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114.11.10愛
    愛讀書讀書會紀錄
    (一)時間:
    114年11月10日週一,1:30-3:30
    (二)地點:
    普門寺光明教室
    (三)出席:葉麗琴、沈淑惠、徐百合、梁金華、洪美沙等5人
    (四)帶領人兼記錄:洪美沙
    (五)範圍:本次重點:
    資料來源-人間萬事3、4

    一、精神享受
    從外在獲得的一切,都有好與不好的對待關係;唯有從精神上所體會的快樂,才是真實的享受。因為精神享受是內在的,是心理的,是自我創造的,所以是真正的快樂與享受。

    什麼才是精神享受呢?
    (一)無私的觀念:
    (二)隨緣的生活:
    「隨緣不變,不變隨緣」,隨緣不是隨便,不是隨興;隨緣是放鬆自己,尊重別人。隨緣要很快樂的,因為能
    1.隨時示教利喜,2.慈悲的到處廣結善緣;給人歡喜,能跟人結緣,自然精神上無限享受。
    (三)超越的思想:
    人都希望地位愈高愈好,但是更重要的是思想要超越。只有思想以「空」去對待,才能擺脫我執、法執、時間、生死,欲望所擾;心如太虛,如此精神當然會自在。
    (四)解脫的自如:
    修行,能夠照見五蘊皆空,就能解脫自如遠離
    烦惱,精神自然是享受。

    二、壞習慣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我們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的壞習慣不易改變。
    (一)眼睛的壞習慣:
    有「擠眉弄眼」,「窺人隱私」,「斜眼看人」,對人「惡眼相視」的壞習慣。惟有效法觀世音菩薩「慈眼視眾生」,才能改變眼睛的壞習慣。
    (二)耳朵的壞習慣:
    如好聽是非興災樂禍;聽到善言好事,漫不經心的壤習慣要改變。
    (三)嘴巴的壞習慣:
    如好吃懶做、好吃零嘴、好抽菸喝酒;好辯、好說廢話、不正經的話,甚至傳播是非傷害別人。因為「病從口入,禍從口出」,不但傷害別人,也很容易做出對自己不利的事,所以要謹言慎行。
    (四)身體的壞習慣:
    身體在行住坐臥間如走路不正、坐姿不端、舉手投足沒有威儀,或有的人喜歡搔首弄姿、揮拳舞爪、奔跑跳躍等壞習慣要改變,因為身行不正就容易心術不端,為人所看輕。
    (五)心理的壞習慣:
    我們的心理充滿貪瞋愚痴,所謂「八萬四千煩惱魔軍」時時都在擾亂我們,所以《金剛經》要我們「降伏其心」,至為重要。
    (六)做人的壞習慣:
    舉凡不守信用、不守時間,對人沒有禮貌、輕諾寡信、老氣橫秋、不務實際等,做人的壞習慣都要改變。才能在社會上立足,及成功立業。

    三、應該忘記的事
    人生有應該忘記的事,也有不該忘記的事。對他人的承諾,跟他人的借貸,受他人的恩惠,聽他人的忠言勸告,均不可忘記。但是,在日常生活的待人處事中,也有一些應該忘記的事:
    (一)委屈、不平、仇恨要忘記。
    (二)施恩於人,應該要忘記,因為「無相布施」,才是真正施恩於人。
    (三)別人的語言觸犯了我,或傷害了我,要趕快忘記。
    「有則改之,無則嘉勉」。他人的語言故意冒犯我、欺負我,把他當成是替我消災就能放下。
    (四)不當的妄想、雜念、企圖,要徹底忘記。
    人經常活在自己的妄想雜念裡,或者懷有不當的企圖心,因此對別人有所傷害,有所侵犯,自我卻毫不知反省,而造成無邊的罪業。因此
    我們每天都應該如孟子說:「吾日三省吾身。」做一番自我省思與淨化的功夫,要把一些不當的妄想、雜念,不好的企圖心去除,才能生活單純,心情愉快,輕鬆自在。

    四、握手百態
    現代社會,人與人初見面,總以「握手」為禮來表示禮貌,表示親切,表示友誼。握手之禮可以說通行全世界,但是也有許多應該注意的:例如,(一)一般男女握手,不可太過用力,只要薄握,聊表心意即可;(二)如果女士沒有先伸手,男士不可以主動握手。(三)長輩對晚輩可以握手,表示關愛;晚輩對長輩只可鞠躬敬禮,不可先伸手示意要握手。又(四)長官對部下應該先伸出手來,以示體貼;有時從握手的時間、握手的態度、握手的熱忱、握手的眼神,可以揣摩出上意。
    握手百態,列舉數例如下:
    (一)有的人見面,擺明不屑一握,不肯把手伸出來,只淡然的等著你伸手,表示他的地位崇高。
    (二)有的人雖然勉強握了手,但是面無表情,給人感受到一股寒意逼人。
    (三)有的人一面跟你握手,一邊跟別人講話,給人的感覺就是敷衍了事,不夠真誠。
    (四)有的人雖只是禮貌性的一握,很快就放,但是面帶微笑,給人無比親切的感覺。
    (五)有的人很有紳士風度,握手時雙目注視,雖只輕輕一握,無限的真誠盡在不言中。
    (六)有的人一面握手,一面交談,把內心的仰望、讚美、請託,都在短短的握手時間,表達無遺。
    (七)有的人邊握手,邊點頭,甚至另外一隻手還要相互擁抱,表示更加親切。
    (八)有的人不但握手,而且彎腰,甚至雙手緊握,久久不放。

    五、聊表寸心
    人與人之間的往來,有一句很美的話,叫做「聊表寸心」。例如:
    (一)說句感謝的話聊表寸心。
    受到別人的幫助,例如替我介紹職業,助我渡過難關;甚至老師傳授給我知識,醫生替我診病醫療,長官幫我解決困難,親戚助我生活費用等,我不知如何圖報,只有至誠的說句「謝謝」,聊表寸心。我們接受了別人的恩惠,也要懂得回報,雖然沒有相等的金錢、物質,但是說一句「謝謝」聊表寸心。這一個「寸心」,至大至重,能等同他的物質相助,甚至表達無盡的情意,更甚於有形的饋贈。
    (二)送上一份薄禮聊表寸心:
    逢年過節,感激親朋好友平日的照顧,藉年節送上一份薄禮,聊表寸心。親戚朋友偶有婚喪喜慶,都是人生的大事,為了情義往來,至誠送上一份薄禮,聊表寸心。甚至沒有禮品,只有寫一封信函,紙短情長,略說數語,聊表寸心。讀書人以書籍相贈,藝術家以字畫書法相贈;社會上流行相互贈送紀念品,佛教普及,信徒們買些手珠、護身佛像送給友人,聊表寸心。聊表寸心是社會上人我溝通聯誼的最好方法,可以促進彼此的友好尊重,可以表達彼此感謝的心意。聊表寸心,為社會人我寫下好因好緣。
    (三)特別表達慰問聊表寸心:
    多年不見的朋友,遠道來訪,訴說別後情誼,你有疾病,來探視關懷;你失業,或受到委屈苦難,特別致上鼓勵的言詞,給你加油打氣,聊表寸心。人有旦夕禍福如火災、車禍、倒債、離婚等事件發生,能及時、適時的給予關懷、鼓勵。聊表寸心只是一點點的好意,所結善緣却有無限美好的未來。
    (四)對人做些貢獻聊表寸心:
    例如,親戚朋友遇到事故,或是經濟遭逢困難,給予一點贊助;朋友在社會上,遇到一些委屈,仗義為他說話,給一些幫助,聊表寸心;或現代人請客宴會,表示對你的禮貌、對你的尊敬、對你的祝賀,聊表寸心;火車站、碼頭上、機場裡的接送,也是聊表寸心。

    做人,只要肯對人聊表心意,所謂「得失寸心知」,在你只是一點點的心意,對受者而言,可能是一生的大受用。因此我們應多多的來「聊表寸心」,以促進友誼的溝通,增長社會的和諧。

    六、討論:
    (ー)精神享受是內在的,心理的,要自我創造的,所以是真正的快樂與享受。而大師所说1.無私的觀念,2.隨緣的生活,3.超越的思想,4.解脫的自如,似乎是層次逐漸提升,但只有超越的思想,才能解脫自如。
    (二)壞習慣中眼睛的壞習慣、耳朵的壞習慣、
    嘴巴的壞習慣、身體的壞習慣、做人的壞習慣會隨年纪與閱歷而改善,但心理的壞習慣却因一念三千,無明及貪嗔癡不易根除而難改,需要常反观自照覺悟要改善而來改變。
    (四)握手,是一種人際間的禮貌,百態不同,文中四種:1.有人見了面,擺明不屑一握,不肯把手伸出來,只淡然的等著你伸手,表示他的地位崇高。2.有人雖然勉強握手,但是面無表情,給人感受到寒意逼人。3.有人一面跟你握手,一邊跟別人講話,沒有用眼神對看,這種握手給人的感覺就是敷衍了事,不夠真誠。前三種令人不敢恭維,而不想認識對方。但4.有人雖只是禮貌性的一握,很快就放,但是面帶微笑,給人無比親切的感覺。5.有人很有紳士風度,握手時雙目注視,雖輕輕一握,無限的真誠盡在不言中。6.有人一面握手,一面交談,把內心的仰望、讚美、請託,都在短短的握手時間,表達無遺。7.有人一邊握手,一邊點頭,甚至另外一隻手還要相互擁抱,表示更加親切。8.有人不但握手,而且彎腰,甚至雙手緊握,久久不放。後五種逐漸熱情,也是讓人難以招架。
    (五)聊表寸心:人之間往來聊表寸心的四種作法都常用:1.說句感謝的話聊表寸心,2.送上一份薄禮聊表寸心,3.特別表達慰問聊表寸心,4.對人做些貢獻聊表寸心;尤其佛光人更是常常做聊表寸心的事,有手機更是方便。

    (六)下次愛讀書讀書會
    1.時間:
    114年11月24日週一,1:30-3:30
    2.地點:
    普門寺光明教室
    3.帶領人兼記錄:洪美沙
    4.資料來源-人間萬事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