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南台-自在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5 個月前
    新竹教師分會3月份法寶雲水讀書會
    一、召集人:葉璟萱督導
    二、帶領人:李素真老師
    三、齋 主:葉璟萱老師
    四、時 間:114、3、21(五)上午9:30
    五、地 點:新竹市民生路煙波飯店都會館
    六、選讀題材:大師《金剛經講話》- 恆河七寶不如無為分第十一
    參加老師:1、葉璟萱 2、江順裕 3、彭日妹 4、祝韻梅 5、曾碧蓮 6、李藹蓉 7、曾秀英 8、陳季英 9、朱兆朋 10、李素真
    11、鄭 秀美 12、李菊蘭

    七、心得:

    (一)、如何正確使用財富?
    擁有財富者,要如瀅澈的泉水,使人得到歡喜飽足的受用,如此,生活自然富足自在,死後能生於天界,享受福樂。」 有形的財富終有散盡毀壞時,人與人的情義相助,彼此分享成果的交流互動,善友的護念提攜,聞法知足的安適等,是永續經營我們內在的財富。

    (二)、財施和法施的差別是什麼?
    財布施是有為法,因此,它的布施是有限的,所以所得的功德也就有限。法布施是無為法,可以有無限的布施,所以功德也就無量無邊。財布施可以使我們放下財物的貪戀,以此破除內在的慳吝,佛陀並非完全否定資生布施的利益,在佛陀本生譚中,佛陀捨王位、國土、財寶、童僕、車乘、妻妾等等,看似有相的布施,但是以恆順眾生,心不起瞋怨,也能感應到三輪體空,無為功德的法喜。

    (三)、什麼是受持《金剛經》的十法門?
    (一)書寫:恭敬抄寫經文。
      (二)供養:供奉經典於塔廟、佛殿。
      (三)施他:印行經典流通。
      (四)諦聽:專注聆聽經教法義。
      (五)宣說:為他人講解經文,解除文字義理的障礙。
      (六)受持:奉行教義,應用於生活中,自利利他。
      (七)開演:廣開演說微妙經義,令他人開悟自性。
      (八)諷誦:專心稱誦,持念經文。
      (九)思惟:深入法海,靜默思惟,以悟解奧妙之處。
      (十)修習:由思惟深解義趣,因此發起大行,證入聖果。

    (四)、無為福德具有什麼功德?
    無為福德之性,具有無量無邊的功德。
      (一)轉煩惱為菩提。
      (二)止啼哭得安樂。
      (三)導迷津至彼岸。
      (四)渡有情登佛境。
      從捨財寶破慳貪,繼而開拓無為的財寶,一分善根福德因緣都不可或缺;四句偈等,都應全力依法而行。含藏自性的寶礦珠玉,遠勝恆河沙數....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