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台北-古今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2 年前
    普門-拈花讀書會(線上)
    主題:迷悟之間1-無憂無喜
    時間:2021年5月12日 線上19:30-20:45
    參加人員:李孟儒 李佩璇 梁秀芳 盧碧足 陳碧煌 共5人
    帶領人:李孟儒

    無憂無喜

    人的生活,不是喜就是憂,得則喜,失則憂。然而,得,不一定就是喜;失,不一定就是
    憂。甚至,喜不一定就是好,憂不一定就是壞。例如年輕的兒女在外偷盜、搶劫,看似有所得,但大禍就將臨頭。所謂「憂患意識」,一時的艱苦,卻能帶來永遠的平安。是以「喜」不一定就是好,「憂」不一定就是不好。
    所謂歡喜,要能與人共享共有;所謂歡喜,要能不妒人有。能夠享有無私無我的歡喜,這才是有價值的歡喜。

    所謂憂悲,是關懷別人,是關懷道業;所謂憂悲,是不忍社會紛亂,是不忍眾生受苦,這種「先天下之憂而憂」的行為,有什麼不好?
    歡喜,是人人所追求的;世界上最寶貴的東西,不是金錢,也不是名位,而是歡喜。一個人如果有了財勢名位,可是生活過得不歡喜,人生也沒有什麼意義。因此有人以「安貧樂道」為歡喜,有人以「無事自在」為歡喜,有人以「平安是福」為歡喜,有人以「知足常樂」為歡喜。

    憂悲煩惱也不一定不好,佛法未興,眾生未度,怎能不叫人憂煩?國是紛擾,人心不淨,才是真正的憂煩!憂煩自己德性不夠精進,憂煩自己能力不見增長,憂煩自己待人情意不夠真實,憂煩自己對人服務不夠貼切。因此,憂煩其實也是仁者之心,能夠「憂道不憂貧」,就是仁人之心的體現!

    〈岳陽樓記〉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人,固然不可以把歡喜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之上,更不應只為自己一人一事而歡喜,而應以天下蒼生為念。即使是一個小老百姓,也應該以一家人的溫飽、平安、和諧而歡喜,應以一社區的鄰居之團結、互助、友愛而歡喜,應以跟隨的老闆、主管、長官之順利、得到利益而歡喜。總之,要以他人的歡喜為歡喜,則庶近道矣!
    「歡喜」讓這個世界充滿了色彩,「歡喜」讓我們的人生充滿了希望。沒有歡喜只有憂悲,這是不懂生活;有歡喜也有憂悲,此乃人之常情。能夠「無憂無喜」,則是更高的修養,也是最有智慧的處世之道。


    問:人的生活不是喜就是憂,得則喜,失則憂,然而,作者還告訴了我們什麼?
    答:得,不一定就是喜;失,不一定就是憂。甚至,喜不一定就是好,又不一定就是壞。

    問:文中提到什麼才是有價值的歡喜?
    佩璇:能夠享有無私無我的歡喜。

    問:對於無私無我的歡喜,您有過這樣的體驗嗎?
    佩璇:我是當老師,如果我的學生比我還聰明,不但能舉一反三,還可以舉一反六,那我就要替他開心,而不是嫉妒他。這種就真的是無私無我的歡喜。

    問:作者提出所謂的憂悲是哪幾樣?
    秀芳:關懷別人、關懷道業、不忍社會紛亂、不忍眾生受苦。

    問:哪一個憂悲是您目前有的?
    秀芳:關懷別人還不夠。

    問:您用什麼方法關懷別人?
    秀芳:分會有老菩薩是獨居,最近被房東驅趕,我能幫忙的就是詢問社會局能否協助。很多事情我也無能為力,能做的就是多關懷。

    問:您用什麼方法關懷別人?
    碧足:我工作地方附近有一位長者,穿著乾淨,但卻在路上行乞,多數人都不理會他,我不忍他餓肚子,就拿100塊錢讓他去吃飯,也關懷他的狀況。拿錢給他吃飯已經好幾次了,不能幫什麼,至少讓他吃頓飯。

    問:世界上最寶貴的東西是什麼?
    碧 煌:不是金錢,也不是名位,而是歡喜。

    問:作者提出四種狀態的歡喜,是哪四種?
    碧煌:安貧樂道、無事自在、平安是福、知足常樂

    這4種歡喜哪一種你最相應?
    碧煌:知足常樂
    問:有沒這樣的經驗可以分享?
    碧煌:從小媽媽就灌輸我們,屬於你自己的,就要自己去賺。所以公婆分財產的時候,我認為那不是我賺的,他們怎麼分配,我就怎麼接受,不會去爭取,也不會抱怨分得不公平,平常心看待,也免於兄弟間為了分產而撕破臉。
    這應該是受媽媽的影響。我也把這個觀念傳給女兒,靠自己生活才會自在。

    佩璇:這4種歡喜都是心境上的,以平安是福來說,我常常祈求家裡人平安,我自己也要平安。每個人對平安的定義也不一樣,對我來說無病無痛無事就是一種平安,就是福氣。騎機車遇到下雨時,會求菩薩保佑我平安到達,幾次之後我才發覺到,我怎麼都為自己求呢?同時段有多少人也在騎車呢?還有公車、開車、行人也需要平安呀!怎麼只想到要自己,應該祈求大家都平安,大家都平安,我當然也平安呀。
    秀芳:我覺得是安貧樂道,就是慾望很少,安住在當下,我追求這樣的生活。同時我要在這裡讚嘆佩璇,她真的好有慈悲心。

    碧足:我選知足常樂。生活中夠吃夠用,平平安安就很滿足了。

    問:文中說真正的憂煩是什麼?
    碧煌:國是紛擾,人心不淨,才是真正的憂煩!

    問:文中還有提出哪四個應該要憂煩的事?
    碧煌:憂煩自己德行信不夠精進,憂煩自己能力不見增長,憂煩自己待人情誼不夠真實, 憂煩自己對人服務不夠貼切。

    問:這四點哪一點是您會憂煩的?
    碧煌:我覺得通通都有。這四點我做得還不夠,所以還要努力。

    佩璇:後面這兩點,憂煩自己待人情意不夠真實,憂煩自己對人服務不夠貼切。我覺得這無法憂煩,而是盡力去做。
    前面兩點就覺得會憂煩,憂煩自己德性不夠精進,憂煩自己能力不見增長,因為自己的智慧有限,所以不知道自己德性夠不夠。
    剛剛雖然說要憂煩,後來覺得有大師的著作來幫助,比如說像這樣的讀書會,慢慢地會讓我升起智慧,到時候,就會知道德行夠不夠,如果不夠那當然就去補足。努力做就對了。

    秀芳:我認同佩璇的看法,後面兩點是可以努力的。我比較會擔心的是我的德行夠嗎?我的道業有精進嗎?家庭、工作、會讓我們憂煩,但也無法控制,就不要煩了。
    我覺得還是先問自己道業有沒有精進,是比較重要的。

    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擇憂其民。」是出自哪一本書?
    答:岳陽樓記

    問:這個世界因為有了什麼,而讓世界充滿了色彩。
    答:歡喜

    問:文中提到哪一種是更高的修養,也是最有智慧的處世之道。
    答:無憂無喜。

    問:這篇文章哪一段你印象深刻?
    佩璇:對於最後一段「無憂無喜」是更高的修養,也是最有智慧的處世之道。我想要更了解什麼是無憂無喜?

    答:這個無,就是不著相,不著憂也不著喜。金剛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生活中固然會有憂也會有喜,但都是虛妄的,過了就要給放下了。
    以上是末學對於無的體會,若有偏離,再請指導。

    最後大家用文章的一句話來ending
    碧煌:所謂歡喜要能與人共享共有
    碧足:知足常樂
    秀芳:無憂無喜
    佩璇:無憂無喜

    今天謝謝大家的參與
    0則留言
    留言……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