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首頁
總會長介紹
Back
星雲大師略傳
星雲文集
關於讀書會
Back
認識我們
談讀書會
各類型讀書會
線上填寫表單
Back
讀書會家族網站申請
新讀書會成立暨家族網站申請表
書香義工報名表
聯絡我們
分享園地
Back
好書分享
方案設計
經營秘方
表單下載
閱讀花園
活動資訊
Back
活動訊息
活動花絮
讀書會家族
群組
活動
Videos
Audio
相片
People
Polls
Show results from selected filters below:
Check All
Uncheck All
相片
用戶
相簿
Videos
活動
群組
搜尋
Sign In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Your password
記住我
登入
我忘記了我的帳戶名稱
我忘記了我的密碼
上傳封面照片...
拖曳照片,控制封面照片的呈現區域
普門-愛讀書讀書會
Registered Users
Timeline
About
Albums
Videos
Audio
Followers
Events
More
Groups
Polls
普門-愛讀書讀書會
多114.11.13
1.時間:114年11月13日下午3:30-5:30
2.地點:線上視訊
3.主題:星雲"大師的“在人間自在修行-八識講話”導言:第二講 分解八識三、第七識的內涵與修行(p.144~150 )
4.帶領人:周財生
5.出席:周財生、李虹慧、陳淑華、張晉民、鄭月娥、賴平煕、洪美沙等7名
6.記錄:洪美沙
7.拍照:鄭月娥
一、複習第六識的內涵與修行-如何修行
(一)要會思惟,要能包容,要能靈巧,要能接受.
(二)修行要「制心一處、無事不辦。」
二、第七識的內涵與修行
(一)第七識又稱「末那識」。末那,是印度話,就是「意念」,「思量」的意思。
1.第七識最大的作用,就是執著前六識所做的一切,要毫不糊塗的送交給第八識。
2.《中阿含經》裡,佛陀用一句話來概括佛陀的教法:「一切都不可執著。」
3.經中也提到:「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執著,是導致我們生死輪轉的罪魁禍首。
4.-1公案:「婦人的白瓷觀音成了黑鼻子觀音。」案.
~因婦人自私,不讓燃起的裊裊香煙飄到旁邊的菩薩身上,就拿了一個環香掛在白瓷觀音的鼻子下燃香薰染所致。
4.-2公案:「一個驍勇善戰,喜歡收藏古董的將軍,在家中把玩瓷杯時,手滑瓷杯差點掉落地上,幸好身手敏捷即時接住,卻也嚇出一身冷汗。」案.
~將軍反觀自照:「破敵無數,從來不曾害怕過,今却為了小小瓷杯嚇成如此呢?」頓悟:對心愛物的執著而讓他害怕。
5.討論:
(1)燒香:在宗教儀式中,燒香是向神明、祖先表達敬意、感謝與虔誠的方式,同時也透過裊裊升起的香煙傳達祈願,希望得到保佑與指引。此外,香的氣味也能幫助平穩心緒,達到淨化心靈與集中精神的效果。
(2)三支香代表的意義:A.民間習俗:敬天~敬拜上天,敬地~感謝大地孕育萬物,敬人:祭拜祖先與天地間的眾生;也可用來象徵B.佛教的三學:戒~第一炷香,象徵決心戒除惡習和妄念:定~第二炷香,希望自己能心平氣和,專注於當下;慧~第三炷香,祈求開智慧、明心見性。或C.道教的道、經、師三寶,道寶代玉清、經寶代上清、師寶代太清。 三支香都象徵著一種敬虔與誠心的態度。
6.結論
(1)只要一期的生命不死,第七識的執著也就不死,因為第七識和第八識是緊密相結合在一起的。
(2)第八識,是我們生命的主體,當外境的無明風一吹,引發前七識掀起愛憎分別的波濤,心境就無法寧靜度日。
三、第七識應該如何修行.
(一)去除我執:
因為「我與物」求不得而苦;因為「我與境」不相應、不習慣而苦;或因為「我與人」、「我與社會」、「我與自然」的不相協調,不和諧、怨憎會、愛別離而苦;或因為「我與心」之間,貪瞋邪見,憂悲苦惱熾盛,片刻不得自在。
(二)-1公案:「一休禪師揹女涉河而過。」案
~橋被大水沖斷,女子在岸邊過不了河,於是
一休禪師揹女涉河而過,一個月過後,徒弟忍不住問一休禪師:「師父!你不是常常教我男女授受不親嗎?為什麼那天你卻揹著一個女人過河?」一休禪師聽後大笑說:「我揹他過河後,就已放下了,你竟然到現在還把它揹在心上?」
(二)-2公案:「掉下深谷待救的人。」案
~有個人外出辦事,跋山涉水,不小心掉下深谷。危在旦夕及時抓住崖壁上一棵老樹的枝幹,想求救,忽然看見佛陀站在懸崖上,趕緊喊道:「佛陀!求求您慈悲,救救我吧。」
「我可以救你,但你要聽我的話,我才有辦法救你上來。」「佛陀!您說什麼,我全都聽您的。」「那好!把你的手放掉,不要老抓著樹枝。」
這個人一聽,心想,只要手一放,就會掉入萬丈深淵,哪裡還保得住性命?反而更加的抓緊樹枝不放,真的要救他也沒有辦法。
(三)討論
1.執著,不知變通的性格.
執著的人,因為頑固不化,不知變通,處事上往往剛愎自用、墨守成規,待人又不肯與人為善,或從善如流或察納雅言,這些性格上的缺失,在事業上就很難有成就,人際關係也難有突破了。如公案1,一休禪師的徒弟观念不知變通。
2.壞習慣不易改進.
不好的習慣或不當的言行不容易改進,是因為執著;要常反觀自照:執著,就如同走路時,不肯放棄後面的一步,就無法邁出向前的一步。如公案2.掉下深谷待救的人,執著想法:手一放,就會掉入萬丈深淵,哪裡是向佛陀求救?缺乏對佛陀的信心,不能反觀自照,鬆動想法。
3.「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鬱鬱黃花無非般若」的真理世界:讓我們想到青青翠竹、鬱鬱黃花,雖是自然界的植物,却是與動物、人類都是自然界的生物,是生生滅滅的,因此要與自然界衆生和平相處。因為當人心静、心定時外境的一切都能幫助開啓智慧而有體悟與啓發即在真理世界中青青翠竹,鬱鬱黃花皆能向人類說法。
(二)修持平等:
1.公案1:青原行思禪師曾說的「老僧四十年,方打成一片!」案.
~「打成一片」:就是四十年的修行成果已到無四相:1.無我相~沒有你、我、他;2.無人相~泯除人與人之間的不同;3.無眾生相~能與日月山川同體共生;4.無壽者相,能打破生死界限,成就生死一如的永恆生命。
1.公案2:「雲門禪師參訪睦州禪師腳被關在門外」的公案.
~雲門禪師到了睦州禪師的道場,當雲門一腳跨入門檻時,睦州出其不意的把門用力關上,雲門大叫:「唉喲!好痛啊!」「誰在喊痛?」「是我呀,我被關在門外啦!」「你人在門外,為什麼叫痛呢?」
「因為你把我的腳關在門裡了。」「腳在門裡,為什麼人在門外?」
雲門:「你的確把我分成裡外了。」
睦州:「愚痴!一個人怎麼還有裡外之分?」
雲門一聽,顿悟虛妄的身心世界。
2.討論:
(1)「無四相」指《金剛經》中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這四種相的執著。
(2)這是破除我執、達到般若智慧的重要修行目標:要看穿一切事物(包括自我、他人、眾生和壽命)皆非實有、虛妄不實的。
(3)無門慧開禪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指:如果我們能將心裡對得失、榮辱、名利等的煩惱、掛礙放下,不讓它們佔據心頭,那麼一年四季的每一個時刻如春天有百花、秋天有明月、夏天有涼風、冬天有白雪,這四種美景是自然界的常態,對我們來說,都是美好的時節。 「若無閒事掛心頭」指若能內心沒有俗務:得失、榮辱、名利的計較,就能心無掛礙,感受到美好。只有內心的平靜和喜悅,才是真正的「好時節」。
(4)內外一如、平等不二的道理。
A.日常生活中,我們常被內外、善惡、你我等相對概念所束縛。對外在有人我的分別,內在有我的執著。例如說眾生平等,但還是會怕貓、怕狗等。學佛後知道心本具平等佛性,外在的一切現象皆是虛妄,自性本自清淨平等,沒有內外、你我的分別。
B.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因為都擁有相同、不減的覺性與佛性,關鍵在於我們能否覺悟到這念心。
C.真正的智慧在於了悟內外一如,才能真正超越束縛,進入「平等法界」。只要願意努力修行,每個人都能達到這個境界,證得佛果,這也是一種平等。
(四)結論
1.要「度一切苦厄」,就必須學習放下一切,放下「我」的執著,第七識才能開拓心胸,放眼天下,如公案1.:唯有放下自我成見,去除我執,第七識才能開拓心胸,放眼天下,看見「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鬱鬱黃花無非般若」的真理世界。
2.公案2.:人世間有許多裡外、你我、善惡、大小等相對概念,束縛著,無法超越;但是在悟道者的眼中,這些都是空花水月。所以雲門禪師雖然腿被夾斷,但也截斷了他虛妄紛紜的意識,證悟內外一如、平等不二的道理。
3.總結:
(1)凡夫的第七識習氣根深蒂固.
第七識只想自己,沒有寬恕和包容他人的度量,總以為自己和別人存在著種種差異,所以計較揀擇,習氣因此根深蒂固。
(2)破除我執,轉識成智.
對於第七識的修行,一定要學習破除我執,修持平等觀,轉第七識為「人我平等、自他不二」的智慧,證入萬法平等的「一真法界」中。
(3)自輪迴解脫.
打破自我為中心的習性,不再有人、我的差別對待,能平等面對一切因緣、平等面對一切眾生,如此,我們的生命才有可能從輪迴當中解脫出來。
四、下次讀書會
(一)時間:114年11月20日下午3:30-5:30
(二)地點:線上視訊
(三)主題:星雲大師的“在人間自在修行-八識講話”導言:第二講 分解八識,四、第八識的內涵與修行(p.151~ )
(四)帶領人:周財生
(五)記錄:洪美沙
(六)拍照:鄭月娥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
最新文章
2024年人間佛教讀書會初階/精進培訓暨認證帶領人聯誼座談
2025 閱讀研討會報名狀況查詢
2024生活有書香《全民閱讀博覽會》
2025生活有書香《全民閱讀博覽會》
2025 閱讀研討會《星雲大師全集導讀》
2025生活有書香《全民閱讀博覽會》
讀書會家族最新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