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文章:「星雲大師全集」-「普賢十大願」
    出自:星雲大師
    時間:110年4月25日19時至21時
    地點:佛光山金蓮淨 帶領人:吳麗麗 紀錄: 楊婉霜
    出席:如浩法師、許乃寅(回饋)、盧志榮

    帶領人:
    1、 以吉祥鼓開場,唱「點燈」收攝身心。「普賢十大願」第一大願,禮敬諸佛是「人格的尊重」。禮敬低頭是降伏了自己的慢心,慢心降伏了就能廣結善緣,與人為善。
    2、 稱讚如來,是「語言的布施」。學習說好話,以隨喜讚歎給人歡喜,也是種修行。
    3、 廣修供養,是「結緣的實踐」,「無限的奉獻」不管有緣無緣,都是我供養結緣的對象。
    4、 懺悔業障,是「生活的反省」。要信願佛力的攝受加持,藉此激發我們內心的清淨,不再重蹈覆轍。
    5、 隨喜功德,是「心意的淨化」。在隨喜的當下,超越人我的分別,平等護念一切的眾生。舉左宗棠出兵打戰後回來輸「天下第一棋手」的故事。
    6、 請轉法輪,是「真理的傳播」。以善巧方便傳播真理,讓佛教可以普及化、生活化於大家的生活之中。大師創辦佛光會,誏檀講師來宣揚佛法。
    7、 請佛住世,是「聖賢的禮遇」,對於有賢能、有道德、有學識的人,我們都要把他們視為諸佛,禮遇、護持他們。
    8、 常隨佛學,是「智者的追隨」;恆順眾生,是「民意的重視」;普賢菩薩的第十個大願,將所有的願力、功德集合起來,回向給法界一切眾生,使大家都能成熟善根。
    9、 提問一:哪一段您自己印象最深刻? 提問二:如何實踐普賢十大願?

    分享:
    如浩法師:
    (1) 廣修供養,所供養對象,不論有緣無緣,一律等施,不可看不起任何一個人,也不可有我慢心,也不誏接受者產生自卑愧咎之心。
    (2) 以社會新聞無常為例,問大家有無胸量,說:「還好無常是發生是自己的家人,不是他的家人」。歷史上范仲淹的心胸寬大,別人不要絕子絕孫的墳墓,他接受己用,反而造就風水寶地。另外還捐出家裡做學堂,心念改變因緣。
    (3) 吃素,不再跟眾生結惡緣,但一善不能抵一惡。
    (4) 當眾生的千手觀音,改變自心就改變他人,發揮同事攝。
    (5) 佛陀將要入涅槃,帝釋天梵王一直來勸請佛住世,就是「聖賢禮遇」護持。
    (6) 「比丘不是佛未成,但願稱我為菩薩。」,任何起心動念,都要看待心念要如何解決,要學習斷我執、法執。
    (7) 佛制戒是隨做隨制,而以懺悔來彌補不再犯,自己不如法要警愓不犯懺悔,他人好事情就要隨喜讚歎。
    (8) 十法界(四聖、六凡),無分別心來恒順您,也就是為我;真理遍法界,要在生活體現,不是二分法,說理想與現實的不同。

    許師兄:
    (1) 分享敦煌壁畫中「捨身餵虎」故事,深受愛戴的國王之三太子願意捨身餵虎,此乃釋迦牟尼佛的前生。
    (2) 《楞嚴經》云:「因地不真,果遭迂曲。」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
    (3) 隨喜他人功德,不毀謗、不嫉妒,也不認為自己懷才不遇而抱怨。

    楊師姊: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六度告訴我們方法,不是要求他人,要從自心做起。

    吳師姊:過度擔心子女反而不安,現在改變心態用讀頌大乘經典,心就不掛礙。

    盧師兄:實踐普賢十大願,就是發揚大師的四給「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方便、給人希望」。

    總結:學習大師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多看他人優點,不看他人過失。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