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台北-信義二幸福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2 年前
    信義二 幸福 讀書會記錄
    日 期:111.1.9
    地 點:水盛督導家中
    出 席:14人
    帶領人:黃水盛
    記錄人:陳思夷

    書目:人間佛教佛陀本懷
    主題:第一章 總說P35~P51

    內容摘要
    【序】人間佛教佛陀本懷 作者:星雲大師
    前言:
    ❤大家學佛不能只停留在拿香拜拜,一定要拿起書來,了解佛法內容意涵,用於我們人生道路中,並把佛教發揚光大,歡迎一起來歡喜閱讀~

    ♥️請先閱讀以下提問,請大家稍做思考~謝謝

    1/9黃水盛督導帶領:
    回歸佛陀本懷p. 35而~p.51案設計:
    1. 人間佛教是什麼樣的宗教? 奉行人間佛教可以讓我們獲得什麼受益?
    p. 35
    ●人間佛教並不是讓人迷信的膜拜,也不是叫人盲目的奉獻,人間佛教是啟人智慧、是教人明理的正信宗教。只要我們能奉行人間佛教,就能擁有佛法的智慧,就能了然生命的來去,如此不但現世「生活」能夠安心自在,還能免於「生死」的憂悲恐懼,最終得以圓滿「生命」的意義價值。
    2. 佛陀說法度眾的本懷是什麼?p. 36
    ●人間佛教的信仰是真正符合「信實、信德、信能」的宗教,他能讓我們每一個人獲得生活的安住,讓我們從凡夫的煩惱裡解脫出來,讓我們看清世間萬事萬物都是「緣起」而有,自性本「空」;從「空」就能徹悟自己的真如佛性。然後從人到佛,可以獲得人格的昇華,人性的完成,繼而了脫世間的紛爭而獲得歡喜自在。所以人間佛教是人間真正需要的佛教,人間佛教能夠幫助眾生在人間過著幸福安樂的生活,這就是佛陀說法度眾的本懷。
    3. 什麼是人間佛教 ?弘揚人間佛教, 應該著重在哪些人間所需要的義理?
    p. 36
    ●應該著重在宣說佛陀證悟開示的真理,如緣起、中道、因果、業報,乃至無常、苦空等人間所需要的義理。
    4. 佛陀化世的精神與特質是什麼?
    P. 36
    ●要能把握佛陀化世的精神與特質,如人間性、生活性、利他性、喜樂性、普濟性、時代性等。甚至我常說,人間佛教就是「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我們要確實把握這些原則與方向去推動、發展
    5. 人間佛教著重在人間性與生活性。因此惠能大師與百丈禪師說了哪些經典名言?p. 39
    ●六祖惠能大師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再如百丈禪師提倡「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農禪生活
    6. 中國的大乘八宗,著重在會解的有哪些宗派?以行持為要的 有哪些宗派?他們共同的特點是什麼?p. 39
    ●中國的大乘八宗,不管是重在慧解的「天台宗、華嚴宗、三論宗、唯識宗」,或是以行持為要的「淨土宗、禪宗、律宗、密宗」,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地方,就是沒有離開人間生活,沒有脫離人群大眾。
    7. 說說看金剛經中的 「飯時 、著衣、持缽,次第乞已,各代表是悟道者的什麼精神?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代表什麼?而信者供僧,僧者開示信徒是什麼的實踐?
    ●這段經文,看起來只是世間上一般世俗生活的一頓飯,實際上,這頓飯的內容意義非凡,它含有悟道者「自覺覺他,自度度人」的修持與慈悲、智慧。

    例如,「食時,著衣、持缽」,這是說到了吃飯的時候,一定要衣冠整齊、形容威儀、安詳有序的依照規矩,手持瓦缽次第去乞食,這是持戒的精神。「次第乞已」,就是不分貴賤,不揀精粗,不分貧富,是忍辱、平等、隨緣、隨喜的精神。再者,托缽時,信者以飯食供養僧團的生活,僧團就以佛法開示信徒,讓大家心開意解,所謂「財法二施,等無差別」,這是布施的實踐。飯後整理衣、缽、具等用品,接著潔身洗足,晏然端坐,以禪坐安定身心,這就是精進波羅蜜。
    8.華嚴經云:「?,修諸善法,是名魔業」,因此人間佛教是以什麼為主,以什麼為行?我們實踐與效法佛陀的什麼行宜?
    ●《華嚴經》云:「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人間佛教是「入世重於出世,生活重於生死,利他重於自利,普濟重於獨修」,如果沒有菩提心,就無法修學菩薩道;因此,唯有發菩提心的人,才堪任人間佛教的責任,才堪弘揚人間佛教。
    9.佛教不是在行佛是念佛、求佛,拜佛而已,最重要的是什麼?行佛是什麼的實踐,而學佛最終目標是什麼?p. 45
    ●人間佛教,重在落實「行佛」;「行佛」就是「菩薩道」的實踐。因為學佛最終的目標雖然是成佛,但是「佛果」在「眾生」身上求,學佛唯有發「上弘佛道,下化眾生」的菩提心,通過「自利利人、自覺覺他」的菩薩道修行,才有可能完成「覺行圓滿」的佛果
    10.透過文章的學習,您認為要怎樣修行才能完成覺行圓滿的佛果?
    11.中國四大名山的四大菩薩各代表什麼精神?
    ●中國佛教「四大名山」的四大菩薩為例,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的慈悲,文殊菩薩大智大慧的般若,普賢菩薩大修大行的行持,地藏王菩薩「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犧牲自我、救度眾生的願力,這才能代表今後佛教能普及社會、為人所接受的精神。
    12.要如何把四大菩薩精神發揚才能把原始佛教的四聖諦與大乘佛教的四弘願結合,成就無上菩提?p. 46
    ●把原始佛教的「四聖諦」,與大乘佛教的「四弘誓願」相互結合。因為人間憂悲苦惱等問題(苦)要解決,所以「眾生無邊誓願度」;因為世間眾生貪瞋痴等無明業障(集)要解脫,所以「煩惱無盡誓願斷」;因為眾生感到修學(道)重要,因此「法門無量誓願學」;最後信仰的目標是成就眾生獲得圓滿的大解脫(滅),因此發願「佛道無上誓願成」。
    13.大師對人間佛教的發展歸納成哪四點?在這四點中,您最相應的是哪一點?p. 46
    ●人間佛教未來的發展也歸納了四點:第一以文化弘揚佛法,第二以教育培養人才,第三以慈善福利社會,第四以共修淨化人心。
    14.眾生皆有佛性,但因根性不同而有差別,歷代祖師把佛教分為哪些佛教?p. 50,而哪些是屬於入世思想佛教,哪些是出世思想佛教?
    ●佛教分成了人乘的佛教、天乘的佛教、聲聞的佛教、緣覺的佛教以及菩薩道的佛教。在我們認為,人天乘的佛教是入世思想的佛教,聲聞乘、緣覺乘是出世思想的佛教,大乘菩薩道是調和入世和出世的人間佛教。
    15. 大師提出人間佛教要回歸佛陀本懷的主要目的與意義是什麼?p. 51
    ●大家共同服膺在一個人間佛教之下,一起來弘揚人間佛陀的教法,讓人間佛教重新尋回佛陀的本懷,讓佛陀的慈悲、智慧之光,再度普照寰宇,真正為人間帶來光明與希望,這就是倡導「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的主要意義與目的。
    16. 有人說佛光山活動很多,大家只有行佛都沒有在學佛修佛,只有行門沒有解門,您的看法是什麼?
    ●對見解不好的大眾慢慢跟他解釋,做義工也是一種修行,不只做義工也要深入佛法,例如行堂水深火熱,修的是忍辱,學習服從,學習放下,行堂是一門大學問。
    ●在行堂心態柔軟會有好因緣。
    ●知賓在道場第一線是道場的親善大使,用慈悲心服務大眾很重要。
    ●佛光山活動多是在接引大眾迎合大眾不同所需,活動存在一般生活中,藉由活動遇到各種像各種挫折,能心平氣和運用智慧來解決,智慧怎麼來呢?要靠大家多上佛學課、多聽開示,學習佛陀的法義,在解門上的學習一定要在行門上用出來,不斷的把佛法用出來,生活一定更有智慧更快樂。
    17. 透過今天的學習閱讀,文章的哪一段或哪句話印象最深刻?為什麼?
    ●人間佛教積極從四聖諦延伸而開展四弘誓願、六度行門,不但是自我修行,也提供了人生解脫的方便,讓生命進入更上一層樓的境界,同時也讓人間佛教成為「行解並重、古今一體」的佛教。學習佛法真的要落實於生活當中,生活中會碰到很多很多的境,就是要用佛法來解決,金剛經從食衣住行契入到六度就是人間佛教。
    ●人間佛教就是要行菩薩道,從每天一早起床種種活動如法如儀就是在持戒,佛法在生活中,不要把佛法想得很難,落實三好就是最好的方法,早上起來給人微笑行佈施,容易從生活中做起。
    ●學佛要發菩提心,落實三好四給,佛光人的工作信條,給人信心,給人歡樂,給人希望,給人方便,仔細思維,確實落實。
    ●上求佛道,下化眾生,諸惡末做,眾善奉行。
    ●很多道理大家都知道,旦知易行難,但只要對焦從行動中做改變,慢慢學習,每天心情快樂相由心生,藉由讀書會討論,學習先給予,種下好因自然有好果。

    18. 透過今天文章的討論後給您帶來什麼樣的啟發?未來會如何應用在您的生活中?可以跟大家分享嗎?
    ●了解佛法這麼好,一定要廣為宣揚,以護持宣揚佛法為己任,自立利他
    ●用如法行為攝受他人
    ●多多結緣,見人多微笑
    ●在行堂越挫越勇,越做越快樂更有自性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