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Introduction
Pinned Items
Recent Activities
  •   南台-自在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4 個月前
    台中北區點燈讀書會
    日期:114/4/12
    星期六早上10:30
    地點:三好農場(大雅日僑學校旁)

    閱讀書本:生死關懷
    目次:佛教對素食問題的看法
    頁碼:P241
    內容:九、九、佛教講因果報應,有人說我們吃豬、馬、牛、羊,將來會有成為豬、馬、牛、羊的因果報應;我們打死蒼蠅、螞蟻,也會成為蒼蠅、螞蟻,甚至有「如果我們殺人,便能再成為人」的說法。這樣的知見正確嗎?一般人對殺業還有哪些謬解?請大師開示。

    召集人:黃慧朱會長
    帶領人:陳念珍
    參加人員:黃慧朱 陳念珍 羅金雲
    洪玉敏 蔡麗娟 陳萬聰 項裕德
    蔡進文 蘇春燕 邱亞美 詹益斌
    李雪麗督導
    共計12人

    提問ㄧ、可以分享大家在讀這篇文章之前對於殺生、吃肉的看法。

    麗娟師姐:我沒有特別的看法,但我知道殺生就是有罪。

    亞美督導:這個世界好像就是弱肉強食、強者吃掉弱者,是一種生態鏈食物鏈。

    也請茹素了30年的詹益斌師兄跟大家分享當初發願吃素的因緣,還有後來自己再回頭對葷食的看法。
    得到大家熱烈的回響與肯定。

    提問二、大家讀完這一篇大師所回覆大家的內容之後的想法又是什麼呢?

    裕德師兄、萬聰師兄都跟大家分享了自己對
    「罪業本空由心造,心若亡時罪亦滅」的看法。
    還有何為「心所」這個名相,大家都非常認真的在討論與 學習。

    提問三、大師提到在佛教有所謂的「破戒」與「破見」的不同。
    有人可以跟我們分享自己的經驗或心得嗎?

    雪麗督導:
    關於今天討論吃素食的看法,想到慧屏法師~有回答信徒的問題,裝藥的膠囊通常都是葷食製造,這樣我們茹素的人去吃它,是否如法?
    慧屏法師精闢的解說,剛好可以對應昨文中的「破戒」與「破見」。

    讓大家對於「破戒」與「破見」有更深一層的了解,大家都對於雪麗督導的分享都充滿了法喜。

    這次的讀書研討會,討論非常的踴躍,大家都充滿法喜,對佛法也有了更多一層的體悟。

    適逢春季,百花齊放,會後大家一起到彰化二水欣賞盛開的花旗木,及劉府古厝,整個身心都充滿了正能量。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鳳山-世醒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8 個月前
    台中市北區讀書會
    日期:113/12/17星期二
    上午10:00--11:30
    地點:惠中寺203教室
    書本:佛教與生活
    (三)正覺的道德生活
    1 從信仰到實踐
    2 從利己到利人
    3 從初心到完成
    帶領人:陳念珍
    參加人員:黃慧朱。羅金雲
    陳萬聰
    念珍師姐:
    大師有舉例 利人利己的故事有哪兩個?

    金雲師姐:
    善有善報 一個軍人能及時行善
    他在戰場上遭遇迎面而來的子彈 打中胸口 有個假幣擋住了
    才能檢回一命 古人說老天有眼
    大難不死 必有後福
    古印度的大慈悲國王 可以放下自己的尊貴身份 甚至不惜性命不保 回去面臨 鄰國大隊兵馬
    和殘暴國王,而一切施王 僅為
    同情小孩和家人的遭遇 不但是舉國上下 鄰國暴君也認為 他才是一位人格尊貴的好國王

    萬聰師兄:
    從初發心到完成
    其實一個人 從無始劫以來由初發心到現在 曾經修行中有進步有退步的過程 我們已經死去的骨頭 疊起來已經有好幾百棟
    101大樓 數不完那麼多 為什麼已經有無量的眾生都已成佛了。
    而我們還是凡夫 還在茫茫四大海找不到彼岸 簡單說我們都放逸懈怠 我們好不容易來當人了,
    都是佛前 佛滅後 遇不到佛,
    我們都迷失在 財色名食睡 和貪嗔癡,好不容易看到經典 就是讀了也是 說食數寶 所以百千萬劫以來 都在六道裡措失良機。

    念珍師姐:
    慧朱 發心當會長是最大的發心也利己利人 妳自從當會長到現在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 舉例跟大家分享一下!

    慧朱師姐:
    很忙 很多事情自己想太多 有時候是妄想的想著------事情還沒開始做最好先不要去想 等到開始做了 感覺也沒有那麼困難,都是自己提前設定出來的障礙
    有時候講話會脫口而出 心還沒想好 話已說出來造成說錯了話,感覺很不好意思。

    結語:
    請會長黃慧朱做結語~
    從接會長到現在已經屆滿一年,做著做著,時間就這樣一直過去了,覺得承擔會長責任,沒有一開始想的那麼難,如同大師說的,難忍能忍、難行能行,很多會務都是大家一起成就圓滿完成,不是一個人的力量,這就是佛教與生活的力量。

    會後大家幫忙裁切紙箱,已備即將到來的臘八粥分享使用。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鳳山-世醒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8 個月前
    台中市北區讀書會
    日期113/12/10 星期二
    上午十點至十一點半
    地點:黃翠玲老師府邸社區
    書本:佛教與生活
    內容:如何美化人生
    帶領人:林燕芬督導
    參加人員:陳念珍。黃翠玲
    陳素珠。項裕德。陳萬聰,林燕芬

    林燕芬督導
    書中提到我們的世界像火宅
    人的心內心外也在失火,對不喜歡的境 和人事 很容易生起瞋恨心,我們有這樣經驗嗎?如何用佛法來化解 生活中的困擾
    我們與家人的互動常常在爭吵
    可以去戶外旅遊散心,使心裡感到很愉快 再請問沒學佛之前和現在對忍辱 有什麼差別?

    項裕德師兄
    我沒有想到那麼嚴肅 但是在社會中 人與人的相處 難免會因話題不同意見 而一時產生怒火 通常我都是明天見面 就沒有什麼火了。書中說慚愧有什麼利益
    金剛經講無我 現在做不到就用慚愧心 把自我慢慢轉變成無我
    (燕芬 你現在說的是理跟法,請用實際的生活來說明一下)
    像我跟進文談論話題 我都會反省 我剛才說的話 有沒有傷到人心

    黃翠玲師姐
    平常我很少 心內發火和對心外發火,有時候與人說話 是有不愉快的感覺事情 沒有所說的內火跟外火一起燃燒 那麼嚴重,
    事情都是過去就算了 現在很多年輕人稍微動不動就離婚

    陳素珠師姐
    我在未學佛之前對忍耐力 比較難控制容易衝動 就是說生氣時不會延續好幾天 在學習改進中
    (燕芬 覺知力是不是有進步了一些 忍也不要忍出病來)
    書中提到能忍就不會怨恨
    做事情也會比較順利
    這平常就有受用到了

    陳萬聰師兄
    有一句話說 忍有極限 簡單說
    用忍的力量還不夠還要用包容
    諒解才能達到效果更進一步 需要有慈悲心和柔軟心 退讓,這樣才能化解心中的憂愁和外在不明的壓力 有時候必須用體會才能感受什麼是苦難 家庭中面臨的言語和音聲 現在感覺改善很多了 我認為平時拜佛學佛拜懺 和佛菩薩加持感應有關係。

    陳念珍師姐
    現代社會出了很多毛病 例如
    笑貧不笑娼 不只不慚不愧也沒有羞恥心 為了錢可以不擇手段取得 現代有些人的觀念不一樣
    以前的人有純樸的心 生活物質也很簡單 現代環境改變 人心也跟著墮落 變得很自私 好像是大家的共業 有年輕人問我 你的座右銘是什麼 ?
    我說 :知恥近乎勇!
    年輕的時候不懂事,做了很多讓父母擔心,讓師長失望的事情,於是用這個座右銘來提醒自己。

    結語:
    念珍師姐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讀大師的文章,必須與日常生活結合,我們可以在自己的社群中,將所學到的佛法觀念,傳遞給大眾,影響社會風氣,這樣才能真正的美化我們的生活。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鳳山-世醒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8 個月前
    台中市北區點燈讀書會
    113/11/26
    時間:10:00-11:30
    地點:林燕芬督導府
    研討書目:佛教與生活
    內容:從邪命到正命
    帶領人:林燕芬
    參加人員:陳萬聰 羅金雲
    項裕德 陳素珠 陳念珍

    陳萬聰師兄分享
    之前讀八正道(正見 正思惟)
    五濁惡世的 (見濁 煩惱濁)
    佛學用詞(所知障 煩惱障)
    異曲同工之妙 我們學佛之後
    除了要行為端正 去惡行善學
    習文字般若 進一步要觀照智
    慧只是不同詮釋而已 見濁是
    凡夫多少有固執的 邪知邪見
    主要須遵守五戒十善 再逐漸
    學習佛的知見(行佛)
    今天主要讀 正業 正命 正念
    和如何度過生活中的困難 從不
    正當職業中 和讀經的因緣果報
    從前有三人 一 殺豬 ,二賣肉
    三 喜歡吃肉的人陸續下地獄
    閻王都判三人 吞烤紅的熱鐵丸
    三人都認為自己沒犯錯 殺豬說
    我只賺小工錢而已 是賣肉的人
    叫我殺 是賣肉人的責任 賣肉的
    人說 前面不殺後面不吃我就不賣 自己沒有錯 ,愛吃肉的人說
    沒人殺 沒人賣 我就沒吃
    閻王說這都是歪理 就命令鬼卒
    把殺豬的嘴張開 吞進烤紅的鐵丸 馬上燒得像炭火 過不久又活起來 賣肉的也一樣 吃肉的人也吞一顆入口裡 沒事 又吞又沒事
    閻王就叫他來問 你有讀什麼經
    我每天早課都讀一部金剛經已經十年 約有三千部了 閻王說
    再給你去投生為人 你有什麼要求 我要投生到佛化家庭 還要繼續讀金剛經 閻王說那簡單去吧

    註解:邪命 邪業 是用投機取巧
    獲取利益 例 詐騙 股市當日沖銷 十賭九輸 殺生賣肉 炫賣女色 等--------
    文字般若 是讀金剛經進一步
    以觀照般若大智慧的空性,得
    成佛道

    羅金雲師姐分享
    從書中讀到大師從大陸剛到台灣 等於除了身上衣物其他什麼都沒有 飢餓也淋雨要住的地方
    也沒有 當時大家自顧都很難,
    能遇到一位患難中見到真交情
    的朋友 煮稀飯給大師吃 現代
    我們遇到這樣的苦難 要支撐下去很難 當時大師可教書 挑水和
    買菜 也早起這樣一定是精疲力盡 紙和筆的物資都很難 又能心有大千 是時 空 很難遇到的人

    項裕德師兄分享
    剛到台灣大師雖然受到這麼大的苦難 有福報的身體像大力士,大師是一位有大忍力深厚的修行人
    (燕芬師姐問 如果你也遇到同樣的困境你要怎麼辦?)
    我也是一樣 遇到了怎麼辦?
    我也是要走下去啊!兵荒馬亂沒辦法 以前大師在大陸出家
    只有做苦行僧才有現在的耐力
    少食多勞時代出高僧

    陳素珠師姐分享
    佛陀示現涅槃 是要眾生把握當下 很多人來寺院 都是想來才要來 先想自己的食衣住行 外在物質很享受 人的內心是無止境的需求 現代很多人內心都很空虛
    (燕芬師姐問 現代比過去都很富足 你應該很滿意現況是嗎?
    多少啦!

    林燕芬 結語:
    孟子說:天降大任於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勞其筋骨 餓其體膚 空乏其身 人生遇到這麼大的磨難 一路到了中壢圓光寺,
    妙果老和尚慈悲收留 才能安定下來
    (金雲師姐說 吃苦當作吃補)
    妳真的是 大師的弟子 以前的環境 現代年輕人沒辦法體會,要讀大師的文章才能感同身受
    達摩祖師到了中國 已經150歲,
    至200歲 才離開 他看中國人身體都很弱 所以才叫八段錦 還有許多其他強生方法 希望我們也能學習讓身心強壯。

    養生活動:1、
    燕芬督導在一開始帶領大家做養生健康操
    2、烹調美味可口的養生蔬食料理和大家分享,並教大家如何料理健康飲食。

    大家在享受在大師的智慧的法水裏,享受著燕芬督導的美味佳餚,真是太幸福了!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鳳山-世醒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8 個月前
    台中北區點燈讀書會
    113/11/19星期二
    時間:上午10:00-11:30
    地點:惠中寺2F 203室
    研討書目:佛教與生活
    內容:
    一 淨化的感情生活
    (1)從占有到奉獻
    (2)從多情到無情
    (3)從有緣到無緣

    帶領人:陳念珍
    參加人員:項裕德 羅金雲 陳萬聰

    萬聰師兄分享~
    目前全世界大約有80億人口
    我們會認識的機率相當低
    80億分之一,要看到都很難
    應該是久遠劫以來 不知那一世我們都是曾經認識的朋友 夫妻
    父母 兄弟 姊妹 或是同參道友
    累世的因緣今天才可能在相遇
    所以大家要珍惜 難得而得機會

    項裕德師兄分享~
    唐朝的從練大師 和弘一法師
    的多情到不為情所束縛
    兩位大師修行過程 是一種不為
    自己求安樂 但願眾生得離苦的
    精神層次 大師內心的安定 祥和
    清楚了解世間人都為五欲 為苦
    現代人也一樣為了工作 生活
    和家人之間苦不堪言

    金雲師姐分享~
    我們多少會把別人說的話
    放在心裡很久 經過我們在
    這裡學習之後就可以放下了
    一般人說舉頭三尺有神明
    現代的路口很多攝影機
    就像神明的眼睛一樣
    走出去到處都有人在看

    結語:
    大師在此段文章中提到:如果能以奉獻的態度去愛別人,就容易獲得快樂⋯所以奉獻是贏得真正感情和獲得快樂的妙法!

    我們在道場做義工,奉獻自己的時間、精神、體力,自己是獲得最多的快樂的人。

    學習銀色女的菩薩精神,一個人的感情,不必施捨於限定的某些少數人,我們學佛的人,要有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大悲精神,發揮情感的極致,這就是淨化的感情生活。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11/7星期二上午10:00~11:30

    🌟讀書會在惠中寺二樓金剛室

    研討書目:

    [一]佛法真義1
    —四法界

    [二]華嚴經普賢十大願—
    第三大願廣修供養

    帶領人:林燕芬督導

    參加人員:陳念珍 羅馨怡 洪玉敏 陳素珠

    [一]佛法真義1
    —四法界

    提問一:在未了解華嚴四法界之前,我們都落在哪一個法界當中呢?

    玉敏師姐:年輕還沒有出社會之前,比較會落入四法界之中,因為無法同理別人的想法,說話比較直接,所以處事不圓融。

    金雲師姐:我覺得我個人比較沒有這方面的偏執,我比較可以同理別人包容別人的想法。

    提問二:如何在生活中理事圓融?

    素珠師姐:我個人在與家人相處中都比較直接不圓融,所以當有衝突的時候,我都覺得很受傷,但與朋友相處就比較沒有這個問題。

    燕芬督導提醒~理事圓融很重要的是,因為通常我們在世間萬法上,容易妄自生出對立、衝突,如果懂得緣起法、懂得平等和諧,如果可以從這個角度去看是不是會更好?

    念珍師姐分享:自己的家族成員都非常有主見,在家族之間的相處中,如果有人可以用平等和諧的心去互相同理對方,那就比較可以圓滿理事無礙。

    燕芬督導:能做到理事無礙就是領導者。能做到事事無礙,就是菩薩。
    我們一定要懂得宇宙的真理,凡事用佛法解決。

    [二]華嚴經普賢十大願—
    第三大願廣修供養

    提問一:每天最常做的供養是什麼?
    素珠師姐:我每天做早課、供水、供香、禮拜誦經。

    燕芬督導分享慧開法師說:我們在讀經的時候
    第一,要有感覺
    第二要有感情
    第三要感動
    最後就能和佛菩薩感應道交

    提問二:廣修供養的經驗?

    金雲師姐分享,在醫院當義工的過程如何供養大眾。

    玉敏師姐分享,平時會開車載出門不方便的鄰居或親戚,去醫院或是購物。
    燕芬督導提醒玉敏師姐,在供養他人時,也要注意被懷疑的部分,雖然我們是在修行,但也要避免被他人有誤會產生。

    提問三:身為佛弟子,如何為社區服務?
    金雲師姐分享:在社區中庭種花、美化社區,供養大眾欣賞香花、植物等。

    結語:時逢藥師法會期間,燕芬督導分享~如何供養藥師佛,如何禮拜十二大願等。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112/10/24星期二上午10:00~11:30

    🌟讀書會在惠中寺二樓203教室
    研討書目:

    研討書目:
    [一]佛法真義1
    —四依止
    帶領人:陳念珍副會長

    [二]華嚴經普賢十大願—
    第二大願稱讚如來(86-94頁)
    帶領人:林燕芬督導

    讀書會開始前帶領人燕芬督導,今天先以拍打筋絡養生方式帶領大家,做平時日常保健的學習,以簡單的動作來保健。

    開始誦(開經偈)

    接著誦(心經)

    「四依止」
    佛陀告訴我們,不可以住於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裡,不可以住於財、色、名、食、睡等五欲之中;因為五欲六塵會蒙蔽我們的心性,不能自在,不能解脫,只有增加煩惱。

    那我們要住在哪裡呢?當然,佛法是我們信仰的,我們要住在信仰裡,住在佛法裡。但是廣大無邊的佛法很多,你能住在「四依止」裡,大概就能成為標準的佛教信徒了。所謂「四依止」,就是:

    第一、依法不依人
    第二、依智不依識
    第三、依義不依語
    第四、依了義不依不了義

    「四依止」
    念珍師姐領讀人;我們要住哪裡呢?
    大家回覆我們要住在佛法的信仰裡

    提案一
    分享依什麼而進來佛法

    堉魁:
    依人而進來

    玉敏:
    依法而進來的,因大安森林公園辦理禪靜共修,而感召進來接觸佛法,進來後覺得真的好棒喔。

    金雲:
    也是依人(玉敏)而進來

    素珠:依師
    依出家眾接引進來,因先生的阿姨在善光寺出家,也因為師父的感召而進入佛法。

    燕芬督導:
    因感受到人生的痛苦,因為小的時候並沒有沒有感覺,每天都快快樂樂嘻嘻哈哈。直到為人母、為人媳婦為人娘,生活是痛苦的,賺再多的錢也不快樂,在追求什麼是人生真正的快樂。直到看到星雲法師的書,看到時真的是又苦又笑。我老公以為我瘋了,那後來我去接觸其他的道場,其他師姐的接引,但老公說那是旁門左道!
    既然妳要接觸,我就帶妳去佛光山,到大悲殿時,油然而生這就是我要的!
    所以我是依法而進入佛門。要掉到佛法的真義裡。

    第二提問;
    讀完這四依止,那一段有特別的感觸請大家拿出來分享

    燕芬督導:依義不依語
    這次世界大會來自不同的國家。總共2000多位,剛好我帶的是非漢語系。有斯里蘭卡、孟加拉等等,總共15、16個協會!

    聽到各國法師在分享星雲大師的故事佩服的五體投地。分享時讓人感到痛哭流淚,雖然語言不同。但主要以英語的方式表達情感
    所以這次世界大會讓我有「依義不依語」的感受。


    堉魁:分享「依了義依不了義」
    了義、不了義
    了義是解脫道、不了義是方便法門,很清楚的讓我了解是不一樣。
    從佛法真義裡瞭解字義不同

    也因為了義依不了義,讓我在曾經金剛師兄佈置的強硬態度下感到不舒服,也因為了義而改變。

    [二]華嚴經普賢十大願—
    第二大願稱讚如來(86-94頁)

    燕芬督導、念珍引讀人帶領大家一起,複習關鍵重點內容像是~

    用讚美代替責備,用讚美好話代替責罵施行三好中的「口說好話」….
    華嚴經的傳譯。

    亞美會長;對於說好話的分享,同修會說「事緩則圓」對方硬的時候,我們軟姿態,軟實力,學佛改變很多,更重要的是會務上協助支持。

    念珍;在紫雲巖的藏經處。看到善書櫃,菩薩加持「讚美您的孩子」,大陸很有名的教練,學習裡面的方法。讚美孩子帶來的感受,孩子是會有感覺的,做父母要有同理心,小孩也因為怕被罵而影響,要鼓勵、他很辛苦了,要鼓勵讚美!


    最後討論下一次讀書會的行程與安排,推動會務發展引領引導更多北區分會的師兄姊,一起參與讀書會,大家都充滿禪悅法喜的結束一場讀書會。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112/8/15北區山水讀書會
    星期二上午10:00~12:30
    地點:彰化和美李淑鈴師姐府

    研討文章:星雲法語/修行在人間
    帶領人:林燕芬督導
    召集人:陳念珍
    紀錄:陳念珍

    參加人員:堉魁 念珍 燕芬
    翠玲 慧朱 玉敏 馨怡 素珠
    斌哥 亞美 進文 素鶯
    筱霞 李天成 李葉桂英
    李淑鈴—共計16位
    提問一:在讀這篇文章之前,您所認爲的修行是什麼?

    1天成師兄:修行就是人要做善事。
    2金雲師姐:心裡有慈悲心,幫助弱勢者。
    3桂英師姐:不要胡作非為,把家庭照顧好。
    4慧朱師姐:修口、修心。
    5玉敏師姐:存好心、說好話,內外合一。

    提問二:大師教我們的四點學習愛語、關懷、應對、忍耐,這四點你覺得哪一個是最難的?

    1淑鈴師姐:覺得忍耐是最難的,遇到事情很容易脾氣就上來了。

    2慧朱師姐:對另一半說愛語是最難的。

    3堉魁師兄:在我這個年紀,覺得應對是最難的,還要努力學習。

    燕芬督導帶領大家一起,現在跟身邊的師兄姐們說愛語。
    並提醒大家讀過的六度,六度的前五度是以般若為前導,想要學習應對就要以般若智慧為前導,修菩薩行是以四攝、六度為最重要,能在生活中應用就很重要了,境界來了就在考驗修行了。

    提問三:以上四點,覺得最容易做到的是?

    1大家答:愛語是最容易也是最難的。
    2進文:愛語和關懷。

    提問四:讀完大師這篇文章後,如何運用在生活上?

    1亞美師姐分享:自己把觀世音菩薩聖像貼在車子駕駛座旁邊,無形中改變了自己的習性,像過去如果遇到不良的駕駛,自己就會開罵,後來因為觀世音菩薩聖像在面前,就自動改成說阿彌陀佛,覺得這樣的改變很棒
    ,心中有菩薩就可以忍耐。

    天成師兄:我說話很笨拙,沒讀書,只會做事,所以做就對了。

    玉敏師姐總結:這三年的疫情以來,我的生活變得比較放鬆,對於佛法沒有繼續熏習,覺得自己面目可憎,但最近這一個多月來,每週都參加讀書會,慢慢地把自己的心拉回來,也慢慢地把佛法找回來,讀書會最棒的地方就是可以學習到每個人的生活經驗和心得,每次都帶回一句話,就可以得到很好的運用。
    回向

    這次讀書會地點,因受到李淑鈴師姐父親母親二位老菩薩的盛情邀約,而過去也曾經幾度到李府辦活動,大家都充滿熱情活力,與美好的時光。
    今日大家一人一菜,讀完文章之後,開始享受大家精心準備的美味佳餚,並交流分享彼此的生活與學佛的心得,充滿了禪悅法喜的讀書會聯誼。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南雪梨-H2SQ建築師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2 年前

    台中北區分會讀書會
    日期:112年7月28日(五)
    帶領人:林燕芬督導
    召集人:陳念珍
    紀 錄:顏仁謙
    參加人員:
    亞美 堉魁 燕芬素珠 仁謙 玉敏 依禎
    閱讀書目:佛法真義1
    壹、讀書會流程:
    三稱本師釋迦摩尼佛
    開經偈
    般若心經
    (一)共讀單元一苦
    P65~p68

    (二)帶領人研討講義
    《佛法大海》苦
    (三)延伸閱讀
    1、普賢十大願
    2、獻給旅行者365日

    貳、提問與反思
    (提問一)人生面對苦你如何對待?
    1、依禎:從小在鄉下長大,原生家庭重男輕女,16歲離家工作進入婚姻,從一個坑跳另一個坑,最後離婚帶三個小孩離開。
    這中間受了很多的苦難,只能為孩子忍耐!
    2、育魁:我從小單親阿公阿嬤姑姑帶大,年輕時家道中落,父親重傷無法行走,我是獨子,獨自承擔家庭變故,並照顧父親及承擔經濟責任,面對疫情如何安頓員工,這些都是生活的窘迫苦難。
    3、素珠:我天性比較看得開,從小沒受什麼苦,面對先生家的問題,我大概都能以「橋頭自然直的心態面對」。
    (提問二)學佛後進了佛光會,你對苦的認識有改善嗎?
    1、依禎:有!明顯改善,我受到一句話的影響「人生在世本來就是要受苦的」後來我轉念內心逐漸平和現在很感恩孩子奉養。
    2、仁謙:就像怡珍所說,人生是「酬業」來得,學佛後我比較能懷著慚愧感恩懺悔的心接受病魔折難。
    3、育魁:進入佛光會後在佛法的訊息下我知道要向佛陀祈禱現在能在讀書會中受到字裡行間的薰陶有解脫的感覺!
    4、玉敏:學佛後參加讀書會,我慢慢能從佛陀的教法中得到營養,也影響全家人,苦的感覺可以滿滿稀釋。
    5、素珠:我也是接受佛法後對苦的感覺不再太煩惱!
    (提問三)讀了這篇文章一「苦」,又延伸閱讀「苦諦」「普賢十大願」幫助您們什麼啟發?
    1、育魁:原來面對「苦」是要用「苦諦」來相應的,這樣面對苦難就能有更大的勇氣承擔。
    2、玉敏:佛陀真的很有智慧他能夠教導我們在苦難中轉念。
    3、依禎;人生為苦而來,三個孩子帶大了,我學佛,也跳脫了,可以很快樂,物慾也低,每天幫忙帶孫子也很幸福!
    4、素珠:我加入佛光會後,認識了師姐,師姐給我一本普門品,我也喜歡讀誦,現在和先生相處雖然先生很「魯」,我影響不了他,但是我內心不以為苦。

    督導提點歸納:
    1、「苦」和「苦諦」是不一樣的,苦是一種五蘊的狀態,苦諦是昇華成智慧的層次,修行人若能從苦中體悟「苦、空、無常、無我」才算是真正體正苦諦,目的是達到永恆的寂樂。
    2、我們來到人間,是要造福人群的,受苦難一定要反思,從智慧的角度去看待,要能勇於造福人群,以弘揚利生為人生的目標,我們共勉學習「轉念」,這就是智慧,才能和菩薩感應道交。
    3、鼓勵你們多多參加讀書會提升自己的品質,並參加宣講員,等自利利他,為宣揚佛法的「利益眾生」要發大願「請轉法輪」!

    讀書會圓滿結束回向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南雪梨-H2SQ建築師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2 年前
    🌟北區點燈讀書會在惠中寺

    8/3星期四上午10:00~11:30

    研討書目:佛法真義1
    —空

    帶領人:林燕芬督導

    參加人員:

    念珍 亞美 堉魁 燕芬 素珠
    馨怡 玉敏 依禎 仁謙 雅晴

    讀書會開始前帶領人督導,先以瑜珈養生方式帶領大家,做平時日常保健的學習,以簡單的動作來保健。

    (一)進入主題之前先以大師的「星雲說偈~空」這篇篇文章來暖身~

    以有空義故,
    一切法得成;
    若無空義故,
    一切法不成。
    ──《中論》

    (二)進入主題~佛法真義一空

    提問ㄧ:在讀本文章之前對空的了解是什麼呢?

    依禎:自己以前在家裡掛了一副用書法寫的心經,結果有一位朋友來家裡就告訴我說,這個心經就是寫說你曾經擁有的東西到最後都會變成空,我心裡面就感到害怕,就把這幅心經送出去了,後來非常的後悔,因為自己沒有正知正見,被別人隨便的一句話而影響了。

    金雲:接觸佛法之前,我認為所謂的空,就是從沒有到有,從沒有開始去累積一切,所以我對康的了解是比較積極的層面。

    堉魁:以前對空的概念,就是字面上的意思而已,並沒有其他的想法。

    玉敏:從小我的生長環境,和結婚之後的環境都是比較富足的所以對空其實沒有概念,直到10年前我的孩子生了一場大病之後,我才對於空有了體悟,是先有空才有富足,而不是先富足才有空。

    燕芬督導提醒大家,由此可見金剛經、心經,對於我們日常的修持來說非常的重要。

    提問二
    「空」才能建設「有」在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經驗?

    仁謙:今早上出門時發生了一點小插曲,進到教室就想起今天討論的主題是空,我就知道我要放下這件事情,緣起性空,因為它已經過去了。慧知法師說:只有在空中才有變化性、才有可能性。所以我要空掉這個煩惱。

    金雲:我個人是沒有什麼經驗,但是曾經認識一個吃素的朋友,她一開始願意為家人付出,自己吃素願意幫家人煮葷食,後來不知道去聽了什麼道理,開始不願意幫家人煮葷食,而且自己去買了新的鍋子只給自己煮素食,而且別人在吃葷食的時候,還會一直罵別人說你們吃的食物都很臭,到後來就離家出走了,拋家棄子,對空產生了非常大的誤解!

    今天大家的討論非常的熱烈,分享的很精彩,還有新來的雅晴師姐也非常的融入這次讀書會,發願說了要帶家裡的水果來供養大家,大家心中都充滿了禪悅法喜。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目前尚未有任何活動。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