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歡喜讀書會
    日期: 2025.05.11(星期日)
    時間:下午 14:00~15:30
    地點: 美國華府協會
    主題: 三好微電影欣賞優勝獎作品:1) 無私,2) 生於奮鬥
    帶領人: 謝玲娟
    總回饋: 謝玲娟
    記錄人: 吳家菱
    參與人員:謝玲娟、施濟清、徐凡絜、徐百華、金巧屏、王冬梅、蔡淑梅、吳家菱、Bonnie 曹玉珊、劉麗、Johnson 姜翔生,共 11 人
    讀書會流程:
    1、暖身:三稱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開經偈
    2、欣賞兩個三好微電影
    3、帶領人提問問題
    4、參與人經驗分享
    5、總回饋
    三好微電影欣賞優勝獎作品: 無私
    1. 謝玲娟督導:微電影中的男主人認養小孩子阿丁,他跟他的老婆講了一句話 「人死了之後,什麽都帶不去」,有道是「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男主人又接著說「會讀書的小孩不會變壞」。女主人擔心我們家境不好,幷且文化宗教不同是否可以和阿丁和諧相處。微電影中的男主人是華人,女主人是印度人,他和他的老婆講「我和妳的文化宗教不同,我們在相處上沒有問題」。
    男主人認養阿丁之後,將他視如己出,上學前幫阿丁穿好制服,男主人跟阿丁分享星雲大師提倡之三好「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女主人煮好飯菜之後,叫阿丁拿到飯桌上,阿丁想偷吃菜,媽媽告訴他這樣做是不對的,媽媽會嚴格教導他。

    請分享你看完三好微電影欣賞優勝獎作品: 無私的心得
    2. 分享人: 金巧屏:當心中產生無私的愛,就能引發慈悲心。
    3. 分享人: 徐百華:做好事的時候,不期望對方回報自己,無私奉獻。
    4. 分享人: 徐凡絜:無我相、無人相,能轉心轉念。學佛之後,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什麽是事情讓你産生煩惱?日常生活中覺悟自己的念頭是否跑偏了?就要把念頭拉回正念。
    5. 帶領人: 謝玲娟:譬如素食義賣的時候,有大包子、小包子,念頭要轉,如果拿大包子,會吃太飽,拿到小包子,吃了不會胖。星雲大師金句:你要有一個觀念 :跟人相處,要你大我小 。。
    6. 分享人: 徐百華:阿丁離家後這八年怎麽沒有打電話、寫信給爸媽,和他們保持聯繫呢?
    7. 分享人: 金巧屏:這個微電影時的時長 13 分鐘,導演不太可能面面俱到,那麽周全。
    8. 帶領人: 謝玲娟:圓形的觀念,圓形就是人不要去乞求,不要期望做善事要有回報,做到「三輪體空」,沒有了布施者的我,沒有了受施者的人,也沒有布施之物或法,三者皆空。布施而不見布施相,因為心中本來無所求,所以不曾失去什麼。
    9. 分享人: Bonnie 曹玉珊:外界對我們修佛的人有誤解,修佛的人不應該發脾氣,妳的師父沒有教妳嗎?佛教徒也是人,跟平常人一樣,也有七情六欲,也有喜怒哀樂,我們還在修,還是會發脾氣。

    謝玲娟督導:總回饋:
    無私就是無分別,不分你我大小,沒有比較 ,大愛的表現,唯識學裏面講「能所」關係,"所" 就是認為這是我的,世間上有哪一樣東西是我的呢?第七識恆有我,也就是我執。有了我執,以自我爲中心,因此産生出一切的煩惱。譬如桌上的不銹杯,它是你的嗎?如何才可以做到無分別、無私呢?所以要學習觀音菩薩的「慈悲」,平等的慈悲、無相的慈悲。星雲大師強調「同體共生」的思想觀念,「同體」是平等觀,「共生」是慈悲觀。在日常生活中,要如何來培養無私的心呢?惟有超越小我、融入大我。八正道之正念,覺悟到自己的念頭跑偏了,轉回正念。修行就是要不斷的自我觀照,天堂與地獄都在心中,如何看自己的心,修行的目的就是向內看自己,時時處處存有正念。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