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Introduction
Pinned Items
Recent Activities
  •   南台-自在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2 星期前
    ** 早覺讀書會 **
    閱讀篇章: 獻給旅行者365日—10/28[說觀音]
    活動單位: 北北四區南港分會
    成立日期: 2025/01/09
    活動時間: 2025/10/30(四) 10:00-12:00AM
    活動地點 : 台北市大安區玉英宅邸
    召 集 人: 邱玉英
    導讀人: 倪靜美
    記錄: 黃嘉貞
    參加成員: 邱玉英、倪靜美、黃嘉貞、劉家蓉、李秀珠、吳秀珍、陳鳳雪、王淑玲、楊惠敏
    ***********************
    10/28本文:[說觀音](節錄)-- 奚淞
    觀音菩薩的另一名號「觀自在」,對我有特殊意義。
    多年前,母親重病以至去世。也唯有摯愛的親人亡故,才真正使人瞭解無常的苦痛。母親的病與死,像她親手為我打開了一扇窗,面臨無際涯黝暗,我只有驚慟顫怖的份。
    我能度過這段心靈上的崎嶇與黑暗,很重要的引領力量,便是抄讀《心經》和畫觀音。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只有短短兩百六十字,在浩瀚佛法經典中,像最晶瑩的一顆珠寶,閃爍著深邃幽光。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每回抄讀《心經》起首語句,不能不感受到一份超過語言的感動。在這裡,「觀」是觀照並體驗真實智慧。「自在」是指得到智慧後,便有無上解脫和自在。在佛教裡,菩薩名號依品德立名,如果任何人能觀智慧、得自在,他便也配稱觀自在菩薩。至此,菩薩可以是眾生。自在也可以是自己。

    —「世間若有一人受苦,則無人可置身事外。」這是觀世音菩薩教我的功課。

    —「只要一盞心燈燃亮,則即時遠離顛倒夢想。」這是觀自在菩薩教我的功課。—選自《三十三堂札記》
    *********************************
    讀書會流程:
    一、靜美述說與佛光山因藝術之因缘進入美術館當義工;現在每星期二早上於佛光山台北道場上妙暢法師課--「怎樣知道有觀世音菩薩」, 内容輕鬆有趣,有許多觀音菩薩顯靈事蹟就在我們身邊發生。
    [聞聲救苦,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渡人舟]即是觀音菩薩倒駕慈航的宏願。

    二、一同念誦星雲大師[向觀音菩薩祈願文],感念大師祈願文,文詞優美與内心真誠。

    三、分享星雲大師被觀音救起故事:
    大師九歲時不慎跌入河中,身旁盡是水草纏身,此時隱約中看見一位著白衣的人,將自己輕輕抱起;直到他睜開眼睛時已經是在家中的床上,當他告訴媽媽這件事時,媽媽就告訴他是觀音菩薩救了他。之後,大師就發下宏願一生要以觀音菩薩的精神濟世弘法。

    四、分享:
    玉英: 我們一位會員親身經驗,她爸爸早逝,臨終前交代斗笠裡有一張紙條,但是當時因故無法取得,事隔多年後仍然心存罣礙,一日,無意間步入佛光山道場,一見觀音像時心中無限的悲傷突然一擁而上哭倒在地上許久。不知過了多久,眼前突然出現亮光,出現要孝順媽媽…等字,慢慢地心裡得安慰,對過往的困苦災難得以釋懷,後來有因緣加入分會,彩繪燈籠時也帶媽媽一起來參加活動,因觀音菩薩的幫助尋得心靈慰藉。

    家蓉: 我在42歲一回靜坐時,忽然聽到觀音菩薩在講普門品,還教我一句一句誦念。一位師姐告訴我要發願持誦普門品,心想怎麼可能一整本背誦?師姐說:你去佛前跟觀世音菩薩講,你就會背! 之後回家連續念了三遍普門品,竟然真的背起來了。到現在每天早課就是普門品,所以要發願很重要,就連大悲咒我念七遍就會背了。我36歲因帶著小孩參加佛光山夏令營才與佛光山結緣,後來我在廚房做義工,一直到現在已過30多年了。

    靜美: 我是以藝術與佛光山結緣。我是佛陀紀念館開幕時進入佛光山美術館做義工至今。我有一位同學夫婦倆很喜歡到滴水坊用餐,但後來因病臥床無緣來做義工,我請示妙暢法師如何幫助她? 師父: 誦心經或持大悲觀世音菩薩。我也將此善緣轉達給同學的先生,使原本無信仰依靠的同學得到心靈依靠。身邊有緣有一位可以請教佛法釋義生活困境的師父是有福氣的,希望大家都有如此緣分。

    鳳雪: 我娘家旁就有一間觀音廟,我每回去廟裡拜拜就懷抱著感恩的心、保有初心、無物質上的祈求,感謝一切平安。目前自己健康都很穩定良好,深感找到快樂的氛圍就是養生最好良方。分享電影台詞: [人生路漫漫,苦樂分兩端,今時命多舛,黃泉不復返] 生活就要活在當下,要有積極正向的心念,該做的就去做,該省就該省,不可以有負面思考及沮喪思維。

    玉英: 當選會長時是疫情期間,因工作太累了心懷退意,又逢農曆年間突然臉面神經麻痺口歪眼斜,隔天接著又須帶會員回山,心中煎熬難過無比。回山時心懷慚愧真誠祈禱,願誠心為分會付出當滿會長任期,就這樣一路三跪九拜到大殿;回台北後睡夢中感受到有三人撫搖我的頭,隔天洗臉照鏡子一看竟然痊癒了。回診時醫生也覺得七天就痊癒很神奇,也就不需要做任何治療。

    淑玲: 我的爺爺60歲才出家,就算到了最後有失智現象,但說出來的話還是佛言經句,神情安詳自在,可見他的出家決定真的給他帶來歡喜,一直以來我覺得我家都很平順,也可能是信仰的力量影響。
    ***************************************
    靜美結語: 觀世音菩薩何止三十三化身,每一家裡的母親就是一尊觀音化身。念觀音、拜觀音、不如自己做觀音。所謂的觀世音菩薩就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對眾生沒有分別心、無論有沒有緣分,都平等給與慈愛、感同身受的悲心。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Story Teller
    Loves sharing stories. To unlock this badge, you need to post at least 30 different story posts.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南台-自在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1 個月前
    ** 早覺讀書會 **
    閱讀篇章: 獻給旅行者365日—10/2[彌勒菩薩忍耐偈]&[勸世歌]
    活動單位: 北北四區南港分會
    成立日期: 2025/01/09
    活動時間: 2025/10/09(四) 10:00-12:00AM
    活動地點 : 台北市大安區玉英宅邸
    召 集 人: 邱玉英
    導讀人:鄧弘梅
    記錄:黃嘉貞
    參加成員:邱玉英、鄧弘梅、黃嘉貞、劉家蓉、李秀珠、吳秀珍、陳鳳雪、楊惠敏

    **** 導讀文章內容 ****
    《彌勒菩薩忍耐偈》 --佚名

    老拙穿衲襖,淡飯腹中飽;
    補破好遮寒,萬事隨緣了。
    有人罵老拙,老拙自說好;
    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涕唾在面上,隨他自乾了;
    我也省力氣,他也無煩惱。—選自《禪門日誦》

    《勸世歌》--佚名

    回頭好,回頭好,世事將來一筆掃。
    紅塵堆裡任他忙,我心清靜無煩惱。
    終日貪,何日了,只恨家中財帛少。
    分明傀儡線提牽,斷線之時身跌倒。
    無常到,沒大小,不用金銀不用寶。
    不分貧賤與王侯,年年多少埋荒草。
    看看紅日落西山,不覺雞鳴天又曉。
    急回頭,莫說早,小小孩童易得老。
    財高北斗富千箱,孽障隨身何時了?
    勸世人,回頭好,持齋念佛隨身寶。
    結果名利一場空,不如修心念佛好。—選自《佛教叢書》

    *******************************
    導讀人:
    唐朝豐干禪師撿到一位小孩後取名拾得,拾得擔任行堂工作,他有一位好友叫寒山。兩人常常一起切磋佛法,一日寒山問拾得:世間人如果毀謗我、欺負我、恥笑我、鄙視我、欺騙我,我該如何應對? 拾得回答說: 你應該忍耐他、謙讓他、耐煩他、避開他、尊敬他,最後不理他,過幾年看他過得如何?! 寒山又問拾得:為人處世有何祕訣? 拾得回答說: 就是忍耐。
    人生在世最難修的道是[忍],大部分的人一生氣就會失去理智,所以須日日提醒自己修忍辱之道。
    人要懂得回頭,懂得改掉壞的習性要戒掉貪、瞋、癡,換成戒、定、慧的清淨心;改掉壞脾氣換成好脾氣,為人處事不要把話說得太絕,要留一轉身空間,做事要敦厚,彼此留一絲後路,留一寬廣空間;心中須存感恩心,心中有忍就有慈悲道德這才是真正的寶藏所在,外在的奇珍異寶都比不上。

    ***分享:
    鳳雪: 忍耐到什麼程度要看情況,對方拿出刀子了你還要碎碎念? 雙方都需個退一步、相互忍耐才能讓戰火平息,學習閉上刀劍口,這是每個人都要學習的。

    弘梅: 如捷運飛踢事件,現代年輕人太衝動了,雖然阿婆有不對之處,他們也不需要如此動粗。

    弘梅: 我家人常有負面的想法讓生活過得不快樂,我們要往正面的想法去處事,樂觀的應對環境的變化,不要鑽牛角尖,就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如: 當我在停騎車時發現車位太小,我又搬不動其他車輛,我會念觀世音菩薩幫助我,咦! 真的就會出現大車位。我們有能力也要行布施,凡事忍耐,彼此就能有轉圜空間,一切知足就能常樂。

    鳳雪: 如何學習忍的功夫,猶如觀畫需要距離、空間,才能欣賞美感。那一口氣如果沒有馬上吞下去,也要先含著,之後再慢慢吐出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主見,彼此尊重互留餘步就互有空間,就會減少紛爭。

    玉英: 我們如何戒貪、瞋、癡,換成戒、定、慧的清淨心呢? 我認為我們在人生的旅途中累積了從小到老的生活學習經驗,如鳳雪所說: 一桶水清清勿要攪濁它。已經平復的創傷不要再口角時再揭傷疤是不慈悲的。生活經驗都會慢慢累積智慧。

    鳳雪: 現在日本80-50的現象,即80歲的父母與50歲無正業的子女同住的社會問題,這是無奈的社會問題社會局提出要輔導父母止損點,輔導子女就業;台灣也有相同的問題,如街頭的流浪者….,我們可以關懷它們的需求獲通報社會局協助。

    嘉貞: 一天我們都會老去,父母親現在孤獨不善言辭、負面情緒與世事不滿的牢騷將來將可能表現在我的身上,現在我要學習如何更正向思維與行為減少未來對下一代的困擾。學習留一點空間給彼此、勿擾亂一池清水,心清境忍一時海闊天空。

    鳳雪: 忍耐也要有停損點,心中也需要有一把尺。說話要有溝通的藝術,用[建議您……],取代[告訴你……],聽者更順耳。每天都有新的問題出現,凡事皆以正面思考面對!

    繪茹: 凡事轉念就不會認為自己在忍耐,這樣心中比較舒坦,做起事來也較輕鬆。

    家蓉: 忍的限度在不讓自己受傷害,別人欺負妳時,不能無限次容忍要勇敢阻止對方,把癥結點說清楚。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南台-自在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2 個月前
    ** 早覺讀書會 **
    活動內容: 第二期讀書會開課相見歡
    活動單位: 北北四區南港分會
    成立日期: 2025/01/09
    活動時間: 2025/09/18(四) 10:00-12:00AM
    活動地點 : 台北市大安區玉英宅邸
    召 集 人: 邱玉英
    導讀人:邱玉英
    記錄:黃嘉貞
    參加成員:邱玉英、黃嘉貞、劉家蓉、高玉美、吳秀珍、鄧弘梅、陳鳳雪、倪靜美
    *********************
    分享暑期心得:
    玉英 : 今年中元普渡贊普台非常殊勝,所有普渡供品由台北道場提供。許多贊普台造型富有佛教典故與巧思,我們也與汐止分會合作構思年年有餘主題,布置贊普台是我第三代的孫女最期待的事。當天現場大家分工合作有的裁切圖案、有的負責搬供品、有的張羅擺設…..。整個中元普渡的贊普台有製成影片在YouTube可以搜尋得到,非常盛大,看過的人都覺得十分感動。

    鳳雪 : 這個暑期我婆婆往生了。此時不僅要亡者心寧無礙一路好走,也要安撫在世親人的心靈勇敢承受失去至親的傷痛。

    玉英 : 藉由讀書會大家共讀學習三好、四給,不限體裁每篇文章都藉網路與他分會交流,彼此學習成長、增加心靈資糧。

    家蓉 : 八月焰口法會期間承擔大寮15天義工,也為分會增加積分福德。

    靜美 : 我們美術館義工也曾有人去滴水坊幫忙,但因為太忙碌了都跑了,請人都請不到人。滴水坊的廚房爐火太小無法應付顧客的需求,應該要重新整修。

    嘉貞 : 暑假去大阪世博會,天氣比台灣還高4-5度C,台灣館展覽的風評很不錯。參觀人數太多如果沒被抽中場館者就只能在酷暑下排現場,沒有耐高溫體能的絕對別去。
    暑假看了一本勵志書籍[思路,決定你的出路],裡面許多的道理我們大致都懂,只是真正面對時卻都記不起了。作者說: 檢視自己痛苦的經驗,你一定是在跟 ‘真相’ 對抗,不願接受事實而感到痛苦難過。學習人生課題有點像成長,你不會因長大而變得快樂、更成熟有智慧。直到有一天,學會了用新的心態、新的方式、新的體悟在過相同的日子,才算開啟新的人生。人生中的苦痛就如生命的成年禮,每登一樓層就須經過一段不愉快的洗禮,才能得到成長和提升。也如登山,當在山腳下時,你的視野被許多雜物和陰影遮蔽,而後每登一層視野愈清楚開闊,直到山頂,整個世界才為之開放。生命是來豐富我們的,只要甘心領受,會發現苦過必會回甘。擺脫過去的思考模式,正向面對問題,以一個新的思維去看一個舊的問題,你將發現[自己愈來愈有智慧]。

    早覺讀書會新一期導讀時間安排:
    10/2 弘梅
    10/16 靜美
    10/30 嘉貞
    11/6 惠敏
    11/20 佳如
    12/4 秀珍
    12/18 鳳雪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普門-書香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3 個月前
    **早覺讀書會**
    閱讀篇章: 獻給旅行者365日--7/31(”小”之妙用)
    活動單位: 北北四區南港分會
    成立日期: 2025/01/09
    活動時間: 2025/07/31(四) 10:00-12:00AM
    活動地點 : 台北道場
    召 集 人: 邱玉英
    導讀人:楊惠敏
    記錄:鄭春喜
    參加成員:邱玉英、黃嘉貞、謝佳如、劉家蓉、李秀珠、吳秀珍、鄭春喜、陳鳳雪、倪靜美、楊均香、王淑玲、陳愛珠、黃健式、楊惠敏、鄭春喜
    …………………………………………
    本文:
    一滴水,能匯聚成汪洋大海;一粒種,能收割成滿倉穀糧;
    一句話,能流傳至千秋萬世;一顆心,能蘊涵有無盡寶藏。

    不誇小善,終積大德;正如涓流,點滴匯聚,終成大海。
    不除小惡,終必敗事;則如磨石,不見其減,日有所損。

    小小金剛,能壞須彌;小小星火,能夠燎原;
    小小細菌,會傷身體;小小懺悔,能破大惡。

    一絲"小小"的微笑給人無限的歡喜;一聲"小小"的愛語,給人無邊的受用;
    一件"小小"的善行,給人無量的因緣;一則"小小"的故事給人無盡的啟示。
    ............................
    討論主題
    1.用怎樣的身份過好生活
    2.怎樣活出自己的一道光

    滴水穿石、涓河成海、字句善言、願念圓滿
    《微小選擇堅持不懈,是日常中的修行與成就》
    讀完這篇文章,我深刻感受到:「修行,從來不在遠方,而藏在每個生活瞬間裡的選擇。」

    日常裡,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時刻——
    在別人無理對待情緒將起時,選擇不急著回應;願意多呼吸一秒,多一分停頓;
    在自我否定浮現時,輕輕對自己說句「沒關係,再來一次 我可以的….」——
    在鬆散怠惰時,安排一刻時間靜坐 10分鐘運動,5頁閱讀…..持續不懈….
    這些「小」,其實就是修練心性的實踐。

    一如信念如量子,微小卻能改變能量場,我們多少的改變不正是因為堅持「不再用舊反應模式」生活,才慢慢從混亂中走向穩定。這不是靠一場大頓悟,而是靠一連串微小但清醒的選擇與覺察。
    原來,「小的妙用」,就是在日常中活出覺知,用一次次不被看見的堅持,悄悄地修正自己,擴展自己。一個微笑 一句善語 一個起心動念都因 [ 小 ]而有瞭更多的可能與美好。

    一粒微塵,藏有日月山河;
    一滴朝露,照映天地無垠;
    一念心轉,成就因果萬千;
    一瞬覺悟,解脫累世迷霧。

    輕聲鼓勵,可振作疲憊身軀;
    微光善行,可照亮暗夜人間;
    一念心轉,可化解無明怨懟;
    緩步不歇,可慢慢通向覺悟。

    涓細筆尖,能記傳世經典;
    善念義舉,可暖命運寒冷;
    和顏細語,能撫人心苦痛;
    靜定思緒,可解混亂執著。

    不輕微善,終得大功;不捨微明,終至大悟;
    不懼微道,終登大位;不斷微修,終圓大願。

    一片葉裡藏春秋風華,一滴水裡含慈悲透徹,
    一個信念藏來是因緣,一個堅持圓修行功德。

    世事如潮漲汐還,唯有看見「小」的深遠,方能走穩腳下修行之路,
    讓我們在微光中,成就真正的明亮。

    .............................
    與會者分享
    玉英:煩惱不可怕,怕的是被煩惱困住;每日寫下三件感恩事項。
    佳如:說好話 甜甜的話,能令人健康開心。
    秀珍:長久以來,寫下自己的善行日記,日積月累,從小小量不知不覺中就積累可觀的量。
    鳳雪:堅持對自己好,以好的方式善待自己;堅持對自己好,由運動開始,好的規律作息 能重獲健康的身體。
    春喜:心想事成的真實體驗;故而我們要心裏常意念著正向積極的事,心之所嚮,將會引領我們趨向良善的目標。
    靜美:女人要懂得對自己好 疼惜自己,惟有健康的自己,才能做到利益別人的事;也有終身學習精神,做好終身義工。
    淑玲:利用住家的運動設備,數十年如一日般的堅持運動,有感受到身心受益,尤其在疫情期間特別明顯。
    嘉貞:感恩幸福的自家來自溫柔善良的婆婆身教及言教的傳𠄘續流,才有體貼的先生懂事的下一代。
    ~~~~~
    結語:
    *誰都愛完美,但身為凡人,要能接受不完美的人;再持續保持開心的態度與人互動,能引發他人的好行為,也能造益自己。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早覺讀書會**
    閱讀篇章: 獻給旅行者365日--7/17 [無價]
    活動單位: 北北四區南港分會
    成立日期: 2025/01/09
    活動時間: 2025/07/17(四) 10:00-12:00AM
    活動地點 : 台北市 大安區 玉英宅邸
    召 集 人: 邱玉英
    帶 領 人: 鄭春喜
    記錄:黃嘉貞
    參加成員: 邱玉英、黃嘉貞、高玉美、謝佳如、劉家蓉、李秀珠、吳秀珍、鄭春喜、陳鳳雪、楊惠敏
    -----------------------------------------------
    閱讀文章: 星雲大師- 選自[菜根譚]
    有心,即使十萬里路也不算遠;
    無心,即使近在隔鄰也走不到。
    只要有心,小事也可以做成大事;
    只要有力,毀謗也可以轉為讚美。
    錦上添花,得到的是短暫的歡喜;
    雪中送炭,得到的是永久的感激。
    有錢可以買到美食,買不到食欲。
    有錢可以買到醫藥,買不到健康。
    有錢可以買到床鋪,買不到睡眠。
    有錢可以買到讚譽,買不到知己。
    有錢可以買到書本,買不到氣質。
    有錢可以買到妻妾,買不到愛情。
    有錢可以買到群眾,買不到真心。
    有錢可以買到旅行,買不到寧靜。
    有錢可以買到房舍,買不到安住。
    有錢可以買到珍寶,買不到智慧。
    ---------------------------------------------
    ・討論主題:
    1.錢的用途
    2.有心.無心的差別

    如果有心.天涯也在咫尺.
    如果無心.双尺也在天涯
    [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雖是因緣,但過程才令人感動。

    其实不管是距離,也不管是成果,
    往々取决的是你有没有信心,有心,好辦事, 例如..
    ・判断事物的重要標準—在於”心”
    令人感動與否、是否認真、有心或是無心的處理事情。
    只要有心(任何事情都是無价),若没有心,再貴也没有多大意義。
    如我們今天排除其他事情相聚這裡,就算遲到了也是算有心,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收穫。

    文中有10個買的到,10個買不到代表什么?
    [報酬] ---- 錢雖然重要但非全部、卻最能考驗人性。
    生命中的解藥, 但若沒有報酬,
    生活中會碰到困擾
    大問題、錢無法解决

    *無价:取決你的心對事物的定義
    价值 vs 价錢

    何種無价?如友谊、親情.
    有錢買不到一些東西

    人心善良,與愛情的价值呢?如何衡量?

    人生的過程[修心]很重要,只要心正、一切都正了、正確了,要先有好的心念、正念。
    只要有心,小事也能做成大事
    只要有力.毁謗也能変成讚美
    --------------------------------------------
    分享:
    鳳雪: 1.覺得親情是世上最無價的。對沒有結婚的人雖沒有子女的教養的問題,但也無下一代的親情相親,是一種缺憾。億母親的過往生活及送往生的過程,十分感恩。
    2.心情平順時膽固醇也會降低,自律的生活,心情就會開朗快樂。
    -------------------------------------------
    春喜: 旅行可以暫時抽離不安的現狀,可以看清楚實況,容易放下心中的疑慮不安。聽聽水聲可以消除煩惱,又可欣賞美景,推薦內湖大溝溪,平日都很容易到達。
    我喜歡隨興開車出遊,走錯路也無妨有時會認識不同的新朋友,錯過了這村又有另一番風景的感受。這就是無價的自由。
    ------------------------------------------------
    嘉貞: 人生就是一個最大的旅行,去哪裡都需要找到安住。我們持常常講要放下,也要不忘提起,提起什麼? 提起我們的正知、正念。提起與放下是一體兩面,不能只有一味地提起不放下,或只會放下不會提起,這就落於消極面,所以兩面都要做,如7/3文中大師的墨寶:提放自如。
    ---------------------------------------------------
    秀珍: 我也覺得親情最重要,家人分隔三地,終於選出一個特定時間線上聯繫,相互分享生活中的點滴,感受家人雖相隔千里仍互相關懷。
    ------------------------------------------------------
    秀珠: 雖然三個姊妹沒有住在一起,我會祈禱菩薩加被,有時出來相聚感覺很好,特別珍惜相處的時光。
    ------------------------------------------------------
    玉英: 有錢買得到群眾,買不到知己。像我們交往十幾二十年了的朋友,為什麼可以如此? 因為我們彼此都是用真心對待、以誠心相待,所以成就如此因緣。
    ----------------------------------------------------
    家蓉: 以前會把玩一些珍寶而玩物喪志,而無法得到智慧。
    --------------------------------------------
    佳如: [拼被人送的禮]一書,國王從不捨送出身上的珍寶換來受贈人的喜悅時感受強烈的歡喜,領悟到施比受更有福的快樂。
    -------------------------------------------------
    弘梅: 現實中生活服侍公婆期間,才能顯現子女對父母的關懷[真心]與否。
    ----------------------------------------------------
    玉美: 想要去揚州獨旅,感受一個人的心安與寧靜。
    ----------------------------------------------------------
    春喜: 我們可以讀好書、交善知識內化自己。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岡山-常明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4 個月前
    **早覺讀書會**
    閱讀篇章: 獻給旅行者365日--7/3[人間智慧]
    活動單位: 北北四區南港分會
    成立日期: 2025/01/09
    活動時間: 2025/07/03(四) 10:00-12:00AM
    活動地點 : 台北市 大安區 玉英宅邸
    召 集 人: 邱玉英
    帶 領 人: 黃嘉貞
    記錄:謝佳如
    參加成員: 邱玉英、黃嘉貞、高玉美、謝佳如、劉家蓉、吳秀珍、王淑玲、楊惠敏
    --------------------------------------------------
    導讀文章內容:
    有苦有樂的人生是充實的,有成有敗的人生是合理的,
    有得有失的人生是公平的,有生有死的人生是自然的。

    入世的生活,是以擁有為快樂,擁有是包袱、是拖累;
    出世的生活,是以空無為快樂,空無是無邊、是無限。

    心中要有根,才能開花結果;心中要有願,才能成就事業;
    心中要有理,才能走遍天下;心中要有主,才能立處皆真;
    心中要有德,才能涵容萬物;心中要有道,才能擁有一切。

    人生要求真,以真誠對待他人;人生要求善,以善心擁抱眾生;
    人生要求美,以美麗妝點世界;人生要求和,以和平促進繁榮;
    人生要求知,以知識帶動文明;人生要求喜,以喜悅豐富生命。
    —選自《佛光菜根譚》
    ----------------------------------------------------
    導讀內容:
    星雲大師一生弘揚人間佛教,他用簡單平實的語言,教導我們如何在現實生活中找到智慧,活出充實、自在與圓滿的人生。

    第一段大師點出這是人生的常態;
    第二段是生活的態度;
    第三是修養的重點;
    第四段是學習修行的功課。
    第一段:我們每個人都希望人生順利、事事如意,但現實並不總是如此。
    星雲大師提醒我們:
    人生的苦與樂、成與敗、得與失,其實都是自然的、合理的。
    因為正是這些高低起伏,才讓人生變得完整、變得充實。
    如果只有樂而沒有苦,我們不會懂得珍惜;
    如果只有得而沒有失,我們無法學會放下。
    所以,當我們遇到挫折時,不要怨天尤人;
    當我們擁有成就時,也不必過度驕傲。
    一切都是人生的必經過程。

    第二段:入世與出世的快樂之道-兩種生活態度:
    在世間,我們常以擁有財富、名位為快樂,但擁有的越多,包袱也越重,煩惱隨之而來。
    相反,出世的生活追求的是心靈的自在無礙,
    放下執著,心就能無邊無際,如虛空般自由。
    這不是叫我們逃避現實,而是提醒我們:
    即使在紅塵中奔忙,也要懂得放下執念,才能減少煩惱,增長清安。

    第三段:心中六要:根、願、理、主、德、道
    大師接著以六句話點出人生修養的重點:

    🌱 有根——我們要有信仰、有堅持,人生才能穩定。
    🌟 有願——人生要有理想目標,才有動力前行。
    ⚖ 有理——做事有道理,做人講道理,才能行遍天下不怕困難。
    🕊 有主——心中有主心骨,不隨波逐流,處處都能站得住腳。
    💖 有德——心懷善念,才能包容不同的人與事。
    🌌 有道——懂得道理、體悟人生,才能真正自在,擁有一切。

    第四段:人生六求:真、善、美、和、知、喜
    最後,大師勉勵我們:
    👉 求真:做人誠懇不虛偽。
    👉 求善:心懷善意對待每個人。
    👉 求美:用美好的心境、美好的行動讓世界更好。
    👉 求和:與人和睦相處,促進社會和諧。
    👉 求知:不斷學習,讓人生不斷成長。
    👉 求喜:以喜悅的心面對生活,活得更快樂。

    古時候塞上有一位養馬的老翁,有一天他的馬不見了,而在一年之後帶了一群良馬回來,小馬駒長大之後老翁的兒子試著去騎,卻被馬駒甩了下來,摔斷了一條腿。 之後塞外發動戰爭,到處都在徵召壯丁作戰,老翁的兒子因為殘疾而免於一戰。 老翁的鄰居們一連幾次都根據眼前事情來判斷老翁的遭遇是禍是福,而老翁卻有著“焉知非福”的思想,預料到之後事情的好壞。 故事流傳,後人便用焉知非福來比喻一時受到損失不一定是壞事,也許之後會因禍得福。這是我們熟知的成語[塞翁失馬 焉知非福]的由來。

    又如:陶淵明一生仕途坎坷,蘇軾一生屢次遭貶; 鄭燮遭罷黜,他們卻心懷”不患得,焉有失”,懂得笑看得失,所以即使不能一生遂順,亦能活得愜意安樂,如今才能將高風亮節的氣節與曠世文學作品流傳後世。 他們的「失」卻造就了我們的「得」。

    人生總是潮起潮落,心境若是時時隨境轉肯定會暈船,如果跳脫自己用客觀的態度看待人生,你會發現,一切的得與失,功名利祿,都是風景與風情。
    桃樹失去了桃花,換來了滿樹碩果; 幼鳥失去了暖巢,換來了廣闊天空。 萬事萬物皆有得失,放眼世界,縱觀千古,莫非如此。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有捨才有得,人生就是這樣一個得失相伴而生的過程。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數千年前古人就深刻地揭示了得與失、福與禍之間的關係。

    結語:
    人生苦樂參半、得失相伴,這是自然也是公平的。
    只要我們調整心態,懂得放下、懂得感恩,
    在人生的路上種下善根、立定願心、奉行道德,
    就能走出一條充實自在的幸福人生之路。

    *搜尋慧寬法師說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J_KfKWYGo0
    ------------------------------------
    分享討論
    每個人都會碰到得與失、成與敗、您如何處之?
    佳如:過年逛街招小偷偷錢,轉念“小偷也要過年”,心理的坎就過了。凡事
    淑玲:張忠謀說“你不要羨慕別人,每個人都有個卻口”。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這句話讓心情沉澱。
    秀珍:家中來了“米奇家族”,過程雖困擾,卻也趁機家中大掃除。
    玉英:得與失,接會長雖有壓力,但過程學會更多的承擔,與成長多元的能力,堅持與持續很重要。
    佳如:分享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台北設計分館當期展---位來。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2025/06/19早覺讀書會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台北-早覺讀書會 uploaded a new video
    619讀書會
    2025/06/19獻給旅行者365日-三篇文章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早覺讀書會**
    閱讀篇章: 獻給旅行者365日--6/19[三寶]、6/18 [朋友四品]、6/16 [半半歌]
    活動單位: 北北四區南港分會
    成立日期: 2025/01/09
    活動時間: 2025/06/19(四) 10:00-12:00AM
    活動地點 : 台北市 大安區 玉英宅邸
    召 集 人: 邱玉英
    帶 領 人: 謝佳如
    記錄:吳秀珍
    參加成員: 邱玉英、黃嘉貞、高玉美、謝佳如、劉家蓉、吳秀珍、鄭春喜、倪靜美

    -----------------------------------------------------------------------------
    分享三篇文章: 6/19[三寶]、6/18 [朋友四品]、6/16 [半半歌]
    (小口訣: 說三道四一半一半)
    -----------------------------------------------------------------------------
    **6/19[三寶]
    道德經
    作者
    李耳(約前580年—前500年之後)(誕辰:西周末年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時),字伯陽,又稱老聃,後人稱其為「老子」。漢族,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今河南鹿邑縣人)。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出處
    《我有三寶》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六十七章。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即李耳,河南鹿邑人)所撰寫,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

    《道德經》到了公元前206年-公元200年,被奉為道教經典,所以有學者認為《道德經》被分為八十一章有明顯的道教的九九歸一的思想,在內容的分割上未免牽強。但道德經前三十七章講道,後四十四章言德,簡單說來,道是體,德是用,二者不能等同。至清代魏源首次破此慣例而分《道德經》為六十八章,相對保持了每章的完整性。

    文本
    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也夫!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譯文
    天下都說我道大,大到無形,只有大形,所以能成無形;若有形,早已成為細小了。我有三件寶貝,持有而珍重它。第一件叫慈愛,第二件叫節儉,第三件叫不敢處在眾人之先。慈愛所以能勇武;節儉所以能寬廣;不敢處在眾人之前頭,所以能成為萬物的尊長。有人割捨慈愛而搞勇武,捨棄節儉而搞大規模行動,捨棄退讓而搞領先,就會死亡。那慈愛,用來作戰就可取勝,用於守衛就會堅固。天將建立之事,則以慈愛去衛護它。

    〈第六十七章〉:「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愛而勇敢、儉約而博施、謙和而無爭,即儒家特別重視的仁、義、禮。

    三寶 一詞有多種涵義,最常見的佛教用語指的是「佛寶、法寶、僧寶」;在台灣,網路用語中,「三寶」也常指「女人、老人、老女人」駕駛技術不佳,容易造成交通事故的貶義用詞,而後也引申為所有不遵守交通規則的駕駛;另外,早期台灣也有「鹿皮、茶葉、樟腦」為代表的「台灣三寶」之說。

    詳細說明:
    1. 佛教的三寶:
    佛寶:: 指釋迦牟尼佛,也泛指盡虛空、遍法界的一切諸佛.
    法寶:: 指佛陀的教法,包括三藏十二部經等.
    僧寶:: 指依照佛法如實修行、弘揚佛法的出家僧眾.
    2. 台灣網路用語中的三寶:
    最初,在PTT等網路論壇上,一些網友用「三寶」來戲稱駕駛技術不佳、不遵守交通規則的女性、年長者和年長女性,容易引發交通事故.
    後來,這個稱呼被引申,泛指所有在路上不遵守交通規則的人.
    3. 台灣的「三寶」:
    在台灣早期貿易發展時期,曾有「鹿皮、茶葉、樟腦」被視為台灣的「三寶」,因其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
    4. 其他「三寶」:
    「無事不登三寶殿」這句俗語,其中的「三寶」指的是佛教中的「佛寶、法寶、僧寶」.
    在不同的語境下,「三寶」還可以指其他事物,例如:宗教的三寶、自然的三寶、說話的三寶、家庭的三寶等等.


    **6/18 [朋友四品]
    孔子對「交友」提出的觀點是:友直、友諒、友多聞,也就是三益友。而佛教《佛說孛經》中提到有四種朋友:有友如花、有友如秤、有友如山、有友如地。這其中分別指著「益友」與「損友」,損友是指:「有友如花」,好花就插在花瓶裡,枯萎的就丟棄,好比見富貴就攀附,貧賤就遠離,形容奉承阿諛的人。另一損友:「有友如秤」,喜歡打量別人,面對有權勢時就低頭,無權時就瞧不起人。
    那益友是指:「有友如山」,倘若心胸寬闊,就能接納很多朋友。當朋友有難,便集結十方好友相挺,可以當朋友的靠山。而另一益友:「有友如地」,也就是為朋友分憂解勞,付出不求回報。身上有什麼好東西便捨得與朋友分享。

    用「花、秤、山、地」這四種常見的事物來比喻朋友,真是相當貼切。以貌取人,崇敬高官顯貴,嫌貧愛富,視販夫走卒如敝屣,這樣的人在社會上甚是常見。看重友情,視朋友如寶貝,為朋友兩肋插刀,這類的朋友在世界上也是時有所聞。在我們生活周遭所遇到的又是哪一類型的朋友呢?是不是也有上述的情況呢?交友的標準,又是如何來制定?檢視一下,您的交友圈中不妨用這四種來歸納,為自己篩選出良師益友,豐富個人的人脈帳戶,來增添多采多姿的人生風景。


    **6/16 [ 半半歌 ]
    這首歌,共廿八句,分為七段,每段一、二、四句採用六言詩體,第三句則七言,每句都嵌進一個或兩個「半」字。《半半歌》在敘述人生閱歷與心境,雖略帶玩世色彩,但其哲理則非常耐人尋味,能引發讀者深切的共鳴。以下分段簡要闡析如下:

      首段敘「半」之受用無邊:

    看破浮生過半,半之受用無邊;
    半中歲月儘幽閒,半裡乾坤寬展。

      李白云:「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人生幾十寒暑,轉眼就過,何必什麼事都與人斤斤計較。應敞開胸懷,豁達開朗,高高興興的過一生;但也不能全都看破,若真的看破紅塵,以為人從生下來就一步步往墳墓走,每活一天,離死亡的日子又近了一天,那是多麼沒味?人生雖然若浮生,既不能全看破,亦不能太執著。如果懂得這個人生哲學,這個「半」字中庸之裡就可以讓我們受用不盡。

      體悟這「半」字哲理以後,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就會過的很悠閒自在,每個人的生活天地亦會感覺特別的寬大舒暢。孔子曰:「志於道、據以德、依於仁、游於藝。」所謂「藝」 ,就是禮、樂、射、御、書、數。孔子在勸人講求仁、義、道、德之外,仍不忘教人亦要懂得「游於藝」,以舒展生活壓力。換言之,人的生活,既不可太放任,亦不必太拘謹,過與不及都不適宜。

    引申--人間音緣:《一半一半》
    作詞︰星雲大師 作曲︰彭康甡 製作人︰莊立帆 演唱︰蕭煌奇
    白天一半 晚上一半
    善良一半 邪惡一半
    男人一半 女人一半
    真的一半 假的一半

    佛的世界一半 魔的世界也一半
    你一半 我一半
    這個世間 誰也無法統一另一半

    努力好的一半 壞的一半自然減少
    接受美好的一半 包容短缺的一半
    才能擁有全面的人生

    結語: 雖然每一篇王章都很簡短,但加以深入探討、逐字推敲之後,會發覺無比微妙佛理就藏在字句中,猶如入寶山怎能空手而回呢?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目前尚未有任何活動。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