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岡山-常明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1 個月前
    南台二妙心讀書會
    主題:2025年佛學考(題庫)
    地點:佛光山(不二門)
    時間:114/715日12點:~1點
    帶領人:王阿玉
    記錄人:王阿玉
    參加人員:王阿玉.鍾素花.賴麗花.張月珍
    分享一:佛光會的宗旨包括「秉承佛陀教法、虔誠恭敬三寶」。
    「慈悲喜捨」是佛光會員應有的基本態度與行為。
    「戒和同解」指大家必須奉行法制人人平等。
    「佛光會員宗旨」弘揚佛法、利益眾生。
    禮敬「三寶」指佛、法、僧。
    佛教中的「三學」指戒、定、慧。
    分享二:佛光會員應效法四大菩薩.發揮慈悲、智慧、願力與行願的精神。
    佛光會員應該有智慧、能夠明辨是非、並且運用佛法解決生活問題。
    哪位菩薩代表慈悲精神:觀世音菩薩。
    佛光會員應該具備哪種精神?悲智雙運。
    分享三:佛光會員應該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共同推動佛法。
    佛光會的方向從僧眾到信眾。
    佛光會為何要從寺院走向社會?讓更多人接觸之佛法。
    參與義工活動主要目的是什麼?提升個人修行與服務。
    佛光會員應該如何學習佛法?參與共修、研討會、並廣結善緣。
    分享四:佛光會傳承:佛光會員應積極參與活動、如讀書會、義工服務等、以淨化身心增長福慧。
    佛光會希望透過佛法讓世界更美好、實現人間淨土。
    「家庭普照」主要讓家庭成員一起修學佛法。
    日常生活中應該如何實踐慈悲精神?幫助別人並廣結善緣。
    分享五:以無我觀致力和平、關鍵在於「無我」因為執著於「我」會導致纷爭和予盾。
    佛教的發展需要依靠悲智願行的精神、若缺乏願力與實踐、佛法將難以推廣。
    佛教要復興,最重要的是建立健全制度並加強團結合作。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