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台北教師分會線上經典讀書會

    時間:110年10月20日上午10:00-11:30
    書目:星雲大師著:《十種幸福之道——佛說妙慧童女經》
    召集人:李秀珍
    帶領人:莊秀蘭
    參與人員:八位(李O珍、陳O瑞、莊O蘭、李O麗、黃O容、錢O慧、謝O真、陳O貞)

    一、暖身:佛光四句偈

    二、帶領人的導讀與提問:

    秀蘭師姐用提問方式,除了先回顧秀珍督導的導讀十種幸福之道,再娓娓道出~
    進入幸福第一道,怎樣能得到端正美麗的外貌?
    佛言:妙慧!菩薩成就四法,受端正身,何等為四?
    一者、於惡友所不起瞋心;
    二者、住於大慈;
    三者、深樂正法;
    四者、造佛形像。
    大師解說:
    一、不起瞋恨心。
    二、安住在慈悲中。
    三、歡喜有益於人的正法。
    四、恭敬諸佛,即心即佛。
    經過秀珍督導帶領「前言 女性的覺醒」,知道這是 向女性致敬的一部經典, 8歲的妙慧童女在座中恭敬問佛 。
    接著恆瑞師姐帶領 「序章 妙慧大問哉」讓我們首先學到求法時要先學會讚嘆, 還必須用虔誠恭敬的態度求法。
    終於進入十種幸福之道的核心,
    幸福第一道,怎樣能得到端正美麗的外貌?
    一、不起瞋恨心。
    佛教講「怨親平等」。
    『大智度論』:「瞋恚其咎最堅,諸心病中,第一難治」。所謂「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內心不瞋恨,有包容心,少生氣自然心胸寬闊,面相也慈祥了。
    二、安住在慈悲中。
    『入菩薩行論』:「眼看眾生時,誠慈而視之」。降伏一切邪惡的力量。
    我們要在慈悲、仁愛、恭敬、和平裡安住,有佛法處,就是我們安住的所在,也長養外貌慈祥。
    三、歡喜有益於人的正法。
    正法,是正確的法,不偏不倚、中道之法,能讓人開法眼、生智慧,得涅槃的佛法。如八正道,奉行八種正法:正見、正思、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是生活中人人應當遵行的道德準則,建立圓滿人生,廣結善緣。
    四、恭敬諸佛,即心即佛。
    人人都有佛性,提醒我們經常憶念佛陀的德行,顯發內在佛性。
    瞻仰佛陀聖像,啟發信心,幫助我們修持,可以止息心中的貪瞋妄念,而使行為端正不放逸,如此必能獲得莊嚴身相。
    如前面章節,佛陀說:「 世間上的人,都以外表來作為美的標準 ,可是我認為真正的美,是身不貪細滑,口不出惡言,意不起邪念。」都是內在修為,成就端正外貌。
    古云:「面善之人必有積德」,心地善良、慈悲,而形於外,感覺多了一層親切感,不止擁有端莊外貌還有好人緣喔。

    三、分享篇

    素慧師姐的分享:
    這次的帶領者是莊秀蘭老師,秀蘭老師講話總是不疾不徐,且能照顧週遭,給人一種溫暖安定的感覺。這次主題是妙慧童女經裡的第一種幸福之道~怎樣能得到端正美麗的外貌?
    書中提到了「包容」,並舉例有一位禪師以其慈悲心量再三的包容小偷,終使其感化,也提到慈航法師被茶房頭捉弄,又被他偷錢還送錢給他,就怕他名譽受損無法立足。其實若光從文字來看,我是無法完全認同的:第一個想法是,當小偷做了壞事而不舉發,豈不是姑息?他是否會食髓知味,反而一犯再犯?好在,這兩位小偷都還算是有善根的人,終能良心發現,自己省悟。
    在讀佛經時,常有一種感覺,就是故事太神化或太誇張,類此種種,只能擷取其背後意義來解讀,而忽略其故事本身,否則恐生反效果呀!
    同樣的包容故事,恆瑞老師包容辦事人員的無禮不耐,而使事情圓滿解決;秀珍老師包容弟弟無法行其應盡之責,而一肩扛起照顧老父之重任,終換取家族和樂、親情常在,此等忍辱及胸懷更讓人動容而感佩。
    在讀書會裡,從諸位善知識的言行中,感受佛法在人間的實踐與印證,這才是最寶貴的經驗與學習呢!

    淑貞師姐的分享:
    秀蘭師姐娓娓道來~先是將前兩次秀珍督導如何從書的封
    面標題~十種幸福之道——佛說妙慧童女經,星雲大師吿訴我們:佛陀怎麼說,我們怎麼做。您可以是人間最幸福的人!書的封底~列出十種幸福之道的提問,這十個人生的課題,將近兩千六百年前,佛陀透過回答妙慧少女的提問,已經給予我們最明確的富足安樂指南;今日星雲大師為安頓現代人之身心憂惱,再度以他深入淺出的方便銓釋,從《妙慧童女經》出發,為我們指出「十種幸福之道」,條條大道通佛心,條條大道通幸福。
    再來妳那優美的音調、有條不紊的提問與述說:幸福第一道~怎樣能得到端正美麗的外貌?獲得大家的讚賞!
    大師說:包容是世間最美好的事,給別人一點空間、一點諒解、一些包容,對自己、對他人都會有幫助。
    在職場上、在家庭生活中多一點包容,可減少對立、摩擦的不愉快,我曾服務於台北市立托兒所達26年多,那25年的 所長媽咪托兒樂,我選擇了凡事包容,常能將大事化小、轉危機爲轉機,尤其在新舊任所長交接前後,就有些老師(保育員)的流動,有的所長選擇不放人或暫時擱置,那種氛圍,所長、老師與家長們的互動關係就有些扭曲,而我每調一所,從不帶得力助手,且先去欣賞新接那一所的好與歡送與感謝曾為這一所打拼過而要離職的員工,等時機成熟~我再將我的兒福精神、幼教理念,用最漸近的方式,讓老師能接受且樂在其中,譬如:68-70中山小白宮的所長托兒樂、70-78大安,您好!的所長托兒樂、78-84信義之光的所長媽媽托兒樂、84-89成功之愛的所長媽咪托兒樂、89-93民生之福的所長奶奶托嬰樂與所長媽咪的托兒樂,在25年的所長媽咪托兒樂中,老師們與家長們多是我的貴人,讓所內親師情、師生樂,洋溢在所內每個角落;我曾在76年職場上健檢查出腦下垂體腫瘤(在視神經旁的血管瘤)每天要四顆小藥丸,在家早晚同修會提醒我,在托兒所總是忘了吃,因太陶醉在托兒樂中,也在91年腫瘤消失了……我有說不完的托兒樂故事。

    秀珍督導的分享:
    (love journal) 人人都喜歡美麗的外貌,透過經典告訴我們要做到四點,我注意到先後次第,從不生氣,無瞋開始,《大智度論》:「瞋恚其咎最堅, 諸心病中,第一難治」,生氣之火,火燒功德林,壞人理智,無法得到端正之身,甚至毒害慧命,實是障道因緣。不生氣看似簡單,其實難行,平時情緒管理、EQ的提升,都是需要小處覺察,不容易做到。而第二條件「安住慈悲」,我覺得可以與不生氣可以一觀照,因為慈悲心起,所以不生氣,亦或不要生氣,多一些慈悲,也就平靜和諧了。曾經有家人信仰不同,心生排斥,在孝親上產生誤解,大家彼此生氣不諒解。但念佛祖恩、父母恩,一切包容承擔,多年後我們姐弟妹們大家感情變得更加融洽。生氣時想佛恩,想父母恩,就能忍辱有愛,進而獲得歡喜,對人恭敬。🙏

    麗容師姐的分享:
    莊秀蘭師姐擔任帶領人,秀蘭師姐沉穩內斂,說話不疾不徐,待人和藹親切,令人如沐春風。
    妙慧童女第一問:「云何得端正?」佛陀開示菩薩成就四法,受端正身:
    一、於惡友所不起瞋心;二、住於大慈;三、身樂正法;四、造佛形像。
    端正美麗的外貌是人人欽羨企求的,但如果與生不俱來,也不要怨天尤人,此生努力修行吧!記得美國總統林肯曾經說過:一個人四十歲後要為自己的容貌負責。所謂:「萬法唯心造」、「誠於中,形於外」、「心如工畫師,能畫種種物。」都在警惕我們「修心」的重要。
    如何「修心」?大師說:「不瞋」,是消極不生心病的方法,能夠「慈悲」與「包容」,才是積極治療心病的藥方,唯有「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心量,才能將一己的私愛,昇華為對一切眾生的慈悲。
    欲得端正之身,對於「正法」須心生歡喜,瞭解「因果輪迴」、「緣起性空」、覺悟苦集滅道「四聖諦」真理;印證佛陀「三法印」的根本思想;培養慈、悲、喜、捨「四無量心」;並努力奉行「八正道」。而「造佛形像」,藉由禮拜佛陀聖像,努力修持,可以止息心中貪、瞋、癡妄念,由迷轉悟,即心即佛,開顯佛性,自然身心歡喜,人生圓滿。
    感謝佛陀示教利喜的慈悲,開示我們得端正身的修習法門。更感謝秀珍督導、莊秀蘭師姐暨善知識們分享生活中的體證,佛法在生活中修,個中三昧值得自己努力體悟。

    恆瑞師姐的分享:
    每一次的經典讀書會都很有收穫! 大師深入淺出的經文釋義,讓我反思自己平常待人處事不足之處;而各位師姐們不吝分享體悟佛法的過程,長養慈悲之心,更是我學習的對象。對於佛陀開示妙慧,成就菩薩四法的第四法:造佛形象,大師如是解釋,為什麼要造佛的形象? 造佛形象並不是樹立偶像崇拜,而是提醒我們「即心即佛」,人人都有佛性; 是為了提醒我們經常憶念佛陀的德行,進而顯發內在的佛性。經常看佛、拜佛,心中沒有雜念,無形當中,氣質改變了,身相也會隨之變得端正。回想起先父先母帶著我從小開始拜觀音、拜祖先。每當禮佛祭祖時,一旁的父母親口中念念有詞,我雙手握著香等待,祖先只是一個牌位,對於小小年紀的我沒有太多想像的空間;而觀世音菩薩則不同,或雕像或畫像,多美啊!此時我最喜歡瞻仰觀音菩薩的臉,慈眉善目,一身白淨,看著看著不知何時開始對著他講話。年齡稍長後碰到心情不平靜或擔憂之時,就會念念觀世音菩薩佛號,腦中隨即浮現一幅幅觀音的形象,感覺觀音菩薩與我同在,心情瞬間安定下來。我認為那段幼年與宗教開始接觸的日子,具象的感官觸動是必要的,當時的偶像崇拜讓我與佛接心,接受他才有後來進入佛光山台北道場更進一步習佛的因緣。如今我已知道造佛形象的真義後,以後更要見賢思齊,學習菩薩慈悲為懷,不起瞋心,讓心安住在慈悲中。

    淑真師姐心得分享:
    感謝秀蘭師姐的導讀,本章妙慧問怎樣能得到端正美麗的外貌?佛陀提供了四法,佛菩薩法相之所以莊嚴,散發慈悲之美就是由於成就以下四法所感得的果報:
    一、不起嗔恨心,這是消極不生心病的方法,面對不建全的人,要多加包容。
    二、將身心安住在大慈悲中,這是積極治療心病的藥方。對沒有任何因緣關係的人,我們也要對他慈悲。
    三、深愛正法,護持正法,有益於人的就是正法。
    四、造佛聖像使之留傳於世,供人瞻仰。這並非樹立偶像崇拜,而是提醒我們“即心即佛”要經常憶念佛陀的德性進而顯發內在的佛性
    《無常經》言:命由己造,相由心生,境隨心轉,有容乃大。面貌反應一個人的心境,而我們的心境決定了我們對事物的看法。我們要用包容的心看待人和事,才能作出客觀公正的判斷,那對方也才會作出相對善意的回應。人們相處都是相互影響的。世上最難的事之一是想將自己的想法裝進別人的腦袋,所以改變對方不如先改變我們自己,用包容的心行事,那我們將會看到完全不同的世界,這也是我一直在努力的目標。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