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首頁
總會長介紹
Back
星雲大師略傳
星雲文集
關於讀書會
Back
認識我們
談讀書會
各類型讀書會
線上填寫表單
Back
讀書會家族網站申請
新讀書會成立暨家族網站申請表
書香義工報名表
聯絡我們
分享園地
Back
好書分享
方案設計
經營秘方
表單下載
閱讀花園
活動資訊
Back
活動訊息
活動花絮
讀書會家族
群組
活動
Videos
Audio
相片
People
Polls
Show results from selected filters below:
Check All
Uncheck All
相片
用戶
相簿
Videos
活動
群組
搜尋
Sign In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Your password
記住我
登入
我忘記了我的帳戶名稱
我忘記了我的密碼
上傳封面照片...
拖曳照片,控制封面照片的呈現區域
普賢-耕心讀書會
Registered Users
Timeline
About
Albums
Videos
Audio
Followers
Events
More
Groups
Polls
Introduction
Joined 1 個月前
0 Achievement
4 Points
Pinned Items
Recent Activities
台北-書香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2 星期前
普賢-耕心讀書會
人間佛教“普賢~耕心讀書會”第一次讀書會紀錄~
日期:114年8月24日(日)
時間:下午 14:00~16:30
地點:普賢寺滴水坊
教材書籍:星雲大師全集
帶領人:鄭淑玲 會長
指導法師:知貫法師
出席學員:
李景貽、鄭彥芳、鄭淑玲
陳寶如、孔祥瑜、郭麗珠
文字紀錄:孔祥瑜
※壹、 選自《星雲大師全集16/第一類[經義].佛法真義1~p261捨得》
一、佛教講「喜捨」就是布施與付出。「捨」和「得」的關係,就如「因」和「果」,因果是相連的。
二、文章主題討論:
1.根據文章,佛教中的捨,主要代表什麽意思呢?
景貽回答:代表布施與付出。肯布施的人,能得好人緣,如因果種下無形的種子,種善因得善果。
2.文章中提到尼拘陀樹的比喻,是用來說明什麽?
彥芳回答:布施帶來倍數的回報。種一收十,種十收百。所以秋天要收成,春天要先播下種子啊!
3.根據文章,閻羅王對猴子的審判,主要想要表達什麽關念?
麗珠回答:做人需要有捨的精神。不能一毛不拔。
※貳、選自《星雲大師全集25(增訂版)第一類[經義].佛法滿人間~p152》
一、佛門教導鼓勵大眾「廣結善緣」,人不能單獨存在,要靠許多因緣幫助,才能生存在世間。
二、文章主題討論:
1.根據佛門教導,為什麽人不能單獨存在於世間?
寶如回答:因為人必須依靠眾多因緣的幫助,並分享了自身經歷參與佛事助念團的功德,與眾人結下善因好緣,迴向給家人。
知貫法師也提及佛光會的委員,因平日參與的事務眾多,也都直下承擔所有,家人也能受惠其中。
2.有哪一項行為最能代表筆下留德的精神?
祥瑜回答:用文字讚美他人的善行,「褔」要有「德」為本,才能保有啊!
3.根據文中,哪一種情況可能導致煮熟的鴨子都會飛了的結果。
淑玲回答:缺乏善緣的累積,一個人有能力為人服務,就要多結善緣幫助他人,當你需要人幫助時,善緣就會出現的,成為你的增上緣。
※ 16:20
知貫法師以信、願、行鼓勵大家「因緣具足,把握當下」。
會長結語:今日的讀書會,氣氛很活絡,在茶香與書香裡,讓大家很享受也獲益良多,期待下次大家的分享讓更多讀書人來參與。
1
0
0
0
0
0
台北-書香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目前尚未有任何活動。
You need to login to read the rest of the stream items.
登入
or
現在註冊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
最新文章
2024年人間佛教讀書會初階/精進培訓暨認證帶領人聯誼座談
2025 閱讀研討會報名狀況查詢
2024生活有書香《全民閱讀博覽會》
2025生活有書香《全民閱讀博覽會》
2025 閱讀研討會《星雲大師全集導讀》
2025生活有書香《全民閱讀博覽會》
讀書會家族最新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