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首頁
總會長介紹
Back
星雲大師略傳
星雲文集
關於讀書會
Back
認識我們
談讀書會
各類型讀書會
線上填寫表單
Back
讀書會家族網站申請
現有讀書會家族更新註冊
新讀書會成立暨家族網站申請表
書香義工報名表
聯絡我們
分享園地
Back
好書分享
方案設計
經營秘方
表單下載
閱讀花園
活動資訊
Back
活動訊息
活動花絮
讀書會家族
群組
活動
Videos
Audio
相片
People
Polls
Show results from selected filters below:
Check All
Uncheck All
相簿
活動
群組
相片
用戶
Videos
搜尋
Sign In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Your password
記住我
登入
我忘記了我的帳戶名稱
我忘記了我的密碼
上傳封面照片...
拖曳照片,控制封面照片的呈現區域
普門-福田讀書會
Registered Users
Timeline
About
Albums
Videos
Audio
Followers
Events
More
Groups
Polls
普門-福田讀書會
111年6月7日星期二中午12:30-13:45,北市南一區督導委員會的福田讀書會第三組舉行Zoom線上讀書會,羅妙琴同學帶領大家研讀《人間佛教佛陀本懷》第五章242~253頁「當代人間佛教的發展 一、文化出版」,這次共有7位參加線上共讀共學:林孝雄、車金枝、孫玉花、徐牡丹、曾碧玲、蔡瑞蓉與羅妙琴。
「當代人間佛教的發展」作者分五個面向敘述,這次探究一、文化出版:
(一) 佛陀時代,佛法的傳播都是靠口耳相傳,後來透過經典結集、藝術、雕刻、繪畫等不同方式流傳,其中以文字的弘傳力量最為廣大,受益人數最多。書中從清末民初的「中國佛教復興之父」楊文會(仁山)居士說起。
(二) 刻經處是流通、印刷佛經之據點:楊仁山居士在南京捨宅設金陵刻經處,另有其他多處刻經處。文化大革命時,總理周恩來下令要保護金陵刻經處,所以延續至今,都還在從事印經工作。這許多刻經處對佛典保存、校勘,刻印流通的發展功不可沒。
(三) 善書的印贈、海內外佛教刊物的發行、學術研究佛學,都對人間佛教的傳播和貢獻都很大。
(四) 嚴寬祜居士成立「香港佛經印送處」在文革期間,從延燒的火堆中,把佛經搶救出來運到香港,並將不少珍貴的版本,重新印刷出版。後來,印送處更名為「香港佛經流通處」,在海內外流通佛經和法器,舉凡教界的請託、代辦,他都一概義務承攬,是一位受人敬重的佛教大護法。
(五) 張少齊父子創辦《覺世》旬刊,第一期大師做總編輯,總共辦了四十年,每期準時出刊,直到現在,《覺世》轉型在《人間福報》上,每天都有一個版面和讀者見面。民國報人朱鏡宙和周春熙居士等創辦「台灣佛經流通處」,以半賣半送的情況,將佛書推展到各界。
(六) 東初法師得到孫張清揚居士的支持,發起影印葉公超外交部長從日本運回的《大正新脩大藏經》,並成立影印大藏經環島宣傳團,南亭法師擔任團長,由大師領隊,宜蘭青年慈惠、慈容、林松年等人一起參與,環島八十天,推廣數百部大藏經。
(七) 佛言:「依其義不用飾、取其法不以嚴。」其傳經者令易曉,勿失厥義,是則為善。(《法句經》)因此,作者倡導平易近人、通俗易懂的文章,跟隨胡適之一樣,在佛教裡推動白話文運動。
(八) 作者認為人間佛教的文化出版,要順應時代需求,在書本的設計上,要求印刷精美、精裝 ; 在內容上,要文字流暢,白話易懂、有可讀性、藝文性、生活性。
因為文章內容有些是大家熟悉的人與故事,所以談起來特別親切,也很歡喜。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
最新文章
2023生活有書香《全民閱讀博覽會》
2023閱讀研討會《星雲大師全集導讀》
2021年人間佛教讀書會初階帶領人認證
2021 閱讀研討會
2020人間佛教閱讀研討會-佛光山新馬泰印線上
2020生活有書香《全民閱讀博覽會》
讀書會家族最新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