、邱志遠、許興家、林瓊珠、曹春喬、蕭文鶯、陳麗卿、陳恒瑞、林瓊微、陳淑貞等十位
一、暖身:
由恒瑞老師帶領:導讀大師全集第一類「經義」p057禪定~
「禪定」是一種應對人間萬事的瀟灑自在,是面對逆境考驗所展現出來的幽默風趣。所謂「參禪」主要是把與生俱來的禪心活用起來,如果我們可以活用禪心,我們的處事就更有靈巧更有智慧。禪是悟的,不是學的,一旦有了禪定的修養,心會很寧靜,很寧靜的人就不會對於是非權勢名位財富斤斤計較,也不會因為別人的一句話一件事而心裡產生起伏動亂,受到影響,只要能夠修持自己的禪心就能隨遇而安心,那麼要如何參禪修持呢? 所謂「都攝六根」,因為六根隨外境起變化,痛苦煩惱貪嗔癡容易滋長,所以要收攝起六根,「攝心一處」,大師告訴我們只要經常保持精神統一,意志集中,就能讓心專注於一處,負責任把工作做好,愛人愛事,有一天也會悟道。近日有幸擔任藥師懺法會的布置義工,才知道原來每次法會能夠圓滿,除了當天的主法師父團隊,義工外,事前更有很多義工及師父的付出。一場法會的準備物品從桌椅、桌布、桌墊到經架、蓋布、祈願文、儀軌、經書、小碟、檀香、鮮花,最後眾人還要拉線對齊桌子及經書...義工不能輕忽自己的工作,草率完成,必須得隨時注意物品擺放的順序、位置,才不會造成自己及別人的麻煩;而且每個人有自己做事的方法和習慣,不能太熱心干擾工作中的其他義工也不能自顧自地我行我素,大家被時間追趕著,但不能急躁,如何讓自己做得歡喜,如同督導師父一再提醒我們:「動禪!動禪! 」,「身在哪裡,心在哪裡! 」專注做好手邊的事。六祖壇經說:「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心浮氣躁時,遠離一切表象,一切攀緣,「攝心一處」,就能隨遇而安,而對付六根向外攀緣無法自主時,我的降魔法寶就是專心誦佛號,往往能立竿見影,禪心再現!
二、導讀:
由春喬老師帶領第五講 精進為降魔的根本,這是第四、覺知懈怠墮落,常行精進,破煩惱惡,摧伏四魔,出陰界獄。
在世間上,無論做什麼事,必須要有大雄、大力、大無畏的精神不可,我人在社會上興辦的事業,在佛法裡修學的道業,所遭遇到的障礙、魔難一定很多,如果猶豫不前,或稍一懈怠,就會一事無成。所以在這一段經文裡,我們要講精進為降魔的根本。
「懈怠」,就是對於斷惡修善之事不盡力,懈是根身的疲倦,怠是心識的放縱。懈怠是人生的病患,對治懈怠的藥方就是精進。
所謂精進的主旨,就是要我人未生的善心令速生,已生的善心令增長,未生的惡念令不生,已生的惡念令速斷。這個世間是佛與魔的世間,精進的可以成佛,懈怠的墮為魔界。
過去的先聖先賢,在道業上所以有成就,哪一個不是經過大死一番的精進?我們就拿本經的當機眾阿那律尊者來說吧!
阿那律尊者有一次在佛陀的講經法會中,竟然打起瞌睡來。佛陀對於懈怠不精進的弟子,很不歡喜,就喊醒阿那律,訶斥他說︰咄咄汝好睡,螺螄蚌蛤類;
一睡一千年,不聞佛名字。阿那律尊者聽了佛陀的訶斥以後,心裡很慚愧,發願從今以後不再睡眠,每天不是經行就是誦經。一天兩天不睡眠是不要緊,但天天不睡眠,人的精神當然會支持不住,眼睛也會吃不消,經過一段時間,阿那律還是精進不懈地不休息,他的眼睛終於瞎了。佛陀非常憐憫他,教瞎了眼的阿那律修習金剛照明三昧,不久,阿那律即證得天眼通。
阿那律為了佛陀的一句話就那麼精進,能這樣大死一番,就不會為情欲、懈怠所惑,就不會為眾邪魔鬼所嬈。學佛者,聽經聞法,了知諸法實相,這是得文殊菩薩的大智,但要從所得般若智再行精進,才可契合普賢菩薩的萬行。
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遍塵剎,百千萬劫化閻浮;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度人舟。」若沒有精進的精神,何能做到?地藏王菩薩,「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這不是大仁大智的精進精神嗎?
玄奘大師西行取經,路經八百里流沙,途中失水,幾乎死在沙漠之中,但他寧願向西天一步死,也不願往東土一步生,若非宗教的熱情,為教的精進,何能至此?慧可大師參拜達摩祖師,立雪斷臂,不退初心,若非有精進求法之心,何能至此?在佛教中,六度是以精進為主,無論布施、持戒、忍辱、禪定、智慧,若無精進,也無法完成波羅蜜。
經裡說,精進有十種利益︰(1)不為他力折伏;(2)獲得諸佛攝受;(3)人天等眾敬仰;(4)聽聞正法不忘;(5)未知者能求知;(6)增長無礙辯才;(7)得進住於禪定;(8)少病少惱少患;(9)飲食容易消化;(10)如優曇花開放。
本經說「降伏四魔」,四魔就是︰一、煩惱魔,指貪瞋痴等習氣能惱害身心之魔;二、五陰魔,指色受想行識等五蘊能生一切苦之魔;三、死魔,指能斷人生存命根之魔;四、天魔,指能壞人善事的天魔外道,如欲界自在天的魔王等。
在《小止觀》及《起信疏》等經論裡說,摧伏四魔的方法,即持念阿彌陀佛聖號,或稱念三皈五戒,或誦《般若心經》。佛陀在菩提樹下金剛座上,也是經過降魔以後才成道的!
專造罪惡的煩惱破了,一切擾亂道業的魔王摧伏了,就能夠出離生死輪迴,脫出五陰三界的牢獄。
五陰就是指五蘊和合的有情色身;陰,蓋伏為義,因色受想行識能蓋伏有情的真如佛性之故;三界,就是指欲界、色界、無色界。
五陰如苦聚,三界如火宅,我人的身體、世間都是無常不實,等於不可依賴的牢獄,要「破煩惱惡,摧伏四魔」,才能「出陰界獄」!
眾生不懈怠地精進修道,捨棄五陰之身,脫離三界牢獄以後,證得常住法身,逍遙自在,那就是一個光明、解脫、安穩的世界!
三、分享:
綜上所述,歸納總結如下:
大師的「禪定」與「精進為降魔的根本」,在佛教中,禪定是通過專注於內心和心境的穩定,幫助修行者排除煩惱、妄念與內心的干擾,進而達到心靈的平靜。精進則代表持續不懈的努力,無論遇到何種困難,都保持堅定的信念和毅力。這兩者共同作用,能讓修行者更有力量面對內心的「魔」,也就是貪嗔癡等負面情緒和習性。
感謝恒瑞老師精彩的現身話日常的心得分享
感謝春喬老師寫滿了白板上的摘要與重點、且娓娓的道來如是我聞
感謝秀珍老師ㄧ開始就帶領大家誦念八大人覺,且要我們以四層次回饋:「發生」、「發現」、「發展」、「啟發」隨時記下,並帶領總結太精彩了!
感謝各位老師的滿滿回饋,好感動喔!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
最新文章
2024年人間佛教讀書會初階/精進培訓暨認證帶領人聯誼座談
2025 閱讀研討會報名狀況查詢
2024生活有書香《全民閱讀博覽會》
2025生活有書香《全民閱讀博覽會》
2025 閱讀研討會《星雲大師全集導讀》
2025生活有書香《全民閱讀博覽會》
讀書會家族最新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