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Introduction
Pinned Items
Recent Activities
  • 曰期:2023年12月17曰
    地點:LINE會議室
    台灣時間晚上8:15
    日本時間晚上9:15
    參加人數:5人(日本、台灣)
    帶領人:*鈺
    流程
    8:15-8:25暖場(人間音緣欣賞/給)
    8:25-8:30一起朗讀
    8:30-9:20聞、思、修、證導讀
    9:20-9:30分享/人間音緣欣賞

    詞:星雲大師
     「懂得給別人的是最富有
    貪圖給自己的是最貧窮
    給自己容易 給別人很難
    但沒有了播種 怎麼會有收成
    給 是世上最美好的事
    給 是人間和諧的開始  
    給人一句好話 給人一個微笑
    給人一點心意 給人一些美好
    不要只是為了沽名釣譽
    不要只是為了獲得回報
    真正的給予  沒有一點酬勞
    給人一句好話 給人一個微笑
    給人一點心意 給人一些美好
    不要只是為了沽名釣譽
    不要只是為了獲得回報
    真正的給予  沒有一點酬勞
    世間上 給的美德真的不很容易
    世間上 給的功德真的不可思議」

    若是己所不欲 請莫施於別人
真正的給,是能捨去一切,才能見到朗朗如明月的自性,但世間最可貴的是能捨心,這也是最為難得的,捨得歡喜尤難。孟子云:「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捨生而取義者也。」人生在面對兩難抉擇時,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利害取其輕,要將私的層面看淡,公的領域看重,能捨才能得,發自內心的給予,方能留風骨典範在人間。
    「高位莫能捨,捨之世所賢」張良輔佐劉邦取得天下,不居高位,全身而退,因為他捨得,懂得給的價值,造就了史上稱為最有智慧的政治家。給的價值,貴在捨去一切的遮蔽。佛的悲心如同雲雨,普潤眾生,不作揀別;佛的智慧如同太陽,普照有情,不居功德。即出世間的給,真正的「給」,無所著的「給」;無染污的「給」才有價值。

    補充閱讀
    第一類【經義】 / 016-018佛法真義(共3冊) / 017佛法真義2 / 佛學思想 / p048 
    給的意義 
    經典裡提到的「布施」,就是「給」。例如,給人家一些金錢、物質上的救濟,就是財物布施;給人家一些道理的開導,增加他的明理、智慧,就是佛法真理的布施;給人家精神上的安慰,讓他不會感到恐懼,就是無畏懼的布施,這就是「財施、法施、無畏施」三種布施。
    我們給人家的服務,給人家的財物,給人家的一些幫忙,究竟這個功德是我的呢?還是他的呢?你不可以有分別心!凡是善舉,彼此都有分,沒有你的、我的分別,有了分別,就有了差距,功德就有限。
    不過,「給」要有佛法,要能不自苦、不自惱。我給你,我不苦,我不懊惱、我不懊悔,我不是為了貪圖虛名,不是要求你幫助,只是想到我所有的,要能與大家共享,這就是布施真正的意思。
    在佛經裡,舉出很多布施的事例,其意義很特別,比方說「割肉餵鷹,捨身飼虎」,這聽起來太困難了。老鷹、老虎把牠打死不就好了,還要把我的肉割來給老鷹吃;甚至叫我連命都不要,要拿來餵老虎?
    不是也有人說「打死一條毒蛇,等於吃三年長齋」嗎?但這隻老鷹、老虎,在一個修行人的眼中,看法不是這樣的。你說老鷹、老虎是危害人類的動物;不過站在老虎、老鷹的立場來看我們,牠也感覺到人類是害蟲,是危害牠們生命的惡人。所以,有了彼此對待的立場,就會離佛法很遠。
    佛經裡說:「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你有這樣的想法,不論布施也好、給也好,那是最高的境界;我只為了讓你脫苦,並不是為了自己布施要得到什麼好處,這一種施捨不是很寶貴嗎?
    可是有人覺得學佛法太難了,叫人什麼都要給人,自己都不要,甚至還要犧牲自己。其實,「但願眾生得離苦」就好;如果我給他,而我自己卻受了損傷,這是不當的。佛法不都是講自覺覺他、自度度人、自利利他、自他兩利嗎?
    當然,這有信仰上的層次不同,假如把經文的句子改成「但願眾生得離苦,也為自己求安樂」,也是可以的,這樣你也沒有罪過啊。假如你說我沒有所求,他離苦就好了,那麼你的信仰、施捨的層次,就又高了一點。如佛經裡譬喻,真理等於虛空,等於河流,所謂「三鳥飛空,空無遠近,跡有遠近;三獸渡河,水無深淺,足有深淺」。
    因此,修行的程度不論是有相的、無相的,有住的、無住的,這都好。等於念佛,有人說「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徒然」,這句話也形容得太過分了,即使念佛的心散亂,總比不念要好,沒有說徒然的,一切都有因果,一切善事都會有好報的。大家不要老是把佛法,朝困難的方向去想、從消極上去理解;佛陀所說的法,都是為了示教利喜,都是為了給眾生利益,給大家歡喜的。

    提問
    1.什麼樣的人最富有?
    2.什麼樣的人最貧窮?
    3.星雲大師如何形容給?
    4.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怎麼給?
    5.給要有所求嗎?
    6.什麼是「財施、法施、無畏施」三種布施?
    7.什麼是「四給」?
    8.對今天的內容有什麼感想?或生命故事?

    *祺: 給之前先認清,什麼東西都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把東西給需要的人,只是把不屬於自己的東西給別人。不要在意。無所著的「給」。布施不是為了換功德。
    *鈺:給的時候要做到三輪體空的布施。等無差別。大師說:在布施時,能體達施者、受者、施物三者當體皆空,而無所執著,因為能超越世間的有漏煩惱,所以稱為出世間布施。又因為此三者有如車輪一般,能輾斷煩惱惑障,所以也稱為「三輪體空」。
    *鈺:我總是工作、家裡、道場,每天都很忙!有一天阿公委婉地問我:聽說寺廟龍要捐很多的錢咧。我告訴他:人家有錢的可能出錢就可以⋯咱們較沒錢…..我愛卡認真跑。其實別人行財施,我們行無畏施也很好。如果沒有堅持給出時間,走出去結緣,就不會有今天的善緣好運了。希望大家用給來廣緣善緣。
    *娟:「高位莫能捨,捨之世所賢」張良輔佐劉邦取得天下,不居高位,全身而退,因為他捨得,懂得給的價值,造就了史上稱為最有智慧的政治家。跟現在的政治現狀有點像,只是沒有辦法像古人,真的做到。
    *麟:我覺得給人一句好話,給人一個微笑,給人一點心意,給人一些美好。很好。

    下個月1/21線上見。

    附記:由衷感謝有網路上的星雲大師文集、及YouTube上的人間音緣歌曲MV,方便線上分享帶領。佛光人真的很幸福!!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2023年11月23日晚上
    Line讀書會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曰期:2023年11月24曰
    地點:LINE會議室
    台灣時間晚上8:00
    日本時間晚上9:00
    參加人數:6人(日本、台灣)
    帶領人:*鈺
    流程
    8:00-8:05暖場(人間音緣欣賞/心量)
    8:05-8:15一起朗讀
    8:15-8:50聞、思、修、證導讀
    9:00-9:10分享/人間音緣欣賞

    首頁 / 第三類【教科書】 / 094-103金玉滿堂(共10冊) / 102金玉滿堂9/人間音緣 / p334 第八一課 心量
    心量
    江海寬闊,因為不擇細流;
    高山聳立,因其不辭土壤;
    學識淵博,來自不恥下問;
    道德善美,源於不文飾非。
    能寬者能容,能容者為有。
    心中接納多少,就能擁有多少;
    心中包容多大,就能擁有多大。
    心中接納多少,就能擁有多少;
    心中包容多大,就能擁有多大。

    【提要】
    語云:「宰相肚裡能撐船!」一個人的事業成就大小,就看你的器量如何。你的器量不顧別人,只顧自己,只能養己;歷史上,成功的帝王君主,並非他有三頭六臂、功力高人,而是他的肚量比人大也!肚量小的人不能容人,人又怎麼會容你呢?所以布袋和尚為人歌頌「大肚能容,容卻人間多少事;笑口常開,笑盡天下古今愁。」

    【聽大師說故事】
    任何教育方式,都不如自我教育來得好。只是自己鞭策自己的力量有限,常常會受環境或人為因素所影響,所以不得不藉外在的教育,尤其是社會教育來磨鍊。拓展自己的眼界、心量,可從四個角度來著手。
    一、思想國際化:一個人的思想若不開拓,做事就會墨守成規,要能讓思緒海闊天空,才能心包太虛。一個人若心裡能容一個家,就能做家長;容一個省,能做省長;容一個國,可以做總統。心量有多大,容納的世界就有多大。佛門的「冤親平等」不外告訴我們,一切的惡人、壞人,都是我們的逆增上緣,都可以成為我們的善知識。
    二、生活律儀化:人心易散亂且放逸難收。一個人只要能守住律儀,不管外在環境如何汙染,一定會是一朵淨蓮。想要成功,平常就不知要付出多少辛苦,尤其是青年時期,要受過社會大冶洪爐的磨鍊,才能成器。
    三、語言清淨化:有人喻惡口如糞坑,妄語是欺詐,良言一句三冬暖。會講話的人,可以講出法喜來。不要逞一時之快,口無遮攔,或講一些挖苦人的話,這些都是很損陰德的。
    四、學習熱烈化:平常課堂上所學就像是牛在吃草,學期末放暑假期間,正好是反芻的時候;平常在吸收,暑假在消化。也可以三、五人自成小組,利用暑假學習典座、寫作、法務、知客,在暑假裡忙起來。學習如同煮東西,中間不可以斷火,否則東西會煮不熟。
    ──摘錄一九九六年七月《星雲日記42》

    【習題】
    1.如何培養寬闊的心量?
    2.為何說學識淵博者,不恥下問?
    3.試舉一則「寬者能容,容者為有」的故事。

    記錄
    提問
    1 、江海為何寬闊?
    2、高山為何聳立?
    3、學識為何淵博?
    4、道德為何善美?
    5、什麼因素會影響一個人的事業成就大小?
    6、帝王君主因爲什麼而成功?
    7、任何教育方式都不如?來得好。
    8、拓展自己的眼界、心量,可從那四個角度來著手?
    9、誰都是我們的逆增上緣,都可以成為我們的善知識?
    10、惡口如?妄語是?良言一句如?
    11、如何學習熱烈化?
    12、那一段文字讓你印象深刻?
    *祺:高山聳立,因其不辭土壤;山為什麼那麼高?⋯⋯⋯(熱烈討論)
    *娟:「學習熱烈化」;像*真原本英文不好,自從去了泰國兩個月後就開始會講英文了!我自己不喜歡數學,我就把所有的精神放到其他的科目上面更熱烈學習。
    *真:我是三、語言清淨化:對於生活周遭的任何事情要三好說好話做好事存好心,生活周遭的人會有更好的發展跟影響就叫善緣好運。
    *麟:「宰相肚裡能撐船!」一個人的事業成就大小,就看你的器量如何。就像文章所說,要有心量。

    【習題】
    1.如何培養寬闊的心量?
    *鈺:就像文章提及的思想國際化、生活律儀化、語言清淨化、學習熱烈化。
    *麟:就是要學習失敗乃成功之母,要知道失敗,記取就會學習寬闊的心量。
    *真:就是學習笑口常開,才能肚裡撐船。
    *祺:道德經講「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所以什麼是寬闊的心量?我們首先要對事物有充分的知識跟了解、同理心,跟對事情要有全然的了解,就像有的人犯錯要知道他為什麼犯錯,才有辦法寬容他。他這個人做的錯誤的決定,如果你足夠了解就知道他為什麼會如此決定;能了解他本身的問題,就能寬容,這就是寬闊的心量。所以要有足夠的了解。就像很多人抱怨老闆,但是就因為他不是老闆,老闆他做的決定跟思考方式是我們沒辦法知道的。
    *鈺:很好,這就像文章中的「思想國際化」一個人的思想若不開拓,做事就會墨守成規,要能讓思緒海闊天空,才能心包太虛。「國際化」可以廣義的來思考,不是「很多國家」,就像讓自己學問淵博。又像文章裡面提到的;若心裡能容一個家,就能做家長;容一個省,能做省長;容一個國,可以做總統。心量有多大,容納的世界就有多大。
    *娟:最簡單的就是我們要保持開心的心情,讓心裡面的煩惱減少我們才有辦法保持寬闊的心量,不然心靈就沒有辦法容納其他的東西,所以保持天天開心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2.為何說學識淵博者,不恥下問?
    *娟:因為學識淵博更會知道它有多少的東西不了解。學識越少,連自己不知道什麼都不知道就沒有辦法問問題。
    *真:因為讀越多書的人也會知道學海無涯,會知道更多事情、什麼不知道,所以才會發現自己的不足。讀越多書的人就像飽滿的稻穗他越知道要懂得低頭向別人學習。才會不恥下問。
    *祺:其實一個人知道的很多,他最應該知道的是自己就是滄海一粟,他其實很渺小。現在的A I科技它好像什麼都知道,但他並不是學識淵博,他也是人類創造的,對現實世界的了解還是有限,現實有太多沒有辦法解釋的東西。
    *麟:因為他會想要學習更多的知識,所以他會去四處詢問他想要的知識。
    *鈺:回歸字面上的意義「學識淵博者」當他們提問的時候,常常會被人家質疑,他怎麼什麼都不會?這麼簡單也不知道?有學問的人在問問題,有時候反而會先被恥笑,所以他們必須要放下身段不恥下問。

    3.試舉一則「寬者能容,容者為有」的故事。
    *麟:我用鍋子來舉例,如果我要煮十人的飯就必須要用大鍋,才能寬者能容,才能煮出十個人要吃的飯容者為有。
    *真:心胸寬闊者它可以容納更多人,有更多的朋友,可以容納所有的一切。才可以擁有更多。所以他周遭的才可以更好,所以容者為有。
    *娟:就像佛印禪師跟蘇東坡在打坐的故事;蘇東坡說禪師像一堆牛糞,而禪師說他像一尊佛祖。
蘇東坡以為勝過佛印禪師洋洋得意,逢人誇口自己的聰明,讓佛印禪師啞口無語。後來蘇小妹說:「哥哥,人家禪師心中是佛,他看你就是佛,你的心中是牛糞,所以你看到禪師就是牛糞呀!」
    所以佛印禪師因爲「寬者能容,容者為有」獲得讚賞。
    *祺:這就像是「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的故事,就是說桃樹李樹,他們明明什麼事都沒有做,但是他們的樹下就會像小徑一樣有一條道路,大家都願意接近他,因為他們有甜蜜的果實,讓很多人願意親近。
    *俊:「寬者能容」就像一對夫妻吵架,即使老婆不對,但是老公願意寬容跟原諒,家裡就有好的晚餐吃。
    *鈺:就分享我們家自己的故事;像*麟,讀了一年國立大一,卻堅持不讀要休學換學校;一般的父母或許會堅決反對,我退一步想,他的人生路要靠自己走,就讓他自己做選擇。還好,一起找到方法換了學校,我也擁有了一個快樂生活且積極學習的兒子。另外剛才在影片裡面看到,星雲大師每年在佛館所舉辦的世界神明聯誼,就是「寬者能容,容者為有」最佳的典範。
    感謝大家的踴躍發言討論哦!
    下個月12/17線上見。

    附記:由衷感謝有網路上的星雲大師文集、及YouTube上的人間音緣歌曲MV,方便線上分享帶領。佛光人真是幸福!!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曰期:2023年10月22曰(日)
    時間:台灣晚上8:00-9:00
    地點:LINE會議室
    參加人數:5人(日本、台灣)
    帶領人:*鈺
    流程
    8:00-8:05暖場(人間音緣欣賞/幸福是什麼)
    8:05-8:15一起朗讀
    8:15-8:50聞、思、修、證導讀
    8:50-9:00分享/人間音緣欣賞

    文章內容:
    第三類【教科書】 / 094-103金玉滿堂(共10冊) / 102金玉滿堂9 人間音緣 / p180 第四三課 幸福是什麼
    p180 第四三課 幸福是什麼
    你若問我,幸福是什麼,

    其實嘸是困難的代誌,

    幸福是一切知足,一切簡單。
    
你若問我,幸福是什麼,

    其實嘸是困難的代誌,
    
幸福是做人成功,做事順利。
    
幸福是什麼,到底是什麼?

    幸福是自由自在,和平安寧,
凡事看得開。

    幸福是什麼,到底是什麼?

    幸福是身體健康,
身苦病痛勿會相纏。

    幸福有時在手內,有時沉大海,

    有時在心中,有時在夢裡。

    到底幸福是什麼?

    講破不值錢,

    幸福就是觀念轉變彼陣開始。 


    【提要】
幸福,是人們終其一生的追求,從小到大,勤奮求學、成家立業、力爭上游,莫不是為著幸福在孜孜矻矻、向上攀升。其實,幸福的境界,有多種層次。以上所述,只是第一層的幸福;與外在互動,在人際網絡裡構築幸福的基地,是幸福的第二個層次;向內找尋自己的本來面目,開發自我的慈悲心、歡喜心,在生活的行住坐臥、起心動念裡,歡喜修行,懂得轉念,是幸福的更高層次。而以今生的光華去結福緣、積福德,連結到來世而得福報,當是幸福的最高境界。 


    【聽大師說故事】
常有人問我,佛光山有一千多名弟子,我如何領導?徒弟在我心目中,我總是抱著「三分師徒,七分道友」的心態跟大家相處。我待人用的是一顆心,所以人人與我接觸都會喜歡我。

年輕人對「老人」總是不太喜歡親近,怕嘮叨、怕代溝,但在我印象中,不曾感覺有人嫌我老或不喜歡我。我的個性,不分年老、年輕、是男、是女,我都能跟他們相處。不僅可以打破年齡界限,且我雲遊到世界各地都很自在、安住,具有「地球人」的性格。

我不容易記得人家的錯誤,就算對方真的很壞,只要有一點好處,其他的壞,我也都忘記了。過去有不少人欺侮我、傷害我,但現在有求於我時,我也會去幫助他,因我沒有仇恨的心。人與人相處,貴在一顆心,我感到大家都不怕我,是我最快樂的事。

我一生最大的幸福是早期跟隨我的弟子,都沒有嫉妒心、比較心,有肚量肯提拔後學。現在徒眾儘管有千人之多,但對常住、對身為師父的我,都不曾有異議,這種印心的感覺,讓我發願來生還要當和尚。
──摘錄一九九六年五月《星雲日記41》 


    【習題】

    1. 文中提到什麼是「幸福」?
    
2.你覺得怎樣才算是「幸福」的人生?

    3.創造「幸福」的人生,需要具備什麼?

    記錄
    提問:
    1、文中提到的「幸福」有那些?
    2、你覺得幸福是什麼?
    *麟:我覺得幸福就是吃的飽飽!吃得飽就是幸福!
    *娟:我覺得幸福是「講破不值錢,幸福就是觀念轉變彼陣開始。 」
    *祺:幸福就是觀念轉變彼陣開始。
    3、大家覺得怎樣才算是「幸福」的人生?
    *麟:我還是覺得幸福人生就是隨時有得吃,吃得飽就是幸福!
    *鈺:那要小心喔,你的幸福可能讓你變得肥胖或者不健康!其實你這就像大師說的,「一切知足,一切簡單。」哦。
    *祺:其實幸福是內心的,外在的很多環境跟條件可能十分的艱苦;或者你的身體是病魔纏身,可是當你的心態跟觀念調適的正確,那時候你一樣會有快樂幸福的想法。幸福是可以控制的,就像你第一次去遊樂園跟你第100次去遊樂園外在條件其實是一樣,但對你而言就是不同的感覺。
    *鈺:很好,就像你剛剛說的幸福是一種心靈上的層次,例如我不是很富裕,但就是感到幸福。像今天我去參加活動,有位師姐需要一本書,我就帶去送她,結果很難想像的是,她就用背包帶著他家自己種的冬瓜,搭遊覽車從雲林拿到嘉義送給我,當下我就覺得很幸福。
    話也印證剛剛大師說的「幸福是一切知足,一切簡單。」
    *娟:我覺得身心靈滿足的狀態,這是幸福的人生。
    4、創造「幸福」的人生,需要具備什麼?
    *麟:我覺得創造「幸福」的人生,需要創造食物!要有食物才能夠吃的開心,吃的開心就會幸福。
    *鈺:你就是一直連續下去,就是跑不了食物。也對,民以食為天,像最近的以色列跟巴基斯坦戰爭,就有多少人缺少食物,得不到幸福的家園。
    *祺:就是心態要轉變,觀念要轉變。幸福的人生其實不是靠外在條件控制,只要有一顆幸福的心就夠了。佛陀割肉餵鷹的時候一定不會想著他很痛苦吧!
    *鈺:幸福就是大師說的「觀念轉變彼陣開始。 」
    其實,幸福的境界,有多種層次。以上所述,只是第一層的幸福;與外在互動,在人際網絡裡構築幸福的基地,是幸福的第二個層次;向內找尋自己的本來面目,開發自我的慈悲心、歡喜心,在生活的行住坐臥、起心動念裡,歡喜修行,懂得轉念,是幸福的更高層次。而以今生的光華去結福緣、積福德,連結到來世而得福報,當是幸福的最高境界。

    附記:感謝有網路上的星雲大師文集、及YouTube上的人間音緣歌曲MV,方便線上分享帶領。佛光人真是幸福!!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曰期:2023年9月17曰
    地點:LINE會議室
    參加人數:3人(日本、台灣)
    帶領人:*鈺
    流程
    8:00-8:05暖場(十修歌)
    8:05-8:15一起朗讀
    8:15-8:50聞、思、修、證導讀
    8:50-9:00分享

    文章內容:
    第一類【經義】 / 016-018佛法真義(共3冊) / 017佛法真義2 / 佛學思想 / p281 十修歌
    十修歌
    一般佛教徒,為了求得證悟佛道,有的人參禪,到處打禪七;有的人一心念佛,希望將來往生極樂淨土;有的人熱中聞法,到處聽人講經開示;有的人喜歡法會唱誦,到各個寺院道場參加法會;也有的人勤於朝山,不畏奔波之苦,到處巡禮參訪。

佛教裡種種修行的方法很多,最終的目的就是想要「修行成佛」,但卻很少聽到有人講「修行做人」。實在說,修行首先最為重要的,就是要把人做好,所謂「人成即佛成」,把人做好,還怕佛道不能成就嗎?

而真正的修行,則應該是在日常生活之中,因此佛光山的各個道場,都在提倡〈十修歌〉,也就是:

一修人我不計較;二修彼此不比較;
三修處事有禮貌;四修見人要微笑;
五修吃虧不要緊;六修待人要厚道;
七修心內無煩惱;八修口中多說好;
九修所交皆君子;十修大家成佛道;
若是人人能十修,佛國淨土樂逍遙。

〈十修歌〉相應佛法,以音聲做佛事。因為佛教的梵唄、讚誦,大家都不是很懂得真正的意義,要依之而修並不容易;但是〈十修歌〉很淺顯、白話,與日常生活及人民的知識貼近,容易了解,容易做到。

〈十修歌〉的緣起,是因為我的母親李劉玉英女士,在九十多歲時來到台灣,我怕他在台灣住得無聊,有一天就對他說:「過去當我還是孩童的時候,您叫我們要修行呀,怎麼修呢?」

「我來告訴你們!」於是母親就開始述說起來:一修不受公婆氣、二修不受丈夫纏……在一旁的徒眾聽了,就把它記下來,他們說,這「十修」口訣很有佛法的教化意涵。即使不懂得佛法的人,也能了解其中的意義。所以,我也寫下了自己所體悟的〈十修歌〉。比方說,「一修人我不計較」,我們不要跟人有太多的計較, 就會覺得身心輕安自在。「二修彼此不比較」,平時不要有事沒事就喜歡跟人比較來、比較去,自然就不會生出許多無謂的煩惱。「三修處事有禮貌,四修見人要微笑」,做人要有禮貌,跟人合作共事,要懂得尊重、包容、謙卑、禮讓;見了人要招呼、問候,尤其能夠經常面露微笑的人,自然到處受人歡迎,人家就會接受你。「五修吃虧不要緊」,所謂吃虧就是福,吃虧才有功德,才能進步,才能成長,所以要肯得吃虧,不要總想要到處討便宜,那是貪圖、僥倖、自私的想法。

「六修待人要厚道」,做人厚道,這是中華文化的傳統美德,能夠認識中國傳統文化,可以使人生昇華。「七修心內無煩惱」,這是更重要的修行,提醒你不要有太多的自私、執著、貪瞋、嫉妒、怨恨;再有口中要常常說好話,修讚歎法門,也就是「八修口中多說好」,那麼自然就會有人緣。當然,你若懂得,進一步做到「九修所交皆君子」,那麼就是與諸上善人聚會一處了。「十修大家成佛道」,如果人人都能按照〈十修歌〉來作為個人修行的密行,雖然不能馬上到達西方極樂世界,但是你在當下,就已經成就個人的人間淨土了。

所以,道無古今,悟在當下,你能在唱〈十修歌〉的當下,感受到自己的道德在增長,人格在昇華,內心裡無比的安詳自在嗎?這就是〈十修歌〉所要帶給我們的修行利益,也是古今不異的修行意義。
    提問
    1、有那十修?
    2、十修歌的因緣?
    除了分享大師的因緣外,也分享小時候外婆教的「昭安客」童謠。
    3、印象最深刻的是?
    *祺:印象最深刻的是,姊姊一直唸「不要計較」,確還一直在計較她唸文章的時間長短!
    *鈺:所以是;「不要計較」!確計較時間常短!哈!
    *祺:六修待人要厚道;所以就不要爭口舌上的輸贏!一修人我不計較;所以就不跟姊姊計較了!
    *娟:微笑、多說好。
    4、讀完以後在生活中會如何運用?
    *娟:我會「心內無煩惱;口中多說好」這就告訴我們說,如果當我們今天沒有煩惱,就什麼都好;就像如果沒有體重的煩惱,就吃什麼都好。讓生活快樂輕鬆自在。當我們沒有煩惱的時候,你有比較多的力量可以帶更多的快樂給別人。
    *祺:我就是「好啊!好啊!好啊!」多說好!不要那麼計較啦!

    附記:感謝有網路上的星雲大師文集、及YouTube上的十修歌MV,方便線上分享帶領。這也是集體創作所共享!佛光人真是幸福!!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日期:112年7月17日
    時間:台灣時間晚上八點半
    參與人數:5人
    文章內容:愛,就是惜
    【往事百語第三冊】~星雲大師
    首頁 / 第三類【教科書】 / 往事百語(共5冊) / 往事百語3 /
    216 愛,就是惜
    數十年來,走訪世界各地,常聽人歌頌「愛」的偉大,並且舉出許多西哲的諺語來詮釋「愛」為何物,例如,莎士比亞說:「愛,不是以眼睛去看,而是用心。」雨果說:「愛,是感情的昇華,它有如陽光照耀大地,給萬物一股生長的力量,使其欣欣向榮。」佛洛姆說:「愛,是給予,讓對方能夠成長。」……也有人反問我:「你覺得愛是什麼?」在我看來,愛的真諦,要昇華為慈悲,只有一個字可以代表,那就是「惜」。 

人是有感情的動物,所以千古以來,諸葛亮為漢室鞠躬盡瘁,韓信報答漂母一飯之恩,藺相如、廉頗刎頸之交,梁鴻、孟光相敬如賓的故事,流傳今日,依舊為人們所津津樂道。可見時代思潮或有不同,但忠孝節義發展出愛的情誼,足以穿越時空,鼓盪人心。我也是一個極重感情的人,對於點滴的恩情,總要想盡方法湧泉以報。



    珍惜感情 故能歷久不衰

    

記得二十歲時,我曾經被共產黨關進監牢,正要赴刑場槍斃時,被獄卒放走。四十年後,我重返故里,才知道是學校的一名長工*1四處借貸,冒著生命的危險,偷偷將我贖回。當我在飯桌上聽鄉人說起這個原委,感動得涕泗縱橫,可惜恩人早已往生,無法回報,因此我盡量在物質上酬謝他的家人,以聊表寸心。
四十年前,王如璋女士為我挨家挨戶推銷不下一千份《人生雜誌》及《玉琳國師》,在當年知識不普遍,正信佛教還不發達的時候,可說十分難得。三十年後,為了報答他當年對佛教文化的一片熱心,我將他迎奉到佛光精舍頤養天年。
十多年前,圓福寺因為林慈超居士的因緣,成為佛光山的分院;三年前,他的兒子西原佑一先生在日本籌組東京佛光協會,並且被推舉為首任會長。今年(一九九五)元月,林慈超的先生往生,我特地從台北一路在高速公路上超車,趕到嘉義,主持他的告別式,為的是感念他們一家對佛光山長久以來的感情。
花蓮四維高中校長黃英吉先生在當地推動佛光會不遺餘力,今年六月,我剛完成心臟手術,正在台北修養期間,聽說他的兒子黃文魁先生在佛光山舉行佛化婚禮,立刻抱著弱軀前往主持,為的也是酬謝他對佛教的隆情厚誼。
為我主持心臟開刀手術的張燕醫師曾對我說:「我知道您是一個很好的人,因為常來探病的訪客都是與您認識幾十年的朋友、徒眾。」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已經達到好人的標準,但是對於感情,我確實很珍惜,所以能歷久不衰。



    珍惜人才 給予愛護提拔

    

世間有了「情」,固然增添幾分色彩,然而更需要有才幹之士努力奮起,貢獻所學所能,才能使社會進步,讓更多的人得到庇蔭。基於這份「惜才」的理念,過去我曾經資助藍吉富、張曼濤先生赴日留學,現在我又攬聘龔鵬程先生等青年才俊為我辦學。在我不斷的鼓勵下,沒有傲人學歷的蕭頂順、翁松山,如今已是名聞台灣的建築家、工藝家;苦難畫家李自健、殘疾青年施金輝,更是蜚聲國際的藝術名家。當初之所以認識胡秀卿醫師,並不是希望他為我診療醫病,而是看重他在重大集會時所表現的穩健台風與流利言辭。所以,二十年來,凡是舉辦佛學講座,我都邀請他擔任司儀,如今他除了以精湛的醫術懸壺濟世外,也是佛光會著名的檀講師。我覺得:人生不僅僅只為了拓展自己的才能,更重要的是能珍「惜」人「才」,給予「愛」護提拔,為社會大眾創造更多幸福的因緣。



    因緣好壞 都應善加珍惜



    說起「緣」,世間上每一樣事情,都是互為緣起,相生相成,所以佛教講究緣分的培養,常說要「廣結善緣」,其實善緣固然要廣結,一切的因緣,無論好壞,都應該善加珍惜。能夠隨時「惜緣」,才能談到廣結善緣。回想年少參學時,一些長輩說我沒有出息,我聽了一點也不懊惱,當下立志發願,一定要做一個有出息的人,所以對於他們嚴厲的喝斥批評,我牢記在心,痛下決心改往修來。如今我每次返鄉,必定探視師長,躬自奉禮,感謝他們當年教育之恩。青年時開始弘法,一些同參又議論我沒有大用,我聞後更加發憤圖強,深信以勤補拙,一定可以成為有用之人,後來我興學建寺,禮遇道友,廣納海單,希望藉此聊表感念之心。
有鑑於自己在成長的過程中,遭逢太多人為的排擠阻難,我倍加愛惜點滴善緣。四十年前還相當落魄的時候,孫張清揚女士居然以全套金製餐具為我慶祝三十而立的生日。因這「一餐之緣」,多年來,凡是與他有關的教界事務,我都主動獻議幫忙。前年他在寓中病逝,我也為他南北奔波,料理後事。



    相互惜緣 情誼定能長久



    旅居加拿大的企業家賴維正先生在飛機上讀完拙作《心甘情願》後,買了數百本分贈員工,並且舉行考試,頒發獎品給成績優良者以資勉勵。我聽說此事,心中一直很感動,但始終想不出如何酬謝這分珍貴的「書香因緣」。去年(一九九四)在溫哥華舉行國際佛光會第四屆大會時,獲悉他家剛建佛堂,特地請了一尊莊嚴的玉佛,親自送到他府上,才放下心中長久以來的懸念。「一書之緣」,讓我和賴先生萬里相逢,「一信之緣」、「一面之緣」、「一紙之緣」,卻使我和小朋友成了忘年之交,例如林雅筑從小學時和我通信,如今一轉眼,他已經是婷婷玉立的大學生了;十多年前,還在韓國漢城就讀初級中學的金貞希,在機場向我問訊,此後數度來佛光山,憑著比手畫腳,居然也無礙彼此之間的溝通。王竝小弟弟因在義賣會上得到我一張毛筆字,從此也是魚雁往返。
前些時日,劉醫師為我檢查身體時,語重心長地說道:「我知道出家人對色身不是很注重,但請您想一想有多少人需要您,請為大家保重您的身體。」我聽了以後,心裡十分感動,俗話說:「愛人者,人恆愛之。」我想到世間上,無論是父母親眷、夫妻兒女、兄弟姊妹、朋友同學之間,如果能夠互相「珍惜因緣」,彼此之間的「愛」必定能夠地久天長。

    

瀕死動物 因愛心而存活



    人,不分老少智愚,只要我們肯珍惜因緣,真誠相待,自然會緣緣相繫。回想動物也莫不是如此,假使我們能以慈悲覆護,也會有令人意想不到的結果。多年前,我曾經在寮房的抽屜裡發現一窩剛出生的小鼠,我怕牠們母子受到驚嚇,不但不敢搬動牠們,而且每次看顧牠們以後,還保持抽屜原狀,從此家中衣物居然也沒有被鼠類咬破過。這還不足為奇,最令我津津樂道的是童年時曾經飼養過兩隻羽毛燒光,只剩下上下喙的小雞。記得那時我每天耐心地用杯子裝滿穀類,一口一口餵食,並且常常以愛語安慰牠們。如是過了一年多,小雞居然沒有夭折,後來還能下蛋,真是讓人欣慰極了。此後,我還養過路上撿來的狗兒,被風吹下地面的雛鳥,從樹上掉下來奄奄一息的松鼠,遭主人遺棄的病鴿,結果都能在悉心照料之下日益長大。我常想連一個瀕死的小動物都可以藉著些微的「愛心」存活下來,何況自稱萬物之靈的人類,更應該「珍惜善緣」,發揮生命的光與熱,照亮自己的前程,溫暖周圍的世界。



    忙碌行程 善用瑣碎時間



    小時候,聽到鄰居從學堂回來,高唱著「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我即刻悚然而立,懂得了惜時。少年出家,在經本上看到〈普賢菩薩警眾偈〉云:「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不禁心頭一震,從此引以為誡,更加愛「惜」「時」間,不敢虛度。隨著弘法事業的拓展,我益形忙碌,許多人問我:為什麼要把自己的時間排得這麼緊湊?他們哪裡知道,我恨不得將一個小時當一天來使用,將一天當一年使用,將一期生命視為千生萬劫。古時匡衡的鑿壁取光,江泌的隨月苦讀,我固然望塵莫及,但自認在三度時空的把握上,更能順應環境,做更積極有效的運用。例如:與人相約,我不但守時赴會,不浪費別人的時間,而且能在忙碌的行程中,善用自己瑣碎的時間,很快地完成必須處理的事;遇有會議,我總是將相關單位集中在一地同時會商,一次解決數種問題。我既不趕赴經懺,也不做無謂的應酬交際,而是實事求是,把全副心思集中在人間淨土的建設上。

    

愛惜語言 化暴戾滅三毒



    我除了「惜時」以外,也更「惜力」。五十年來的弘法生涯,我所遭遇到的譏謗阻難何止萬端,但是我不把精力耗費在人我是非上。在默默耕耘中,我另拓天地,反而對佛教的貢獻更大。因此,我興設佛教事業,首重組織規劃,目的在將佛教的資源統籌運用,將佛教的力量動員起來。佛光山之所以能在短短三十年內迅速成長,佛光會之所以能在短短四年中蓬勃發展,都是因為大家「愛惜力量」、「愛惜眾緣」所擁有的輝煌成就。俗語說:「拳頭不隨便揮出,力氣不任意使盡。」唯有「愛惜力量」,養深積厚,才能蓄勢待發,實現理想;唯有「愛惜眾緣」,尊重包容,才能群策群力,共成美事。
隨著時代的進步,在諸多力量之中,語言往往是最為驚人的利器。我曾經有一段「惜言」的體驗。年輕時由於自己不知道惜言,不知造了多少口業,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漸漸體會「沉默是金」的可貴,在實踐約一年時期的「禁語」之後,發現不但自己的心識更加清晰敏銳,就是說出來的話語也不同於前。後來我念佛參禪,曾有數次身心脫落的境界,起座以後,舉目所見,皆是佛的世界;凡有所聞,都是佛的音聲,我從此領略到什麼是真正的語言。隨著弘法愈多,經驗愈豐,我更深深體悟到唯有字句簡潔、言之有物的說辭,才是最成功的講演。所以若要發揮語言的力量,不妨先從「惜語」如金,不說傷人之語、不說無用之事做起,不但要愛惜嘴巴的語言,用慈悲的愛語化導暴戾的氣氛,使社會趨於平和;更要正本清源,愛惜心靈的語言,用智慧的心語消除貪瞋愚痴,使靈台常保明淨。



    心胸豁達 享有三千世界



    從「惜言」再到「惜財」,語言固然沒有絕對的善惡,金錢的本身也無關好壞,所謂「善惡是法,法非善惡」,我覺得「惜財」之道,不在花用多少,而在明智揀擇對象、用途。所以,凡是用在佛法上的布施,我罄其所有;但對於沒有意義的花費,我一錢不捨。數年前,我在日本弘法,將一頓飯錢節省下來,買了兩本書帶回佛光山,放在圖書館裡供大家借閱,自覺樂趣無窮。許多人批評佛光山的建設粗製濫造,沒有精美的畫棟雕梁,其實我何嘗不想學習阿彌陀佛以七寶樓閣、八功德水來攝受大眾,但是為了愛惜十方檀那的淨財,我不得不因陋就簡。我不但愛惜佛教的淨財,更推己及人,經常告誡弟子們愛惜信徒的錢財,儲財於信徒,不可殺雞取卵,徒擾自他。
世間的財寶不一定要「擁有」很多,才算是富貴之人,只要我們能心胸豁達,視萬物為一體,三千大千世界盡為我們所「享有」。過去我在大陸就讀佛學院時,從出坡、挑水、採樵中,不自覺地與山林河川結為良朋好友;後來在台灣開闢佛光山時,又從搬砂運石中,培養與大地泥土之間的深厚感情。在與大自然接觸中,我體會到天地萬物是休戚與共的生命體,所以在暴風雨來襲時,為了怕水土流失過多,我甘冒生命危險,率領弟子多人,以身為牆,阻擋如瀑流般的水勢;多年以來,我規定徒眾不能任意砍伐樹木,好讓穿梭在林野中的飛禽走獸,都能有果實充飢,有枝椏棲身;我不准弟子隨便攀折花草,以使蜂蝶爬蟲都能啜食甘美的雨露,享受芳香的蜜糖;在盛夏的傍晚,我經常在巡山之際澆灌花木,有些人嫌我太過老婆心切,我卻覺得花草樹木不會說話,所以我們更要易地而處,為它著想。我衷心希望無論是道場的住眾也好,來往的過客也罷,大家都能在蘢蔥的山色中,看到如來的清淨法身;在潺潺的溪聲裡,聆聽和雅的法音宣流。



    懂得珍惜 才懂愛的真義



    經云:睒子菩薩走路時,不敢腳力太重,怕踩痛了大地,這是多麼的愛惜大地;說話時,不敢大聲,怕驚醒了眾生,這是多麼的愛惜他人;任何時刻,不敢亂丟東西,怕汙染了山河,這是多麼的重視環保!左溪尊者非尋經典,不敢燃一燈;一襲僧衣,穿四十年,又是多麼的愛惜物力!清夜捫心,對於古德的慈悲懿行,自愧尚且不逮,但是憐惜萬物的一份愛心,則能少分相應。行住坐臥,我總是儘量小心翼翼;每次開關門窗時,都將動作放得既輕且慢,當肢體碰到椅背桌腳時,我會憐惜地為它揉搓撫摸。由於「惜物」如護己身,因此,我用過的東西都特別「長壽」,即使壞了,也是縫縫補補又幾年。俯視腳下,一雙羅漢鞋一穿就是五年,雖說布面縫了又縫,鞋底補了又補,我始終捨不得丟棄;信徒供養的長衫袈裟,不下數十件,我都一一轉送他人,看看眼前替換的那幾件,皆有破損補綴的痕跡,數年來伴著我四處弘法,功不可沒。侍者常說:「該訂製幾件新的吧!」撫拭衣襟,回憶往事,別有一番情趣在心頭,我怎忍棄舊換新呢?
愛誠然是偉大的,但是如果沒有恆長的憐惜心,愛反而是自私,是一種占有,一種汙染,一種罪惡。中國人很有智慧,將「愛」、「惜」兩個字合成一個詞,於是愛就有了落實的方向,愛就有了無限的生命。所以,愛護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就要「惜情」;愛護才華橫溢的人,就要「惜才」;愛護彼此之間的緣分,就要「惜緣」;愛護飛逝的時光,就要「惜時」;愛護自身的力量,就要「惜力」;愛護尊重的言語,就要「惜言」;愛護寶貴的錢財,就要「惜財」;愛護與我們同體共生的萬物,請要「惜物」……甚至我們要愛護得來不易的福報,因此必須「惜福」;愛護十方大眾成就的生命,因此必須「惜命」……能懂得珍惜,才懂得愛!

一九九五年九月 

註釋
*1 為感謝長工陳廣福先生的搭救,大師數十年來資助其子陳水松先生之生活不斷。

    帶領人:*鈺
    記錄
    @困難中開始
    原本預計台灣時間晚上八時開始,因在日本的成員一電車誤點⋯⋯;澳洲的成員三租屋的環境不方便視訊通話,一度打算暫緩讀書會!後來帶領人決定,不管人員如何,晚上八時半準時開始。
    因此無邊界家庭讀書會第一次聚會,真是計劃趕不上變化,困難中開始。

    @爭論中進行
    首先成員二提出:這個讀書會是否是「情緒勒索」勉強大家參加,環境不允許的可能會自責無法參與。而且認為「悟性夠」莫執著在這樣的讀書會。又說金剛經說一 切皆空。
    帶領人:既然一切皆空,為何不讓它空中生妙有呢!
    成員二:那就著相了!不聊天就好像感情很差,不「讀書會」就會不懂,那就著相了⋯⋯!
    後來⋯⋯日本電車誤點的成員一,也有邊行走,邊加入討論!

    @簡單化分享
    帶領人說明文章出處,用星雲大師『愛就是惜』人間音緣歌詞,台語朗讀解說,替代文章共讀。

    結論:
    1、一個月一次暫不改變
    2、成員量力歡喜參與
    3、分享的文字要大些
    4、文章不宜太長
    5、音樂效果不佳需改進

    後記:大師說:被人責怪,不是末日的來臨,而是希望的開始。或許就是帶領人有許多的「不周全」,才會困難中進行;就讓成員們彼此繼續碰撞謀合進行下去。咱們期待下個月8/20(日)再相會。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雲林-無邊界家庭讀書會 更新了大頭照。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大家吉祥
    我們是「無邊界家庭讀書會」
    很開心成為讀書會家族的一份子
    這個月即將開始嘍!歡喜期待進行中⋯⋯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目前尚未有任何活動。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