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新竹第四分會 巧會讀書會 /帶領人:簡麗珠/記錄:蔡淑瓊/攝影:蔡淑瓊
    人員:陳淑枝,游朝江,林綉勤,陳忠和,許麗卿,簡麗珠,周梯益,蔡淑瓊,吳天賜,林錦霞,湯芝輝,楊鈺城,黃玉嬌,何台生,劉秀蓮,鄭秀華,黃淑珍,蔡鶯妹,顏盈婷,李思儀,彭忠賢,戴碧珠,陳文俊,張美麗,丁金環,李榮美,張秀英,黃玉煌,黃玉雪,黃玉鈴,葉昭雲,鄭史玉女,趙寶珍,曾林瑞香,張書汀,曾秀珍,楊徐玉嬌,妙聞法師等39人
    地點:新竹南下遊覽車上及溪頭森林溪景區
    時間:2025年06月19日9時~15時
    課程內容:森心人與自然的巧妙相遇
    活動內容:
    蕭副會長在這次的杉林溪活動轉變為讀書會的形式,結合巧慧與心路兩個讀書會,於覽覽車上,介紹杉林溪勝景及安全事先鋪陳,讓大家透過閱讀與討論深入探索園區的生態、美景及文化背景。接續展現成活動心得分享,一、杉林心語傾聽自然與自我(蕭富帶領分享)二、森心人與自然的巧妙相遇(簡麗珠帶領分享)。
    一、杉林溪自然生態園區內,位於「青龍蕨類步道」旁,有一個大型書本裝置,專門介紹蕨類植物的生態與多樣性。
    二、介紹這個裝置的內容:
    1. 生生不蕨
    2. 綿延不蕨
    3. 天生蕨配
    4. 蕨無僅有
    5. 讚不蕨口-食
    6. 蕨代風華-衣
    7. 蕨絕妙建-住
    8. 蕨絕對可-行
    9. 蕨處逢生
    10. 夢中蕨醒
    活動心得:
    這個裝置以開放式書本的形式呈現,內部展示了蕨類植物的各種資訊。這個大型書本裝置不僅是一個學習的工具,也成為園區內一個獨特的景點,吸引遊客停下腳步,深入了解蕨類植物的世界。
    1、「蕨」4億年前到今天,從蕨類森林到森林底層,從陸生植物的主角至今退居一隅,但它們今日在我們身邊仍佔有重要地位。
    2、整個裝置就像一本書可以翻閱,很特別,目錄有10個章節。經過簡麗珠副會長的解說,了解到原來蕨類與我們日常生活食衣住行息息相關。
    3、蕨類植物沒有花朵與種子靠孢子來進行繁殖。有部份蕨類從外觀上可能看不大出來,所以我們日常生活中見到的植物如田字草、滿江紅、槐葉蘋等都是蕨類植物。
    4、蕨類植物的生長環境相當多樣,但普遍偏好潮濕、陰涼、通風的地方。它們不開花、不結果,靠孢子繁殖,對水分和濕度要求較高。
    5、可以在哪些地方找到蕨類?
    郊山步道、登山道: 鳳尾蕨、觀音座蓮、石葦 台灣低海拔山區常見
    自然生態園區、森林遊樂區: 鳥巢蕨、巢蕨、鹿角蕨 如杉林溪、阿里山
    溪邊、山澗: 紫背蕨、水蕨 水氣足,蕨類茂密
    室內花市、園藝店: 山蘇花、鹿角蕨(盆栽) 可人工栽培觀賞
    都市綠牆、公園植栽 鳥巢蕨、鐵線蕨 做為觀葉植物使用
    6、蕨類植物可以用來做為植物染料,綠色染料(小毛蕨、腎蕨),紅色染料(龜毛蕨)。
    7、鐵路尚未電氣化之前火車最主要的燃料就是煤炭,新式的電動車、電動機車、電動腳踏車,的電力在台灣人有40%是由燃煤產生的。而煤炭是古代蕨類植物埋在地底高溫高壓而形成的。
    8、涼拌過貓,炒山蘇這兩道常吃的桌上菜就是蕨類。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