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5.12愛
愛讀書讀書會紀錄
1.時間:5/12(一)1:00-3:30
2.地點:台北道場5樓文化院會議室
3.本次排程:
(1)1點在會議室內用餐,I:30開始讀書會-
5/11,5/12文章心得交流.
(2)2點10分張正林畫家專誠前來帶領導覽介紹分享其畫作.(有出書可購)
(3)回會議室繼續读書會
a.分享观摩畫展心得交流.
b.佛學會考題庫演練-資料如附.
4.出席:
葉麗琴、周圍輝、谢秋枝、沈淑惠、梁金華、陳素珍、陳秀真、葉麗華、陳美吟、邱秀娥、陳美鳳、洪美沙等12人。
5.帶領人兼記錄:洪美沙
一、本次先共讀《獻給旅行者365日──中華文化佛教寶典》5/11,5/12的文章
(一)-1《365》
1.5月11日楊絳(一九一一~二○一六)105歲的百歲感言(節錄)
•回饋:
大家學到楊絳她的智慧.
1.楊絳一百歲感言,很清楚快「回家」了。生活在沒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裡過平靜的生活。
2.生命中不同程度的鍛鍊,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績;不同程度的縱欲放肆,必積下不同程度的頑劣。經過不同程度的鍛鍊,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不同程度的效益。
3我們曾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
4.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一)-2楊絳生命的故事點滴.
1.她自述做過各種工作如大學教授,中學校長,英語教師...,又是作家等。但每項工作都是暫時的,「只有一件事終身不改,一生是錢鍾書生命中的楊絳」。因其年長有學問,被認為以「先生」稱呼,表達對其尊敬,文學界亦然。
2.她書香世家千金與出生名門望族的才子錢鐘書,在清華大學校園中一見鍾情,相知相戀並成婚,畢業後一同前往巴黎及倫敦留學,因戰爭的驟變帶著稚女提前歸國,雙雙投身文學界、先後出版多本膾炙人口經典作品,也歷經文革的折磨。將近七十年的時光,他們是彼此最忠實的人生伴侶、也是最賞識對方文采的知己。是世人眼中真正的「始於一見傾心,久於相濡以沫,終於歲月長情。」成為民國初年亂世中,最動人的婚姻典範。
3.她先生錢鍾書是中國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他的長篇代表作《圍城》,為現代中國最偉大的小說之一,在序中將這本著作獻給妻子的楊絳,原來在將近兩年創作過程中曾多次想放棄,卻因妻子的堅持才寫了下去,楊絳是他心目中「最賢的妻,最才的女」、「絕無僅有地結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4.她九十三歲高齡,連續失去88歲的先生,59歲的女兒,她將思念的點點滴滴,溫柔書寫《我們仨》回憶錄,洛陽紙貴,享年105歲。
(一)-3摘錄令大家起共鳴的「楊絳語錄」
1.如果看不慣一個人,記住三句話:
(1)永遠不要為他人的錯誤買單。
假如看不慣一個人,不必與他爭,不必為了不值得的人糟蹋唇舌,不要影響自己的心境,做個“透明人”,藏起矛頭,遠離對錯,你就贏了。
(2)不爭,以退為進。
(3)不理,沉默是金。
2.爱情
(1)要怪就怪自己,有本事喜歡上别人,没本事讓人家喜歡你。
(2)總有一個人會改變自己,放下底線来迎合縱容你。不是天生好脾氣,只是怕失去你,才寧願把你越寵越壞,困在懷裏。所謂性格不合,只是不爱的藉口。
(3)生活的真諦在於宽恕與忘記:宽恕那些值得的人,忘記那些不值得的人。
(4)如果有一天你問我"我們能不能在一起不離不棄,直到白頭偕老"。我回答你的是"你能,我就能"。
3.女性
(1)知識,是女子們的生活之利器,可以用来獲得獨立思考的勇氣和能力。
(2)大凡優秀的女性,最為難得的品質就是内斂。
4.假裝
(1)剛開始是假装堅强,後来就真的堅强了。
(2)相信没有一個人天生下来就能表现的很堅强,都是後天的環境影响,以及各種因素,使得這個人不得不堅强地活下去。剛開始也都是試試堅强下去,又會如何?却發现後來真的堅强了,把堅强當成了一種習惯。
(3)只要這樣的假装自己有益,適當可以假装下,習惯成自然。
(4)比如假装開心,如果你天天假装開心,也會發现時間久了真的變得開心。因為你時刻都在想如何讓自己變得開心起来,雖然剛開始感覺很假,但是時間久了,也就成了一種自然。
(5)只要心態好,一切都可以假装。
(6)哪怕假装失败了,也只會付之一笑,没有什麽大不了的。至少他假装努力過,最後也真正為了這個假装而真正努力過,假装失败了也使得他獲取了經驗,成長了他自己。
(7)這亦是心境的大逆轉。比如说现在處在一個不好的環境,有些走投無路,你也假装過得很好,没有什麽大不了,不死心還在,一直向前走。你會發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
5.人生
(1)曾經在某一個瞬間,我們以為自己長大了,有一天,我們终於發现,長大的含義除了欲望還有勇氣和堅强,以及某種必须的犧牲。
(2)我相信,真正在乎我的人,是不會被别人搶走的。無論是友情,還是爱情。
(3) 所謂窮,無非是指不置辦家產,自食其力,自食其力是没有保障的,不僅病不得,老不得,也没有自由支配自己的時間,幹自己喜歡或專長的事。
(4)上蒼不會讓所有幸福集中到某個人身上,得到爱情未必得到金钱,擁有金錢悄然未必擁有快樂,得到快樂未必擁有健康,擁有健康未必一切都如願以償。
(5)人間不會有單纯的快樂,快樂總夾雜着烦惱和憂慮。
(6)人生最低處有一各好處,就是無論從哪個方向努力,都是向上。
(7)我們無論在多麽艱苦的環境,能够從不停顿的是读書和工作,因為這也是我們的樂趣。
(8)你的問题主要在於读書不多而想得太多。
(9)你要不與人争,就得與世無求,同時還要维持實力準備鬥争。
(二)5月12日星雲大師的佛陀,您在哪裡?(節錄)
•回饋
1.敘述大師七十五年的出家歲月,天涯海角,四處尋找佛陀;八去印度,沒有見到佛陀的示現。常匍匐在大雄寶殿的地上,常挑燈讀佛陀的法語;周遊世界,未能巧遇佛陀;終於
《金剛經》給了消息: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大師领悟道:原來,不應該在事相上見到佛陀,也不應該是在幻象中見到佛陀,佛陀是無形無相,在宇宙大化之中,原來,佛陀已經走進了我們的心裡。終於,知道佛陀安住在每個人的心中。
2.我们知道佛陀安住在每個人的心中。
“我吃飯,佛陀與我同餐,我行走,佛陀與我同行;甚至睡覺時,
我们也是「朝朝共佛起,夜夜抱佛眠」”
“即佛即心,即心即佛。”「天下唯心,法界悠然,盡未來際,佛在心裡。」
因此,我們,要把人完成了,才能和佛陀相應。
二、張正林畫家帶領導覽介紹分享其畫作。
•回饋:
(一)介绍
1.張畫家54歲開始學畫與篆刻,今年84歲,分享最花時間的是松針,小細筆一根根的繪。
2.張老師8次訪大陸黃山,4次訪苗栗的大壩尖山,均是多次现场遊歷拍照,回來構思造景,將各探訪景點,連成線,成為連綿的全面景象,再置入個人的情境,如松下問童子;原擬搭舟訪友,探訪幽境後,不再登梯尋友,怡然駕舟歸去;西湖白橋(白居易建的,又称斷橋)杭州西湖白堤東端,一端連著西湖北岸的北山路,一端沿著白堤可通往西湖中的平湖秋月和孤山。其以冬雪時遠觀橋面若隱若現於湖面而以斷橋著稱,為西湖十景之一。
張老師僅以墨色繪一橋,餘畫面全留白,僅前右方一荷花一葉伸出见橋。
3.張老師介紹秦統一文字,大篆、小篆、隸書,字體典故,用篆刻技法,陰刻是往下挖(凹陷),陽刻則是保留字體、把周圍削去。陰刻陽刻的章,相間完成篆刻心經或其他古文,每幅文章在上,篆刻章在下即一枚枚篆刻輯成畫,甚至心經中的「無」字,以不同的小篆體展示,大家在認識一方方篆刻章中享受著識字的樂趣。
4.張老師帶大家至資料室,翻開印製的畫册,介紹未能展示的其他畫作的故事,大家享受一場心靈盛宴。
(二)同學回馈
1.曾經遊歷過大陸黄山或苗栗大壩尖山的同學,在張老師的畫作引领下,重温昔時探訪的喜悦與對景色的共鸣。
2.在張老師的畫作導覽,分享其繪圖時的心境,讓大家也沈浸在畫家在畫作中的情境,對畫作有更深刻的感受,如果未有畫家本人的帶领解说,我們可能就是匆匆一覧即離開,沒有如此深入的感受。
3.張畫家54歲開始學畫與篆刻,今年84歲,展示的畫作有限,而其畫册有百來件,更有數張連綿不絕的山峰造景,將探訪的點繪出連綿不絕的景點成為地域景觀,值得百看不厭,兼又有篆刻章輯成經或膾炙人口的古文,美不勝收,引得大家紛紛請書留存並請畫家簽名及合照纪念。
4.張畫家54歲開始學畫與篆刻,今年84歲,令人佩服其願心與毅力,是「有願必成」的寫照,值得大家學習。
三、國際佛光會2025年全球佛學會考的考題內容複習。
四、總結
(一)大家享受著文化院拈花蔬食準備的米漢堡與飲料,素真師姐準備的友人製作的精美糖果,美沙的女兒準備的餅乾,感觉温馨與幸福。
(二)大家享受著《365》睿智、優雅的文章,尤其楊絳作家的語錄讓大家在其智慧的语錄下也啓發對生活更能有智慧的處理。
(三)張正林畫家遠自汐止前來,專誠來帶領大家欣赏其畫作,讓大家享受一場心靈的盛宴。
(四)大家複習2025年佛學會考的考題,覺得對佛學會考的考題更有信心。
(五)大家覺得今天下午很幸福,能有機緣參加此次读書會活動,是一次難忘的身心靈快樂之旅。
五、下次讀書會
(一)時間:114年5月19日1:30-3:00
(二)地點:普門寺是光明教室
(三)本次重點:1.《獻給旅行者365日》5/18,5/19,2.2.國際佛光會2025年全球佛學會考的考題內容複習。
3.「人間與實踐」:佛光會的人.(1)佛光會員的任務,(2)應有的四種性格,(3)四好,(4)六心(p115-p.159 )
4.帶領人兼記錄:洪美沙
目前顯示的是「1000004975.jpg」。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