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南台-自在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5 個月前
    曰期:2025年4月6日
    時間:下午14:30-16:30
    地點:林內譯站
    參加人數:6
    帶領人:李*美

    文章內容:
    「人間與實踐」-星雲大師著
    (P74-P81)佛光會員的展望
      人為希望而活,生命因發展獲得圓滿,沒有希望的人生將如同行屍走肉,生命也就毫無意義可言。參加佛光會,不僅使生命充滿無窮的希望,更能為前途帶來美好的發展。身為佛光會員有什麼樣的展望?在此我提出八點意見供大家參考︰
     
      (一)為自己留下信仰︰有人說︰「人是信仰的動物。」世間上不管是那一種宗教,那一種學說,都必須建立在信仰上。有了堅定的信仰,就會產生很大的力量,甚至為之赴湯蹈火在所不惜。但是,信仰有好有壞,一般而言,我們可以將信仰分成四種層次,最壞的是信仰邪師異說的「邪信」;其次是「不信」,對於生從何處來,死歸何處去不想探討,人生猶如無根的浮萍,但至少沒有誤入歧途;第三是信得很虔誠,但不知分辨的「迷信」,迷信雖然不好,但是憑著一片純真的心,對於防非止惡也能產生很大的功效;最高尚的信仰應當是信仰實在實有、道德高尚、戒行清淨、正法圓滿、智慧超然,能幫助我們昇華人格,解脫煩惱的「正信」;佛教就是建立在真理、慧解,經得起考驗的正信之上。在經典裡,佛陀很明確地告訴我們一切眾生都有佛性,只要依法而修,都可以成就佛道。佛光會員應當從禮佛、念佛、行佛中,探索內心的寶藏,追尋無限的人生,為自己留下永恆的信仰。
     
      (二)為家庭留下貢獻︰一個人從呱呱墜地起,就在家庭裡度過大半的時光,及至長大嫁娶,又成立另一個家庭,養兒育女。家庭不但延續生命,對於個人身心的成長,國家社稷的安定更是重要。所以,佛教對家庭幸福非常重視,像《善生經》、《玉耶女經》、《大寶積經》、《涅槃經》等佛教經典中,不但教導人們如何實踐家庭倫理,還說明家庭經濟如何運用得法。      
     
      佛光會員懷抱建設人間淨土的理想,應當先從自己的家庭做起,為人子女者,對父母恭敬供養;為人妻子者,對丈夫守貞重節;為人丈夫者,對妻子讚美慰苦;為人父母者,對兒女諄諄善誘,不但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更重要的是,應該將佛法的明燈延續下去,代代相傳,為家庭留下長遠的貢獻﹗
     
      (三)為社會留下慈悲︰我們的衣、食、住、行都是由社會各行各業所供給,因此對社會,我們除了以努力工作回饋報答之外,更應配合時代,福國利民,為社會留下我們的慈悲。世界上還有什麼比慈悲更可貴的呢?中國南北朝時代,佛圖澄以慈心化度殘暴的石勒、石虎,蒼生因而得救;北魏曇曜發大悲心設立供應無缺的僧祇戶、僧祇粟,飢民因而免難。今日的社會問題叢生,究其原因,主要在於大家缺乏慈悲的精神;人際之間不能和諧,就是因為大家不能易地而處;勞資之間時有衝突,也是由於上下無法互相體諒……,凡此都需要慈悲的法水來滋潤撫平。
     
      唯有慈悲能化干戈為玉帛,唯有慈悲能轉暴戾為祥和,佛光會員應以古德為師,以無緣大慈的精神布施歡喜,以同體大悲的胸懷濟助苦難,以怨親平等的雅量包容異己,以人我一如的精神關懷萬物,為我們的社會留下可貴的慈悲。
     
      (四)為生命留下歷史︰人生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的生命,我們踏在前人的肩上步步高升,自然也要為後世子孫留下歷史的軌跡!像羅門四哲之一的僧肇雖然英年早逝,但是他的《肇論》流傳至今,仍為研究佛教思想的寶典;幼年時因意外而嚴重殘疾的亨利‧克拉克‧華倫憑著對佛法的堅定信心,博覽群經,著書立說,度人無數,雖然以不惑之齡與世長辭,其嘉言懿行卻足以模範後學;民國時代的太虛大師力圖整理教產、教制,儘管功敗垂成,然而對日後中國佛教的振興卻深具潛移默化的影響;德國高僧三界智長老雖然一生顛沛流離,三度被捕下獄,卻未嘗稍改志節,許多歐美人士在他的感召之下,紛紛學佛向道。可見壽命的長短不在色身的生滅,事業的大小也不在一時的成敗,而在於自己對人群社會留下多少貢獻?我們佛光會員應當效法前賢立德、立功、立言的精神,為不死的生命留下璀璨的歷史﹗
     
      (五)為道場留下功德︰歷代的佛寺道場除了住持佛法,更發揮教育百姓、建設文化、醫療救濟、幫助生產、開發交通、保護生態、利濟行旅、安住軍民、財務運轉等功用,儼然成為大眾法身慧命的第二個家庭,與我們色身肉體寄住的家庭並無二致,所以為道場發心是我們分內之事。
     
      古德說:「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同樣的,「佛教興亡,僧信有責。」唯有四眾弟子共同護持道場,道場才能擴大弘法度眾的功能。如果我們都能藉著我們的口為佛教宣揚讚歎,藉著我們的手腳為寺院道場分擔責任,藉著我們的頭腦為佛教事業貢獻智慧,乃至盡一己之力護法衛僧,以一瓣心香祝禱教運昌隆,佛教還會沒有希望嗎?眾生還會沒有度盡的時候嗎?
     
      護持道場能化導萬千眾生,功德自是不可限量。昔時,須達長者布施黃金助建祇園精舍,不但僧伽得以安住無虞,忉利天上也為他造了一座宮殿;貧窮的難陀女因誠心供養一盞小燈,不但為自他點亮了光明的佛性,百劫後更得以證果成佛,所以佛光會員為使正法永存、佛光普照,應當竭盡心力,為長養慧命的道場留下不朽的功德。
     
      (六)為眾生留下善緣:佛陀在菩提樹下證悟的真理中,最主要的就是緣起法則。緣,是世間上最美妙的事!靠著眾緣和合,無中可以生有;由於善緣加入,壞的因子得以改善。宇宙中一切事物都是相因相成,眾生之間也具有同體共生的關係,人類必須摒棄過去「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弱肉強食」的概念,而改以平等互惠的觀點來看待一切眾生,舉凡有益眾生的事情,大至世界和平、保育運動,小至造橋鋪路、施燈施茶、讚美鼓勵,大家都應該隨心盡力,共襄盛舉。
     
      希望佛光會員都能發平等心、廣大心、最上乘心、無顛倒心,為十方眾生留下得度的善緣。
     
      (七)為未來留下願心:世事無常,明天永遠是不可知的未來,但是堅定的願心可以貫穿時空,萬古長存!像西方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以四十八願逐一成就,東方琉璃淨土是藥師如來以十二大願莊嚴而成,地藏王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願心為淒苦的煉獄帶來希望,觀世音菩薩「倒駕慈航,尋聲救苦」的精神是娑婆暗夜裡的一盞明燈,玄奘大師憑藉「寧往西天一步死,不回東土一步生」的立志,鑑真大師靠著「為大事也,何惜身命」的誓言,忍人所不能忍之苦,行人所不能行之事,不但為佛教開創新的里程碑,更為眾生帶來得度的希望!《勸發菩提心文》中,省庵大師說:「入道要門,發心為首;修行急務,立願為先。願立則眾生可度,心發則佛道堪成。」希望佛光會員能效法古聖先賢恢弘的氣度,為未來的子孫留下崇高的願心!
     
      (八)為世界留下光明:世界上最殊盛的事,莫過於光明普照。清晨的陽光驅走暗夜,溫暖大地,使萬物得以成熟;海邊的燈塔指引方向,照亮前程,使船夫免於恐懼。佛光會員應該向陽光、燈塔學習,在苦難的地方點燃慈悲的明燈,在瞋恨的地方點燃寬恕的明燈,在懷疑的地方點燃信心的明燈,在憂傷的地方點燃喜悅的明燈,在失意的地方點燃希望的明燈,在愚癡的地方點燃般若的明燈,為這個世界留下無限的光明。
     
      人生的價值不在長命富貴,華廈美食,而在奉獻所長、服務大眾;學佛的可貴也不在祈求功名、榮利,而在盡己所能,讓眾生證悟佛性。希望大家都能稟持「推己及人,兼善天下」的精神,為自己留下信仰,為家庭留下貢獻,為社會留下慈悲,為生命留下歷史,為道場留下功德,為眾生留下善緣,為未來留下願心,為世界留下光明,以期自利利他,己達達人。

    後記:
    @大家先共讀此篇文章,接著一起複頌一次重點。
    @誠如成員中*茜師姐所言:讀到就感動!
    閱讀星雲大師的文章,在字裡行間,就深深的被大師
    高深遠見所感動!
    @*鈺:如大師所言,信仰分成四種層次;「邪信」、「不信」、「迷信」、「正信」,佛教就是建立在真理、慧解,經得起考驗的正信之上。很慶幸自己能接觸到正信的「佛光山」「佛光會」。
    @*茜:娘家祖傳就供奉著《大寶積經》,母親以【普門品】、舍弟以【金剛經】為定課。將佛法的明燈延續下去,代代相傳,為家庭留下長遠的貢獻﹗
    @*美:古代祖師大德都為社會留下慈悲,用慈悲的法水來滋潤撫平眾生。
    @*吟:護持道場能化導萬千眾生,功德自是不可限量。昔時,須達長者布施黃金助建祇園精舍,不但僧伽得以安住無虞,忉利天上也為他造了一座宮殿。所以平日為道場發心是我們分內之事。
    @*茜:「由於善緣加入,壞的因子得以改善。」學習佛法就像注入善的因緣,讓家庭關係變好了。
    @*家:學習菩薩的願心;像西方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以四十八願逐一成就,東方琉璃淨土是藥師如來以十二大願莊嚴而成,地藏王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願心為淒苦的煉獄帶來希望,觀世音菩薩「倒駕慈航,尋聲救苦」的精神,我們也發心發願。
    @*昌:希望先從自己的家庭做起,為人子女者,對父母恭敬供養;為人妻子者,對丈夫守貞重節;為人丈夫者,對妻子讚美慰苦;為人父母者,對兒女諄諄善誘,不但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更重要的是,應該將佛法的明燈延續下去,代代相傳,為家庭留下長遠的貢獻﹗學習回本山時看到的很多發心菩薩,數十年如一日的精神,自利利他。
    @大家期許有次第的
    (一)為自己留下信仰
    (二)為家庭留下貢獻
    (三)為社會留下慈悲
    (四)為生命留下歷史
    (五)為道場留下功德
    (六)為眾生留下善緣
    (七)為未來留下願心
    (八)為世界留下光明

    特別道歉
    很抱歉本次分享誤植入「無邊界家庭讀書會」
    特此致歉!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