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南台-自在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1 個月前
    春秋閣讀書會(鳳儀組)會議紀錄
    日期: 2025年10月21日
    時間:9:00-11:00
    地點:左營區翠華路601巷102號10F
    參加人員:
    林麗珠、賴玉珍、孫觀利、蘇林秋桃、姜潘珠仔、石世貴、黃佩貞
    活動內容:
    1.請經:
    《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2.誦讀般若波羅密心經
    3.唱十修歌
    討論與分享:
    林麗珠:
    本週重點探討心經與十修歌,關於心經,我們大家都耳熟祥,這幾個禮拜的讀書會也都在探討四聖諦,我們從反覆從四聖諦到心經探討兩者之間的關聯,今天再從心經內容反思 與四聖諦的關聯,從中了解佛法真義。
    首先,剛才已經唸誦心經一次,我要再請大家再次緩慢念誦一次,並觀照經文內容,契入經義,當可更深入了解佛法真義,我們每次讀書會唱的十修歌內容也是融入佛教的精神,值得慢慢咀嚼品味
    許月:
    心經裡面開宗明義就講觀自在,觀自在是觀世音菩薩的另一個名號,強調的是菩薩「觀照自性」而獲得「大自在」的智慧境界,強調菩薩透過般若智慧,觀照五蘊皆空,從而能超越一切痛苦,達到心靈的自由自在。這裡的五蘊皆空就是對照四聖諦的內容。
    石世貴:
    四聖諦是佛教修行的基礎,而《心經》則指出,無苦集滅道,這是《心經》的關鍵點,它並非否定四聖諦,而是指出已經證悟實相的菩薩,已不再執著於四聖諦的法相。
    當菩薩依止般若智慧觀照實相時,就能超越四聖諦的範疇,達到無所得的自在境界。 簡單來說,四聖諦是從「苦」到「滅」的修行路徑,而《心經》則強調了般若智慧如何幫助修行者「離相」,超越對這條路徑本身的執著。
    姜潘珠仔:
    四聖諦是佛陀初轉法輪時開示的教義,是為了讓眾生了解苦的本質、苦的來源,以及如何滅苦的方法。心經的內容在教我們 在般若智慧的照見下,了解到一切諸法皆空,因此不執著於「苦」,也不執著於「滅苦的道」,從而達到「無智亦無得」的境界。
    蘇林秋桃:
    心經是四聖諦的具體實踐,教我們透過般若波羅蜜多的力量,才能夠做到不住於四聖諦的法相,卻又能超越生死輪迴。
    總結:
    林麗珠:
    《心經》強調,透過般若智慧達到「心無罣礙,無有恐怖」的境界,這才是究竟的解脫,而非僅僅是證得四聖諦的道理。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