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乘著時光機回溯印度入佛世19天
    •帶領人:張淑娟
    •召集人:廖月霞
    •時間:07/26,09:30-11:30
    •地點:四樓圖書館
    •記錄:張玉珍
    •參加:參加人員:廖月霞、林再根、林錦華、張玉珍、羅妙琴、徐牡丹、陳永上、王麗卿、劉珍齡、趙玉美、張淑珠、張淑娟、張淑蓉、林秋夫、曾碧玲、許喜榮、林佳樺、李奕慧、許喬慈、莊寶隨、李金鳳、呂志維、陳艷 共 23 位

    第一部分:印度朝聖之旅照片及影片賞析與心得分享

    【不只是旅行更是修行】
    《長阿含卷四遊行經》
    佛告阿難:「汝勿憂也。諸族姓子常有四念,何等四?一曰念佛生處,歡喜欲見,
    憶念不忘,生戀慕心。二曰念佛初得道處,歡喜欲見,憶念不忘,生戀慕心。
    三曰念佛轉法輪處,歡喜欲見,憶念不忘,生戀慕心。四曰念佛般泥洹處,歡喜欲見,憶念不忘,生戀慕心。阿難!我般泥洹後,族姓男女念佛生時,功德如是。佛得道時,神力如是。轉法輪時,度人如是。臨滅度時,遺法如是。各詣其處,遊行禮敬諸塔寺已,死皆生天,除得道者。」

    * 遊歷八大聖地(釋迦牟尼生活過的八個地方),包括:
    •藍毗尼園(梵語:Lumbinī):釋迦牟尼出生地
    •菩提伽耶(Buddha-gayā):釋迦牟尼成道處
    •鹿野苑(Saraṅga-nāthá):釋迦牟尼初轉法輪處
    •舍衛城(Srāvastī):釋迦牟尼降伏外道處
    •桑伽施(Sankasia):釋迦牟尼自忉利天臨降處
    •王舍城(Rāja-gṛha):釋迦牟尼度化處
    •毗舍離(Vaiśālī):釋迦牟尼宣告將捨壽處
    •拘尸那羅(Kuśi-nagara)娑羅雙樹:釋迦牟尼佛涅槃處
    在這些地方行者除了體驗聖地的史蹟之外,最重要的是修持,包括繞塔、點燈、供香、禪坐、誦經、布施。

    【點燈的啟示】因為點太多燈手非常燙,聯想到佛說四十二章經的二十五章《欲火燒身》的經文。佛言:愛欲之人,猶如執炬逆風而行,必有燒手之患。

    【菩提伽耶觀十二因緣的啟示】遠離顛倒妄想才能觀人自在,遠離分別臆測才能觀境自在,遠離執著纏縛才能觀事自在,遠離五欲塵勞才能觀心自在。人與人之間貴在真實直心的互動,創造真實的接觸,明辨真實的感受,是健康前進的道路。

    【印度道場的特色與洗澡的體驗】印度道場早晚未必有人,僧人欠缺,僧信二重共同管理寺院,沒有電梯,熱水供應只限三分鐘,必須洗戰鬥澡。相較台灣道場現代化的設備,真的要感恩惜福並思索甚麼是需要的什麼是想要的或多餘的。

    【人的啟示】來自四面八的人因為有共同的心願而能共同成就這趟朝聖之旅,而眾緣和諧持續交流誠為可貴。

    第一部分:回響
    1. 趙玉美:淑娟的分享令人感動,做足功課且內容豐富,講述真誠。欣賞影音和簡報是一大享受,真是法喜充滿收穫滿滿。
    2. 喜榮:十幾年前印度行因旅行社和隨團僧眾不同等等而有不同的朝聖方式,但也是一趟豐富之旅。
    3. 金鳳.鼓勵學佛的人一生至少去一趟印度朝聖之旅,絕對值得,不要等待而錯過因緣,並以恆河金剛沙和大家結緣。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