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研討日期:113年05月21日
    分會:羅東第一分會
    讀書會家族:蘭陽-四給讀書會
    地點:佛光山蘭陽別院
    出席人員:林素春督導長、林惠美會長、劉亭孜督導、鄭美秀督導、陳靜慧督導
    書名:獻給旅行者365日
    著作:星雲大師
    文章內容:獻給旅行者365日~百歲感言
    【百歲感言】(節錄)
    楊絳(1911~2016)
    我今年一百歲,已經走到了人生的邊緣,我無法確知自己還能走多遠,壽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
    我得洗淨這一百年沾染的污穢回家。我沒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裡-過平靜的生活。細想至此,我心靜如水,我該平和地迎接每一天,準備回家。
    在這物慾橫流的人世間,人生一世實在是夠苦。你存心做一個與世無爭的老實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擠你。你大度退讓,人家就侵犯你損害你-。你要不與人爭,就得與世無求,同時還要維持實力準備鬥爭。你要和別人和平共處,就先-得和他們周旋,還得準備隨時吃虧。
    少年貪玩,青年迷戀愛情,壯年汲汲於成名成家,暮年自安於自欺欺人。
    人壽幾何,頑鐵能煉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鍛煉,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績;不同-程度的縱慾放肆,必積下不同程度的頑劣。
    上蒼不會讓所有幸福集中到某個人身上,得到愛情未必擁有金錢;擁有金錢未必得到快樂;-得到快樂未必擁有健康;擁有健康未必一切都會如願以償。
    保持知足常樂的心態才是淬煉心智,淨化心靈的最佳途徑。一切快樂的享受都屬於精神,這-種快樂把忍受變為享受,是精神對於物質的勝利,這便是人生哲學。
    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煉,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帶領人林素春分享:很喜歡楊絳女士在她「走到人生邊上」書上節錄的這一句話。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規律,誰也逃不過,能無疾而終,就是天大的幸運;或者無疾而終,也都稱好福氣。睿智的楊女士,一生活的精彩,對待生命的態度又是何等剔透。

    林惠美分享:最想追求的也不過如此了~人生最漫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

    劉亭孜督導分享:沒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裡-過平靜的生活。好棒的一句話!想要的是平靜安穩的內心原來才是想要的生活。

    鄭美秀督導分養:很棒!很清楚的精確選擇是踏實在自己的人生路上。

    陳靜慧分享:給予很深的體悟,渴望命運的波瀾終要淡去,一抹浮名是淡定和從容;但多少人能醒悟?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