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鳳山-世醒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1 個月前
    📕📘松四三學讀書會

    💜日期:114.7.24(四)
    💛時間:晚上:20:10~21:40
    🟣地點:ZOOM(線上)
    💚主題:人間與實踐 佛學會考題庫(第二、三、四單元)
    👩帶領人:楊秀麗
    👨‍🦰總回饋:劉雄達
    👨‍🦱記錄人:馮淑真
    👩‍⚕️參與人員:劉雄達、馮淑真、馬嘉綾、詹達娥、林雅雯、賴來屏、郭志蘭
    黃滿足、黃紅芬、林秀寶、楊秀麗、張俊德(共12人)

    讀書會流程
    1、 暖身:運動健身操
    2、 帶領人介紹文章【主題、出自、作者】
    3、 每人閱讀4頁文章(事先公告讓大家先複習自己負責閱讀的範圍)
    4、 總結

    👩帶領人:楊秀麗
    ⭕請閱讀人分享文章中您喜歡與受用的句子及心得分享:

    第二單元單選題
    1️⃣分享人:張俊德:19題~30題: 清淨修行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正確答案:B:在生活中保持內心純淨不受外界影響。
    🟠心得:面對外界的考驗要保持內心的純淨需要有強大的內心自省能力。

    複選題
    2️⃣分享人:賴來屏1題~10題:佛光會佛光會員的四好是指什麼?
    正確答案:A存心好 B說話好 C行事好 D做人好
    🔴心得:佛光會員都能秉持佛陀的本懷,在生活落實佛法,從人間趣入菩提,提升道德與人際和諧重要修行與生活準則。

    3️⃣分享人:劉雄達:11題~20題: 佛光會員應效法四大菩薩的哪些精神?
    正確答案:A.觀世音菩薩的慈悲精神 B.文殊菩薩的智慧指引 C.地藏菩薩的堅定願力
    D.菩賢菩薩的廣行功德
    🔴心得: .效法四大菩薩(觀音、文殊、地藏、普賢)的慈悲、智慧、大願、大行精神

    第三單元
    一、是非題;
    4️⃣分享人:馬嘉綾:1題~15題: 佛光會員應該積極參與義工服務,以實踐菩薩道精神。

    5️⃣分享人:楊秀麗:16題~30題: 參與佛光會的義工活動是實踐佛法的方法之一。
    🔴心得:參與義工活動,不但可以廣結善緣,還能提升個人修行與服務社會。

    二、單選題
    6️⃣分享人:馮淑真:1題~15題: 佛光會員應該如何學習佛法?
    ⭕正確答案:透過自學與參與共修活動
    🔴心得:佛光山人間衛視第七台每天早上6:00,播放早課可共修,及道場每星期六都有念佛共修,讓我們都能學習佛法,真是人間天堂的道場。

    7️⃣分享人:郭志蘭:16~30題: 從自學到他學的核心理念是什麼?
    ⭕正確答案:透過分享與學習增進佛法理解
    🔴心得:透過分享佛法,不僅是在弘法度眾,也是在反觀自我,和有同願的道友一起學習與討論,不僅能互相題點,補足盲點,也能產生法喜與信心。

    三、複選題:
    8️⃣分享人:林雅雯:1~10題: 佛光會員為何應該學習八正道?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
    A.幫助建立正確的生活態度與行為 B.修正身口意,使生活更具意義
    C.讓自己與他人共同成長達到智慧圓滿
    ⭕心得:將八正道的思想理念帶入我們日常生活中, 可以解煩惱及瞭解人生的正確觀念。

    9️⃣分享人:黃滿足:11題~20題: 舉辦活動有哪些意義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正確答案:C促進會員之間的聯誼與合作 D擴大人際關係增進社會互動
    🔴心得:佛光會舉辦的活動,我們要參加可促進會員之間認識合作,增廣見聞。

    第四單元
    一、是非題:
    🔟分享人:林秀寶:1題~15題:佛光會經常舉辦佛學講座,並且鼓勵會員參加,讓會員有機會聆聽佛法

    1️⃣1️⃣分享人:黃紅芬:16題~30題: 佛光會的家庭普照讓佛法融入家庭,幫助全家人提升心靈修養,讓全家受益
    🔴心得:感謝會長、 師姐們來家裡普照,讓我們家感受到佛光人的溫暖,不但增進彼此的連結,也能一起提升道業。

    二、單選題:
    1️⃣2️⃣分享人:馮淑真:1題~15題: 佛光會員如何在生活中實踐佛法?
    ⭕正確答案:以行動實踐佛法,例如佈施、力行等

    1️⃣3️⃣分享人:郭志蘭:16題~30題: 佛光會員應如何建立正確的因果觀念?
    ⭕正確答案:瞭解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道理。

    🧑總結:劉雄達: 佛光會員應秉持
    1.以尊重包容的態度,促進融合不同文化與宗教。
    2.在生活中實踐佛法,利益眾生。
    3.共同護持三寶,推動佛教發展。
    4.效法四大菩薩(觀音、文殊、地藏、普賢)的慈悲、智慧、大願、大行精神。
    5.以十供養、四弘願、四攝法、七聖財、六度行來做功德。
    6.以八正道建立正確生活觀念與行為。
    7.積極參與佛光會活動,增進信仰、修行與社會服務能力,淨化身心增長福慧。
    8.以佛法智慧作為家庭生活的指導原則,以此化解困難挑戰。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