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首頁
總會長介紹
Back
星雲大師略傳
星雲文集
關於讀書會
Back
認識我們
談讀書會
各類型讀書會
線上填寫表單
Back
讀書會家族網站申請
新讀書會成立暨家族網站申請表
書香義工報名表
聯絡我們
分享園地
Back
好書分享
方案設計
經營秘方
表單下載
閱讀花園
活動資訊
Back
活動訊息
活動花絮
讀書會家族
群組
活動
Videos
Audio
相片
People
Polls
Show results from selected filters below:
Check All
Uncheck All
相片
用戶
相簿
Videos
活動
群組
搜尋
Sign In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Your password
記住我
登入
我忘記了我的帳戶名稱
我忘記了我的密碼
上傳封面照片...
拖曳照片,控制封面照片的呈現區域
台北-書香讀書會
Registered Users
Timeline
About
Albums
Videos
Audio
Followers
Events
More
Groups
Polls
普門-書香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3 星期前
台北-書香讀書會
台北道場-書香讀書會
成立日期:2023.12.01
共讀時間:2025年8月11日晚上8:00點到9點30分
方式:ZOOM視訊
出席人員:蔡老師、莊琇紅、曾同學、德容、鍾同學、譯叶、玉紋
帶領人:莊琇紅
截圖:莊琇紅
回饋:蔡老師、莊琇紅、曾同學、德容、鍾同學、譯叶、玉紋
朗讀:德容、玉紋
文章:【星雲大師全集4】金剛經講話 金剛功德業障冰消分第十六
內容:「又,須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一心受持、讀誦本經,若不得人、天的恭敬,反而受到輕賤譏罵,那是因為此人先世所造的罪業很重,本應墮入三惡道中去受苦,但是他因受持、讀誦本經的無量功德力故,惡業由重易輕,在受人輕賤譏罵中,宿業漸漸消滅,未來將證得無上正等正覺。
「須菩提!我回想起過去在遇到燃燈佛之前的無量劫中,曾值遇過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都一一親承供養,一佛也沒有空過。後世假使有人,尤其是在末法時代,能誠心地受持、讀誦本經,此人所得的功德,和我所供養諸佛的功德相較,我供佛的功德雖百分、千萬億分,乃至算數之多,譬如微塵恆沙,皆不及持經功德之一分。
「須菩提!假使有善男子、善女人,尤其是在末法時代,能受持、讀誦本經,其所得的功德之多,我如果一一具實說出,也許有人聽聞我說了這樣廣大的功德,其心會紛亂如狂,狐疑而不信。須菩提!為什麼有人聽了會這樣狂亂起疑呢?那是因為這部經的義理甚深不可思議,所以持受它所得的果報也就廣大不可思議。」前分已表明受持、讀誦、為他人說的殊勝功德,本分佛陀為破凡夫不理解受持者功德既然如此之大,為何還會被人輕賤之真義,惟恐對境成迷,而譏毀如來教法,又慈悲為我等宣說《金剛經》不可稱量、不可思議的功德果報。
一、凌辱輕賤,除先世罪。
二、供養諸佛,不如無心。
三、末法眾生,狐疑不信。
四、果報巍巍,不可思議。
💖分享及回饋💖:
琇紅:「須菩提!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祇③劫,於然燈佛前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④諸佛,悉皆供養承事,無空過者,何其福報。我當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即為消滅,佛說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蔡老師分享🙌:金剛功德業障冰消分第十六:本分佛陀為破凡夫不理解受持者功德既然如此之大,為何還會被人輕賤之真義,惟恐對境成迷,而譏毀如來教法,又慈悲為我等宣說《金剛經》不可稱量、不可思議的功德果報。
一、凌辱輕賤,除先世罪。何謂輕賤?輕則不重,賤則不尊矣。輕賤事有多種,如因猜疑而生嫌隙,或懷瞋怨而加毀謗,或依權勢而欺凌,甚至用刀杖瓦石,拳腳相加……凡此皆為輕賤事。為什麼持誦此經者,仍會遭逢為人輕賤之事呢?此中,實有二種凡人所不知不解的果報變異。
1、報不可思議2、果不可思議凡夫心性怯弱,貪著有相功德,不知輕賤忍辱之境乃是惡業轉化、福慧增長的報果。六根若被違順、愛憎諸相所動亂,又怎能淨心信受如來於經中所宣說的妙義呢?就算是已覺悟的佛陀,仍免不了有十難;如是因,如是果,誰都不能逃脫因緣果報的法則,吾人在接受先世罪業的報應現行,種種難忍之事時,應憶持金剛妙法,隨緣消舊業,安忍不住四相,更不可動念瞋恨。因果歷然不爽,佛陀三祇修福慧,百劫修相好,精勤於種種善行修為,以至徹悟甚深緣起,成就正等正覺。我們受持般若性空之理,是空掉貪染根塵識的妄執,是空掉我等四相的分別,而非撥無聖凡因果,不信有善惡報應。《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當持經戒,相率以道。道不可不學,經不可不讀,善不可不行。行善布德,濟人離苦,超出生死。見賢勿慢,見善勿謗,不以小過證入大罪,違法失理,其罪莫大,罪福有證。可畏!可畏!」欲成佛作祖,先做眾生馬牛,要為人天眼目,須成忍辱大行,無住離相 第一希有功德
二、供養諸佛,不如無心。佛陀以自己因中修行,親承供養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之功德,與受持、讀誦此經之功德相校量,持誦此經功德之廣大,遠非前者所能及。供養,約之有四事,即飲食、衣服、臥具、湯藥等。菩薩有四事,應供養如來。何等四?不捨道心,植諸德本;心立大哀,合集慧品;建大精進,嚴淨佛土;入深妙法,心得法忍。是為四,尊敬如來為供養也。供養諸佛,事屬有為,果報仍可思議計量;受持般若,功屬無為,故不可稱量勝數。菩薩行福慧二施,欲具足第一波羅蜜,應以無住離相為第一希有功德。須菩提心無所住,清淨如虛空,與深妙法性相契,本非概念言說可思、可議,故感天華樂詠讚歎供養。耳目心意若不被妄相所轉,「無心道人」眼所見皆新雨山色,耳所聞無非是宣流法音,身所在處皆是七寶莊嚴之地。
三、末法眾生,狐疑不信。佛陀以七寶、身命以為校量,不過是略顯持誦者的功德百千萬億分之一而已,心著小法的凡夫、二乘,聞此已難信受誦持,更何況佛陀若是具說般若之功德,凡夫、二乘者,非但不信,反而更加深其猜疑,心生昏昧猶豫。學佛者,信根應當堅固,不被天、魔、梵及世間根塵所壞。所有的善法都是透過「信」所開發出來的;五百世墮野狐身,只因一念昧於因果!吾人背離正道,終日茫茫走他鄉,百千種貪婪亂心,不信善法能冰消先世罪業,不信受持經教能破迷啟悟。其實,只要了知並深信般若性德,又何須向金佛、木佛、泥佛乞求福佑?淨心不逆,就如瓔珞莊嚴身心,如日月照破黑暗,如甘霖普潤萬物,如巨筏引渡彼岸。
四、果報巍巍,不可思議。佛陀在此分的結語,告訴須菩提:「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前文已略說受持此經的功德──能重業轉輕,消惡道之業報;能依此信德,獲證無上正等正覺。佛陀以無量珍寶施、身命施之譬喻相校,皆未能具說盡般若功德於千萬億分之一。般若非所思,更非所議,世間的稱量譬喻、計算都不能及。智閑禪師翻遍千經萬論,尋不著父母未生前的本來面目,自此不隨言逐句,返歸自心。我們學佛,如果只是一味希求勝境感應,貪求免難消災,就錯用心機。有相的福報,終不免五衰相現,生死流浪。入寶山,不應只取著泥塊瓦石,當取無價寶珠。《金剛經》不只是教我們降伏妄心,而生清淨心,更是一張成佛的藍圖,直教吾等懸崖撒手,佛與魔一時放卻,當下漆桶底脫。我們若狐疑不信,不肯承擔,真是煞費佛陀示教的良苦用心。感謝曾老師的解惑,琇紅督導的引領,共讀同學的合作,讓我能漸漸地了解金剛經的法義,滿懷歡喜謝謝大家!
✌️譯叶分享💖:金剛功德業障冰消分第十六:
此分最後一句言: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
經義指一切法。
法無住、法無盡、法無相、法性空。一切法不生則般若不生。
經文每一字句,當於聞法後,思惟法義,咀嚼義理,參悟法性,則知見生。般若現。
再者「道心」堅定(有如法遠禪師)。從理入,起而行,解行並重。
行是因,果是菩提,報是大般𣵀槃。
故吾等應以「普賢行願品」作為修行指南。一步一腳印,只問耕耘,不問收穫。目標明確,了然於心,道心堅定,則菩提處處現。
曾老師:無得無說分第七 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尊重正教分第十二 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若尊重弟子。
依法出生分第八 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
﹝出法界次第﹞法四依者,謂依憑正法,則能成就萬行之因,滿足菩提之果也。
一、依法不依人。二、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三、依義不依語,四、依智不依識。
佛說:「見緣起即見法,見法即見佛。」
是故,世尊說 : 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於然燈佛前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悉皆供養承事,無空過者;若復有人,於後末世,能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於我所供養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鴦掘摩羅,是殺人的指鬘外道,受佛陀教化,終能修成「阿羅漢」。
鴦掘摩羅,初為住於室羅伐悉底城之兇人,嘗師事邪師摩尼跋陀羅,恭順謙敬。後以師母誣其凌辱之罪,其師遂命其出遊修行,並囑殺害千人,各取一指作鬘,始得授以涅槃之法。央掘摩羅於是出城殺人,每殺一人則取一指為華鬘,故有「指鬘」之稱。至九百九十九人時,欲弒其母以成一千之數。佛陀遙知而愍,遂前往化度之,央掘摩羅見佛陀前來,執劍趨前,意欲害之,後經佛陀為說正法,乃改過懺悔而入佛門,後證得羅漢果。或謂某日央掘摩羅入城乞食,城中人民以瓦石擊之,並以刀斬之,央掘摩羅流血淋灕,還至佛所。其後,不知所終。
鴦掘摩羅,是殺人的指鬘外道,受佛陀教化,終能修成「阿羅漢」。
鴦掘摩羅,初為住於室羅伐悉底城之兇人,嘗師事邪師摩尼跋陀羅,恭順謙敬。後以師母誣其凌辱之罪,其師遂命其出遊修行,並囑殺害千人,各取一指作鬘,始得授以涅槃之法。央掘摩羅於是出城殺人,每殺一人則取一指為華鬘,故有「指鬘」之稱。至九百九十九人時,欲弒其母以成一千之數。佛陀遙知而愍,遂前往化度之,央掘摩羅見佛陀前來,執劍趨前,意欲害之,後經佛陀為說正法,乃改過懺悔而入佛門,後證得羅漢果。或謂某日央掘摩羅入城乞食,城中人民以瓦石擊之,並以刀斬之,央掘摩羅流血淋灕,還至佛所。其後,不知所終。
2
0
0
0
0
0
鳳山-世醒讀書會 and 普門-書香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
最新文章
2024年人間佛教讀書會初階/精進培訓暨認證帶領人聯誼座談
2025 閱讀研討會報名狀況查詢
2024生活有書香《全民閱讀博覽會》
2025生活有書香《全民閱讀博覽會》
2025 閱讀研討會《星雲大師全集導讀》
2025生活有書香《全民閱讀博覽會》
讀書會家族最新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