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頭份-人間菩薩行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11 個月前
    2024年10月份 人間菩薩行讀書會

    日 期:2024年10月03日(四)
    時 間:14:30~15:40
    地 點:蕭廣賢督導宅
    參加者:林勤妹,蕭廣賢,鄒淑美,劉瑞娥,張瑄芩,江菊妹(共6人)
    帶領人/記 錄:蕭廣賢/鄒淑美
    主 題:人和的重要 文:星雲大師/迷悟之間1
    人與人之間,和諧最重要。人際的往來,有用感情維繫和諧者、有用利益維繫和諧者、有用同志維繫和諧者;甚至有用同學、同鄉、同門維繫和諧者。但事實上,有人的地方,就有分歧,就有利害,就不容易和諧。
    你看,從我們的家庭到社會,甚至國際之間,此亦是「是非」,彼亦是「是非」,正如耶穌所說:「我到世間上來,不是要你們和平的;我要你們三個人與五個人鬥爭,婆婆與媳婦鬥爭。」
    誠然,今日的社會,有的人因為思想、見解不同,各黨各派壁壘分明;也有的人因為信仰不同,彼此相互排擠。甚至語言、風俗、習慣、地域的不同,造成多少紛爭?如此,如何能「政通人和」呢?故而一個國家,唯有黨政和諧,才能獲得人和;能夠人和,自然政通。
    在佛門有謂「叢林以無事為興隆」;人和,才能無事。僧團裡,平時依「六和敬」來維繫人事的和諧,即: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戒和同遵、見和同解、利和同均;因此又稱「六和僧團」。解空第一的須菩提,因為深入空理,故而所證的「無諍三昧」,最為第一;乃至戒律學上的「七滅諍法」,都是僧團和諧的圭臬。
    《阿彌陀經》云:「西方極樂淨土,諸上善人,聚會一處。」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為和諧。和諧就是淨土,一家和諧,就能一家快樂;一個社區和諧,社區就能平安。一個團體裡,能幹的人,大都能促進和諧;不能幹的人,則容易引起紛爭。人與人之間,能夠容許異己的存在,就能和諧;尊重寬諒,就能和諧。
    池塘裡,美麗的荷花也須綠葉的陪襯;花園裡,翩翩飛舞的蝴蝶,也要有彩色才會更美麗。雨後的彩虹,正因為它能包容各種不同的色彩,故能展現美麗的「七彩霓虹」。
    人,總要別人的幫助,才能生存,因此要懂得相互扶持;能有「同體共生」的認知,才能共存共榮。人,要懂得「以和為貴」,一個家庭中,夫妻、父母、兄弟、兒女之間要能和諧;一個團體裡,上下、同事、勞資、股東之間,也要能和諧。所謂「和氣生財」、「家和萬事興」;又謂「二人同心,其利斷金」,人和的重要,由此可見、
    討論與分享:
    1.蕭廣賢:人和的重要性,小從我們自己本身到家庭,鄰里之間,社區社團,擴展到國際之間,有人的地方,就難免會有意見分歧,動輒
    拳腳相向,朋友之間老死不相往來,到國際之間紛爭不斷戰火連綿,導致生靈塗炭、例如:俄烏戰爭、以阿戰爭、兩岸之間的問題也是
    一樣、洞見觀瞻
    2.鄒淑美:人和是非常不容易,尤其在工作職場上面常常必須要面對同儕之間猜忌,互鬥,等不和諧的狀態,很是辛苦,我們如何要能面
    面俱到,顧前顧後,彼次互相尊重、忍讓、包容、體諒,將心比心,才能達到和諧.這真的是一門重要的課題。
    3.林勤妹:社區社團之間亦是如此、人際關係的經營就很重要了、要能將心比心、站在對方的立場來設想、結果就會大大的不同
    4.張瑄芩:家庭之間和和諧、夫妻之間、父母和子女之間、家庭妯娌之間、在在都顯示人和的重要性、也是必須要努力去經營的重點、正
    所謂:家和萬事興、凡事多一些同理心、互相平等關心彼此、讓家庭更有溫度更溫暖、
    綜合整理:
    藉由這次山陀兒颱風來襲、全台放颱風假的機會、聚在一起來讀書、感覺很是不同、也很溫馨、今天大家發言非常踴躍,討論熱烈勇於分享,今天的讀書會,我們對星雲大師全集內的文章更是讚嘆不已,期盼我們都能落實到生活當中、常常口說好話、身做好事、心存好心、將三好落實生活中、就會讓我們的人際關係更加和諧。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