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首頁
總會長介紹
Back
星雲大師略傳
星雲文集
關於讀書會
Back
認識我們
談讀書會
各類型讀書會
線上填寫表單
Back
讀書會家族網站申請
新讀書會成立暨家族網站申請表
書香義工報名表
聯絡我們
分享園地
Back
好書分享
方案設計
經營秘方
表單下載
閱讀花園
活動資訊
Back
活動訊息
活動花絮
讀書會家族
群組
活動
Videos
Audio
相片
People
Polls
Show results from selected filters below:
Check All
Uncheck All
相片
用戶
相簿
Videos
活動
群組
搜尋
Sign In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Your password
記住我
登入
我忘記了我的帳戶名稱
我忘記了我的密碼
上傳封面照片...
拖曳照片,控制封面照片的呈現區域
美國-北卡-歡喜讀書會
Registered Users
Timeline
About
Albums
Videos
Audio
Followers
Events
More
Groups
Polls
台北-書香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2 星期前
美國-北卡-歡喜讀書會
美國華府-歡喜讀書會
🟠日期:2025.08.10(星期日)
🟢時間:下午:14:00~15:30
🟣地點:美國華府協會
📘主題: 佛光會員應有的精神與胸懷
(星雲大師全集\第四類\講演集10\人間與實踐 P.100~P113.)
👩帶領人:陳明升
🧑總回饋:陳明升
👸記錄人:陳明升
🤴參與人員:妙舟法師、陳謝玲娟、徐凡絜、陳明升、徐百華、金巧屏、蔡淑梅、施怡如、吳家菱、鄭貴美、余淑春、李眉高、施濟清(共13人)
📢📢讀書會流程
1、 暖身:三稱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開經偈
2、 帶領人介紹文章【主題、出自、作者】
3、 每人讀一段文章
4、 帶領人提問問題。
5、 參與人經驗分享。
6、 總回饋。
👩帶領人:陳明升
請針對下面兩個主題,二選一,來跟大家分享:
1.「以文殊的智慧導迷入悟」和「以觀音的慈悲服務眾生」,你認為哪一個更困難?為什麼?
2. 你認為「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這四句法語,哪一句最能代表「陽光的胸懷」?為什麼?
1️.分享人: 陳謝玲娟: 佛光人的工作信條-四給,「給」是布施、也是結緣,是利人、實則利己;能給、必須自己具足才行。藉由生活中,磨鍊胸懷,四給具足,何處不放光?
2️.分享人: 施濟清:以文殊的智慧導迷入悟更困難,因為要改變一人的習氣想法是不容易的。 星雲大師說: 度量有多大就能做多大的事業。 給人信心最能代表「陽光的胸懐」。 要學佛,行佛。從持戒淨化心開始。
3️.分享人: 徐凡絜: 大師要我們實踐諸佛的行誼與「願力」。我覺得除了有慈悲、智慧之外,還要行和發心立願。從發小願到發大願。小願例如發心做義工、護持協會的活動、、、等,有願才有力量去做,也才有行。
4.分享人:吳家菱: 學習諸佛如來能夠主動、積極、平等、憐憫眾生、救度眾生,我們應該每天以眾生為念,以清淨慈悲來恆順眾生。
5.分享人: 李眉高: 心得是學習佛光會員的精神,以四大菩蕯為楷模,除天龍八部加上無限的悲心願力接引更多的人成為護法長城,配合十方諸佛的理想而能做到悲智雙運弘揚佛法廣度眾生,是我要學習的目標!
6.分享人:施怡如: 以文殊菩薩智慧導迷入悟更難。智慧需透徹真理,洞察人心,並在合適時機點醒他人,這不僅要知識,還要深厚修行與善巧方便。”
7.分享人:徐百華: 我認為「以觀音的慈悲服務眾生」更不容易些,因為這要有大的胸懷和能力,而且對衆生要没有區別心,做個不請之友。 若需要與不同意見或信仰的人交流時,就要拿揑時機。說自己的看法,但若對方堅持己見,則不再多說,多說無益,看著自己內心的波動,比較重要。
8.分享人:鄭貴美: 「給人希望最重要!有時候一句『你可以的』,就能讓人重新站起來,就像陽光突然照進來的感覺。」
9.分享人:蔡淑梅: 我覺得觀世音菩薩的慈悲更難。智慧可透過學習累積,但無條件的慈悲需徹底放下自我,在付出中不被情緒拖累,這需要很深的修行。。
10.分享人:金巧坪: 給人信心就像點亮一盭燈,讓迷失的人敢在黑暗中邁步。一句「我相信你」、一個支持的眼神,就能喚醒內在力量,讓跌倒的人重新長出勇氣。
11.分享人:余淑春: 文殊的智慧更難。慈悲是本能,但智慧需洞悉因果與人性,既要理解空性,又要善巧引導,這沒辦法一時就能有成就。
12.分享人:陳明升:大師說人有上等人、中等人、下等人,甚至有劣等人之分,我們自己是屬於那一等人呢?上等人,有慈悲有智慧。中等人,有慈悲無智慧。下等人,有智慧無慈悲。劣等人,無慈悲無智慧。慈悲和智慧,就好像人的一雙手。沒有慈悲或缺少智慧,如同缺了一隻手或缺了一隻腳,做任何事情都很難成就,很難成功。
👦🧡陳明升:總回饋: 大師說:一個人寧可以什麼都沒有,但是不能沒有慈悲。」因為慈悲是佛法的根本,也是做人本來就應該具備的條件。但是慈悲如果運用不當,也會淪為罪惡。「四給」如四季,缺一不可:信心是根,歡喜是花,希望是果,方便是葉。但若論「陽光」特質,「給人希望」就能照亮迷途,賦予前行力量與轉機!
1
0
0
0
0
0
台北-書香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
最新文章
2024年人間佛教讀書會初階/精進培訓暨認證帶領人聯誼座談
2025 閱讀研討會報名狀況查詢
2024生活有書香《全民閱讀博覽會》
2025生活有書香《全民閱讀博覽會》
2025 閱讀研討會《星雲大師全集導讀》
2025生活有書香《全民閱讀博覽會》
讀書會家族最新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