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首頁
總會長介紹
Back
星雲大師略傳
星雲文集
關於讀書會
Back
認識我們
談讀書會
各類型讀書會
線上填寫表單
Back
讀書會家族網站申請
新讀書會成立暨家族網站申請表
書香義工報名表
聯絡我們
分享園地
Back
好書分享
方案設計
經營秘方
表單下載
閱讀花園
活動資訊
Back
活動訊息
活動花絮
讀書會家族
群組
活動
Videos
Audio
相片
People
Polls
Show results from selected filters below:
Check All
Uncheck All
相片
用戶
相簿
Videos
活動
群組
搜尋
Sign In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Your password
記住我
登入
我忘記了我的帳戶名稱
我忘記了我的密碼
上傳封面照片...
拖曳照片,控制封面照片的呈現區域
台北-教師讀書會
Registered Users
Timeline
About
Albums
Videos
Audio
Followers
Events
More
Groups
Polls
南台-自在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5 個月前
台北-教師讀書會
📕台北教師讀書會📘
一、時間:114年3月20日上午10:00~12:00
二、地點:台北道場十一樓教室(一)
三、書目:《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佛法與義理》
四、出席人員:陳雪霞、范鴻英、薛慶色、李育麗、翁麗珠、黃麗容、莊秀蘭、吳秀鑾、陳淑貞、錢素慧、蕭文鶯、黃婌媛共1 2人
記錄:黃婌媛
五、三階段帶領人
<一>、暖身活動:莊秀蘭老師
<二>、主題帶領:吳秀鑾老師
<三>、回饋分享:吳秀鑾老師
六、讀書會進行
<一>、暖身活動
1、主題:佛教對民間信仰的看法
2、內容:
一、信仰的真義是什麼?
人為何要有信仰?
二、什麼是民間信仰?
與佛教信仰最大的不同是什麼?
古時候人民對大自然的敬畏,為生命安全、生活的平安,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所以大自然的日、月、山、川、樹木,甚至保衛國家的將軍、英雄、救人無數的媽祖,也成為民間託付的神祇來保佑生命,漸漸行成「民間信仰」來膜拜。
在地藏經裡,除了佛、菩薩的、天龍八部,娑婆世界的海神、江神、河神、樹神、山神、地神、川澤神、苗稼神、晝神、夜神、空神、天神、飲食神、草木神等,皆來忉利天集會。可見大自然的力量令人敬畏,自古就有祈求神明保佑。
所以有人的地方就有「民間信仰」,並不侷限佛教、道教、密宗,基督教、天主教等,宗教的真義是「善化民心、止惡」,以神的力量提升善良、做好事,而且人不能沒有信仰,有信仰精神才有依靠,善的力量能促進社會祥和、生活幸福安康。
讚歎大師開創「神明聯誼會」。
每年12月25日,數以千計的神明、宮廟,來到佛陀紀念館,參拜佛陀,神轎都慎重裝扮,場面神聖、莊嚴、喜氣洋洋。這是宗教的融合,祈求世界和平啊!
大師教導我們,人必須要體證真理,才有力量面對人生的橫逆,才有智慧通往生命真實的世界。要開發自性,以及遵守「自依止、法依止、莫異依止」,這是信仰佛教與民間信仰、其他宗教最大不同的地方了。
有幸參加佛光山,皈依三寶熏習佛法的奧秘,讀書會能增智慧不忘初心,祈願大家一起上佛法寶山。
<二>、閱讀主題:
1、主題:佛教對神通的看法
2、內容:
所謂神通是修持禪定後得到一種無礙自在的不可思議的力量。不是只有菩薩、神明、仙家才有神通,我們生活中所看到的自然界的各種現象,自然界的運轉、晝夜的更迭、花開花謝、、也算是一種神通。
佛教所說的神通可分為六種: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通、宿命通、漏盡通,前面五種神通除修行者外,鬼、魔、仙也都能修得,但是只有聖者的阿羅漢和佛才能夠証得第六種的漏盡通,因為漏盡通就是斷除煩惱,了生脫死,不再受生於迷界的神通,是究竟的神通。
一般社會大眾是怎麼看待神通呢?一、神通是苦難中的希望。民間最受依賴的觀世音菩薩、媽祖、濟公活佛都是能以神通助大衆化解困難。二、神通是亂世的救星。佛圖澄大師和隱峰禪師曾顯現神通之力懾住殺人者、化解戰爭、使老百姓免於兵災。三、神通是弘法時的方便。衆生愚痴,對平常道不珍愛,以奇為貴,所以神通是菩蕯慈悲度衆的方便手段。
神通和我們的關係如此密切,那麼我們要如何去求證神通呢?當我們生活中碰到有不肖者,以神通來勾我們的心靈時,我們就要以下列四個條件來求証,1、依於慈悲2、住於淨戒3、安於忍耐4、用於平常。
佛教對神通的看法有四:
一、神通不是了脫生死的究竟之法,唯有道德才是邁向佛道的穩當平實的門徑。
二、神通敵不過業力。世間各種力量中最大的力量不是神通,而是行為的力量,也就是業力。
三、神通比不上道德。只有道德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保障,德化的人生比神通更為崇高。
四、神通及不上空無。神通是在有形有相上求,而佛法般若的空理無所不遍、無所不在,身為現代的我們,身為平凡人的我們,應該致力於擁抱自己的能力、累積自己的經驗、培養自己的智慧,也算是我們在人間生活的神通。
在佛法中以無為有,無的力量比神通更為廣大,無的智慧比神通更為高遠,因此與其求取神通的力量,不如求證空無的真理。
<三>、回饋分享
《吳秀鑾分享》
「委屈求全」來遷就別人,以「忍辱負重」更能產生顧全大局的力量。運用神通或許可以隨心所欲,但做到「安於忍耐」的工夫,更能維護正義真理。
《范鴻英分享》
大師文章中:「佛法中以無為有,無的力量比神通更為廣大,無的智慧比神通更為高遠,神通比不上空無的道理。」因此與其求取神通的力量,不如求證空無的真理,更為急切可貴,更是我們學佛的目標與著力點。
《李育麗分享》
現代孩子對於男女生理構造,因為衞教的推廣確實比以前更認識,且能互相尊重與關注。家中孫女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與訓練中,體會到它比「神通」的期待更迫切需要與實際。大師能把一般人對「追求神通」的理解與辨識,引到生活層面上各方面能力的提升,能面對、處理各種困境,那麼到處都是神通,佛化的人生比神通更崇高,啟發我們的思辨能力,大師就是具有遠見的神通。
《吳秀鑾分享》
大師文章中「空無的真理就是神通」,我們凡人確實不易通透理解,又說「經驗就是神道」,「智慧就是神通」,如此就能有所遵循,來增強自己的生活能力。孩子成長過程中原生家庭傳承下來的生活經驗,學校教育安排的生命體驗就是關鍵,才能建構有助日後發展的智慧。
《莊秀蘭分享》
神通敵不過業力,大師文章中「在數在劫命難逃。」現今世界紛亂不安,縱然大家虔誠念佛期待和平消災,能脫離這樣的共業嗎?能轉為自己獨有的不共業或別業嗎?
《翁麗珠分享》
神通比不上道德,民間有各種神奇怪異的信仰,尤其在感情受挫、徬徨無助時更容易失去理智,遭逢厄運,同事求救於我;但當時的我也是束手無策,佛法的正知正見真的是每個人都需要呀!
《錢素慧分享》
世間觀念𥚃的各種神通,就我們較理性的人是會反覆推敲判斷的。他心通以心理學來解釋,宿命通就如同摧眠術,至於其它的我就不執著了。科學的解釋神通是屬於四次元的世界,這又是另一種領域了,對於「證果的阿羅漢色身還活在世上」就比較不能相應了。
《陳淑貞分享》
求證神通必須具備1.依於慈悲2.住於淨戒3.安於忍耐4.用於平常。
大師曾說:「一個人可以什麼都沒有
但不能沒有慈悲心。」
我們為什麼來到⼈間 ?
我們不是為了受苦⽽來,也 不是為了⾾爭⽽ 來;是為了享受⼈間的福慧
,享受⼈間的資源,享受⾃⼼的平靜⽽ 來。所以只要生活有經驗,經驗就是神通;生活中有智慧,智慧就是神通;生活中具備許多的能力,能力就是神通。
七、結論
大乘佛法强調:「法術不敵神通,神通不敵業力,業力還不敵願力。」 或許法術可以驅役鬼神,必然邪不勝正。佛陀弟子中以「神通第一」目犍連,最後仍死於異教徒之暗殺。
而業力又不敵願力,因此我們當以善願善行的因緣,延緩乃至轉化惡業的力量。因此大師提出學佛者應該從根本的道德修身養性,就是要持戒嚴謹,透過禪定來顯發智慧,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所以道德沒有完成時,不能成就神通。
佛法八萬四千法門,契理又契機,求取神通來折服此根器的信眾,運用神通為人消災解厄,「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自然是菩薩的慈悲與方便。
最後大師提出「神通及不上空無」,神通是有形有相上求,充其量也是世間法,有利亦有弊,有其極限、不究竟;而佛法般若的空理無所不遍,無所不在,空無之中有無限的妙用,無窮無盡,能生萬法~心胸擴大如虛空,體驗此境界自然如空拍攝影、寛闊無礙呀!
初學佛法的我們以「以無為有」,說服自己或許瞬間可以,說法說服別人又要感覺心虛了!「無欲則剛」以此來觀察周遭的朋友,倒是時有案例的。生活中將佛法融入,增強自己的經驗、智慧、能力,自助助人就是生命的歷練了。
今天讀書會帶領人都能掌握本次主題問題的脈絡,由世間法視角看問題,再深思出世間法下,問題卻又是機緣了,更是向上提升的契機。大家又再次薰習佛法的正向能量,感受星雲大師的文字神通。
育麗督導分享陪伴孫女成長過程的體悟,給予幼年正能量經驗的累積,祝福他們幸福快樂,接著又有第二次任務等待她,也期待更多的心得分享!
再次感謝帶領人承擔與付出,激起層層的漣漪令人振奮!
1
0
0
0
0
0
南台-自在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
最新文章
2024年人間佛教讀書會初階/精進培訓暨認證帶領人聯誼座談
2025 閱讀研討會報名狀況查詢
2024生活有書香《全民閱讀博覽會》
2025生活有書香《全民閱讀博覽會》
2025 閱讀研討會《星雲大師全集導讀》
2025生活有書香《全民閱讀博覽會》
讀書會家族最新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