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首頁
總會長介紹
Back
星雲大師略傳
星雲文集
關於讀書會
Back
認識我們
談讀書會
各類型讀書會
線上填寫表單
Back
讀書會家族網站申請
新讀書會成立暨家族網站申請表
書香義工報名表
聯絡我們
分享園地
Back
好書分享
方案設計
經營秘方
表單下載
閱讀花園
活動資訊
Back
活動訊息
活動花絮
讀書會家族
群組
活動
Videos
Audio
相片
People
Polls
Show results from selected filters below:
Check All
Uncheck All
相片
用戶
相簿
Videos
活動
群組
搜尋
Sign In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Your password
記住我
登入
我忘記了我的帳戶名稱
我忘記了我的密碼
上傳封面照片...
拖曳照片,控制封面照片的呈現區域
台北-早覺讀書會
Registered Users
Timeline
About
Albums
Videos
Audio
Followers
Events
More
Groups
Polls
台北-早覺讀書會
**早覺讀書會**
閱讀篇章: 獻給旅行者365日--6/19[三寶]、6/18 [朋友四品]、6/16 [半半歌]
活動單位: 北北四區南港分會
成立日期: 2025/01/09
活動時間: 2025/06/19(四) 10:00-12:00AM
活動地點 : 台北市 大安區 玉英宅邸
召 集 人: 邱玉英
帶 領 人: 謝佳如
記錄:吳秀珍
參加成員: 邱玉英、黃嘉貞、高玉美、謝佳如、劉家蓉、吳秀珍、鄭春喜、倪靜美
-----------------------------------------------------------------------------
分享三篇文章: 6/19[三寶]、6/18 [朋友四品]、6/16 [半半歌]
(小口訣: 說三道四一半一半)
-----------------------------------------------------------------------------
**6/19[三寶]
道德經
作者
李耳(約前580年—前500年之後)(誕辰:西周末年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時),字伯陽,又稱老聃,後人稱其為「老子」。漢族,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今河南鹿邑縣人)。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出處
《我有三寶》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六十七章。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即李耳,河南鹿邑人)所撰寫,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
《道德經》到了公元前206年-公元200年,被奉為道教經典,所以有學者認為《道德經》被分為八十一章有明顯的道教的九九歸一的思想,在內容的分割上未免牽強。但道德經前三十七章講道,後四十四章言德,簡單說來,道是體,德是用,二者不能等同。至清代魏源首次破此慣例而分《道德經》為六十八章,相對保持了每章的完整性。
文本
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也夫!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譯文
天下都說我道大,大到無形,只有大形,所以能成無形;若有形,早已成為細小了。我有三件寶貝,持有而珍重它。第一件叫慈愛,第二件叫節儉,第三件叫不敢處在眾人之先。慈愛所以能勇武;節儉所以能寬廣;不敢處在眾人之前頭,所以能成為萬物的尊長。有人割捨慈愛而搞勇武,捨棄節儉而搞大規模行動,捨棄退讓而搞領先,就會死亡。那慈愛,用來作戰就可取勝,用於守衛就會堅固。天將建立之事,則以慈愛去衛護它。
〈第六十七章〉:「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愛而勇敢、儉約而博施、謙和而無爭,即儒家特別重視的仁、義、禮。
三寶 一詞有多種涵義,最常見的佛教用語指的是「佛寶、法寶、僧寶」;在台灣,網路用語中,「三寶」也常指「女人、老人、老女人」駕駛技術不佳,容易造成交通事故的貶義用詞,而後也引申為所有不遵守交通規則的駕駛;另外,早期台灣也有「鹿皮、茶葉、樟腦」為代表的「台灣三寶」之說。
詳細說明:
1. 佛教的三寶:
佛寶:: 指釋迦牟尼佛,也泛指盡虛空、遍法界的一切諸佛.
法寶:: 指佛陀的教法,包括三藏十二部經等.
僧寶:: 指依照佛法如實修行、弘揚佛法的出家僧眾.
2. 台灣網路用語中的三寶:
最初,在PTT等網路論壇上,一些網友用「三寶」來戲稱駕駛技術不佳、不遵守交通規則的女性、年長者和年長女性,容易引發交通事故.
後來,這個稱呼被引申,泛指所有在路上不遵守交通規則的人.
3. 台灣的「三寶」:
在台灣早期貿易發展時期,曾有「鹿皮、茶葉、樟腦」被視為台灣的「三寶」,因其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
4. 其他「三寶」:
「無事不登三寶殿」這句俗語,其中的「三寶」指的是佛教中的「佛寶、法寶、僧寶」.
在不同的語境下,「三寶」還可以指其他事物,例如:宗教的三寶、自然的三寶、說話的三寶、家庭的三寶等等.
**6/18 [朋友四品]
孔子對「交友」提出的觀點是:友直、友諒、友多聞,也就是三益友。而佛教《佛說孛經》中提到有四種朋友:有友如花、有友如秤、有友如山、有友如地。這其中分別指著「益友」與「損友」,損友是指:「有友如花」,好花就插在花瓶裡,枯萎的就丟棄,好比見富貴就攀附,貧賤就遠離,形容奉承阿諛的人。另一損友:「有友如秤」,喜歡打量別人,面對有權勢時就低頭,無權時就瞧不起人。
那益友是指:「有友如山」,倘若心胸寬闊,就能接納很多朋友。當朋友有難,便集結十方好友相挺,可以當朋友的靠山。而另一益友:「有友如地」,也就是為朋友分憂解勞,付出不求回報。身上有什麼好東西便捨得與朋友分享。
用「花、秤、山、地」這四種常見的事物來比喻朋友,真是相當貼切。以貌取人,崇敬高官顯貴,嫌貧愛富,視販夫走卒如敝屣,這樣的人在社會上甚是常見。看重友情,視朋友如寶貝,為朋友兩肋插刀,這類的朋友在世界上也是時有所聞。在我們生活周遭所遇到的又是哪一類型的朋友呢?是不是也有上述的情況呢?交友的標準,又是如何來制定?檢視一下,您的交友圈中不妨用這四種來歸納,為自己篩選出良師益友,豐富個人的人脈帳戶,來增添多采多姿的人生風景。
**6/16 [ 半半歌 ]
這首歌,共廿八句,分為七段,每段一、二、四句採用六言詩體,第三句則七言,每句都嵌進一個或兩個「半」字。《半半歌》在敘述人生閱歷與心境,雖略帶玩世色彩,但其哲理則非常耐人尋味,能引發讀者深切的共鳴。以下分段簡要闡析如下:
首段敘「半」之受用無邊:
看破浮生過半,半之受用無邊;
半中歲月儘幽閒,半裡乾坤寬展。
李白云:「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人生幾十寒暑,轉眼就過,何必什麼事都與人斤斤計較。應敞開胸懷,豁達開朗,高高興興的過一生;但也不能全都看破,若真的看破紅塵,以為人從生下來就一步步往墳墓走,每活一天,離死亡的日子又近了一天,那是多麼沒味?人生雖然若浮生,既不能全看破,亦不能太執著。如果懂得這個人生哲學,這個「半」字中庸之裡就可以讓我們受用不盡。
體悟這「半」字哲理以後,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就會過的很悠閒自在,每個人的生活天地亦會感覺特別的寬大舒暢。孔子曰:「志於道、據以德、依於仁、游於藝。」所謂「藝」 ,就是禮、樂、射、御、書、數。孔子在勸人講求仁、義、道、德之外,仍不忘教人亦要懂得「游於藝」,以舒展生活壓力。換言之,人的生活,既不可太放任,亦不必太拘謹,過與不及都不適宜。
引申--人間音緣:《一半一半》
作詞︰星雲大師 作曲︰彭康甡 製作人︰莊立帆 演唱︰蕭煌奇
白天一半 晚上一半
善良一半 邪惡一半
男人一半 女人一半
真的一半 假的一半
佛的世界一半 魔的世界也一半
你一半 我一半
這個世間 誰也無法統一另一半
努力好的一半 壞的一半自然減少
接受美好的一半 包容短缺的一半
才能擁有全面的人生
結語: 雖然每一篇王章都很簡短,但加以深入探討、逐字推敲之後,會發覺無比微妙佛理就藏在字句中,猶如入寶山怎能空手而回呢?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
最新文章
2024年人間佛教讀書會初階/精進培訓暨認證帶領人聯誼座談
2025 閱讀研討會報名狀況查詢
2024生活有書香《全民閱讀博覽會》
2025生活有書香《全民閱讀博覽會》
2025 閱讀研討會《星雲大師全集導讀》
2025生活有書香《全民閱讀博覽會》
讀書會家族最新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