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首頁
總會長介紹
Back
星雲大師略傳
星雲文集
關於讀書會
Back
認識我們
談讀書會
各類型讀書會
線上填寫表單
Back
讀書會家族網站申請
新讀書會成立暨家族網站申請表
書香義工報名表
聯絡我們
分享園地
Back
好書分享
方案設計
經營秘方
表單下載
閱讀花園
活動資訊
Back
活動訊息
活動花絮
讀書會家族
群組
活動
Videos
Audio
相片
People
Polls
Show results from selected filters below:
Check All
Uncheck All
相片
用戶
相簿
Videos
活動
群組
搜尋
Sign In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Your password
記住我
登入
我忘記了我的帳戶名稱
我忘記了我的密碼
上傳封面照片...
拖曳照片,控制封面照片的呈現區域
台北-教師讀書會
Registered Users
Timeline
About
Albums
Videos
Audio
Followers
Events
More
Groups
Polls
南台-自在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5 個月前
台北-教師讀書會
📕台北教師讀書會📘
一、時間:114年3月27日上午10:00~12:00
二、地點:台北道場十一樓教室(一)
三、書目:《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佛法與義理》
四、出席人員:陳雪霞、范鴻英、薛慶色、李育麗、翁麗珠、黃麗容、吳秀鑾、唐立麗、陳淑貞、錢素慧、張東美、蕭文鶯、黃婌媛共1 3人
召集人記錄:黃婌媛
五、帶領人
<主題一>、帶領人:范鴻英老師
<主題二>、帶領人:黃麗容老師
六、讀書會進行
<主題一>佛教對命運的看法
命運是指生命的經歷,有人怨恨有人認命,大師要我們應該培養洗心革面的器識,創造自己的人生。
《命運是什麼》
心念驅動人去造業,業力形成了命運。有人因為一個人而改變命運?為了一塊錢而生命改觀?由於一件事而走出截然不同的人生?甚至為了一句話、一個念頭?這些因素雖然細微,卻像泛起陣陣漣漪影響一生。
《控制命運的力量是什麼》
1、習慣成自然,變成根深柢固的習氣,要讓壞習慣蠶食我們的生命嗎?
2、你的認知𥚃能洞察什麼是「迷信」嗎?能見到自性的光明嗎?
3、你是否會用「理智」來處理別人的事,而用「情念」來面對,自己的事?
4、權力令人丟失了純真的本性,神權、政權、親權、欲權都能控制著我們命運。
5、共業、別業、定業與不定業,雖然會隨著業力去受報,但佛教論「業」更重視動機,時刻觀照每個當下的起心動念,自然能防患於未然,我們的命運必定是光明的。
《改變命運的方法》
必須人人培養正確的觀念,樹立堅定的信仰,廣結良善的人緣,嚴持清淨的戒律。能夠如此,可以將乖舛的命運轉變為美好的命運。
《佛教對命運的看法》
命運既然如此奧妙,那麼佛教對命運有什麼看法呢?分為四點來說明:
(一)、命運是可以改變。
佛教主張諸法因緣而生,空無自性,命運也是因緣所生法,沒有自性,不好的命運可以因為行慈悲、培福德、修懺悔而改變,相反地,好的命運若不知善加維護,也會失卻墮落。
(二)、佛教更重視未來的命運。
佛教講三世因果,但過去的宿業縱然懊惱,也無法追悔;而保握現在積極追求充滿無限希望的未來。
(三)、佛教希望做自己命運的主人。
佛教不鼓勵人聽天由命,希望人開創自己的命運。成聖希賢都要靠自己去完成,只要我們精進不懈,法身慧命的顯發是可期的。
(四)、佛教是淨化心靈,充實生命。
佛教主張除了順應天命,更要進一步的「洗心革命」。求道的過程就是洗去心中的塵垢,回到本來面目,就是與諸佛同遊畢竟空。
<主題二>佛教對行為的看法
每一個行為都會對未來產生影響,無論是善行還是惡行,最終都會回到行為者身上,形成一種因果循環。這種如影隨形的行為因果,在佛教裡就叫做「業」。
《行為成業的原因》
「業」是生命真正的根,行為業力像鏡子、種子、習慣一樣,忠實反映自己的一切造作。行為是因,業報是果,就像風吹過湖面,使湖水泛起漣漪一樣,什麼樣的行為產生什麼樣的業力。
《行為善惡的種類》
業有善業有惡業,有不定業有無記業,有從身、口、意所造的三業,有引業和滿業。正信的佛教徒要提升信仰的內涵與品質,「心境無染,本自圓成,但離妄緣,即如如佛」的境界,了知諸相皆空,無壞亦無成,從行為上痛下功夫,融佛法於生活中,攝禪理於心念間,才能在生死流轉的業報苦海中超脫,覓見人生的光明。
《行為對時空的影響》
行為業報不受時空的影響,有重業先受報,有平日養成念佛的習慣,臨命終時堅定不驚怖,成就法身慧命,往生善道。
《行為決定的結果》
行為決定的結果是不可轉移不可消滅的。但有幾個原則可以解開業力的迷惑:自力創造,不由神力;機會均等,絕無特殊;前途光明,希望無窮;善惡因果,決定有報。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業消除了,
自然否極泰來,一切又有希望了。
七、回饋分享
《張東美分享》
1.《佛教對命運的看法》習慣、迷信、感情、權勢、慾望、業力雖然能控制我們的命運,但是命運並不是定型而不可改變。因為一切業力都是我們自己造作的,改變命運有哪些方法呢?(一)觀念可以改變命運(二)信仰可以改變命運(三)結緣可以改變命運(四)持戒可以改變命運
2.《佛教對行為的看法》行為業力和因果報應是相生相乘,互為循環的。劫,不一定是劫,也許是乘願之始;福未必終是福,或許會轉為禍之根苗。劫難福禍,盡由因果相乘,因果植於行為善惡,湛湛青天之中確有不可欺瞞的業力存在。
所以總觀本課程總結來說,印象深刻的是「罪業本空由心造」我們只要能「隨緣銷舊業,更莫造新殃。」人生前途必然光明無限,希望無窮。所
以<懺悔偈>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感恩與各位前輩們一同共修佛學課程,菩提道上相互提攜包容。
八、結語
佛光山萬壽堂有一副對聯,寫著:
永念親恩今日有緣今日度,
本無地獄此心能造此心消。
就是說明罪業善業都是由心所造:心的行為好,雖然歷經千百劫難,仍然能得大自在;心的行為不好,即使原有深厚福澤,也會一時冰消。行為業力和因果報應是相生相成,互為循環的。我們只要能「隨緣消舊業,更莫造新殃」,人生前途必然光明無限,希望無窮。
「惑」就是造業的因,「業」就是惑的果,受報而覺得人生「苦」。「菩薩畏因,眾生畏果」正信的佛教徒,會要求自己不做惡,不造惡因;而一般的凡夫,害怕受到惡果,若能學習菩薩探究「惑」的因緣,修習因地法門,淨化往昔所造的種種業緣,有了佛法正知正見,以「三好」與「四給」作為行為的準則,積極除惑廣結善緣,就是創造了自己的命運!
兩篇文章可以結論出~「你的行為決定你的命運」。人間福報3/31副刋一篇文章《搬開命運大山》,它的結語「搬開命運大山,仰賴的絕不是高強的法力,而是個人深刻的內省與持之有恆的善行。」想必大家深有同感!
+1
1
0
0
0
0
0
南台-自在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
最新文章
2024年人間佛教讀書會初階/精進培訓暨認證帶領人聯誼座談
2025 閱讀研討會報名狀況查詢
2024生活有書香《全民閱讀博覽會》
2025生活有書香《全民閱讀博覽會》
2025 閱讀研討會《星雲大師全集導讀》
2025生活有書香《全民閱讀博覽會》
讀書會家族最新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