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曰期:2023年12月17曰
    地點:LINE會議室
    台灣時間晚上8:15
    日本時間晚上9:15
    參加人數:5人(日本、台灣)
    帶領人:*鈺
    流程
    8:15-8:25暖場(人間音緣欣賞/給)
    8:25-8:30一起朗讀
    8:30-9:20聞、思、修、證導讀
    9:20-9:30分享/人間音緣欣賞

    詞:星雲大師
     「懂得給別人的是最富有
    貪圖給自己的是最貧窮
    給自己容易 給別人很難
    但沒有了播種 怎麼會有收成
    給 是世上最美好的事
    給 是人間和諧的開始  
    給人一句好話 給人一個微笑
    給人一點心意 給人一些美好
    不要只是為了沽名釣譽
    不要只是為了獲得回報
    真正的給予  沒有一點酬勞
    給人一句好話 給人一個微笑
    給人一點心意 給人一些美好
    不要只是為了沽名釣譽
    不要只是為了獲得回報
    真正的給予  沒有一點酬勞
    世間上 給的美德真的不很容易
    世間上 給的功德真的不可思議」

    若是己所不欲 請莫施於別人
真正的給,是能捨去一切,才能見到朗朗如明月的自性,但世間最可貴的是能捨心,這也是最為難得的,捨得歡喜尤難。孟子云:「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捨生而取義者也。」人生在面對兩難抉擇時,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利害取其輕,要將私的層面看淡,公的領域看重,能捨才能得,發自內心的給予,方能留風骨典範在人間。
    「高位莫能捨,捨之世所賢」張良輔佐劉邦取得天下,不居高位,全身而退,因為他捨得,懂得給的價值,造就了史上稱為最有智慧的政治家。給的價值,貴在捨去一切的遮蔽。佛的悲心如同雲雨,普潤眾生,不作揀別;佛的智慧如同太陽,普照有情,不居功德。即出世間的給,真正的「給」,無所著的「給」;無染污的「給」才有價值。

    補充閱讀
    第一類【經義】 / 016-018佛法真義(共3冊) / 017佛法真義2 / 佛學思想 / p048 
    給的意義 
    經典裡提到的「布施」,就是「給」。例如,給人家一些金錢、物質上的救濟,就是財物布施;給人家一些道理的開導,增加他的明理、智慧,就是佛法真理的布施;給人家精神上的安慰,讓他不會感到恐懼,就是無畏懼的布施,這就是「財施、法施、無畏施」三種布施。
    我們給人家的服務,給人家的財物,給人家的一些幫忙,究竟這個功德是我的呢?還是他的呢?你不可以有分別心!凡是善舉,彼此都有分,沒有你的、我的分別,有了分別,就有了差距,功德就有限。
    不過,「給」要有佛法,要能不自苦、不自惱。我給你,我不苦,我不懊惱、我不懊悔,我不是為了貪圖虛名,不是要求你幫助,只是想到我所有的,要能與大家共享,這就是布施真正的意思。
    在佛經裡,舉出很多布施的事例,其意義很特別,比方說「割肉餵鷹,捨身飼虎」,這聽起來太困難了。老鷹、老虎把牠打死不就好了,還要把我的肉割來給老鷹吃;甚至叫我連命都不要,要拿來餵老虎?
    不是也有人說「打死一條毒蛇,等於吃三年長齋」嗎?但這隻老鷹、老虎,在一個修行人的眼中,看法不是這樣的。你說老鷹、老虎是危害人類的動物;不過站在老虎、老鷹的立場來看我們,牠也感覺到人類是害蟲,是危害牠們生命的惡人。所以,有了彼此對待的立場,就會離佛法很遠。
    佛經裡說:「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你有這樣的想法,不論布施也好、給也好,那是最高的境界;我只為了讓你脫苦,並不是為了自己布施要得到什麼好處,這一種施捨不是很寶貴嗎?
    可是有人覺得學佛法太難了,叫人什麼都要給人,自己都不要,甚至還要犧牲自己。其實,「但願眾生得離苦」就好;如果我給他,而我自己卻受了損傷,這是不當的。佛法不都是講自覺覺他、自度度人、自利利他、自他兩利嗎?
    當然,這有信仰上的層次不同,假如把經文的句子改成「但願眾生得離苦,也為自己求安樂」,也是可以的,這樣你也沒有罪過啊。假如你說我沒有所求,他離苦就好了,那麼你的信仰、施捨的層次,就又高了一點。如佛經裡譬喻,真理等於虛空,等於河流,所謂「三鳥飛空,空無遠近,跡有遠近;三獸渡河,水無深淺,足有深淺」。
    因此,修行的程度不論是有相的、無相的,有住的、無住的,這都好。等於念佛,有人說「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徒然」,這句話也形容得太過分了,即使念佛的心散亂,總比不念要好,沒有說徒然的,一切都有因果,一切善事都會有好報的。大家不要老是把佛法,朝困難的方向去想、從消極上去理解;佛陀所說的法,都是為了示教利喜,都是為了給眾生利益,給大家歡喜的。

    提問
    1.什麼樣的人最富有?
    2.什麼樣的人最貧窮?
    3.星雲大師如何形容給?
    4.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怎麼給?
    5.給要有所求嗎?
    6.什麼是「財施、法施、無畏施」三種布施?
    7.什麼是「四給」?
    8.對今天的內容有什麼感想?或生命故事?

    *祺: 給之前先認清,什麼東西都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把東西給需要的人,只是把不屬於自己的東西給別人。不要在意。無所著的「給」。布施不是為了換功德。
    *鈺:給的時候要做到三輪體空的布施。等無差別。大師說:在布施時,能體達施者、受者、施物三者當體皆空,而無所執著,因為能超越世間的有漏煩惱,所以稱為出世間布施。又因為此三者有如車輪一般,能輾斷煩惱惑障,所以也稱為「三輪體空」。
    *鈺:我總是工作、家裡、道場,每天都很忙!有一天阿公委婉地問我:聽說寺廟龍要捐很多的錢咧。我告訴他:人家有錢的可能出錢就可以⋯咱們較沒錢…..我愛卡認真跑。其實別人行財施,我們行無畏施也很好。如果沒有堅持給出時間,走出去結緣,就不會有今天的善緣好運了。希望大家用給來廣緣善緣。
    *娟:「高位莫能捨,捨之世所賢」張良輔佐劉邦取得天下,不居高位,全身而退,因為他捨得,懂得給的價值,造就了史上稱為最有智慧的政治家。跟現在的政治現狀有點像,只是沒有辦法像古人,真的做到。
    *麟:我覺得給人一句好話,給人一個微笑,給人一點心意,給人一些美好。很好。

    下個月1/21線上見。

    附記:由衷感謝有網路上的星雲大師文集、及YouTube上的人間音緣歌曲MV,方便線上分享帶領。佛光人真的很幸福!!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