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信義二 幸福 讀書會記錄
    日 期:2020 年 4月 22 日 20:00 - 21:00
    地 點:會員家中
    出 席:12人
    帶領人:陳思夷、游秀鳳、楊桂月、林佩華、沈蕙玉、陳思安、陳榮駿、林善文、黃水盛

    書目:iBuddha 影片
    主題:星雲大師美國西來大學心經講座+般若心經的宇宙與人生觀+勸發菩提心文

    (一)主題內容鋼要:

    ●星雲大師美國西來大學心經講座 觀後心得 信義二陳思夷
    ㄧ.這堂課令我印象深刻的內容有哪些呢?
    1.《般若》自心平等,沒有生死,沒有好壞是永恆圓滿人生,《般若》人人本具,就在心
    源裡,認識《般若》可知苦離苦,會找到解脫安心自在。
    2.照見五蘊皆《空》不是沒有,是因緣合和體,果從因生所以因果關係要了解,事待理成
    ,做什麼事一定有他的道理,有程序有階段,否則不能完成。
    3.《空義》同一件事,境遇不同感受也不同,所以設身處地替人著想非常重要。
    4.般若心經:學習把壞念頭去除掉,心要有三,1.菩提心代表《勇》向上、向前、積極、勇
    猛心、上求下化2.大悲心代表《仁》什麼東西都可失去唯有慈悲心不能丟掉3.般若心代
    表《智》,智、仁、勇士佛法的中心。
    5.心經咒子白話翻譯:去喔去喔大家一起去喔~趕快搭上著個般若正覺得度的方法,一
    起去到就竟涅槃快樂境界。
    6.時時刻刻沒有得失心,沒有《有無》沒有掛碍,沒有生死罣礙就是涅槃。

    二.大師說的心經與我的生活有什麼相關?
    般若般羅密多心經是告訴你用智慧可以從此地到達彼地(達到自己想要的目標)的方
    法,例如:從無到有,從不快樂到快樂,等等…了解生活中一切皆是虛空,常住壞死,
    (空)是因緣合和,才能成現(有),照見五蘊皆空就能度一切苦厄,生活中能觀自在,
    達到無我就能超脫一切苦厄,用般若智慧給自己力量,充實自己,就能吃苦知苦。
    我們的每天在天堂地獄來來去去,因為天堂地獄在我們(心)中,聚合無常,個人感受
    看法不同,要學習心無罣礙、不計較、替人著想,放下即可安心自在。

    三.我如何將這堂課學到的觀念應用在生活中?
    把(心經)三個心要謹記在心,(菩提心)要有向善勇猛的心,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發菩
    提心的人不能退轉,修忍耐心也是一個智慧,要有承擔力,(大悲心)要深植自己心
    裡,有同理心,為對方著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般若心)如何學習智慧,學習安住
    自己的心,學佛是要修行、薰喜的,離不開(因緣果報)種瓜得瓜,要怎麼收獲就要怎麼栽。
    思夷合十

    ●星雲大師「般若心經的宇宙觀及人生觀」心得分享 信義二會游秀鳳
    一、這堂課令我印象深刻的內容有二:
    1、大師年輕時看到一個七八歲小女孩背著一個小妹妹,雙
    手合掌,虔誠禮拜,大師深受感動,因感動增加信心
    心,更發願若不能弘法利生,愧對做和尚。
    2、大師曾為了送雜誌到山上的寺廟而接連餓了好幾餐飯,
    大師因為信仰,在受到飢餓之苦時發願普開大門,讓想
    吃飯的都能進來吃飯。
    由這兩處可以看出所有的眾生都活在大師的心中,大師受到
    苦難時發願要普渡眾生,大師受到感動時更發願要弘法利生
    ,大師的心大如宇宙虛空,真空生妙有,所以佛光山能從一
    片荒地而到今天佛光山道場遍滿五大洲。這不正是般若心經
    的宇宙觀嗎
    二、大師說的心經與我的生活最相關的是自在與和諧。
    若我每天能觀照自己內心,能空出煩惱、空出妄想、空出一
    切是非雜亂,快樂歡喜就會現前,就可以產生般若智慧的禪
    定,將自己擴大如虛空,就能不受外境影響,隨緣自在、圓
    滿無礙了。
    若我能認知「我」是眾緣和合,我們都是生命的共同體,不
    必分別對待,同中存異,異中不必求同,眾生平等。因此我
    們應該自覺覺他,分享共有,廣結善緣。大師說快樂是要大
    家一起來製造的,所以提倡五和:就是自心和悅、家庭和
    順、人我和敬、社會和諧、世界和平。這正是心經的人生觀
    三、上完這堂課,我在日常生活中更用心將飯菜煮的更好吃、衣
    服摺疊整齊、家裡內外清潔,希望能給家人感動,希望感動
    能讓信仰有了價值。親人病痛纏身時,我鼓勵他們修持心
    經,希望他們能夠有智慧,能了解病痛的因緣,能戰勝苦
    難,離苦得樂。
    秀鳳 合十

    ♥大️ 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宇宙觀與人生觀,觀後心得 信義二會楊桂月
    信義二楊桂月:淺解~透過無上圓滿智慧,到達自在解脱的彼岸。之佛法要義。依般若波
    羅蜜多,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即成就至高無上境界。
    一切唯心造 ,智慧不起煩惱,從苦到樂。無到有,必須認識自己 ,觀心自在,有助於
    人生安心立命。因緣結合宇宙萬物,一切物體都是由地,水,火,風,四大元素構造而
    成,因緣無獨立性的,空上有般若,宇宙間有萬物,真空生妙有,缘起性空、(一切有
    為法,如夢幻泡影)缘起緣滅皆是無常,如同現在新冠狀病毒疫情肆虐全球,造成人
    心惶惶,此時此刻更需要團結一致,共同做好防疫工作,面對困難能處變不驚,面對
    挑戰能冷靜寬心,守護家園,守護健康,祈願佛菩薩賜福疫情早日止息,免於災難。最
    後敬祝大家平安健康,喜樂圓滿。
    桂月合十

    ●大師美國西來大學《心經》講座讀後心得:信義二會-林佩華
    1.《講「空」 》空是有 空是無 非虛空 有非真有 無非真無 以不變應萬變,無勝過一切,
    是無所不相,同體共生,萬德洪名,空就是修般若,要求不著急,脾氣慢半拍,癡迷轉靈
    巧,疑忌化祥和
    學般若智慧,是真理,無量光,無量壽,是真理,勿執著,修無修的修行,證無證的佛果,無
    病第一利,和足第一富,善友第一親,涅槃第一樂,是阿彌陀佛啊~
    2.《放空自我專注傾聽他人需求》要學習如何在自己感受裡,去體會一個跟自己經歷完全
    不同的人感受,將自己與他人等同相視,一旦我們自認自己百分之百的對,自己就已百
    分之百錯了,皆是別人的錯?自己犯下的過失就是對自己內心的失察?警惕之~
    3.《做該做的事就是成長》
    要訓練自己,為難自己,去做那些自己不喜歡做的事,例如學習生活中要學得無我,我曾
    被師姐吼過,想想提昇自己的慧力.增加站在他人同理心,學會轉念,我每星五下班趕
    去大寮善後工作多年(生病中責任心仍在)愈難事愈會去做,我跌跤幾次,絕不忘初心,
    生活中看到外面飯菜,喜歡自己會回家試做和他人分享,學勇敢,犧牲,奉獻,服務精
    神,怕苦要不離苦,苦中提昇心靈,心力思考,就是自我的成長
    阿彌陀佛~佩華合十

    ♥大️ 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宇宙觀與人生觀,觀後心得 信義二會-沈蕙玉
    般若的宇宙觀,是四大皆空。“空”是宇宙的真理,佛陀悟道,明白了“性空”與“緣
    起”。般若的人生觀,是要度一切苦厄,而要度一切苦厄,先要照見五蘊皆空。
    “空”不是沒有,“空”是建設“有”的,“空”是“無”,“無”是無量無邊,無
    窮無盡,“空”的容量無限。萬物因“緣起”而有,所以因緣結合宇宙萬有的力量,
    成就萬事。大師寫了一幅對聯:四大皆空示現有,五蘊和合亦非真。人也是靠因緣和
    合才能生存,既是因緣和合而有,本性自然也是空,所以人是要互相依賴,相互生
    存,包容萬有,就須要有般若的智慧,認識“空”的真理。
    般若的人生觀,要度一切苦厄。人生苦、樂交織,而苦是必然的,佛教我們要以苦為
    樂,其實“苦”是一種力量,是一種營養,是一種磨練,“苦”是教我們要怎麼透
    過“苦”,降伏“苦”,進而得到安樂。“苦”是由煩惱產生,而煩惱由罣礙而來,
    而罣礙引起顛倒妄想,所以人生就不快樂。這裡大師教我們要随時觀照自己的心,心
    要空出煩惱,空出妄想,空出是非,改變自己的心念,例如:用尊重包容,對治嫉
    妒心;用慈悲喜捨,對治貪欲心;用溫柔體貼,對治瞋恚心;用般若智慧,對治愚
    痴心。隨時保持一顆清淨的心,不執著,不比較,不計較。正所謂“菩薩清涼月,常
    遊畢竟空,眾生心垢淨,菩提月現前”,與大家共勉之。
    蕙玉合十

    ●個人對「空」及「有」的簡單心得分享,請道場前輩指教:信義二會-林善文
    佛菩薩的觀點: 空有不二。
    凡夫觀點:
    宇宙萬象「空」「有」共存,「有」以「空」而存在,「空」以「有」而豐富,兩者缺一不行。
    「空」不是"無"(nothing),空其實是宇宙('或心)的本質(或最原始的狀態),就是本
    心(佛性)。「空」是既簡單又複雜,凡夫受限於自身根器,用思維語言文字均無法來表
    達「空」。(不思議)
    修行者如何恢復本心(空性)呢?方法是「不住無為,不盡有為」(出自维摩詰經),就是
    以出世(無為)的心做入世(或有為)的事業。
    無為的心就是「空」(心離相或無所求),而有為的事就是「有」(萬法),是所謂的自性當
    家。能做到二六時中自性當家,是修行者的目標。(但凡夫受業力及習性的影響,能做
    到是非常困難的)

    ♥般️ 若心經的宇宙與生活觀,影片觀後心得
    信義二會陳思安
    般若是智慧,般羅蜜多是從此岸到彼岸,從今生到來世,從苦到樂,從無到有,從不如意到
    幸福美滿,波羅心經的宇宙觀就是四大皆空,空是建設有的,宇宙由虛空4個條件組
    成,地,水,風,火,大地醞釀許多寶藏,水能讓萬物生長,火是陽光溫暖我們,風是空氣
    讓人類賴以維生,當初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悟到的就是空,緣起性空,因緣可比喻為
    真空,要先建立起正當的見解,認識和思想,我們對看世間人生萬物都要正確,我特別
    認同大師所說:千里姻緣一線牽,有緣千里來相會,這些都是很膚淺的,宇宙萬物不能
    獨自存在,需要相互依賴,現在的人很多都向錢看,很少向心看,心中的財富,心中的能
    源,心中的包容天地,找到心中的財富是般若,做自己心中的貴人,般若的智慧是淨化
    的,是成長的,不受外界影響,不要人我計較,有時吃點虧,受點委屈,或許這就是你的
    福氣,你的成長.
    大師不斷提到,佛教不一定要你成佛,而是要你悟道,明理,佛教不一定要你信仰,甚至要
    你疑惑,提問,參究,人生是苦和樂交織的,苦是營養,是増上緣,吃的苦中苦,方為人上
    人,煩惱,貪嗔,愚痴是苦,苦不是外面給的,而是在心裡,能知足滿足就是富有,人生生
    老病死是苦,大師舉例自己高齡90,他的弟子都是年輕人卻很喜歡聽他說話,老要有知
    識,有智慧,雖然病了看不見,但他心裡有眼睛,才成就了一筆字,佛教內認為快樂是一
    時的,人生在世終歸還是苦的,觀自在,觀照自己自不自在,有很多人我語言,外在環境
    都不自在,觀照我的心就自在,求人不如求己,苦,空,無常,無我四大佛教基礎,無常不
    可怕,只要肯學習努力,一樣可以改變人生,無我就是認識自己,信教之後更能提高人
    生生命價值.
    大師用淺顯易懂的方式解釋了心經,亦用了許多例子來佐證,演講過程詼諧可愛,讓人如
    沐春風,經常被大師的一句話惹得哄堂大笑,掌聲不斷,這和我認為的大師不太一樣,
    總以為出家人尤其身分之尊貴,說話會很正經,一絲不苟,但大師除了莊嚴更添幾分幽
    默,信手拈來就一個故事,正是他人生經歷和智慧,此次受益良多,現階段正逢人生苦
    難之際,大師說苦是來自心中而非外在,也是給我的考驗讓我成長的過程,期許自己能
    夠更精進,用智慧去面對生活上的挑戰.,
    思安合十

    ●勸發菩提心文讀後感言~信義二會-黃水盛
    1. 這部經典的經名是何意思? 作者是誰? 內容大要?
    ANS:很高興選了這篇經文,往昔少有機會聽聞此經,讓我受益良多。
    勸發菩提心文,作者是清朝淨土宗第11祖省庵大師(別號實賢) 主要是要勸大家要發起菩提
    心,在本文中內容大要是「嘗文入道 要門,發心為首;修行急務,立願居先。願立則眾生可
    度,心發則佛道堪成」。可見要成就佛道必須先發菩提心立堅的願才能成就佛道。
    而發心之相貌有八種:所謂邪、正、真、偽、大、小、偏、圓。
    2. 哪一段經文令我印象最深刻? 最喜歡的是? 為什麼?
    印象最深刻:苟不發廣大心,立堅固願,則縱經塵劫,依然還在輪迴,雖有修行,總是
    徒勞辛苦,華嚴經云:「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
    以前總覺得個人修行各人飽,可以度就度,從不強求,只要
    心正行善,把佛法應用在生活中就好,讀了這本經典後方知
    發心立願的重要,若沒有廣大心立堅固的願,即使歷經千萬劫,
    我們依然在輪迴。
    發菩提心的因緣有十種:一者念佛重恩故。二者念父母恩故,三者、念師長恩故。四者、念
    施主恩故。五者、念眾生恩故。六者、念生死苦故。七者、尊重己靈故。八者、懺悔業障故。
    九者,求生淨土故,十者,令正法得久住故。
    我最喜歡的一段是:
    云何為念佛重恩之因緣呢?我娑婆教主釋迦如來,最初發菩提心,為我等眾生故,行菩
    提道,經於無量恆河沙劫,備受種種艱辛苦難。當我造業時 佛陀則從哀憐憫,以種種方
    便來教化我,而我為愚痴所覆,不知信奉受持。我墮地獄,佛復悲痛,欲代我苦;而
    我業重,不能救拔。我生人道,佛以方便令種善根。世世生生隨逐於我,心無暫捨。佛陀
    不捨眾生苦,不放棄每一眾生的慈悲都令我等凡夫相當感動。更期自己能有佛陀的胸
    襟,廣大慈心,讓佛法遍法界度娑婆眾生,期眾生得離苦得樂並同登彼岸。
    3. 讀完這部經典後,他對我的生命有何啟發與影響?
    佛光山道場是一個菩薩道場,而行菩薩道就是除了自己因佛法成就佛道(上求佛道,自
    利)外,更應該用佛法幫助別人也能解脫成就佛道(下化眾生,利他),初發心容易,但
    恆常心難持,以前常因為別人一個眼神一句話一個動作讓自己受傷而心生退轉,以前常
    覺眾生難度而退卻,因此我們除了發心之外更應該立堅固願,才能讓我們的發心能持續
    而成就菩薩道。菩提心是一切善法中之王,必定有因緣,方得發起。
    「人生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 ,
    更向何生度此身」,我們能恭逢此勝會,應常轉法輪,豈能虛度此生。
    水盛合十

    ●大師西來大學心經講座讀後心得 信義二會-陳榮駿
    心經260字中,佛祖花22年在講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可見其重要性.
    般若,完全指自己,我們並認識自己本來面目,要有般若智慧才能見真我,而般若甚深微妙,
    無法直接說明,大師以求學階段,分小學、中學、大學....不同階段來說明.
    首先小學階段,是要有「正見」,對世間事物,我們有眼睛,可以確實分辨杯子、桌子、椅子...,
    知道世界有善惡,有因緣果報,知道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知道聖賢凡夫,有正確認知,這是正見.
    進一階了解因緣,了解宇宙萬物不能獨立存在,而是有不同因緣匯集而成,花是假相,它是種
    子、泥土、陽光、空氣、水...各種結合起來而成一株花,它是有緣起的,所以要重視因果,要得
    什麼果先要種什麼因.
    再來說明「空」,這部份也是我對佛教改觀很多,常聽人說佛門四大皆空,總以為佛教是較消
    極內斂的,殊不知經由大師說明,空是有建設性的,是積極的,杯子不空,如何再裝水,空間不
    空,如何容納下我們,空不是消極的,而是不受限的容納入萬物,這是十分積極的想法,所以大
    師認為要對空義要有正確的認知.
    在每段經義中,大師都以淺顯故事,來說明義意,更讓人有更深刻印象,大師也鼓勵,讀完經
    典,更要運用在生活中,讓人安心立命,觀照自我本心,讓人生活的更自在.
    榮駿合十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