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114.5.10逍遙
    逍遙讀書會紀錄
    1.時間:5/10(週六)11:30-12:00
    2.地點:普門寺滴水坊
    3.排程:月會後移滴水坊,读書會完母親節聚餐
    4.出席:
    知無法師、葉麗琴、周圍輝、沈淑惠、梁金華、趙學芳、陳秀環、陳秀真、陳雪贞、呂文堯、邱秀娥、陳美鳳、陳美吟、劉俐纓、李雪麗、鄭玉如、沈純妃、沈娟妃、洪美沙等19人
    5.帶領及記錄:洪美沙

    一、慶祝母親節,读应時的文章,以為儀式:
    (一)9月11日的報恩品
    唐 般若 譯(七三四~?)

    悲母在堂,名之為富;
    悲母不在,名之為貧。

    悲母在時,名為日中;
    悲母死時,名為日沒。—選自《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回饋:
    大家同理此詩,感同身受,的確,母親在世,子女如日中的太陽照射般享受著母爱的温暖,是世上富有的人。母親離世,子女如日中已乏太陽照射,未能再享受著母爱的温暖,如同是世上贪窮之人。真的是樹欲靜風五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的無奈,母親仍在世的人,豈能不好好把握機會孝顺父母。

    (二)8月19日的母親的身教-馬英九

    回饋:
    1.面對兒子參選時每天受到的攻擊,慈母的諫言:「人生自有其沉浮,每一個人都應該學會忍耐屬於自己的一份悲傷,只有這樣,你才能體會到什麼叫做勝利,什麼叫做真正的幸福。」讓他孤獨的心得到支持,有了再生之力面對著外界的殘酷。
    2.慈母病中跟孩子筆談時,寫著「你父親和我,一生不貪財」。並憶起家中建立勤勞獎金制度,鼓勵做家事,讓子女養成勞動與儲蓄習慣。慈母給的只有支持,沒有困擾。父母都鼓勵孩子實踐先人立安公「黃金非寶書為寶,萬事皆空善不空」的家訓,其父親並手書「為善讀書不忘家訓,立身行道毋忝所生」對聯,掛在客廳時時作為警示。我們除了佩服馬英九母親的偉大,其故事也可作為大家的學習典範。

    (三)8月8日的星雲大師的為父母親友祈願文(節錄)

    回饋(獻上祈願):
    1.父母生我育我,親人教我養我,孩子们(我)只有受之於他們,卻很少給予報答。
    2.佛陀曾經親自為父擔棺,曾經跋涉為母說法的行誼,希望佛陀賜給孩子們(我)信心力量,学佛陀來光耀過往的先人,引導在世的親族。
    3.請佛陀庇照我的父母親人,讓他們能夠福壽康寧,讓他們能夠平安自在。
    4.祈願佛陀滿足弟子(我)的一片愚誠:
    (1)假如我擁有榮耀,希望能和他們分享;
    (2)假如我擁有富足,希望他們也不匱乏。
    (3)讓我擁有的一些歲月,能為我的親人奉獻;
    (4)讓我心中的一點微忱,能獲得尊長的認可。

    二、結語
    (一)讀書會結束,接著大家享受慶祝母親節的午餐及分桌各組相聚交流的時光至下午四點結束。
    (二)下次逍遙讀書會
    1.時間:6/6(週五)15:30-17: 30
    2.地點:普門寺5樓教室
    3.排程:月會後移滴水坊,晚上參加19: 30金剛禪座會
    4.帶領及記錄:洪美沙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