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南台三-羽讀諸友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1 年前
    2022/10/27 羽讀諸友讀書會心得分享 #151
    地點:Mini Izzy cafe 台南崇學店《last》
    參加人員:叢德莉 、王美君、葉素芬、黃彩恩
    李錦雀、劉玉環、張淑貞、林淑真、王美芬
    🏵研讀書目:雲居晨悟-心保和尚過堂講話
    🏵️心保和尚著
    🏵️10/27-11/4

    🎯特別活動:
    10/30 佛光山2022傳授國際萬佛三壇大戒之行腳托缽

    🌸10/27
    「於諸惑業及魔境,世道中得解脫,猶如蓮華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人生本來就會遇到多種境界,當處於困頓之時煩惱自然上身。如何出離煩惱?此時生智慧會是滅煩惱之不二法門!「心生慈悲、胸懷忍辱、學習精進、禪定安住。」自然能夠出離煩惱。

    🌸10/28
    星雲大師說:「你可以不信佛,但不能不信因果。」因緣果報,就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很多因緣沒有辦法控制,所以對於世間可以放下。世間本來就是因緣果報、世間本來就是無常,就是不可得。了解世間的實相,才能放下妄想,這樣即能與解脫相應,能夠自在、能夠快樂。看似簡單的道理,還是要看每個人的悟性,才能在修持的道上找到著力點。

    🌸10/29
    佛法說本自具足,本來如是。在生活裡面我們本來可以好好的與大眾結緣,但如果不做緣分就沒有了。好比我們本來就是佛,只因為妄想、執著乃至分別,佛性就沒有了。《六祖壇經.自序品》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所以我們要學佛行佛也要做佛。

    🌸10/30
    我們常禮拜消災延壽藥師佛,我們喜歡消災延壽,但是我們拿什麼消災?有什麼條件延壽?我們有慈悲、平等、精進、樿定、智慧,乃至布施來消災延露嗎?佛教因緣果報的關係非常清楚。學佛能夠明白因緣果報的關係,就能夠心中清楚而肯定。

    🌸10/31
    如何靜下心看書、理解內容用意、實踐在生活中,對於現代的人忙忙碌碌其實有一些困難,所以一定要學習靜下心來學以致用,用在生活中人間的修行。

    🌸11/1
    眾生緣生法,我說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從緣起法可以看中道的體驗,去除兩邊的對立,可以包容他方,進而產生和諧的社會。論壇中大家相互交流,討論,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加圓融,這是我們要學習的地方

    🌸11/2
    因緣如條件,條件具備,才能成事;自性如明鏡,明鏡無塵,才能照明;心地如田地,田地肥沃,才能種植;布施如播種,播種善緣,才能收成。」每天一定要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時時保持好的心念,多唸佛,多給人微笑佈袘,言語佈施,要廣結善緣,能慢慢達成心靜則國土淨,心安則眾生安,心平則天下平,創造出自己的佛國淨土。

    🌸11/3
    佛道的修行,「勤學戒定慧、息滅貪嗔癡。」戒定慧可以讓我們有所提升,戒可以提醒我們什麼事可以做,什麼事不行做,戒讓我們有依循的規矩自然產生定,,有了定智慧油然而生。「戒」簡單地說就是「遇事所具之正知正見」,而「定」,就是「日常身心的謹言慎行」,至於「慧」,就是「言行得宜的分寸拿揑」。所有煩惱的一切根源都是「貪嗔癡」,唯有透過修持佛法,勤學「戒定慧」即可化解。

    🌸11/4
    佛陀對普賢菩薩的開示:「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其意為只要你知道這個東西是幻的,馬上就遠離,也就是不要去想不要去思考,什麼都不要,馬上就離。離開了這個幻境,就馬上得到覺悟,不用漸漸去修。這也就是禪宗所說的「頓悟」。而值得思惟的是我們能做到離開一切的幻嗎?即使能離開幻,又能馬上覺悟不用方便法門也不用漸漸修行的方法,我想這就是我們要用功精進學習的功課。 ‏ — feeling pretty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