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Introduction
Pinned Items
Recent Activities
  • 活動名稱:北海道場 八里分會 里悅讀書會
    活動時間:2024年05月1 (三) 19:30~20:30
    活動地點:ZOOM線上
    閱讀書目: 成就的祕訣─金剛經
    研讀範圍: 第四章 無相布施:無限功德
    帶 領 人:謝玉紋 記 錄 人:劉榮漳
    參加人員:8
    參與名單:葉進福督導,謝玉紋,劉榮漳,李錦鳳,陳靜芝,包翁寶桂,張玉秀,張劉照玉
    一、導讀
    本章有六部份:
    世事都是短暫聚合的因緣 無相與有相
    財布施 無畏布施
    法布施 人人皆能布施

    世事都是短暫聚合的因緣

    有一次,佛陀和阿難入城乞食,看見一群孩童在路旁嬉戲。他們在辦家家酒,聚集沙土,建造房屋和倉庫,並把土當作米。
    有一個小孩看見佛陀,天真地捧著沙土做的米,供養給佛陀,佛陀微笑地接受了。阿難很感困惑,為什麼佛陀要接受這把沙土?
    回去之後,阿難合掌恭敬問佛:「佛陀,這小孩布施那麼一點沙土,有什麼功德呢?為什麼你要接受那把沙土呢?」
    阿難,你忘了嗎?佛法從來不計事相的美醜貴賤,而在於發心的真偽,那小孩以無染的心,發無分別心、行大布施,不可輕視!小孩供養泥土的功德,於我涅槃後一百年間,將成為大國的國王,那小孩將名為『阿育』。那小孩將在人間興隆三寶,廣建八萬四千塔。」
    大智度論》談布施分為三種:除了財物的布施(財布施)外,還包括信心的給予(無畏布施)和佛法的傳揚(法布施)。
    《金剛經》強調無相布施,人間行者的布施應該效法佛陀,不住法布施、不住相布施,沒有四相(我、人、眾生、壽者)的執著,也沒有六塵(色、聲、香、味、觸、法)的執著,無相布施的功德是無限的。
    以前,有一個最得疼愛的公主,從早到晚跟隨在國王身邊。
    有一天,下了場雨,淌著水的地面,漂著水泡,公主看見水泡,心裡非常歡喜,他對國王說:「我要用水泡,作成頭上戴的花環。」
    國王說:「這水泡不能用手抓住,怎麼能拿來做花環?」
    公主說:「如果沒有水泡做成的花環,我就絕食自殺。」
    國王聽了女兒的話,趕快召集能工巧匠,對他們說:「你們手藝精巧,沒有做不到的事。你們趕快用水泡為公主做花環。要是做不成,就殺了你們!」
    工匠們個個惶恐又無奈地說:「水泡真是沒有辦法做花環。」
    就在國王要處死這些工匠的時候,一個老工匠走出來,上前稟告國王:「我能用水泡給公主做花環。」
    那個老匠人對公主說:「我不懂水泡的好壞,請公主取來自己喜歡的水泡,好讓我替你做花環。」公主答應了。但是,公主的手一碰觸,水泡就破滅了。一天下來,一個水泡都撈不到。公主理解了水泡是因緣和合而成的幻象。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金剛經》說一切法,都像夢幻、泡影、露水、閃電,並不執著在消極的幻象上,可以說,佛陀要我們不住法,也不要我們住在這些須臾之間就會消失的露水、閃電裡,這些為了方便說法的比喻,講世事無常,提醒我們,不要執迷在世間萬物表面呈現的虛幻假象,了解本質的空性,如前所說,空含攝了有無,空是因緣,我們要能「借假修真」,找到真如般若實相。

    無相與有相

    有位信徒非常虔誠,有次遇到水災,他只好爬到屋頂上避水,水漸漸漲高,終於淹到腳下,他急忙的祈求道:「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趕快來救我啊!」
    不久,他發現一個原住民駕了一艘獨木舟要救他,他卻說:「我不要你這高山族來救我,我要觀世音菩薩來救我。」雨水繼續上漲,已高及腰部,他很著急的再祈求道:「慈悲的觀世音菩薩,趕快來救我啊!」
    來了一艘快艇,要載他到安全地方,他又說:「我一生最討厭科技文明,無論什麼機械東西我都不喜歡,我要觀世音菩薩來救我。」大水已經漲到胸部,他害怕的大喊著:「觀世音菩薩,快快來救我啊!」
    然後來了一個美國人駕直升機救他,他還是搖搖手說:「你是外國人,我不要外國人救我,我要觀世音菩薩救我。」在他就快要被水淹死的時候,一位禪師救起他,他對禪師說:「像我這麼虔誠的信仰,為什麼觀世音菩薩不來救我?」
    禪師說:「你還真是冤枉了觀世音菩薩,當你大聲呼救時,菩薩一次又一次地搭救你,菩薩化身成了獨木舟、快艇、直升機前來救你,你不但不感謝,還挑三揀四。」
    我們的心識一旦落入執求的妄相,就如盲人摸象,無法察覺實相的全體。觀世音菩薩度眾生,不執著固定的法,不執著固定的相,我們在世間行布施,就要無相布施,才是功德無限。
    倘若行布施的念頭不清淨:為了求名,為了求利,為了得到回報,為了怕墮入惡道,為了求福祉而布施,都是有相布施,是屬有限的功德。若是有無報償都不計較,不求任何利益,不計任何代價,完全為了眾生的需要而行的布施,就是無相布施。無相布施的功德是無限的。
    無相布施,就是布施時沒有能布施的我、受布施的人、所布施的物,當然布施後更不存求報的念頭,這種三輪體空、無相而施的功德,才是無限功德。
    布施時,應要做到:
    一、不貪求勝境,應隨緣布施。
    二、不吝惜所有,應隨力布施。
    三、不分別怨親愛憎,應隨喜布施。
    四、不妄想未來果報,應隨心布施。
    身口意三業的修為,口業最容易布施,不需要有很多的錢財,也不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只要口出善語,就如花香,可以使人感染到歡喜和愉悅。
    四種語言布施
    一、要說清白無染的善語。
    二、要說止非息諍的妙語。
    三、要說正法善道的實語。
    四、要說利益安樂的法語。

    財布施

    《金剛經》雖然強調無相布施才是無限的功德,也認為財布施比不上法布施,因為,色身的飽足很容易布施,要讓眾生懂得開發自己內在的智慧,就不能只靠金錢物質。財物的施予,畢竟能令眾生的生存得到暫時的幫助,佛陀要我們不住相、不住法布施,並不否定財布施。
    有形的財富,終有散盡毀壞的時候;無形的財富,如人與人的情義布施,彼此分享成果的交流互動,善友的護念提攜,聞法知足的安適等等,都是能夠讓我們永續經營的內在財富。

    無畏布施

    以前「健康幼稚園」舉辦春季旅行,車子因故障意外而燃起大火。幼稚園的林靖娟老師,原本可以逃出車外,他卻拚命地從烈焰中救出小朋友,一個接著一個,能救多少,就救多少。最後在車子的殘骸中,她還擁抱著、護衛著幾位也被燒成焦炭的小朋友。
    為了救人,林靖娟老師正是以身命施人而一無所懼的大勇者,是真正的大菩薩!
    無畏布施是大慈大悲的清淨功德,勝過百年有求有得的福德;無畏布施以真正的慈悲心,不分別怨親愛憎的隨喜布施,令眾生不生怖畏恐懼,建立對佛法的信心,從信心清淨不逆到能夠妙用般若的智慧。

    法布施

    佛陀說,能夠信受奉持《金剛經》,即使短短的四句偈,又能夠為他人解說,那麼,他所得的福德果報更要勝過布施七寶的人。什麼緣故呢?
    因為,滿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布施、財布施,是有為法,這樣的布施是有限的,所得的功德也就有限。為他人說法的法布施是無為法,能夠幫助一切眾生斷煩惱、了生死、出三界、成就佛道,因此法布施的功德勝於財布施。
    《華嚴經》說:「譬如暗中寶,無燈不可見;佛法無人說,雖慧不能了。」講說法的人就像是燈火,為人照見微妙的佛法,若沒有人講說佛法,再怎麼聰慧的眾生也不能得悟。

    人人皆能布施

    師父說:來往各地弘法,我收過各種貴重的禮品,其中最令我感動的,卻是在印度邊區的拉達克,一個小女孩供養的一朵小黃花。
    在歡送的人潮裡,車子已經開動,但我早已瞥見他拿著一朵小黃花,抿著嘴角,羞澀地朝著我看,就在車子要離去時,他一路追了過來,把手上的黃花插在車窗上。我趕緊請司機停車,將手腕上戴的水晶念珠脫下來送給他,他露出真摯的笑容,淚水不斷奪眶而出。隨著車子移動,花瓣在風沙中微微地顫抖,從前座的後照鏡中,我看到他在遠處一直保持著合掌的姿勢。
    所有小孩本具的清淨自性,就是般若佛性,都可能成為「未來佛」。
    這個小孩,在那個當下,擁有的就是他手裡的一朵小黃花,他布施了他的小黃花。
    大心未發,仍是凡夫;既發大心,即是菩薩。
    不要等待時間、找理由藉口,人人皆能布施,現在就能布施,把最珍貴的心意毫不遲疑地布施給別人。


    二、聞思修證與分享 :
    請大家分享對文章中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及經驗分享及讀完此篇文章後的收穫,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將佛法表現出來?

    (一). 玉紋會長分享
    用公主的水泡當花環的公案,讓我們了解世界的現象都是因緣合成,一切法都像夢幻、泡影、露水、閃電,提醒我們不要執迷在世間萬物表面呈現的虛幻假象。
    (二). 靜芝師姐分享
    布施時,做到:1.應隨緣布施。2.應隨力布施。3.應隨喜布施。4.應隨心布施。口業最容易布施,如:1.要說清白無染的善語。2.要說止非息諍的妙語。
    3.要說正法善道的實語。4.要說利益安樂的法語。
    在~人人皆能布施~這一段非常感動,從文章閱讀上感覺有一部很感動影片出現,小女孩很羞澀供養大師一朵小黃花…小女孩當下只有一朵小黃花,純淨無染與珍貴的心意,她的小黃花。所以,布施是不要等待時間、找理由藉口,隨時隨地就能布施的。
    (三). 葉進福督導分享
    最近閱讀~星雲大師的身教與言教:弟子如是說~感覺大師就在旁邊指導我們,說起~無相布施~生活上真的很難做到,不過我們學佛的目的就是隨時觀照自己隨時修正自己,讓自己和他人都更好。
    (四). 劉榮漳師兄分享
    文章提到七寶布施: 文殊菩薩問佛:「云何是一身七寶布施?」佛言:「不貪布施。所謂眼不貪色相奇物,是色寶布施;耳不貪好聲音樂,是聲寶布施;鼻不貪好上妙香,是香寶布施;舌不貪好上美味,是味寶布施;身不貪好妙衣服,是觸寶布施;意不貪名利恩愛,是法寶布施;不貪世間欲樂,是佛寶布施。若人能悟自身中七寶布施,所得福德,勝如世間金銀琉璃、珍珠瑪瑙、珊瑚琥珀。七寶布施之福,百千萬分不及其一,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以上簡要說七寶布施:色,聲,香,味,觸,法,佛等七寶布施。

    三、結語
    感謝大家分享也謝謝榮漳師兄帶領進行第3章題目練習,相信讓我們對文章理解更加深刻。
    分享影音:拉達克的花香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ExaBCrSOs0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活動名稱:北海道場 八里分會 里悅讀書會
    活動時間:2024年04月17 (三) 19:30~20:30
    活動地點:ZOOM線上
    閱讀書目: 成就的祕訣─金剛經
    研讀範圍: 第三章金剛:斷除一切煩惱
    帶 領 人:謝玉紋 記 錄 人:劉榮漳
    參加人員:8
    參與名單:葉進福督導,康金生督導,陳秋慈督導,謝玉紋,劉榮漳,李錦鳳,柳頴臻,張玉秀
    一、導讀
    金剛就是般若
    很久以前,有一位從早到晚念佛的婆婆,被人稱為「念佛婆婆」。死後,來到閻羅王面前,閻羅王看了老婆婆一眼,就宣告:「到地獄去!」,老婆婆提出抗議:「我在世時被稱為念佛婆婆,叫我到地獄去?您大概弄錯了吧!請您查查看!」,「我的判斷不會錯,不過為了讓你心服口服,小鬼們,去查一查!」
    小鬼們將念佛婆婆累積的佛號倒在畚箕上搖動,只聽見:啪!啪!啪!四分五裂,婆婆念的佛號成了渣滓,不是果實。
    「看見了嗎?你生前念的佛號,沒有堅固的果實!」
    就在這時,一個紅鬼喊道:「大王!剩下一粒!」
    僅存的一粒果實,原來是有一次婆婆到佛寺參拜時,遇到大雷雨,雷打中了他眼前的杉樹,那一剎那,婆婆心無雜念,心無所住,只有這一刻所念出的「南無阿彌陀佛」,在往生之後成為果實,讓婆婆免受地獄之苦。

    人往往有無數雜念,猶如大千世界數不盡的微塵, 《金剛經》正是佛陀說妙法,不斷粉碎我們內外的妄想和無明;佛陀取最堅最利的「金剛」(金剛石,也就是鑽石)為比喻,讓眾生明白,我們本來就具有金剛般若之寶,能夠斷除一切煩惱、無明,成就自性中的法身慧命。念經拜佛,若是有口無心,念再多也是枉然。
    在《金剛經》中,佛陀舉三千大千世界,乃微塵所和合而成的例子,來說明微塵是假法,所以微塵和合而成的世界,亦無自性,是假因緣。佛陀所說的般若波羅蜜,是為了令眾生迷途知返,離苦得樂,因而先立假名,隨應眾生機緣方便說法;世間一切名相,都是為了方便指涉和溝通,我們應無所住,一旦執著在這些名相上,就陷入了迷障。

    萬物皆依因緣假合而存在,是以名相皆假,身心感受皆假。參禪的人講「明心見性」,就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是「直指本心」;明白自己本有的般若、如來藏性,沒有塵垢,才能見到清淨的光明。
    百靈和尚有一天在路上遇到龐蘊,百靈問他:「當年你在馬祖道一處得到的一句,你曾說給人聽嗎?」
    龐蘊說:「有啊!我曾經向人說過。」
    百靈心中不解,此句應是非語言可說,非思議可及,說即不中。因此再問:「你曾向何人說?」
    龐蘊用手指著自己說:「我只對龐蘊說啊!」

    實相佛性真不是言語能說的,但不假借文字音聲的方便,眾生難以由迷知返。所以,佛陀藉著「金剛」的譬喻,接連「般若」的妙法,法喻並用,法喻一體,來斷除如塵埃覆蓋眾生心眼的一切煩惱,直指本心,得度「波羅蜜」,所以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
    若說拳頭是「法」,這個「法」卻「無定法」,因為拳頭張開是手掌。一切法是好是壞,是善是惡,也沒有一定標準。再以拳頭來說,打人一拳,拳頭看是壞東西;但假若以拳頭替人搥背,會感到好舒服,成為好東西。所以說,法無定法,法是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真正般若的法,不思善、不思惡,是超越善惡的真理。

    真正的自由是什麼?
    金碧峰禪師證悟後,放下世間諸緣的貪愛,唯獨對身邊的玉缽愛不釋手。每每入定之前,一定要先把玉缽收藏妥當,然後才能安心入定。
    有一天,閻羅王因為他的世壽已盡,就差幾個小鬼去捉拿他。禪師入甚深禪定中,小鬼們上山下海也遍尋不到他的蹤跡。過了幾天,小鬼著急不已,找不到禪師,怎麼回去向閻羅王交差?於是跑去請出土地公,請他幫忙想個辦法。土地公向小鬼表示:「禪師是個證悟的人,對世間的許多執著都已放下,但唯獨對玉缽仍有貪愛,也許你們設法取走他的玉缽,他一動念,可能就出定了。」
    小鬼們依照土地公的指示,找到禪師的玉缽,頑皮地敲打玉缽,禪師心疼玉缽被小鬼們玩弄敲打,趕快出定搶救。小鬼看到禪師現身,拍手笑道:「走吧!跟我們去見閻羅王。」
    禪師霎時明白,就是這一念的貪愛,將要毀去他千古的慧命,立刻把玉缽打碎,再次入定,空中迴響一偈:
    若人欲拿金碧峰,除非鐵鍊鎖虛空;
    虛空若能鎖得住,再來拿我金碧峰。
    人人心中都有放捨不下的「玉缽」,「玉缽」可以是財富、名位、愛情、權力等等,若不願粉碎執綑心念的玉缽,我們如何能夠無住生活?唯有放下、超脫所執,才能自在。

    真空才能妙有
    有一天,有位學者教授來向南隱禪師問禪,禪師以茶水招待。
    禪師不斷的把茶水注入這位客人的杯中,直到滿杯,還是沒有停止注水。
    這位教授望著茶水溢滿整個桌面,終於忍不住開口:「禪師,茶水已經滿溢出來了,你不要再倒水了!」
    「你就像這只杯子一樣,裡面裝滿你自己的知見,你要先把你心裡的執著空掉,吾宗的禪水,才有辦法流向你的心中呀!」
    真空不礙妙有,真空才能妙有。
    空,是很難明白,很難把握的真理。空,究竟是什麼呢?
    用我們的拳頭作譬喻,握拳時明明有個拳頭在,但當五指伸開,拳頭又在哪裡呢?明明看到的拳頭現在卻沒有了。你說沒有嗎?可是五個指頭合起來一握,又是一個拳頭在這裡。所以《金剛經》講空,說明世間沒有不變、常住性的東西,沒有不依因緣獨立存在的東西,有就是無,無也是有。
    含攝了「有」和「無」的「真空」,其實就是「因緣」的意思。要怎麼理解「因緣」?我們和另一個人相遇就有分離,分離之後又可能再相遇,所以人和人之間的「因緣」既是相遇,也是分離;萬丈高樓依因緣建起之前是平地,但是,如同紐約的雙子星大樓,在恐怖攻擊之後,又夷為平地。樓建、樓塌都含攝在「空」裡。
    《金剛經》點撥了我們「依空安住」,無住「因緣」的生滅,生活在「真空」的「妙有」裡,無住才能自在。
    師父說;在兵荒馬亂中,匆匆忙忙從大陸來到台灣,身邊什麼東西也沒有,可是我的內心非常的充實、非常的富裕。人生真正的富裕是內在、精神上的充實,這是無法用錢財購買的,也無法令別人替我們修行,須靠自己悟得佛法和般若空理,在生活的實踐當中印證。
    堅實的金剛心,是般若空性,是菩提本心。

    二、聞思修證與分享 :
    請大家分享對文章中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及經驗分享及讀完此篇文章後的收穫,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將佛法表現出來?

    (一). 玉紋會長分享
    人往往有無數雜念,猶如大千世界數不盡的微塵,透過念佛婆婆與金碧峰禪師的公案,讓我們深刻體認,凡事心無雜念,可如金剛般若可以破除一切煩惱。
    (二). 榮漳分享
    大師給我們很多公案也認我們很容易知道空與有的涵義,但知和悟兩者,還需要很多體證,才能達到般若的境界。
    (三). 頴臻分享
    最近生活有碰到一些困擾,很高興加入讀書會,會再更努力專注書本的意涵,讓困擾不在被困住自己。

    三、結語
    感謝大家分享也謝謝榮漳師兄帶領進行第2章題目練習,相信讓我們對文章理解更加深刻。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岡山-星燈法雲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1 個月前
    活動名稱:北海道場 八里分會 里悅讀書會
    活動時間:2024年03月20 (三) 19:30~20:30
    活動地點:ZOOM線上
    閱讀書目: 成就的祕訣─金剛經
    研讀範圍: 第一章 成就:波羅蜜
    帶 領 人:謝玉紋記 錄 人:劉榮漳
    參加人員:13
    參與名單: 連麗修督導,葉進福督導,康金生督導,陳秋慈督導,謝玉紋,劉榮漳,張劉照玉,包翁寶桂,花寶貴,李錦鳳,柳頴臻,張萬得,張清松,李錦鳳

    一、 導讀
    星雲大師說,在中國佛教的傳布史上,有三部經堪稱為《心》的經典:《心經》、《金剛經》以及《六祖壇經》。
    其中,《心經》與《金剛經》先後曾經被先秦的鳩摩羅什大師以及唐朝的玄奘大師所翻譯,所以可以知道這兩部經典的重要。
    提起《金剛經》,就會想到佛教。大師曾經寫過一本《金剛經》講話,來幫助我們爬梳《金剛經》的義理。
    《金剛經》是佛陀與解空第一的須菩提之間的問答。 來闡述一切法無我,一切法皆空的般若空性。
    《金剛經》有四大要義包括:無相布施、無我度生、無住生活、無得而修。不僅可以用在個人以及僧團當中,也可以用在組織跟企業上。
    「波羅蜜」是古梵語,意思是「度」─從此岸度到彼岸,也是達到波羅蜜多的法門。簡單的來說,就是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
    成就的秘訣《金剛經》和我們共享佛法實踐在人間的信念。佛法是用來實踐的,也就是分享《金剛經》所揭示的實踐成就法門。 如同六祖慧能大師所說「日用常行饒益,成道非由施錢,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我們不但讀經,更要能夠「行經」,學佛是為了在人間成就。我們的生活行住坐臥當中,哪裏不能修行呢?
    《般若》就是成就的秘訣啊。
    那到底什麽是金剛?什麽是般若?什麽是波羅蜜? 五千多字的金剛經如何解,如何用?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它的目錄:
    第一章成就:波羅蜜。
    第二章秘訣:般若。
    第三章金剛:斷除一切煩惱。
    第四章無相布施:無限功德。
    第五章無我度生:無上的慈悲。
    第六章,無住生活:真正的自在。
    第七章,無得而休:真實的獲得。

    第一章 成就:波羅蜜
    成就在一般的理解當中,指的是現世的成就自我。對佛教來說,「成就」的意思是「因緣果熟」,也就是「波羅蜜多」。
    以下,我們分成三個:。
    首先第一個,重新認識世間的價值。
    人的生命啊。 講到生命,我們會想到色身的這個生命。
    然而大師呢,幫我們重新定義生命的四個層次。 包括第一個,肉體的生命─這是父母給予我們的肉身,人生難得,要好好的愛護。 第二個,是大眾的生命─ 也就是在群體生活中,盡自己的本分。第三,超越的生命─在我們自己能力所及的範圍之內,為別人,為群體,為眾生,奉獻自己的所能,以及利他。第四,不死的生命─也就是佛教所說的, 「法身慧命」,生死不住於心,超越了生的苦惱與死的怖懼,了生脫死,不再輪迴於生死之中的永恆生命。
    在書本當中,師父上人以老奶奶一生歷經戰亂文革及外在時局紛擾,他在生活當中,實踐佛法,而成就圓滿他的此生。 用這個例子,來作為重新固定生命價值的例子。
    人間佛教
    大師以佛陀出生在人間,成長在人間,悟道在人間,涅槃在人間。 同時也舉經證。阿含經》說:「諸佛、世尊皆出人間,非由天而得也。」六祖惠能也曾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求菩提,猶如覓兔角。」來說明佛敎就是人間佛敎。大師舉了一個佛典故事,來說明一個開悟的人,安忍如大地,以無我觀,觀察諸法虛妄,那麼我、人的幻象,乃至世間所謂的好壞,不過如水上泡沫,乍起乍滅,哪裡會恆常不變呢?這是佛教的「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
    轉化金錢為善財
    許多人認為,衡量功成名就的標準之一就是賺大錢。有的人往往貪心,想要積聚更多財富,,而不能創建事業;不明白錢財,乃是五家共有。,也有人會執著於,修行眾,不要有錢,要住在貧窮裡。可是呢, 貧窮並不保證更高的道行。人間佛教不輕賤錢財,只要是來路明白, 用途正當的「淨財」、「善財」,都是有用的助緣資糧。所謂「十方來十方去共成十方事,萬人施萬人捨共結萬人緣」,那麼俗世的錢就兼具了出世與入世的大用。只要是能對國家民生,對社會大眾經濟、生活有利的事業,佛教徒都應該去做,這才是真正的「無住」、「無我」。
    第二組織的成就:同體共生
    《金剛經》強調「應無所住」,於人間的企業,就是要能不執著一個固定的市場,不對舊市場、舊產業緊抱不放;而能夠勇敢地另闢舞台、另尋市場、另做新的創意組合。透過「重新估定價值」,「集體創作」,「制度領導」,開展出一個企業能夠嶄新,而且生生不息的生命空間。
    重新固定價值。 在這裏呢,我們用道場為例子。
    過去人們聽經聞法得要前往道場,可能受限於時間空間的關系,或許會降低信徒前往的意願。但是因為一場疫情下來,我們看到道場也可以是ROOM、 YOUTUBE…。
    在金剛經裏面, 佛陀要眾生不執著在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不要讓分別心阻撓我們的修行,人間的組織或企業若是能夠體貼人性,關懷大眾的需要,設立方便多門,便能創造新的價值。
    集體創作。
    大師以佛光山1967年開山為例,說明集體創作不是由很多人支持一個人的獨裁,而是集體裡的每個人都有平等的參與,而且能夠廣泛徵求各方看法及意見。這種民主作風,不但減少做事的阻力,也讓佛光人從開會中學習溝通的藝術,並且共享成長的經驗。
    制度領導
    大師以58歲退位, 交棒佛光山住持職位,來說明佛教的「依法不依人」。不管是組織或企業,在追求成就的過程當中,同樣需要明確且可執行的 「制度」。佛光會的會員簡則就是制度領導。佛光人的成就是無得而修:成就「歸」於大眾。「歸」,是奉獻修為的無得。
    一磚一瓦起高樓
    速成還真不一定好,如同樹木,一年長成的只能當柴燒,三年、五年的可以做桌椅,十年、百年則成棟梁。所以要無得而修, 必須要「養深積厚,等待因緣」。
    橫遍十方,豎窮三際
    常有人問大師:「佛光山僧團人多,事業龐大,究竟是如何管理,竟能上下一心,和合無諍?」大師總是用佛門用語「橫遍十方,豎窮三際。」來回應, 就是要我們大開普門,不要有族群掛礙、分別對待,要能接引各界人士、三教九流同霑法益,讓眾生在不同領域、不同崗位上,把佛光山的價值提高,讓眾生在不同的領域、崗位上,把佛法普利眾生。
    第三 佛教的成就:波羅蜜多
    《金剛經》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住」就是「執著」,尤其是對自我的執著。諸如:以自我為中心、執著於自我價值的判斷,緊抓著一個念頭牢牢不放,或情緒執迷於愛恨悲歡,太過在乎自我的利害得失。所以要以無私無我的般若智慧處世,才能達到涅槃的境界。
    涅槃的境界是:
    ‧完全的平靜
    ‧最高的妙樂
    ‧持續的幸福
    ‧福慧的完成
    ‧徹底的離欲
    ‧究竟的解脫
    ‧真實的世界
    從煩惱迷苦的此岸,度到清涼寂靜、煩惱不現、眾苦永寂的彼岸,就是佛教的成就。具體的方法就是前面提到的「六度」,也稱為「六波羅蜜」,就是「六種得度的方法」,以「般若」為「第一波羅蜜」。
    布施(檀波羅蜜、檀那波羅蜜):分為財布施,法布施和無畏布施。布施能除去五毒中的「貪」。
    持戒(尸波羅蜜、尸羅波羅蜜):除了消極不作為,還要有積極的作為。
    忍辱(羼提波羅蜜):包括「生忍」、「法忍」和「無生法忍」, 斷絕五毒中的「瞋」毒。
    精進(毗梨耶波羅蜜):包括「身」精進與「心」精進, 對治懶惰鬆懈,除去五毒中的「慢」毒。
    禪定(禪度波羅蜜、禪那波羅蜜):即心無雜念,能除去散亂。去除五毒中的「疑」毒。
    般若(智慧、般若波羅蜜):能破除無明和愚痴,能去除五毒中的「痴」毒。
    《大智度論》說:「五度如盲,般若為導。」沒有般若,靠其他五度是無法究竟的,說明了「般若」為六度的根本,也是佛法的根本。
    《金剛經》揭示成就的祕訣,就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也就是「般若」;「應無所住」是「真空」,「生其心」是「妙有」;「真空」才能「妙有」。

    二、聞思修證與分享 :
    請大家分享對文章中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及經驗分享及讀完此篇文章後的收穫,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將佛法表現出來?

    (一). 連麗修督導分享
    1.其實成就的秘訣這本書主要是教導我們佛法要落實在生活中。
    2.師父上人以老奶奶一生歷經戰亂文革及外在時局紛擾,他在生活當中,實踐佛法,而成就圓滿他的此生。
    3.佛光山以制度領導,大師以58歲退位, 交棒佛光山住持職位,以實際行動來說明佛教的「依法不依人」。
    4.加入佛光會20幾年來更加體認,對待任何事情,身教與言教的重要。
    (二). 葉進福督導分享
    1.轉化金錢為善財,打破,非要住在貧窮裡才保證更高的修行。人間佛教不輕賤錢財,只要是來路明白, 用途正當的「淨財」、「善財」,都是有用的助緣資糧。
    (三).謝玉紋會長分享
    1. 空歡喜,不是不好,如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也就是「般若」;「應無所住」是「真空」,「生其心」是「妙有」;「真空」才能「妙有」。

    三、結語
    非常感謝連督導與葉督導分享,相信對我們平常修學很有幫助,也謝謝穎甄寶貴師姐和秋慈督導幫我們朗讀。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活動名稱:北海道場 八里分會 里悅讀書會
    活動時間:2024年03月20 (三) 19:30~20:30
    活動地點:ZOOM線上
    閱讀書目: 成就的祕訣─金剛經
    研讀範圍: 第一章 成就:波羅蜜
    帶 領 人:謝玉紋記 錄 人:劉榮漳
    參加人員:13
    參與名單: 連麗修督導,葉進福督導,康金生督導,陳秋慈督導,謝玉紋,劉榮漳,張劉照玉,包翁寶桂,花寶貴,李錦鳳,柳頴臻,張萬得,張清松,李錦鳳

    一、 導讀
    星雲大師說,在中國佛教的傳布史上,有三部經堪稱為《心》的經典:《心經》、《金剛經》以及《六祖壇經》。
    其中,《心經》與《金剛經》先後曾經被先秦的鳩摩羅什大師以及唐朝的玄奘大師所翻譯,所以可以知道這兩部經典的重要。
    提起《金剛經》,就會想到佛教。大師曾經寫過一本《金剛經》講話,來幫助我們爬梳《金剛經》的義理。
    《金剛經》是佛陀與解空第一的須菩提之間的問答。 來闡述一切法無我,一切法皆空的般若空性。
    《金剛經》有四大要義包括:無相布施、無我度生、無住生活、無得而修。不僅可以用在個人以及僧團當中,也可以用在組織跟企業上。
    「波羅蜜」是古梵語,意思是「度」─從此岸度到彼岸,也是達到波羅蜜多的法門。簡單的來說,就是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
    成就的秘訣《金剛經》和我們共享佛法實踐在人間的信念。佛法是用來實踐的,也就是分享《金剛經》所揭示的實踐成就法門。 如同六祖慧能大師所說「日用常行饒益,成道非由施錢,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我們不但讀經,更要能夠「行經」,學佛是為了在人間成就。我們的生活行住坐臥當中,哪裏不能修行呢?
    《般若》就是成就的秘訣啊。
    那到底什麽是金剛?什麽是般若?什麽是波羅蜜? 五千多字的金剛經如何解,如何用?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它的目錄:
    第一章成就:波羅蜜。
    第二章秘訣:般若。
    第三章金剛:斷除一切煩惱。
    第四章無相布施:無限功德。
    第五章無我度生:無上的慈悲。
    第六章,無住生活:真正的自在。
    第七章,無得而休:真實的獲得。

    第一章 成就:波羅蜜
    成就在一般的理解當中,指的是現世的成就自我。對佛教來說,「成就」的意思是「因緣果熟」,也就是「波羅蜜多」。
    以下,我們分成三個:。
    首先第一個,重新認識世間的價值。
    人的生命啊。 講到生命,我們會想到色身的這個生命。
    然而大師呢,幫我們重新定義生命的四個層次。 包括第一個,肉體的生命─這是父母給予我們的肉身,人生難得,要好好的愛護。 第二個,是大眾的生命─ 也就是在群體生活中,盡自己的本分。第三,超越的生命─在我們自己能力所及的範圍之內,為別人,為群體,為眾生,奉獻自己的所能,以及利他。第四,不死的生命─也就是佛教所說的, 「法身慧命」,生死不住於心,超越了生的苦惱與死的怖懼,了生脫死,不再輪迴於生死之中的永恆生命。
    在書本當中,師父上人以老奶奶一生歷經戰亂文革及外在時局紛擾,他在生活當中,實踐佛法,而成就圓滿他的此生。 用這個例子,來作為重新固定生命價值的例子。
    人間佛教
    大師以佛陀出生在人間,成長在人間,悟道在人間,涅槃在人間。 同時也舉經證。阿含經》說:「諸佛、世尊皆出人間,非由天而得也。」六祖惠能也曾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求菩提,猶如覓兔角。」來說明佛敎就是人間佛敎。大師舉了一個佛典故事,來說明一個開悟的人,安忍如大地,以無我觀,觀察諸法虛妄,那麼我、人的幻象,乃至世間所謂的好壞,不過如水上泡沫,乍起乍滅,哪裡會恆常不變呢?這是佛教的「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
    轉化金錢為善財
    許多人認為,衡量功成名就的標準之一就是賺大錢。有的人往往貪心,想要積聚更多財富,,而不能創建事業;不明白錢財,乃是五家共有。,也有人會執著於,修行眾,不要有錢,要住在貧窮裡。可是呢, 貧窮並不保證更高的道行。人間佛教不輕賤錢財,只要是來路明白, 用途正當的「淨財」、「善財」,都是有用的助緣資糧。所謂「十方來十方去共成十方事,萬人施萬人捨共結萬人緣」,那麼俗世的錢就兼具了出世與入世的大用。只要是能對國家民生,對社會大眾經濟、生活有利的事業,佛教徒都應該去做,這才是真正的「無住」、「無我」。
    第二組織的成就:同體共生
    《金剛經》強調「應無所住」,於人間的企業,就是要能不執著一個固定的市場,不對舊市場、舊產業緊抱不放;而能夠勇敢地另闢舞台、另尋市場、另做新的創意組合。透過「重新估定價值」,「集體創作」,「制度領導」,開展出一個企業能夠嶄新,而且生生不息的生命空間。
    重新固定價值。 在這裏呢,我們用道場為例子。
    過去人們聽經聞法得要前往道場,可能受限於時間空間的關系,或許會降低信徒前往的意願。但是因為一場疫情下來,我們看到道場也可以是ROOM、 YOUTUBE…。
    在金剛經裏面, 佛陀要眾生不執著在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不要讓分別心阻撓我們的修行,人間的組織或企業若是能夠體貼人性,關懷大眾的需要,設立方便多門,便能創造新的價值。
    集體創作。
    大師以佛光山1967年開山為例,說明集體創作不是由很多人支持一個人的獨裁,而是集體裡的每個人都有平等的參與,而且能夠廣泛徵求各方看法及意見。這種民主作風,不但減少做事的阻力,也讓佛光人從開會中學習溝通的藝術,並且共享成長的經驗。
    制度領導
    大師以58歲退位, 交棒佛光山住持職位,來說明佛教的「依法不依人」。不管是組織或企業,在追求成就的過程當中,同樣需要明確且可執行的 「制度」。佛光會的會員簡則就是制度領導。佛光人的成就是無得而修:成就「歸」於大眾。「歸」,是奉獻修為的無得。
    一磚一瓦起高樓
    速成還真不一定好,如同樹木,一年長成的只能當柴燒,三年、五年的可以做桌椅,十年、百年則成棟梁。所以要無得而修, 必須要「養深積厚,等待因緣」。
    橫遍十方,豎窮三際
    常有人問大師:「佛光山僧團人多,事業龐大,究竟是如何管理,竟能上下一心,和合無諍?」大師總是用佛門用語「橫遍十方,豎窮三際。」來回應, 就是要我們大開普門,不要有族群掛礙、分別對待,要能接引各界人士、三教九流同霑法益,讓眾生在不同領域、不同崗位上,把佛光山的價值提高,讓眾生在不同的領域、崗位上,把佛法普利眾生。
    第三 佛教的成就:波羅蜜多
    《金剛經》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住」就是「執著」,尤其是對自我的執著。諸如:以自我為中心、執著於自我價值的判斷,緊抓著一個念頭牢牢不放,或情緒執迷於愛恨悲歡,太過在乎自我的利害得失。所以要以無私無我的般若智慧處世,才能達到涅槃的境界。
    涅槃的境界是:
    ‧完全的平靜
    ‧最高的妙樂
    ‧持續的幸福
    ‧福慧的完成
    ‧徹底的離欲
    ‧究竟的解脫
    ‧真實的世界
    從煩惱迷苦的此岸,度到清涼寂靜、煩惱不現、眾苦永寂的彼岸,就是佛教的成就。具體的方法就是前面提到的「六度」,也稱為「六波羅蜜」,就是「六種得度的方法」,以「般若」為「第一波羅蜜」。
    布施(檀波羅蜜、檀那波羅蜜):分為財布施,法布施和無畏布施。布施能除去五毒中的「貪」。
    持戒(尸波羅蜜、尸羅波羅蜜):除了消極不作為,還要有積極的作為。
    忍辱(羼提波羅蜜):包括「生忍」、「法忍」和「無生法忍」, 斷絕五毒中的「瞋」毒。
    精進(毗梨耶波羅蜜):包括「身」精進與「心」精進, 對治懶惰鬆懈,除去五毒中的「慢」毒。
    禪定(禪度波羅蜜、禪那波羅蜜):即心無雜念,能除去散亂。去除五毒中的「疑」毒。
    般若(智慧、般若波羅蜜):能破除無明和愚痴,能去除五毒中的「痴」毒。
    《大智度論》說:「五度如盲,般若為導。」沒有般若,靠其他五度是無法究竟的,說明了「般若」為六度的根本,也是佛法的根本。
    《金剛經》揭示成就的祕訣,就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也就是「般若」;「應無所住」是「真空」,「生其心」是「妙有」;「真空」才能「妙有」。

    二、聞思修證與分享 :
    請大家分享對文章中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及經驗分享及讀完此篇文章後的收穫,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將佛法表現出來?

    (一). 連麗修督導分享
    1.其實成就的秘訣這本書主要是教導我們佛法要落實在生活中。
    2.師父上人以老奶奶一生歷經戰亂文革及外在時局紛擾,他在生活當中,實踐佛法,而成就圓滿他的此生。
    3.佛光山以制度領導,大師以58歲退位, 交棒佛光山住持職位,以實際行動來說明佛教的「依法不依人」。
    4.加入佛光會20幾年來更加體認,對待任何事情,身教與言教的重要。
    (二). 葉進福督導分享
    1.轉化金錢為善財,打破,非要住在貧窮裡才保證更高的修行。人間佛教不輕賤錢財,只要是來路明白, 用途正當的「淨財」、「善財」,都是有用的助緣資糧。
    (三).謝玉紋會長分享
    1. 空歡喜,不是不好,如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也就是「般若」;「應無所住」是「真空」,「生其心」是「妙有」;「真空」才能「妙有」。

    三、結語
    非常感謝連督導與葉督導分享,相信對我們平常修學很有幫助,也謝謝穎甄寶貴師姐和秋慈督導幫我們朗讀。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活動名稱:北海道場 八里分會 里悅讀書會
    活動時間:113年03月13 (三) 19:30~20:30
    活動地點:ZOOM網路讀書會
    帶 領 人:謝玉紋
    主 題:如何進行ZOOM網路讀書會
    記 錄 人:劉榮漳
    參加人員:11
    參與名單: 葉進福, 康金生,陳秋慈,劉榮漳,張劉照玉,包翁寶桂,花寶貴,謝玉紋,賴玉嬋,李錦鳳,柳頴臻

    今天主要教大家如何進行ZOOM網路讀書會與說明未來讀書會進行程序
    議 程:
    1.大家熟悉使用ROOM, 如順利進入會議室。
    2. 如何開啟關閉視訊、音訊。
    3. 說明進行讀書會程序
    4. Q&A

    第1~2項使用大家都很棒,都可以順利使用。
    第3項讀書會程序說明:
    a.讀書會開始,開經偈
    b.讀書會結束,回向
    c.會將法師導讀的內容, 轉成文字搞分享給大家
    d.法師導讀的影音依計畫要在讀書會前先看。
    e. 讀書會時,以文字稿導讀共讀 。
    f. 衣服以讀書會Thirt或素淨上衣。

    目前讀書會選用教材~成就的秘訣-金剛經~,
    讀書會時間:線上與實體併行進行,隔週的週三 19:30~20:30。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目前尚未有任何活動。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