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首頁
總會長介紹
Back
星雲大師略傳
星雲文集
關於讀書會
Back
認識我們
談讀書會
各類型讀書會
線上填寫表單
Back
讀書會家族網站申請
新讀書會成立暨家族網站申請表
書香義工報名表
聯絡我們
分享園地
Back
好書分享
方案設計
經營秘方
表單下載
閱讀花園
活動資訊
Back
活動訊息
活動花絮
讀書會家族
群組
活動
Videos
Audio
相片
People
Polls
Show results from selected filters below:
Check All
Uncheck All
相片
用戶
相簿
Videos
活動
群組
搜尋
Sign In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Your password
記住我
登入
我忘記了我的帳戶名稱
我忘記了我的密碼
上傳封面照片...
拖曳照片,控制封面照片的呈現區域
法寶-竹二快樂讀書會
Registered Users
Timeline
About
Albums
Videos
Audio
Followers
Events
More
Groups
Polls
岡山-星燈法雲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8 個月前
法寶-竹二快樂讀書會
時間:2024年12月25日晚上7:30
地點:法寶寺B1圖書室
成員:陶康盉、鄭詠妮、顧玥珦、賴瑞娥、蕭宛芸、張秀英、
導讀、帶領:陶康盉
記錄:賴瑞娥
一、研讀教材:勸發菩提心文~ 第四集 [下] 永固法師
二、內容大綱:
經文~峨峨積骨,過彼崇山;莽莽橫屍,多於大地。向使不聞佛語,此事誰見誰聞?未睹佛經,此理焉知焉覺?其或依前貪戀,仍舊癡迷;只恐萬劫千生,一錯百錯。人身難得而易失,良時易往而難追。道路冥冥,別離長久;三途惡報,還自受之。痛不可言,誰當相代?興言及此,能不寒心?是故宜應斷生死流,出愛欲海;自他兼濟,彼岸同登。曠劫殊勳,在此一舉。是為發菩提心第六因緣也。
我們每一世投胎來得這個房子,這個身體的舊房子,然後走了之後,總是有一些屍骨留下來,這個屍骨把它堆積起來,比那個高山還要高,如果要說埋在荒郊、草原這些地方,埋下去的這些屍骨是多於大地,像這樣子來形容,就是說我們真的不曉得,為什麼要輪迴、為什麼還不覺悟?怎麼能夠這樣一直下去,已經無數次的往返,已經無數量的眼淚,累積的這些屍骨比山高,排起來、埋下來的比地還廣。
如果不是我們聽佛所說,這樣的事情誰見誰聞誰知道,如果不是佛經裡頭所寫,這些道理誰會瞭解呢?如果還是有一些人,還是照以前的習慣那樣貪戀,仍舊癡迷的話,你做人不懂得修,不知道把握機會趕快修,一旦失去這個身體經過一萬劫的長時間回不來,想到可怕不可怕,大家在看不管是祖師的著作也好,佛菩薩的,佛陀留下來的三藏十二部也好,用心去體會它,覺得每一字、每一句,都是深深的警惕。
人的身體很不容易才得到,但是很容易失去,美好的、歡喜的時間,很容易過去又很難追回留不下來,佛陀有一個譬喻說,在三界六道之中,得人身如爪上塵,但是要失人身,在惡道裡頭失去做人的如大地土。從前面這樣一路講,從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生像這樣,到這個輪迴路上昏暗無光的,一旦別離就久久不能回來,在三惡道的惡報,你真的一旦失去人身,你也只有自己去承受它。痛心到說不出話來,這種苦誰可以去替代?其實父子至親,到了輪迴路上不能相代,不能說我來替父親去受苦,我來替母親輪迴,沒有辦法?所以《阿含經》裡頭講自作自受,我們自己做得來的,到最後只有自己去承受,講到這裡心寒、心痛?
各位出家也好、在家也好,你跟佛法有因有緣發個心,看到人家做壞、做惡,你要有智慧的話你是要,他這樣子下去後面不得了,所以有人去三惡到報到,是我們修行人做得不夠,我們要做得夠的話,佛法遍及全球的話,照說他們懂得道理,也就不會造下三惡道的因,當然不會去那裏受苦果,所以講起來還是我們要互相共勉要發個心,就是自己對於修行成佛之道,斷除這生死輪迴的生死流黑暗流,出離愛欲的海從裡頭出來,自己跟別人都能夠得到救濟,都能從生死輪迴的此岸到解脫圓滿的彼岸,意思就是超越生死了,這個長久以來的最殊勝的功德,就是省庵大師在寫的,發菩提心的十大因緣,念生死苦的篇幅寫得最長,這是痛痛的重重的指出,希望我們透徹的要能夠,聽進心裡頭去念生死苦,念眾生輪迴在裡頭的苦,不忍,所以為了這樣我們必須要發起菩提心,發起菩提心說我一定要成就佛道,只有成就佛道,然後我要救渡眾生。
經文~云何尊重己靈?謂我現前一心,直下與釋迦如來無二無別,云何世尊無量劫來早成正覺,而我等昏迷顛倒,尚做凡夫?又佛世尊則具有無量神通智慧,功德莊嚴,而我等則但有無量業繫煩惱,生死纏縛。心性是一,迷悟天淵,靜言思之,豈不可恥?譬如無價寶珠,沒在淤泥視同瓦礫,不加愛重。是故宜應以無量善法,對治煩惱。修德有功,則性德方顯,如珠被濯,懸在高幢,洞達光明,映蔽一切。可謂不孤佛化,不負己靈。是為發菩提心第七因緣也。
談到尊重己靈是什麼?我們講愛惜羽毛,每一個人都有那麼好的自性,本自具足,一般的人會說我們修行,就好像從佛法上得到很多智慧,得到很多的慈悲,得到很多的什麼?一般的理解會有這樣子,實際上不是這樣子,實際上是我們本來就具有,最具足的自信本來就那麼好,不過無始以來輪迴,沾染、覆蓋太多的塵垢,所以現在在學佛在修行是什麼?好像清洗一樣,一層一層剝落、剝離,然後顯現我們本自具足的所謂己靈,本來的自性,本自具足,我們只是恢復而已,因為我們本來就那麼好,大家要有那樣的信心,就是我們本來就很好,藉著佛法讓我們清淨,讓我們的自性之光,再顯露出來而已。
我們的心其實那個當下,跟釋迦如來跟佛陀,是沒有差別的,既然我們也有一個很好的心性,佛陀也有很好的心性,但是為什麼佛陀無量劫來,早早就成就正覺的成佛了,而我們還在昏迷顛倒,一生又一生、一世又一世,投胎轉世投胎轉世,不斷的生死輪迴很苦的,如果沒有發菩提心行成佛之道,那個昏迷顛倒不但是做凡夫,而且還是顛倒造業,凡夫不打緊造業才嚴重,所以想來為什麼佛陀早早都成佛,我們還在這裡凡夫造業。
佛陀他所具足的這些功德莊嚴,當然有無量的神通智跟智慧這些等等,我們只是有無量無邊的重重障礙、煩惱在纏縛著我們,說我們跟佛同樣是眾生的心性,一個在迷,一個在悟,就像天壤之別,一個天、一個地,佛陀是已經覺悟的人,我們是還沒有(悟)就還在迷,就還沒有覺悟的佛,所以同樣的心性,為什麼一個是迷,一個是悟,兩個的境界差別就像天跟地,如果靜下心來去想一想,真的是覺得慚愧?
這裡講其實我們的心性跟佛一樣,一樣都叫作譬如、就例如,就好像無價的寶珠,但是這顆寶珠對我們凡夫來講是,一顆明珠就淹沒、沉沒在一片泥濘之中,一般人不知道把它當成是碎瓦、碎石頭,不知道要去愛惜它、要去珍重它,不知道的,是故我們怎麼辦呢?在講說我們這個心性,本來是像寶珠像跟佛一樣的心性,我們因為這麼長久以來,沒在淤泥裡頭不被珍愛,像這樣這真是蹧蹋了,把它當成是破瓦、石頭,所以我們應該以無量的善法來對治煩惱。一直到修行修德有功,那個自性就慢慢的顯露了,這顆寶珠被清洗乾淨了那些泥濘,我們一般講法幢高豎,佛法來到這個地方,佛法好像建立起來了,那個叫法幢,一般同學們聽過幡,六祖慧能大師不是說有一次,有兩個人在討論,這個幡在動,是幡動呢?還是風在動呢?慧能大師經過說,不是幡動、不是風動,是仁者兩位仁者心動,在討論幢、幡,這裡講幢,慧能大師那個公案裡頭講的是幡,幢跟幡到底是有什麼差別嗎?同樣都是莊嚴的法器,幢是立體的,大部分做成圓形然後懸掛起來,上面可能繡有佛號或者經文,幡是平面的,像譬如法會之中,有一些幡懸掛上面,藥師法會上有十二神將的名,或者是藥師佛的名號等等,幡是平面的、幢是立體的,說這顆寶珠如果它都是沾染了泥丟在瓦礫之中不被人家珍愛的,但是把它清洗乾淨了,它的那個光透出來了,把它高掛在那個幢,高高豎起的法幢的上面,那顆寶珠就被好像裝飾在上頭,人家就是這麼樣的珍惜它、尊重它。
我們本來就有那麼好的自性,我們實在是沾染太多的染污,我們現在來修學佛法,大家對於自己的自性要有絕對的信心,我們不是沒有像佛一樣,如果說現在假設說,你的心性裡頭沒有這顆菩提種子,那你再怎麼樣去開發它,它長不出菩提的大樹來,但是我們有,我們跟佛一樣都有,只是說我們有太多的塵垢,這個塵垢我們要很勤於清洗、多聞正法,然後少沾染那些習氣,當我們每一個念頭都在淨化,原本以前的習氣可能我要生氣了,我要計較了、我要去貪,我要怎麼樣了,我現在決定我要修行,所以看起來這個人好像沒有什麼差別?他可能就是照一般生活,可是他心上用了很大的功夫,像這樣子,他的習氣的塵垢慢慢地去除了,心性的光明就要出來了,那個光明顯露出來其他的好像都暗淡下去一樣的,這樣子才可以說才不會辜負佛陀的教化,也才不辜負自己本自具足的自性,要尊重自己不要看不起自己,隨意蹧蹋了,這個是我們的發心第七因緣;希望大家珍惜羽毛,你要想人身難得今已得,我好不容易得這個人身,我不趁此時修行,不在這一世發心,更待何時;我想這是我們大家要共同發起的一份心。
問題討論:
三、心得分享:
顧玥珦:多聽,少言,少批評,多觀心,懷歡喜心,塵自清見性。
鄭詠妮:只要心態好,一切都美好。
陶康盉:人身難得今已得,今生利用此身好好修,莫待來生無法修!
蕭宛芸:人人皆有佛性,只因沾染塵垢,只要常以佛法洗滌身心,必能明心見性。
郭芊筑:
今生何其有幸得生為人,又能得聞正法,此生不修,更待何時,漸次修行,日久功深必有成就。
1
0
0
0
0
0
岡山-星燈法雲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
最新文章
2024年人間佛教讀書會初階/精進培訓暨認證帶領人聯誼座談
2025 閱讀研討會報名狀況查詢
2024生活有書香《全民閱讀博覽會》
2025生活有書香《全民閱讀博覽會》
2025 閱讀研討會《星雲大師全集導讀》
2025生活有書香《全民閱讀博覽會》
讀書會家族最新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