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新店 修好緣讀書會
    時間:2025/03/01週六上午11:30
    地點:會員家
    出席:鄭婕妤、朱吳素秋、林許寶珠、線衛芬、張陳淑、黃綉玉、簡秀瓊、馮義妹、
    陳燕華、董許敏、李定美、林敏珠、林碧鑾、盧謝桂妹
    帶領人:鄭婕妤 紀錄:鄭婕妤
    閱讀主題:迷悟之間/創造歡喜心
    一、輪流朗讀文章:創造歡喜心
    二、帶領人鄭婕妤導讀:
    (一) 幾個方法可以幫助你培養歡喜心?
    (二) 回顧自己修行以來,有哪些經歷最讓你感受到真正的歡喜心?
    三、與會者心得分享:
    (一)朱吳素秋師姐:
    我從身體的病痛與限制,到透過當義工、學佛,逐漸恢復健康與自在。這讓我想到佛法中所說的「法喜充滿」—當我們投入於修行與服務,身心都會隨之轉變,甚至連健康也會改善。從「什麼都不行」到「現在都OK了」,這是一種由內而外的調整與成長。不只是身體變好了,內心也變得更加堅定、柔軟,當我們願意去服務、去修行、去發願,即使起初有種種困難,最終都能走向自在與安樂。這正是人間佛教的精神:在生活中實踐佛法,在奉獻中找到真正的快樂。
    (二)董許敏督導:
    在回顧佛光山及佛光會一路走來的歷程。從修行、運動、功課的規律生活,到道場的發展、同修之間的緣分,再到大家共同參與建設、掃除、弘法的點滴,這些經歷交織成一張珍貴的回憶網。 曾經一起參與的法友、會長、師兄們,這些名字與地點不只是記錄,更是見證了當時那份熱忱與投入。「我們一會以前真的出去響當當」,這是大家一起努力的榮耀時刻。無論是清掃道場、參與共修,還是一路走來的團結與奉獻,這些都展現出佛光人「以佛法淨化人間,以慈悲廣結善緣」的精神。
    (三)林許寶珠師姐:
    1. 知足常樂:學會珍惜當下所擁有的,而非執著於未得到的。
    2. 感恩心:每天反思生活中的美好,例如感謝家人、朋友,或是享受一杯溫熱的茶。
    3. 正向思考:遇到困難時,嘗試從中學習,而非陷入負面情緒。(四)鄭婕妤會長:
    (四)黃綉玉督導:
    1. 助人為樂:幫助別人能帶來內心的滿足與喜悅,例如參與佛光會的志工活動。
    2. 說好話、做好事、存好心,遵循大師的「三好」精神,累積福報,讓身邊的人都感受到
    溫暖。
    3. 佈施與分享,無論是財物、時間還是智慧,願意分享的人,內心通常更加自在歡喜。
    (五)線衛芬督導:
    1. 誦經與禪修,念佛、持咒、誦經或靜坐,能讓心平靜,減少煩惱,自然生起歡喜。
    2. 聞思修並行,閱讀佛法經典,思考其中的智慧,並落實於生活中,讓心靈得到真正的解
    脫。
    3. 隨喜功德,看到別人行善,學會隨喜讚嘆,內心也會充滿法喜。
    (六)陳燕華師姐:
    1. 培養簡單純粹的生活習慣,減少執著,對於無法改變的事情,學會放下,不讓它成為內
    心的負擔。
    2.親近善知識,與善良、正向的人相處,互相鼓勵,共同成長。
    3.養成健康的作息,適量運動、均衡飲食、充足睡眠,讓身體健康,心情自然愉悅。
    (七)簡秀瓊師姐:
    1. 學會微笑,即使面對困難,也能帶著微笑去應對,內心會變得更加堅強。
    2. 保持幽默感,適時地開懷大笑,讓自己與他人都感受到快樂的能量。
    3. 珍惜當下,「一期一會」,每個當下都是獨特的,專注當下才能真正體會快樂。
    正如佛光山所提倡的**「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當我們能夠帶給別人歡喜時,自己也會收穫更多的快樂。只要用心修持,歡喜心就會自然生起!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