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三重區種籽暨督導讀書會
    時間:2024/10/19
    活動內容:
    共讀材料:快樂的泉源
    協辦單位:重一.四. 五
    帶領人:何瑞玉
    主持人:鍾瑋璿
    暖身:謝阿粉
    攝影:謝淑華
    回饋/紀錄 : 林祺
    活動心得:
    一、家居和諧
    美純: 透過學習改變自己,例如改掉用命令的口氣對孩子說話。
    **: 家是講愛的地方,不是講理的地方,要包容。
    **: 你大我小,你對我錯,便能不起爭執。
    馬換金:多聽對方講,有疑慮時,想一想,會發現對方也是有道理的。
    陳明山: 父愛,則母靜,則子安,則家和。父親是最重要的根源。

    二、天然環境
    瑞霞:人為造作的部分可以改善;但由業力所感的環境則不可控,唯有培養清淨心,方能不受影響。
    玉璠: 縱使住在偏遠地區,還是可以自駕克服交通不便,而且能享受清幽的環境,令身心舒暢。
    韻樺:住家在大馬路旁,除了裝氣密窗改善嘈雜,也要自我調適去適應環境。
    惠珍:即便有良好的居家環境,心情也可能受到出門的烈日或大雨等等影響,所以最重要的是 心。

    三、人際關係
    玉里:尊重、包容。對我三分好,回敬你五分。鄰居受感動而願受五戒。
    美英:真心就會有好的回報;真誠對待最重要。
    林祺:參加活動,並分擔任務、有所貢獻,如此可令自己融入團體。
    玉蘭:參加讀書會可增長善知識,獲得平靜與快樂。帶著善念,以善為出發點,就能營造好的關係。

    四、心胸寬廣
    金菱:工作上遇到狹隘只顧自己而不願多幫一點忙的人,真是難以調適。
    阿琴:帶領十位老菩薩主持大寮,因而廣結善緣,繼而在會長任內令重一分會免於凋零而再度興旺。
    馬換金:做人不願做的,自己能學習成長。默默做,苦痛會過去,努力也會被看見。

    五、慈悲喜捨
    瑞霞:需有 智慧 才能避免當爛好人或好心辦壞事。同時有要有 三輪體空 的觀念,以不求回報的清淨心帶動善的循環。
    忠瑛:你尊我卑,不求回報。用說好話、做好事的方式實踐慈悲喜捨。

    六、自己內心
    美純:靜態的講座和讀書會,加上動態的服務,透過這些學習,達到解行並重,方能體悟佛法。他人的請託,縱令自己產生煩惱,也能轉念而隨順因緣,不去拒絕。
    明山:快樂的定義是滿足、愉悅。外在的快樂短暫(美食 音樂 朋友 旅遊),內在的快樂長久(助人、慈悲喜捨)。
    如瑾: 老和尚揹姑娘過河,年輕和尚認為犯戒而耿耿於懷許久,最後他說出看法,老和尚回:我一過河就”放下了”,你怎麼心裡還一直揹著那位姑娘啊?~年輕和尚想多想歪了,有時我們也想多了,放大了別人的一言一行,而給自己帶來煩惱。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