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首頁
總會長介紹
Back
星雲大師略傳
星雲文集
關於讀書會
Back
認識我們
談讀書會
各類型讀書會
線上填寫表單
Back
讀書會家族網站申請
新讀書會成立暨家族網站申請表
書香義工報名表
聯絡我們
分享園地
Back
好書分享
方案設計
經營秘方
表單下載
閱讀花園
活動資訊
Back
活動訊息
活動花絮
讀書會家族
群組
活動
Videos
Audio
相片
People
Polls
Show results from selected filters below:
Check All
Uncheck All
相片
用戶
相簿
Videos
活動
群組
搜尋
Sign In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Your password
記住我
登入
我忘記了我的帳戶名稱
我忘記了我的密碼
上傳封面照片...
拖曳照片,控制封面照片的呈現區域
台北-北一區345督導讀書會
Registered Users
Timeline
About
Albums
Videos
Audio
Followers
Events
More
Groups
Polls
台北-北一區345督導讀書會
北一區345督導讀書會
時間:6/18日(星期三) 14:00~15:30【Zoom線上讀書會】
材料:《星雲禪話第 2冊》
主題:
1.人人皆佛也 p013
2.何謂菩薩? P015
3.悟道者的形象p018
4.試刀殺人p020
帶領人: 朱元
記錄 : 呂美英
攝影:莊琇紅 (出席人數共10人)
【陳秋玉】:第一篇「人人皆佛也」
佛法的可貴在於平等與慈悲,無論老弱婦孺,貧賤富貴,人人皆有佛性不容輕視,仗勢欺人者在現今社會屢見不鮮,我們在分會裡老鳥欺負菜鳥的事件也時有發生,我就是其中之一,由記得無緣無故被罵,樓梯間有水漬,老鳥拿個抹布丟在地上用腳踩過之後,竟然要我撿起拿去洗! 再者SARS疫情發生期間,人人自保,有信眾往生,法師找資深師姐去參加告別式,她不敢去,竟要我穿她的黑皮鞋去參加告別式,她的鞋子我穿不下而沒代她前往。這些事,雖然是日常的小事,但也可從小事中看出一個人的修為,以大欺小、仗勢欺人,這都不是佛教徒該有的行為,當我們在出言出語之前,能思維再三而行,不僅不會失了自己的身分,還能顧全對方的顏面,兩著都很重要。
【黃惠珠】:人人皆佛也
魚朝恩雖貴為權臣,但精神世界空虛,對慧忠禪師的無畏態度感到驚訝甚至不解。他無法理解,為何一個無官無職的僧人,竟不畏他的權勢。
慧忠禪師的從容與安定,來自於修行與內觀。他早已超越世俗的榮辱得失。
修行不在表象,而在於內心的澄明與自在。
【邱麗英】何謂菩薩?
真正的修行是在生活中落實菩薩精神
太虛大師說:「比丘不是佛未成,但願稱我為菩薩」,表示只要有心修行,就能稱為菩薩。佛法不在遠方,而在日常每個願、每份悲、每次智慧的抉擇與利他的行動中。
【林顏百合】何謂菩薩?
人人皆具菩薩種性,關鍵在於自覺與承擔,禪師不斷對禪僧說「你是」,是要提醒他:菩薩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只要你具備慈悲、智慧、願力與實踐,就已具菩薩的本質。重點不在於外在形象,而是內在精神是否具備與承擔。
【陳月桂】悟道者的形象
悟道不是「無情」,而是「真情」的昇華,白隱禪師透過沙子夫人的故事,告訴我們:悟道者不是沒有感情,而是能如實面對感情,並在情感中不失佛性。沙子夫人雖已開悟,卻因愛女離世放聲大哭。這並非與悟道相違,而是人之常情、母愛流露。佛法不是壓抑感情,而是轉化感情,使其更真誠、更有深度。
【莊琇紅】悟道者的形象
悟道不是形象,而是生命的真實流露,許多人誤以為悟道者應該「超然物外」、「不悲不喜」,但白隱禪師卻反問:「悟道者是什麼形象?」
這提醒我們:**開悟不是演一種樣子,而是真正活出「通情達理」的自在與圓融。**如果修行讓人變得冷漠無情,那不是佛法的本意。
【朱元】試刀殺人
真正的勇氣,不在於殺戮,而在於克制與覺醒;真正的禪,不只是說理,而是以行化人。禪師以智止殺,度人於無形,鈴木正三禪師並非一開始就與武士講道理,而是順著對方的語言與慾望進入,巧妙設局,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他讓武士自己暴露出「只敢欺弱、不敢面對強者」的虛偽與膽怯,從而讓他自己醒悟到行為的可恥與無義
【呂美英】試刀殺人
養心法語的延伸:悲智雙運、化度眾生,文末提醒我們,當時的人類尚未開化,嗜殺的武士只是無明的表現。禪師不是斥責,而是以慈悲與智慧,引導對方自我覺醒。這才是真正佛教的悲心與願力。
總結 :秋玉督導長
我們讀禪、說禪、行禪,而甚麼是禪呢?大師說「義工禪」,義工可以從事行善的工作也可以做一個參禪的行者。如果在從事義工當中,能夠心思集中,意念統一,人我雙亡,利害不計,所謂「欲做佛門龍象,先做眾生馬牛」,為人服務,發心奉獻,福德因緣俱足,自然就會有禪心。
共修禪:一個人,在居家斗室裡可以打坐參禪;在團體的禪堂裡,也可以與大家互相切磋砥礪,只要時間因緣一到,內外相應,也就不浪費生活供養了。拜佛、行佛,最重要是實踐大師的理念,推動三好的生活,四給的環境,五合的家庭,在生活中實踐佛法,做個有內涵的佛光人,生生世世的富貴人。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
最新文章
2024年人間佛教讀書會初階/精進培訓暨認證帶領人聯誼座談
2025 閱讀研討會報名狀況查詢
2024生活有書香《全民閱讀博覽會》
2025生活有書香《全民閱讀博覽會》
2025 閱讀研討會《星雲大師全集導讀》
2025生活有書香《全民閱讀博覽會》
讀書會家族最新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