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 召集人:廖月霞
    • 時間:2021年4月27日
    • 地點:沈宅(子霖家)
    • 記錄:張玉珍
    • 參加:彭錦球、廖月霞、張玉珍、羅妙琴、徐牡丹、林再根、林秋夫、陳永上、林錦華、陳光明、莊燕雪、翁淑芳、江麗滿、許喜榮、郭素梅、羅美齡、李淑芬、洪健雍

    • 帶領人:彭錦球
    主題:國際佛光會二○一○年世界會員代表大會主題演說 環保與心保
    作者:星雲大師
    文章導讀:
    一. 「重視環保,搶救地球」對許多人而言,仍然只是一個口號,並不能落實為實際行動的原因。
    二. 極端氣候。
    三. 世界上最大雨林亞馬遜河流域的熱帶雨林,所產生的氧氣佔地球總量百分之三十三,因此被稱為「地球之肺」。
    四. 對人類生存造成威脅的環境問題-全球暖化、臭氧層破壞、森林資源銳減、土地荒漠化、物種加速滅絕、垃圾成災、有毒化學品危害;大量工業廢氣導致天降酸雨,嚴重污染河川、土壤,其結果是未來人類還將面臨飲水與糧食短缺的重大危機,甚至為了搶奪有限的資源而爆發戰爭等。
    五. 再不重視環保,再不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本世紀末,地球將會增溫一點四度到六點四度。
    六. 全球暖化-地球每增溫一度會為人類帶來什麼災難?美國國家地理頻道特別製播一集名為「改變世界的六度C」之影片。地球升溫2.3.4.5.6度的後果。
    七. 地球生病-那些病?搶救之道?
    貳. 環保與心保-從佛教的觀點提出四點看法如下:
    一、佛教對環保的看法
    1. 佛教一向提倡不殺生而積極護生,戒殺護生就是對一切有情生命的尊重。
    2.佛教對於「環保護生」的實踐-佛陀制訂結夏安居。佛陀慈悲護生「割肉餵鷹,捨身飼虎」;阿育王廣植樹林,庇蔭眾生,設立動物醫院,規定宮廷御廚不得殺生等。
    3. 慈悲愛物的環保意識,平等看待一切眾生,對人和動物有愛心,對山河大地加以保護。「大地眾生,皆有佛性」、「情與無情,同圓種智」;因為山川草木悉皆成佛,因此「不殺故不濫砍,不偷故不盜伐」。
    4. 歷代高僧大德,植樹造林、整治河川、修橋鋪路、珍惜資源,講經說法勸導護生放生,提倡素食。
    5. 阿彌陀佛的極樂淨土-阿彌陀佛稱得上是一位最懂得身心環保與國土環保的先驅。
    6. 佛教的環保思想起源於釋迦牟尼佛證悟的「緣起」。因緣合和
    7.「四大」提供生命存活的條件,但是「四大」也時時在威脅著生命的安全。
    8. 有人講「世界末日」,依照佛教的說法,人有生、老、病、死,心念有生、住、異、滅,氣候有春、夏、秋、冬,世界也有成、住、壞、空;既然有「成、住、壞、空」的循環,當然會有世界末日。
    二、環保對吾人的重要
    1. 地球上,還有萬千的含識生靈、情與無情,也和我們享有同樣的生存權,要尊重一切生命,保護自然生態,就是實踐環保,愛護地球。唯識家講「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大自然裡到處都有生命。
    2.與萬物建立「同體共生」的關係,大家要「同中存異、異中求同」,要互尊互重、互助互成。
    3.人類貪婪和不重視環保,殘害生靈、違反自然循環的準則,使得地球千瘡百孔,嚴重生病。
    4.自然環境遭到破壞、生態逐漸失去平衡,地球受到遍體鱗傷的損害,此時人類應該如何自救呢?
    覺醒感恩因緣-「惜福、惜緣、惜物、惜生」,是佛教裡很美好的觀念,所謂「惜衣惜食,非為惜財,緣為惜福」,這個道理用於今日,就是愛護地球,就是注重環保,就是珍惜資源。全面做好環保-重視生態保育,不亂殺生;植樹造林,不濫墾伐;保護水源,不亂倒垃圾;惜福愛物,做好資源回收。
    三、環保與心保的關係
    1. 生態環保,自然界的保育、空氣的淨化、水源的清潔、噪音的防止、垃圾的處理以及輻射的防護等;從居住環境到自然生態,乃至整個地球的保護,都屬於生態環保的範圍。
    心靈環保則包括思想、觀念、語言、心意的淨化,例如:拒絕垃圾知識、思想不被污染,就是思想的環保;觀念正確,凡事正面思考,就是觀念的環保;口業清淨,不講髒話,不兩舌、不惡口,就是語言的環保;心中無煩惱、嫉妒、不平、憤恨等情緒,就是心意的環保。
    2. 平時一般的環保,都是心外的,心中的清淨才是最大的環保,因此佛教認為,環保觀念的建立,應該從人心開始。心內的環保做好,心外的環保才能完成。如《維摩經‧佛國品》說:「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
    3.我們如何才能做好心靈的環保呢?正見、正信、慈悲、智慧、忍耐、勤勞、友愛、奉獻、犧牲、慚愧、懺悔等,有了這些工具,心靈就能清朗乾淨,就能打敗心中的煩惱魔軍,所向披靡,攻無不克。
    4. 所謂「開源節流」,不一定只限於金錢、物資,其實人心的貪瞋癡,才是造成生態破壞、能源危機的主要原因。因此,「開源」應開佛法之源,也就是開發自己的慚愧心、感恩心、歡喜心、感動心;「節流」應節省金錢用度,尤其要節制自己的貪欲瞋心。所以,重視環保、愛護地球,必須「開源節流」。
    5. 三好四給五和及 力行身心環保的十二大德目:
    (一)口中輕聲,不製造噪音。 (二)地上清潔,不亂丟垃圾。 (三)手裡禁煙,不污染空氣。
    (四)身心莊嚴,不行動粗暴。 (五)行動禮讓,不侵犯他人。 (六)面上微笑,不出現兇相。
    (七)口中軟語,不出現惡言。 (八)大家守法,不要求特權 (九)人人守紀,不違犯綱常。
    (十)開支節儉,不任意浪費。 (十一)生活踏實,不空蕩虛浮。 (十二)凡事善心,不孳生歹意。
    6.國際佛光會有哪些加強環保的行動?全面推動節能減碳、綠化造林、使用環保碗筷、資源回收、垃圾分類等行動,共同搶救地球。祈願-「為自然生態祈願文」舉辦素食義賣.蔬食A計畫拍片……。
    四、如何落實生活環保
    1.「我是佛」,人人心中有佛,眼中看到的都是佛的世界,耳中聽到的都是佛的聲音,口中所說的都是佛的語言,手中所做的都是慈悲的事情。那麼,即使是生長在污濁的娑婆世界,我們也能做好心靈環保,進而營建一個清淨的國土,這就是人間淨土的實現。
    2.首先每個人都必須具有環保觀念。環保觀念的灌輸,應該從教育做起,大人要以身作則作為示範。
    3.廢紙回收-製成再生紙後加以循環利用,除可減少砍樹量,亦可間接救水源。種樹砍樹紙尿布之例。
    4.資源回收-福山寺.佛光大學。惜福、環保,以所得來辦大學、建寺院,更具有修福修慧的雙重意義。
    5.惜福愛物-福報猶如銀行的存款,有儲蓄才能支出;同樣的,我們只有珍惜大自然的各種資源,讓資源不虞匱乏,人類才能在地球上繼續存活。世間上無論什麼東西,都是來之不易,因此要懂得珍惜;生活中能夠減少一點浪費,減少過度消耗,不但是愛惜自己的福報,也是替國家社會節約能源,這就是實踐環保。
    6.重視能源危機-節能減碳-減少污染-進而積極的「防制污染」,對於具有毒性的廢棄物,每個人都應本著道德良心,做好安全的處理。
    7.具備環保意識,並且在生活中確切落實,我們的地球必能得到養息而逐漸恢復原貌,人類的生存危機也才能化解於無形。
    參.【結語】今日地球面臨全球暖化、冰山溶化、臭氧層破洞、水資源缺乏等種種問題,有的人不免疑惑:「以我們小小的力量,能幫得上多少忙嗎?我哪裡能解救這個地球呢?」
      其實這不是問題,重要的是自己有沒有心?所謂「佛說一切法,為治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今天這個世界需要的是有心人,如果我們對於搶救地球,人人有心、有願,都想:「地球有病了,我要幫助他,不讓他惡化下去。」所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那麼地球的災難就不是問題了。
      總而言之,環保是一份必須長期奮戰的工作,也是一個超種族、跨國界的世界性運動。今日凡是「地球村」的成員,都有責任關心「地球村」的永續生存。因為佛法明示:情與無情,都是「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彼此有著「同體共生」的關係。因此,在遷流不息的轉變中,即使是極小的塵埃,都與環境有微妙的關係。吾人對於內心的塵垢,固然應該努力消除、轉化,但是對於外在的污染,也應該喚起群體意識,大家身體力行做好環保,那麼二十一世紀不但是一個環保的世紀,也將是一個身心淨化的美好世紀。
    回響
    1. 感謝淑芳會長用心爬梳相關資料並提綱契領的精采導讀,受益良多。
    2.分享4月22日參與佛光山植樹造林復育山林活動非常殊勝而具意義,所植的大葉茶樹兼具吸碳及水土保持功能,同時也可做為文創材料,有益佛光青年創意發想甚至創業。緊鄰大佛植樹感受到佛光的普照,法喜充滿。
    3.大師非常有遠見,數年前環保植樹等議題尚未受到重視就已經在澳洲南天寺周邊植樹造林,廣植樹木。
    4.做環保由不浪費水資源做起,每天洗臉洗手的水用臉盆接水不倒掉,洗澡水用泡腳桶接水不倒掉,都可再次利用來洗襪子,拖地,沖馬桶…
    5.用手帕不要用面紙
    6.舊衣回收捐出就不添購
    7.多用布尿布以取代紙尿褲
    6.多騎腳踏車多走路
    7.減低物慾不要過度消費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