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駿程讀書會記錄
    時間:2022/03/11 晚上7:30-9:00
    地點:網路視訊
    主題:佛陀本懷-第一章總説
    成員:中山七分會會員17名
    帶領人:陳淑華
    記錄:陳淑華

    一、內容導讀:
    (一)、菩薩精神 人間佛教根本-菩提心
    1.大乘佛教更加倡導菩薩的精神,合乎佛陀的本意、合乎人間的精神°
    2.菩薩道-每位菩薩都因為發菩提心而來成就菩薩道°
    3.根性不同-因為弟子的根性不同,對佛法義理的理解,乃至在修持體悟上各有不同,對於佛陀的教法就有了不同的見解與主張°甚至各自執著自己的理念、想法,於是產生了所謂的「我執、法執」,也因此使得佛法的信仰難以統一,甚至影響了佛教的發展°
    Q:讀了這一小節,我們知道菩薩精神就是人間佛教,對吧!那你在生活中又如何落實呢?
    A:1.我覺得我是沒犯大錯,但小錯不斷,但我每個月會參加八關齋戒來修持與懺悔,也會用隨順眾生來接引眾生來落實菩薩道°
    2.自我觀照來修正自己的身、口、意的造作,而一點一滴的讓自己能夠往上提升°

    二、三好四給 消業重於祈福
    1.業報-業就是行為,命運的好、壞,都是自己行為造作的結果,也就是「業力」所致°
    2.消業-大師認為消業比祈福重要°
    3.如何能消災免難、增福滅罪:奉行「三好」,實踐四給;
    三好-身做好事(就是善)、口説好話(就是真)、心存好念(就是美)°
    四給-就是四無量心:
    (1)「給人信心」自然不會説話傷人°
    (2)「給人歡喜」=說好話(口業浄化)°
    (3)「給人希望」別人有挫折,會給予鼓勵、關心、祝福=存好心(意業浄化);
    (4)「給人方便」行事自然不會官僚而主動助人=「做好事」(身業浄化)
    *三好、四給都是人間佛教的思想原則°
    4.佛教的「因果觀念、業報思想」-人生不變真理,布施如播種,要如何「得」,就要如是「栽」,這就是人間佛教°
    5.Q:您同意:實踐三好、四給就可以消災免難的説法嗎?怎麽說?
    1.説好話可以跟人廣結善緣,行三好三業清浄,自然不再造業°
    2.做好事幫助別人,説好話可以讓人歡喜,存好心,心存善念,與人都是善意,在生活中有如天堂,每天歡喜,自然不易有煩惱,而煩惱是造業的根本°
    三、了然生命 啟智慧教明理
    (一)奉行人間佛教的利益:
    (1)啟人智慧、明白事理
    (2)了然生命的來去
    (3)現世生活能夠安心自在
    (4)免於「生死」的憂悲恐懼
    (5)圓滿「生命」的意義價值

    (二)如何實踐佛法信仰
    (1)以無盡燈傳承後代
    *學習佛法,有了智慧心燈、慈悲心燈,隨著心性的提升而往上超越,甚至能夠一代一代的傳承後代子孫°沒有熄滅的一天°
    (2)以自性佛覺悟心性:我是佛,覺悟到自己的佛性,而有自信我也可以成佛°
    ( 3)以三法印印證佛法: 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
    (4)以四聖諦統攝信心: 苦集滅道,因為感悟到苦是集一切煩惱而來,故而修持佛法來熄滅煩惱,讓自己能到涅槃境界°
    (5)以五乘法貫通法界:人天福報,人天聲聞緣覺菩薩°
    (6)以六度門進入佛國: 布施、持戒、精進、禪定、忍辱、般若,是菩薩道的修行方法°
    (7).以七覺支開展智慧: 擇(撿擇善法)、進(精進修持)、喜(悟入佛法,心生歡喜心)是修慧,除(去除煩惱)、捨(捨離一切妄想)、定(心不散亂)是修定,念(心念常處在自我覺照)是修定、慧°
    (8)以八正道圓滿修證
    正知正見,佛法最重要的就是正知正見°
    *佛陀度眾的本懷是什麽?所以人間佛教是人間真正需要的佛教,可以幫助眾生在人間過著幸福安樂的生活°

    四、解脫煩惱 重在身心安住
    (一)人間佛教的法要:
    (1)幫助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
    (2)要著重在宣説佛陀證悟開示的真理,如緣起、中道、因果、業報,乃至無常、苦空等義理°
    (二)佛陀化世的精神與特質
    (1)人間性、生活性、利他性、喜樂性、普濟性、時代性等°
    (2)佛説的、人要的、浄化的、善美的°(3)佛教在行事上,不要太計較,在義理上單純化,不要太多的談玄説妙,回歸佛陀本懷
    -信仰、修行單純化°
    (4)各地的佛教,由於文化、語言、習俗、氣候、地理環境的不同,自然發展出各種不同形態的生活樣貌°
    (5)大家必須要重新思考,要在精神上、義理上、心靈上、生活裡,找尋信仰的宗要,要與時俱進,以現代人可以接受的方式,弘揚佛法°
    (6)六祖惠能大師説「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再如百丈禪師提倡「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農禪生活°這也是依循著佛陀當初在印度建 立的教團示範°
    *讀到這,相信大家都能悟入佛的知見,而才更能實踐,讓自己身心安住,脫離煩惱°

    五、大乘八宗 沒有脫離大眾
    (一)中國八宗:
    1.重在慧解-天台宗、華嚴宗、三論宗、唯識宗°
    2.以行持為要-浄土宗、禪宗、律宗、密宗°
    *他們的共同點,就是沒有離開人間生活,沒有脫離人群大眾°
    3.八宗都做了些什麽?
    (1)從事慈善公益來福利社會,因此受到普羅大眾的信仰°
    (2)人間佛教的人間性:宣説法要來教化人群,因此有許多高僧大德都應邀為帝王、大臣説法,就如同佛陀當初一樣°
    (3)人間佛教是佛説的、人要的,人在世間,不能缺少社會大眾的因緣成就°
    (4)人從物質生活再精神生活的親情、愛情、友情、恩情等各種浄化的感情生活,生死問題,所以要有信仰的生活°
    (5)所以大師提出了「光榮歸於佛陀,成就歸於大眾,利益歸於社會,功德歸於信徒」°
    (6)人間佛教四個宗要:「家國為尊、生活合理、人間因緣、心意和樂」°
    *看到祖師大德們的貢獻,你們還會説傳統佛教不是人間佛教嗎?再看看四個宗要,我們有幸在現代學佛,更應該要精進°

    六、佛法指導 豐富生活意義
    佛法帶給生活上的意義:
    1.金剛金上説「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這段經文含有悟道者「自覺覺他,自度度人」的修持與慈悲、智慧°
    2.「食時,著衣、持缽」-説到吃飯時,衣冠整齊、形容威儀、安祥有序的依照規矩手持瓦缽次第去乞食,這是持戒精神°
    3.「次第乞已」就是不分貴踐,不撿精粗,不分貧富,是忍辱、平等、隨緣、隨喜的精神°
    4.托缽時,信者以飯食供養僧團的生活,僧團就以佛法開示信徒,讓大家心開意解,所謂「財法二施,等無差別」這是布施的實踐°
    5.飯後整理衣、缽、具等用品,接著潔身洗足,晏然端坐,以禪坐安定身心,這就是精進波羅蜜°
    *看到了佛陀的生活,讓我們了解到「法」真的是在生活中與眾中求,對吧!

    七、討論:
    今天總共讀了六大點,請問您對哪點印象最深刻,為何?能説説看嗎?
    1.我是第一次參加讀書會,我覺得大師所提倡的人間佛教很讚同,信佛要信、願、行,大師用簡單的方式來讓大家了解佛法,讓佛法不再是艱澀的,而是人人在生活中隨時可得的°
    2.佛法在人間,不離世間覺,剛剛書中所提到的佛陀的乞食,就是呈現我們生活中的修持,大師提倡的三好運動,就是提倡佛教的三業修行,三好就是在生活裡,把它完全的融入進來,生活就落實了身口意三業°
    3.人間佛教,其實是佛陀時代就在實踐的,所以説人間佛教就是佛陀本懷,大師只是再次的「倡導」,讓大家能了解而已°
    4.我最深刻的一點是「消業重於祈福」,每個人都有業力,我覺得要發「菩提心」,奉行三好、四給,在生活中遇到困難,要以信心與願力只要做到三好、四給一定能克服的°因為大家都有信仰力量,用集體創作的方式來完成每次的活動°比如今天去上讀報教育,師父就有開示:如何推廣福報教育,我們要讓人了解這份報紙是善美的,讓全家人看了不會臉紅,不像坊間的報紙多少都有一些腥煽的°我也期許自己能夠發菩提心來盡己所能°
    *累世累劫的造業,我們就以實踐三好四給來修持,祈能慢慢消災免難°

    三、結論
    因為今天是臨時決定的,但還是很感謝不少人上線一起讀書
    ,我想我們就以今天這種模式來讀,就是我把書中的重點跟大家來講解,大家聽了之後再自己把書本重讀一遍,就會很清楚°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