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南台-自在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4 個月前
    北一區345督導讀書會
    4/09日(星期三)【zoom線上讀書會】
    時間:14:00~15:30
    材料:《星雲禪話第2冊》
    主題:
    1.天人送食 P361
    2.無位真人 P363
    3.害怕什麼 ? P366
    4.公雞與蟲兒 P368
    帶領人:朱元
    回饋 :李虹慧 (共讀人數11人)

    文章討論:
    陳秋玉:
    禪是活潑的,有時當頭棒喝,有時暗示含蓄。禪的教育,就是不說破,不說破的才是自己的全部。 禪者沒有成見,當讚美的時候讚美,當批評的時候批評,這都是禪的藝術。 有時候不說破,裝傻是厚道,佛光人日行三好,四給,五和都是人間佛教的行者。

    莊琇紅:
    道宣大師以嚴守戒律聞名,感動天神供養,展現了清淨修行的力量;而窺基大師的「三車」經歷則提醒人們,俗世的名利、享樂與學問,最終都不足以替代佛法中的內心安寧與禪悅。兩者相遇所引發的天人遲送食事件更揭示了境界的差異以及尊重他人的修行境界的重要性。
    這個故事鼓勵人們反思什麼是最終的追求,是外在的物質和地位,還是內心的平靜與解脫。非常耐人尋味!

    黃惠珠:
    三車和尚窺基大師為何有萬千護法神祈護衛著,讓天人 無法按時送食物給道宣律師呢?
    這個問題涉及到三車和尚、窺基大師以及道宣律師的故事,也涉及到佛教中的護法神和天人之間的互動。根據一些佛教故事和傳說,三車和尚與窺基大師的修行境界非凡,因此常常受到護法神的護佑。護法神是指那些在佛教中幫助維護佛法、保護修行者的神靈,他們的職責是幫助那些為佛法奉獻自己的人,讓他們的修行不會受到外界干擾。這篇文章的核心觀點可以總結為:真正的幸福是來自於放下。一休禪師透過「一休」到「五休」的逐步放下,提醒我們只有放下對一切的執著、慾望與焦慮,才能找到內心的平靜和自由。這是禪宗的智慧所在——並非追求外在的物質享受或情感依附,而是通過放下、超越對自我和世間事物的執著,達到心靈的解脫與真實的快樂。
    總之,這篇文章向我們展示了禪宗對於幸福和快樂的理解:它並非來自於物質的積累或外界的滿足,而是來自於內心的解脫與超越。

    李虹慧老師:
    1.天人送食
    世稱「南山律師」的道宣大師,專以弘揚律法聞名天下,他一生嚴守戒律,日中一食,因此感動天神每天送食供養。.
    玄奘大師看出窺基大師慧根深厚,想度他出家,窺基以「一車美女.一車酒,一車書」條件,後人稱他為「三車和尚」。
    窺基大師以心戒為密行,在行住坐臥中落實佛法,是不著修行之相的大乘菩薩。
    道宣律師持戒精嚴,但以此傲人,慢心就與清淨的本心相違背
    .。修行者應以心戒,理事融合,戒定慧三學並重。
    4公鷄與蟲兒
    無德禪師是有開悟的,他悄悄買餅送
    童子,是最有禪味的公案故事,圓滿的處理事件,是潛移默化的教育o懂得七歲童子的心理,是懂得兒童教育的要領。
    禪要「不分别」.但「不分別」是要我們用無分別心,用平等的觀念來看世間的差別對待。
    大師說:「禪的裡面,沒有老少,長短,是非,善惡,當然,禪她沒有輸贏。
    禪是一個不爭論的世界,也是一個規律有序的世界。《養心法語》


    總結 : 秋玉督導長
    我們讀禪、說禪、行禪,而甚麼是禪呢?大師說「義工禪」,義工可以從事行善的工作也可以做一個參禪的行者。如果在從事義工當中,能夠心思集中,意念統一,人我雙亡,利害不計,所謂「欲做佛門龍象,先做眾生馬牛」,為人服務,發心奉獻,福德因緣俱足,自然就會有禪心。
    共修禪:一個人,在居家斗室裡可以打坐參禪;在團體的禪堂裡,也可以與大家互相切磋砥礪,只要時間因緣一到,內外相應,也就不浪費生活供養了。拜佛、行佛,最重要是實踐大師的理念,推動三好的生活,四給的環境,五合的家庭,在生活中實踐佛法,做個有內涵的佛光人,生生世世的富貴人。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