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鳳山-世醒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8 個月前
    采風讀書會
    日期:2024.12.07星期六
    地點:法寶寺滴水坊
    題目:人間佛教論文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戒定慧
    參加人員:顧玥珦.鄒明芳.陶康盉.劉聲文.鄭詠妮.蕭菀芸.陳佳杏.張靜妹.陳領弟.王燕萍.張秀英.賴瑞娥.
    召集人:賴瑞娥
    讀書帶領人:陶康盉
    星雲大師書中說-----戒、定、慧三學中,戒學居首,但其實彼此互有密切的關連,所謂「由戒生定,由定發慧,由慧趣入解脫」。慧是定的用,定是慧的體,戒、定、慧是學佛不可缺少的資糧。大師就針對「人間佛教的戒學」,提出以下四點看法:
    一、戒的制訂──因時制宜,時開時遮
    二、戒的精神──止惡行善,饒益有情
    三、戒的實踐──服務奉獻,自他兩利
    四、戒的終極──人格完成,菩提圓滿
    禪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有很密切的關係,尤其在現代這個複雜紛亂的社會生活裡,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禪定的力量來安頓浮盪不定的身心。以下就以四點來說明「人間佛教的定學」:
      一、定的目標──不求成佛,只求開悟
      二、定的修持──清素生活,止息觀心
      三、定的妙用──不隨境轉,自我提昇
       四、定的利益──滅除妄想,安忍身心
    苦的存在是不可否認的真理,而好樂惡苦是眾生的本性,現在舉世之間,各種學術、經濟、醫藥等不斷精益求精,乃至科學家多少的發明,無非都是為了改善人類的生活,希望將痛苦減少到最低程度,甚至政治家的口號也都是為了替人民除苦。但事實上,一般社會上的濟苦助貧,解衣推食,只能方便的解救一時的困苦,不能徹底拔除痛苦的根本;唯有自己有了般若智慧,才能洞燭苦的來處,然後加以「應病與藥」,如此才有力量除苦。也就是說,有了照見五蘊皆空的「無我」智慧,才能究竟離苦得樂,這也是為什麼學佛要「勤修戒定慧」,要不斷「三學增上」的原因了。
      今天針對「人間佛教的慧學」,仍然提出四點看法如下:
      一、慧的根本──般若緣起,人間慧本
      二、慧的開發──知識巧思,人間慧解
      三、慧的應用──生活行儀,人間慧用
      四、慧的圓滿──同體共生,人間慧圓
    心得分享:
    明芳師姐:這次參加讀書後,更了解戒定慧的重要,真的要常常讀大師的書,還要好好學習.
    詠妮師姐:戒定慧能讓我們生起,自利.利他.觀心.忍耐,是熄滅我們的貪嗔癡最大最好的利器.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