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時間:2024年12月11日晚上7:30
    地點:法寶寺B1圖書室
    成員:陶康盉、鄭詠妮、顧玥珦、賴瑞娥、蕭宛芸、張秀英、劉純印、
    導讀、帶領:陶康盉
    記錄:賴瑞娥
    一、研讀教材:勸發菩提心文~ 第四集 [上] 永固法師

    二、內容大綱:
    因為在談三惡道理頭去受苦,尤其之前談到地獄的部分,我們人真的要怕因果,有一些人他說地獄在那裏指給我看?因果是什麼拿出來給我看?像這一些會講這種話的人,因為這個等於是不信因果,不信因果我們講就叫邪見,像這樣邪見的人,都要到真的是遇到了才知道,但已經是來不及的了,所以我很想講說我們人的愚癡就這樣,以為看不到就沒有,其實不是,看不到不代表沒有,就像我們有誰看過,我們的三代以前的長輩,譬如說我們的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再往前再往前十代以前的,這些長輩有誰見過嗎?沒有,至少這一世我們因為隔陰之迷我們不記得,我們不知道但是你可以說他沒有嗎?不可能,代代相傳才有到我們這一代,所以看不到不能說沒有,就好像燈光、電燈,電你開了燈亮了,你看到燈亮你看不到電,但你能說這沒有電嗎?不是的,所以對於地獄道的慘狀,就是佛陀告訴我們的這就叫聖言量,我們相信佛陀所說,因為信佛所說,佛所說聖言量,所以我們怕因果,我們就是說對於地獄道知道,深深覺得可怕不能去。

    經文~鞭驢出血,誰知吾母之悲?牽豕就屠,焉識乃翁之痛?食其子而不知,文王尚爾;啖其親而未識,凡類皆然。當年恩愛,今作怨家;昔日寇仇,今成骨肉。昔為母而今為婦,舊是翁而新作夫。宿命知之,則可羞可恥;天眼視之,則可笑可憐。糞穢叢中,十月包藏難過;膿血道裏,一時倒下可憐。少也何知,東西莫辨;長而有識,貪欲便生。須臾而老病相尋,迅速而無常又至。風火交煎,神識於中潰亂;精血既竭,皮肉自外乾枯。無一毛而不被針鑽,有一竅而皆從刀割。龜之將烹,其脫殼也猶易;神之欲謝,其去體也倍難。心無常主,類商賈而處處賓士;身無定形,似房屋而頻頻遷徙。大千塵點,難窮往返之身;四海波濤,孰計別離之淚?

    這是講說一個年輕人,他們家有一頭老母驢子,他都鞭打牠,但是這十幾年驢子也老了,年輕人要驢子馱重,就背負重的這些東西這驢子走不動了,每次牠因為驢子越老了就動作越慢,這年輕人就鞭打,有一天晚上他就作夢,夢見這頭驢子跟他講說孩子啊!你打我,我很難過,不是因為痛而是我是你的母親,你三歲的時候我就死了,我墮入畜生道當驢子,到家裏頭來還這些果報,所以他就這夢中給他知道,牠說我就要死了,所以我讓你知道我很難過,年輕人醒過來,他真的去問他父親,我幾歲時候母親往生,他說三歲,就是那個驢子講的,他趕快跑去看那個驢子,果真講牠壽命終了死了,所以這年輕人悔恨,就是說我們對這些畜生道,你不知道是自己父母,但佛陀告訴我們,所以就要相信,不要自己遇到事情才這樣子。
    像這個牽著豬去殺,其實有關豬這方面的果報,實際上的實例還真是不少?像說這有一個人他殺豬一輩子,到臨命終就要往生前很痛苦,他看到好像很多豬在咬他,他很害怕,而且往生前都已經發出豬叫了,就是眼看著就要墮入,也是出生投胎做豬,他兒子看這樣不行,就請人家來要救他、要幫他,看是怎麼樣做一點,修一點福德什麼的,教他念一句阿彌陀佛,他就念一句就斷氣,之後他們家母豬生小豬,生下來豬有一隻,這豬有四個蹄,但其中有一隻是人的手,這個不是我在講,這報紙上登的,所以家裡頭的年輕人知道這是父親來投胎,都很善待有人手的那隻豬,你要說是基因突變什麼你都可以說,但是我就覺得這個是很因果實錄。
    中國古代周朝周文王,周文王是賢君,他怎麼會食其子而不自知,怎麼會吃自己孩子的肉呢?他還沒有稱王之前,夏商周,周朝最後一位昏君商紂是位暴君,因為他昏庸無道、殘暴不仁,當然四方就要起義把他推翻,其中勢力最大的,大家最擁戴的還是文王,都說他是賢能的人,商紂這個暴君他就說,他有多賢能嗎?把他抓起來關起來,然後殺了他兒子,剁成肉醬煮成羹湯給他喝,所以文王喝了那一碗肉羹,他不知道那是自己兒子的肉醬去煮的,這樣事情過了以後,紂王他就對外聲稱,他是什麼賢能的人,連自己的兒子的肉都吃,這那裏能夠算是一個賢能的人,結果反而引起公憤,太過份了,這是慘絕人寰,有一句話講文王一怒定江山,這文王本來也不是那麼,看人民苦但是再怎麼樣,也還沒有到那個程度說要推翻這個暴政,可是這一下子,為了這件事情他一怒就定江山,就是推翻紂王這個暴君、暴政,到他就成為周文王,像這樣賢人尚且如此,他都還不知道,就是吃自己的至親的肉,凡類是太多。
    這些就是說我們在輪迴的路上,其實那個有因有緣,在我們身邊的一家人,過去世也有可能是有些因緣的,就是你還沒有到解脫以前,有因緣的人就在那裏一直轉來轉去,而且那個關係、性別、長幼會互換的,就是這裡講的這一段說,過去可能是很恩愛的夫妻,但是這一生可能成為冤家,過去的就是這些好像賊人跟我們有仇的人,也有可能成為骨肉關係,過去世是我們的母親,這一世來做太太的或者過去世是我們的父親,而這一世來做丈夫的,像這一些重重疊疊,反反覆覆的這些關聯性、關係。
    如果有宿命通的人、有天眼通的人,如果知道的話覺得可羞可恥、可笑可憐,可惜我們就是凡夫,就是沒有這些能力,要不的話真是覺得可羞可恥、可笑可憐。這個在講我們投胎,在母胎裡頭的情況,其實在母親的子宮裡頭孕育,其實跟著一堆東西在裏頭,到懷胎十月了,包藏難過膿血道裡就生出來了,就好像倒下來一樣的。
    小的時候哪裡知道,東西南北分不清,好不容易要知道一點什麼了,長大了可是馬上貪欲就起來了,像這樣,我覺得這一段省庵大師很快,從十月包藏然後到生下,然後到少也如何,長又如何到老來,快速的就講完人的一生,前面是講在地獄道理頭的苦,然後畜生道現在講人間道,人間道又如何,也是一樣很快,老來老病就相尋,很快無常,這生命的終點站又到了,這麼快速講完人的一生,我就是很佩服省庵大師的,他不是只有文采而已,把佛法這麼精簡的已經融入在其中。
    人到了臨終的時候,當然講病這叫四大不調或者四大失調,到了要臨終了這個四大,地、水、火、風四大是組合我們身體的四大素,這個元素這一期用這個身體,這個時間已經到了,所以這四大元素要分開了,四大要分散了,當它要開始分解的情況是風火交煎,風是呼吸,火是體溫,所以人到了臨命終要往生的時候,呼吸已經一口氣吸不來了,那個體溫一直一直失去體溫,所以風大火大好像煎熬一樣的,說我們的神識在風大,呼吸跟火大,體溫之中間開始已經混亂了,快要崩潰瓦解了,就是我們的血液這些循環的、流動的這些,屬於水大的這一部分,就開始好像乾枯一樣的,這個人慢慢的消瘦、乾瘦這樣,每一個毛細孔感覺好像針在鑽,每一個穴眼、耳、鼻、口,這種感覺像什麼呢?每一毛細孔都覺得痛,現在是我們的神識要從身體裡頭出去了,四大要分散了,我們用了一輩子很習慣的這個組合體要瓦解了。
    烏龜要拿去煮了,要剝牠的殼可能還比較容易一點,比什麼容易?比我們的神識要離開身體,比烏龜牠的身體跟烏龜殼要分開來還要難?就是神識要離開很難。當然這個是隨各人造業,善、惡、輕、重是有所不同?如果都是造極善業,他一往生馬上就往生佛國,馬上就隨願所生往善道去;當然如果是造極重的惡的業力,也不用等到說要多麼困難,他那個當下神識一離體,就是往惡道往黑門就地獄去了。
    我們的心,就是你不能自己作主的,你沒有辦法自己真正做主人,他就好像做生意的人處處奔馳,四大假合的身體,它也生生世世隨業流轉去,得到身體是沒有骨釘的形體,就好像房屋頻頻遷徙,你這一是我們住進來,得這個身體,到下一世去了,又換了一間房子,就得另外一間個身體,我們沒有解脫以前,生生世世這樣子輪迴,修得好一點就是做人,天界也不要去,天界你修天不生天,你可以修天福修很大的福報,但記得不要去,去了就只有等著透支,因為你就一直享天福就把它花掉,好不容易修來的,你就只有把它這養子浪費掉了,到惡道去是苦的來不及修,到天道去樂得忘記修,只有人間道在娑婆我們叫堪忍,就是你還堪受得起,你就多少忍耐著過吧!台灣話形容得比較貼切,可以忍的話你就忍著點過,這個就是我們娑婆的特性。忍著點過,雖然得這個人身忍著點過,也有高興的時候,也有辛苦的時候,但不管怎麼樣講,就是因為它苦樂參半,你很苦的時候,苦就否極泰來,苦快到底了,後面總是會漸入佳境,好到最頂了,真是太高興了、太滿意了,但是要小心就會樂極生悲,人間道總是在這個苦樂苦樂的循環裡頭,有一個定律、有一個自然定律,所以得人身比較知道要修行,所以說得這個身體已經算不錯了,只是說這一世下一世生生世世,我們就好像在搬房子一樣。
    把三千大千世界的國土化為塵沙,那樣子,那真是一個地球化為塵沙你都計算不清,不要說三千大千世界,都化為塵沙的那個沙子的數量,無從計起,像這樣就是說你都不能用那個數字,都不能形容往返之身,就是生死生死,像這樣子計算不了,四大海的海水那些波浪都,就是用來計算,我們往生的時候人家難過,為我們流的眼淚都還計算不了,這個為我們流的淚?

    三、心得分享:

    顧玥珦: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唯心造。
    賴瑞娥:
    我們在累世中可能因為一些誤會、口角,造成一些業障,今世要接受這些果報,造什麼因結什麼果,因果是最公平的不會因人而有所更改,這一世我們因為隔陰之迷我們不記得,但我們相信佛法遵循佛陀教法努力修行,不希望上天界享天福很快就會花掉甚至透支,更不要下地獄受苦苦的來不及修,到天道樂得忘記修,只有在人間道苦樂參半,苦的時候就會想修行,樂的時候要懂得布施,星雲大師說行三好,說好話、做好事、存好心,四給,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在我們每天日常生活都可做到,所以說人間佛教比較好修行貼切需求。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