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首頁
總會長介紹
Back
星雲大師略傳
星雲文集
關於讀書會
Back
認識我們
談讀書會
各類型讀書會
線上填寫表單
Back
讀書會家族網站申請
新讀書會成立暨家族網站申請表
書香義工報名表
聯絡我們
分享園地
Back
好書分享
方案設計
經營秘方
表單下載
閱讀花園
活動資訊
Back
活動訊息
活動花絮
讀書會家族
群組
活動
Videos
Audio
相片
People
Polls
Show results from selected filters below:
Check All
Uncheck All
相片
用戶
相簿
Videos
活動
群組
Search
Sign In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Your password
記住我
登入
我忘記了我的帳戶名稱
我忘記了我的密碼
上傳封面照片...
拖曳照片,控制封面照片的呈現區域
雲林-無邊界家庭讀書會
Registered Users
Timeline
About
Albums
Videos
Audio
Followers
Events
More
Groups
Polls
Introduction
Joined 2 年前
1 Achievement
46 Points
Pinned Items
Recent Activities
南台-自在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5 個月前
雲林-無邊界家庭讀書會
曰期:2025年4月6日
時間:下午14:30-16:30
地點:林內譯站
參加人數:6
帶領人:李*美
文章內容:
「人間與實踐」-星雲大師著
(P74-P81)佛光會員的展望
人為希望而活,生命因發展獲得圓滿,沒有希望的人生將如同行屍走肉,生命也就毫無意義可言。參加佛光會,不僅使生命充滿無窮的希望,更能為前途帶來美好的發展。身為佛光會員有什麼樣的展望?在此我提出八點意見供大家參考︰
(一)為自己留下信仰︰有人說︰「人是信仰的動物。」世間上不管是那一種宗教,那一種學說,都必須建立在信仰上。有了堅定的信仰,就會產生很大的力量,甚至為之赴湯蹈火在所不惜。但是,信仰有好有壞,一般而言,我們可以將信仰分成四種層次,最壞的是信仰邪師異說的「邪信」;其次是「不信」,對於生從何處來,死歸何處去不想探討,人生猶如無根的浮萍,但至少沒有誤入歧途;第三是信得很虔誠,但不知分辨的「迷信」,迷信雖然不好,但是憑著一片純真的心,對於防非止惡也能產生很大的功效;最高尚的信仰應當是信仰實在實有、道德高尚、戒行清淨、正法圓滿、智慧超然,能幫助我們昇華人格,解脫煩惱的「正信」;佛教就是建立在真理、慧解,經得起考驗的正信之上。在經典裡,佛陀很明確地告訴我們一切眾生都有佛性,只要依法而修,都可以成就佛道。佛光會員應當從禮佛、念佛、行佛中,探索內心的寶藏,追尋無限的人生,為自己留下永恆的信仰。
(二)為家庭留下貢獻︰一個人從呱呱墜地起,就在家庭裡度過大半的時光,及至長大嫁娶,又成立另一個家庭,養兒育女。家庭不但延續生命,對於個人身心的成長,國家社稷的安定更是重要。所以,佛教對家庭幸福非常重視,像《善生經》、《玉耶女經》、《大寶積經》、《涅槃經》等佛教經典中,不但教導人們如何實踐家庭倫理,還說明家庭經濟如何運用得法。
佛光會員懷抱建設人間淨土的理想,應當先從自己的家庭做起,為人子女者,對父母恭敬供養;為人妻子者,對丈夫守貞重節;為人丈夫者,對妻子讚美慰苦;為人父母者,對兒女諄諄善誘,不但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更重要的是,應該將佛法的明燈延續下去,代代相傳,為家庭留下長遠的貢獻﹗
(三)為社會留下慈悲︰我們的衣、食、住、行都是由社會各行各業所供給,因此對社會,我們除了以努力工作回饋報答之外,更應配合時代,福國利民,為社會留下我們的慈悲。世界上還有什麼比慈悲更可貴的呢?中國南北朝時代,佛圖澄以慈心化度殘暴的石勒、石虎,蒼生因而得救;北魏曇曜發大悲心設立供應無缺的僧祇戶、僧祇粟,飢民因而免難。今日的社會問題叢生,究其原因,主要在於大家缺乏慈悲的精神;人際之間不能和諧,就是因為大家不能易地而處;勞資之間時有衝突,也是由於上下無法互相體諒……,凡此都需要慈悲的法水來滋潤撫平。
唯有慈悲能化干戈為玉帛,唯有慈悲能轉暴戾為祥和,佛光會員應以古德為師,以無緣大慈的精神布施歡喜,以同體大悲的胸懷濟助苦難,以怨親平等的雅量包容異己,以人我一如的精神關懷萬物,為我們的社會留下可貴的慈悲。
(四)為生命留下歷史︰人生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的生命,我們踏在前人的肩上步步高升,自然也要為後世子孫留下歷史的軌跡!像羅門四哲之一的僧肇雖然英年早逝,但是他的《肇論》流傳至今,仍為研究佛教思想的寶典;幼年時因意外而嚴重殘疾的亨利‧克拉克‧華倫憑著對佛法的堅定信心,博覽群經,著書立說,度人無數,雖然以不惑之齡與世長辭,其嘉言懿行卻足以模範後學;民國時代的太虛大師力圖整理教產、教制,儘管功敗垂成,然而對日後中國佛教的振興卻深具潛移默化的影響;德國高僧三界智長老雖然一生顛沛流離,三度被捕下獄,卻未嘗稍改志節,許多歐美人士在他的感召之下,紛紛學佛向道。可見壽命的長短不在色身的生滅,事業的大小也不在一時的成敗,而在於自己對人群社會留下多少貢獻?我們佛光會員應當效法前賢立德、立功、立言的精神,為不死的生命留下璀璨的歷史﹗
(五)為道場留下功德︰歷代的佛寺道場除了住持佛法,更發揮教育百姓、建設文化、醫療救濟、幫助生產、開發交通、保護生態、利濟行旅、安住軍民、財務運轉等功用,儼然成為大眾法身慧命的第二個家庭,與我們色身肉體寄住的家庭並無二致,所以為道場發心是我們分內之事。
古德說:「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同樣的,「佛教興亡,僧信有責。」唯有四眾弟子共同護持道場,道場才能擴大弘法度眾的功能。如果我們都能藉著我們的口為佛教宣揚讚歎,藉著我們的手腳為寺院道場分擔責任,藉著我們的頭腦為佛教事業貢獻智慧,乃至盡一己之力護法衛僧,以一瓣心香祝禱教運昌隆,佛教還會沒有希望嗎?眾生還會沒有度盡的時候嗎?
護持道場能化導萬千眾生,功德自是不可限量。昔時,須達長者布施黃金助建祇園精舍,不但僧伽得以安住無虞,忉利天上也為他造了一座宮殿;貧窮的難陀女因誠心供養一盞小燈,不但為自他點亮了光明的佛性,百劫後更得以證果成佛,所以佛光會員為使正法永存、佛光普照,應當竭盡心力,為長養慧命的道場留下不朽的功德。
(六)為眾生留下善緣:佛陀在菩提樹下證悟的真理中,最主要的就是緣起法則。緣,是世間上最美妙的事!靠著眾緣和合,無中可以生有;由於善緣加入,壞的因子得以改善。宇宙中一切事物都是相因相成,眾生之間也具有同體共生的關係,人類必須摒棄過去「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弱肉強食」的概念,而改以平等互惠的觀點來看待一切眾生,舉凡有益眾生的事情,大至世界和平、保育運動,小至造橋鋪路、施燈施茶、讚美鼓勵,大家都應該隨心盡力,共襄盛舉。
希望佛光會員都能發平等心、廣大心、最上乘心、無顛倒心,為十方眾生留下得度的善緣。
(七)為未來留下願心:世事無常,明天永遠是不可知的未來,但是堅定的願心可以貫穿時空,萬古長存!像西方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以四十八願逐一成就,東方琉璃淨土是藥師如來以十二大願莊嚴而成,地藏王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願心為淒苦的煉獄帶來希望,觀世音菩薩「倒駕慈航,尋聲救苦」的精神是娑婆暗夜裡的一盞明燈,玄奘大師憑藉「寧往西天一步死,不回東土一步生」的立志,鑑真大師靠著「為大事也,何惜身命」的誓言,忍人所不能忍之苦,行人所不能行之事,不但為佛教開創新的里程碑,更為眾生帶來得度的希望!《勸發菩提心文》中,省庵大師說:「入道要門,發心為首;修行急務,立願為先。願立則眾生可度,心發則佛道堪成。」希望佛光會員能效法古聖先賢恢弘的氣度,為未來的子孫留下崇高的願心!
(八)為世界留下光明:世界上最殊盛的事,莫過於光明普照。清晨的陽光驅走暗夜,溫暖大地,使萬物得以成熟;海邊的燈塔指引方向,照亮前程,使船夫免於恐懼。佛光會員應該向陽光、燈塔學習,在苦難的地方點燃慈悲的明燈,在瞋恨的地方點燃寬恕的明燈,在懷疑的地方點燃信心的明燈,在憂傷的地方點燃喜悅的明燈,在失意的地方點燃希望的明燈,在愚癡的地方點燃般若的明燈,為這個世界留下無限的光明。
人生的價值不在長命富貴,華廈美食,而在奉獻所長、服務大眾;學佛的可貴也不在祈求功名、榮利,而在盡己所能,讓眾生證悟佛性。希望大家都能稟持「推己及人,兼善天下」的精神,為自己留下信仰,為家庭留下貢獻,為社會留下慈悲,為生命留下歷史,為道場留下功德,為眾生留下善緣,為未來留下願心,為世界留下光明,以期自利利他,己達達人。
後記:
@大家先共讀此篇文章,接著一起複頌一次重點。
@誠如成員中*茜師姐所言:讀到就感動!
閱讀星雲大師的文章,在字裡行間,就深深的被大師
高深遠見所感動!
@*鈺:如大師所言,信仰分成四種層次;「邪信」、「不信」、「迷信」、「正信」,佛教就是建立在真理、慧解,經得起考驗的正信之上。很慶幸自己能接觸到正信的「佛光山」「佛光會」。
@*茜:娘家祖傳就供奉著《大寶積經》,母親以【普門品】、舍弟以【金剛經】為定課。將佛法的明燈延續下去,代代相傳,為家庭留下長遠的貢獻﹗
@*美:古代祖師大德都為社會留下慈悲,用慈悲的法水來滋潤撫平眾生。
@*吟:護持道場能化導萬千眾生,功德自是不可限量。昔時,須達長者布施黃金助建祇園精舍,不但僧伽得以安住無虞,忉利天上也為他造了一座宮殿。所以平日為道場發心是我們分內之事。
@*茜:「由於善緣加入,壞的因子得以改善。」學習佛法就像注入善的因緣,讓家庭關係變好了。
@*家:學習菩薩的願心;像西方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以四十八願逐一成就,東方琉璃淨土是藥師如來以十二大願莊嚴而成,地藏王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願心為淒苦的煉獄帶來希望,觀世音菩薩「倒駕慈航,尋聲救苦」的精神,我們也發心發願。
@*昌:希望先從自己的家庭做起,為人子女者,對父母恭敬供養;為人妻子者,對丈夫守貞重節;為人丈夫者,對妻子讚美慰苦;為人父母者,對兒女諄諄善誘,不但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更重要的是,應該將佛法的明燈延續下去,代代相傳,為家庭留下長遠的貢獻﹗學習回本山時看到的很多發心菩薩,數十年如一日的精神,自利利他。
@大家期許有次第的
(一)為自己留下信仰
(二)為家庭留下貢獻
(三)為社會留下慈悲
(四)為生命留下歷史
(五)為道場留下功德
(六)為眾生留下善緣
(七)為未來留下願心
(八)為世界留下光明
1
0
0
0
0
0
南台-自在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雲林-無邊界家庭讀書會
unlocked the badge
Photogenic
Photogenic
Photo uploader. To unlock this badge, you need to upload 30 new photos on the site.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雲林-無邊界家庭讀書會
曰期:2024年11月17曰
地點:LINE會議室
台灣時間晚上8:00
日本時間晚上9:00
參加人數:5人(日本、台灣)
帶領人:*鈺
流程
8:00-8:05暖場(人間音緣欣賞/星雲詩)
8:05-8:20每人朗讀(吟唱)
8:20-9:00聞、思、修、證導讀
9:00-9:15心得分享/人間音緣欣賞
首頁 / 第五類【文叢】 / 221-222詩歌人間(共2冊) / 221詩歌人間1 詩集 / p064 卷一﹝詩﹞ / p066星雲
星雲
夜晚, 我愛天空點點明星, 白天,我愛天空飄飄白雲; 無論什麼夜晚,天空總會出現了星; 無論什麼白天,天空總會飄浮著雲。 星不怕黑暗,雲不怕天陰; 點點的星,能擴大了人生, 片片的雲,能象徵著自由。 花兒雖好,但不能常開; 月兒雖美,但不能常圓。 唯有星呀!則嬌姿常豔,萬古長新; 藍天雖青,但不會長現; 太陽雖暖,但不能自由。 唯有雲呀! 則萬山不能阻隔,任意飄遊。 夜晚,有美麗的星星, 白天,有飄動的白雲。
一九五二年於新竹青草湖作
提問
1、在歌曲欣賞中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綜合記錄:聽到了星星;看到了世間都在變化;看到了晝夜的變化都還是有星雲,永垂不朽跟自由。
2、那一句印象最深刻?
綜合記錄:「月兒雖美,但不能常圓。」;「無論什麼白天,天空總會飄浮著雲。」;「花兒雖好,但不能常開; 月兒雖美,但不能常圓。」;「片片的雲,能象徵著自由。」
3、你對星的看法?
4、你對雲的看法?
5、如果你是星雲你會如何?
6、歌曲中你感受到了什麼?
7、學習到了什麼?
綜合記錄:學習到人生就像浮雲一樣,要看得開。藍天雖青,但不會長現,就像日本櫻花季只有一個禮拜左右,人生巔峰只有一個時期,偶爾要學會放下、看開。/不管陰晴圓缺、花開花謝,都有它的美好。/看到星跟雲都能看到美好,所以我愛天空點點明星,我愛天空飄飄白雲。
後記:在溫馨歡樂氣氛中,欣賞優美的歌聲,進行著讀書會。
用『星雲詩』緬懷星雲大師,感謝您給我們許許多多不同形式的學習。師父啊!感謝您的隨時都在!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岡山-星燈法雲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11 個月前
雲林-無邊界家庭讀書會
曰期:2024年9月22曰
地點:LINE會議室
台灣時間晚上8:00
日本時間晚上9:00
參加人數:5人(日本、台灣)
帶領人:*鈺
流程
8:00-8:10暖場(人間音緣欣賞/西方)
8:10-8:25一起朗讀(吟唱)
8:25-9:00聞、思、修、證導讀
9:00-9:15心得分享/人間音緣欣賞
首頁 / 第三類【教科書】 / 094-103金玉滿堂(共10冊) / 102金玉滿堂9 人間音緣 / p058 第十三課 西方
苦海中,一片茫茫,
人生像一葉小舟,
飄泊在海中央,
聰明的人兒,想一想,
我們的目標在何方?
一刻不能猶豫,一刻不能停留,
趕快持好佛法的羅盤,
搖向那解脫安穩的西方!
娑婆界*1,黑暗無光,
人生像一個盲者,
徘徊在歧路上,
聰明的人兒,想一想,
我們的歸宿在何方?
一刻不能徬徨,
一刻不能妄想,
趕快點亮心靈的燈光,
走向那清淨快樂的西方
【提要】
五十多年前,當時的「宜蘭念佛會」,每到佛七的時候,幾乎萬人空巷,就以這首歌來代替傳統的回向偈。這首歌,除了歌頌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之外,也包含了佛陀四諦的教義,說明娑婆人間的苦諦實相;描寫著眾生迷惘無明的集諦現象;詢問著世間滅苦的真諦;奉行佛陀的教法便能出離苦難。
【聽大師說故事】
母親雖不識字,但在家鄉「道聽塗說」的常識很多,故對文化、教育、經濟、社會等常識很豐富,不管你跟他老人家談什麼話題,他都可以跟你對答,甚至會告訴你他的看法。鄰里間若有糾紛困難,母親常是排難解紛的角色,非常受大家的尊重。
母親的三餐非常簡單,早餐:一點茶,偶爾麵;中餐:一碗豆子粥;晚餐:一碗粥。以小醬瓜、豆腐乳下飯。幾十年來的習慣都如此,即使現在用餐時,加一、二樣菜在桌上,他也很少去碰的。
傍晚,陪著母親巡山,精緻又富創意的花燈,總博得他老人家「不簡單呀!不簡單!」的讚歎聲,尤其在大雄寶殿玉佛陳列的地方,讓她有應接不暇之感。沿途碰到不少信徒、遊客,都跑來跟母親合掌、問好,「老菩薩歡迎您到台灣來!」「老菩薩很榮幸能看到您!」「老菩薩您很了不起,生了一個佛子!」
母親對我說:「是天上的菩薩請你下來度眾生的,你要慈悲地帶領大家到西方極樂世界!」
──摘錄一九九○年二月《星雲日記3》
【註釋】
*1娑婆界:因世界的眾生堪能忍受諸多煩惱而不肯出離,故名「堪忍世界」,或簡稱「忍土」。
【習題】
1.試述歌詞的內容。
2.為什麼西方是一個解脫安穩清淨快樂的地方?
3.你嚮往西方嗎?為什麼?
心得分享
鈺:用這次我們唱的「西方」來跟你們分享。
此次馬來西亞「又見馬六甲」劇場佛光盃合唱大賽總決賽,親身經歷身在其中的感動人心,真的是「有心對我懷念者,可以唱誦「人間音緣」的佛曲;每一首歌曲,傳唱著大師的人間佛教,滿場的感動、滿心的歡喜、每個人都是最佳的佛法傳播者!
娟:真的很了不起,這麼多的國家,這麼多的對伍,都很好聽。我還側拍呢!旋轉的舞台超棒的!
西方歌詞中,「人生像一葉小舟,飄泊在海中央,
聰明的人兒,想一想,我們的目標在何方?」印象最深刻。
祺:娑婆界:因世界的眾生堪能忍受諸多煩惱而不肯出離,故名「堪忍世界」,或簡稱「忍土」。我們都像忍者。印象深刻。
麟:大師的故事:母親的三餐非常簡單,早餐:一點茶,偶爾麵;中餐:一碗豆子粥;晚餐:一碗粥。以小醬瓜、豆腐乳下飯。幾十年來的習慣都如此,即使現在用餐時,加一、二樣菜在桌上,他也很少去碰的。
我食量大都要吃很多,可能3碗飯呢!
俊:「一刻不能徬徨,一刻不能妄想,趕快點亮心靈的燈光,走向那清淨快樂的西方。」印象最深刻。
像燈一樣照亮我們。
附記:由衷感謝有網路上的星雲大師文集、及YouTube上的人間音緣歌曲MV,方便線上分享帶領。佛光人真是幸福!!
期許將來一起到國外佛光道場走走。
1
0
0
0
0
0
岡山-星燈法雲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雲林-無邊界家庭讀書會
曰期:2023年12月17曰
地點:LINE會議室
台灣時間晚上8:15
日本時間晚上9:15
參加人數:5人(日本、台灣)
帶領人:*鈺
流程
8:15-8:25暖場(人間音緣欣賞/給)
8:25-8:30一起朗讀
8:30-9:20聞、思、修、證導讀
9:20-9:30分享/人間音緣欣賞
詞:星雲大師
「懂得給別人的是最富有
貪圖給自己的是最貧窮
給自己容易 給別人很難
但沒有了播種 怎麼會有收成
給 是世上最美好的事
給 是人間和諧的開始
給人一句好話 給人一個微笑
給人一點心意 給人一些美好
不要只是為了沽名釣譽
不要只是為了獲得回報
真正的給予 沒有一點酬勞
給人一句好話 給人一個微笑
給人一點心意 給人一些美好
不要只是為了沽名釣譽
不要只是為了獲得回報
真正的給予 沒有一點酬勞
世間上 給的美德真的不很容易
世間上 給的功德真的不可思議」
若是己所不欲 請莫施於別人 真正的給,是能捨去一切,才能見到朗朗如明月的自性,但世間最可貴的是能捨心,這也是最為難得的,捨得歡喜尤難。孟子云:「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捨生而取義者也。」人生在面對兩難抉擇時,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利害取其輕,要將私的層面看淡,公的領域看重,能捨才能得,發自內心的給予,方能留風骨典範在人間。
「高位莫能捨,捨之世所賢」張良輔佐劉邦取得天下,不居高位,全身而退,因為他捨得,懂得給的價值,造就了史上稱為最有智慧的政治家。給的價值,貴在捨去一切的遮蔽。佛的悲心如同雲雨,普潤眾生,不作揀別;佛的智慧如同太陽,普照有情,不居功德。即出世間的給,真正的「給」,無所著的「給」;無染污的「給」才有價值。
補充閱讀
第一類【經義】 / 016-018佛法真義(共3冊) / 017佛法真義2 / 佛學思想 / p048
給的意義
經典裡提到的「布施」,就是「給」。例如,給人家一些金錢、物質上的救濟,就是財物布施;給人家一些道理的開導,增加他的明理、智慧,就是佛法真理的布施;給人家精神上的安慰,讓他不會感到恐懼,就是無畏懼的布施,這就是「財施、法施、無畏施」三種布施。
我們給人家的服務,給人家的財物,給人家的一些幫忙,究竟這個功德是我的呢?還是他的呢?你不可以有分別心!凡是善舉,彼此都有分,沒有你的、我的分別,有了分別,就有了差距,功德就有限。
不過,「給」要有佛法,要能不自苦、不自惱。我給你,我不苦,我不懊惱、我不懊悔,我不是為了貪圖虛名,不是要求你幫助,只是想到我所有的,要能與大家共享,這就是布施真正的意思。
在佛經裡,舉出很多布施的事例,其意義很特別,比方說「割肉餵鷹,捨身飼虎」,這聽起來太困難了。老鷹、老虎把牠打死不就好了,還要把我的肉割來給老鷹吃;甚至叫我連命都不要,要拿來餵老虎?
不是也有人說「打死一條毒蛇,等於吃三年長齋」嗎?但這隻老鷹、老虎,在一個修行人的眼中,看法不是這樣的。你說老鷹、老虎是危害人類的動物;不過站在老虎、老鷹的立場來看我們,牠也感覺到人類是害蟲,是危害牠們生命的惡人。所以,有了彼此對待的立場,就會離佛法很遠。
佛經裡說:「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你有這樣的想法,不論布施也好、給也好,那是最高的境界;我只為了讓你脫苦,並不是為了自己布施要得到什麼好處,這一種施捨不是很寶貴嗎?
可是有人覺得學佛法太難了,叫人什麼都要給人,自己都不要,甚至還要犧牲自己。其實,「但願眾生得離苦」就好;如果我給他,而我自己卻受了損傷,這是不當的。佛法不都是講自覺覺他、自度度人、自利利他、自他兩利嗎?
當然,這有信仰上的層次不同,假如把經文的句子改成「但願眾生得離苦,也為自己求安樂」,也是可以的,這樣你也沒有罪過啊。假如你說我沒有所求,他離苦就好了,那麼你的信仰、施捨的層次,就又高了一點。如佛經裡譬喻,真理等於虛空,等於河流,所謂「三鳥飛空,空無遠近,跡有遠近;三獸渡河,水無深淺,足有深淺」。
因此,修行的程度不論是有相的、無相的,有住的、無住的,這都好。等於念佛,有人說「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徒然」,這句話也形容得太過分了,即使念佛的心散亂,總比不念要好,沒有說徒然的,一切都有因果,一切善事都會有好報的。大家不要老是把佛法,朝困難的方向去想、從消極上去理解;佛陀所說的法,都是為了示教利喜,都是為了給眾生利益,給大家歡喜的。
提問
1.什麼樣的人最富有?
2.什麼樣的人最貧窮?
3.星雲大師如何形容給?
4.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怎麼給?
5.給要有所求嗎?
6.什麼是「財施、法施、無畏施」三種布施?
7.什麼是「四給」?
8.對今天的內容有什麼感想?或生命故事?
*祺: 給之前先認清,什麼東西都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把東西給需要的人,只是把不屬於自己的東西給別人。不要在意。無所著的「給」。布施不是為了換功德。
*鈺:給的時候要做到三輪體空的布施。等無差別。大師說:在布施時,能體達施者、受者、施物三者當體皆空,而無所執著,因為能超越世間的有漏煩惱,所以稱為出世間布施。又因為此三者有如車輪一般,能輾斷煩惱惑障,所以也稱為「三輪體空」。
*鈺:我總是工作、家裡、道場,每天都很忙!有一天阿公委婉地問我:聽說寺廟龍要捐很多的錢咧。我告訴他:人家有錢的可能出錢就可以⋯咱們較沒錢…..我愛卡認真跑。其實別人行財施,我們行無畏施也很好。如果沒有堅持給出時間,走出去結緣,就不會有今天的善緣好運了。希望大家用給來廣緣善緣。
*娟:「高位莫能捨,捨之世所賢」張良輔佐劉邦取得天下,不居高位,全身而退,因為他捨得,懂得給的價值,造就了史上稱為最有智慧的政治家。跟現在的政治現狀有點像,只是沒有辦法像古人,真的做到。
*麟:我覺得給人一句好話,給人一個微笑,給人一點心意,給人一些美好。很好。
下個月1/21線上見。
附記:由衷感謝有網路上的星雲大師文集、及YouTube上的人間音緣歌曲MV,方便線上分享帶領。佛光人真的很幸福!!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雲林-無邊界家庭讀書會
2023年11月23日晚上
Line讀書會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雲林-無邊界家庭讀書會
曰期:2023年11月24曰
地點:LINE會議室
台灣時間晚上8:00
日本時間晚上9:00
參加人數:6人(日本、台灣)
帶領人:*鈺
流程
8:00-8:05暖場(人間音緣欣賞/心量)
8:05-8:15一起朗讀
8:15-8:50聞、思、修、證導讀
9:00-9:10分享/人間音緣欣賞
首頁 / 第三類【教科書】 / 094-103金玉滿堂(共10冊) / 102金玉滿堂9/人間音緣 / p334 第八一課 心量
心量
江海寬闊,因為不擇細流;
高山聳立,因其不辭土壤;
學識淵博,來自不恥下問;
道德善美,源於不文飾非。
能寬者能容,能容者為有。
心中接納多少,就能擁有多少;
心中包容多大,就能擁有多大。
心中接納多少,就能擁有多少;
心中包容多大,就能擁有多大。
【提要】
語云:「宰相肚裡能撐船!」一個人的事業成就大小,就看你的器量如何。你的器量不顧別人,只顧自己,只能養己;歷史上,成功的帝王君主,並非他有三頭六臂、功力高人,而是他的肚量比人大也!肚量小的人不能容人,人又怎麼會容你呢?所以布袋和尚為人歌頌「大肚能容,容卻人間多少事;笑口常開,笑盡天下古今愁。」
【聽大師說故事】
任何教育方式,都不如自我教育來得好。只是自己鞭策自己的力量有限,常常會受環境或人為因素所影響,所以不得不藉外在的教育,尤其是社會教育來磨鍊。拓展自己的眼界、心量,可從四個角度來著手。
一、思想國際化:一個人的思想若不開拓,做事就會墨守成規,要能讓思緒海闊天空,才能心包太虛。一個人若心裡能容一個家,就能做家長;容一個省,能做省長;容一個國,可以做總統。心量有多大,容納的世界就有多大。佛門的「冤親平等」不外告訴我們,一切的惡人、壞人,都是我們的逆增上緣,都可以成為我們的善知識。
二、生活律儀化:人心易散亂且放逸難收。一個人只要能守住律儀,不管外在環境如何汙染,一定會是一朵淨蓮。想要成功,平常就不知要付出多少辛苦,尤其是青年時期,要受過社會大冶洪爐的磨鍊,才能成器。
三、語言清淨化:有人喻惡口如糞坑,妄語是欺詐,良言一句三冬暖。會講話的人,可以講出法喜來。不要逞一時之快,口無遮攔,或講一些挖苦人的話,這些都是很損陰德的。
四、學習熱烈化:平常課堂上所學就像是牛在吃草,學期末放暑假期間,正好是反芻的時候;平常在吸收,暑假在消化。也可以三、五人自成小組,利用暑假學習典座、寫作、法務、知客,在暑假裡忙起來。學習如同煮東西,中間不可以斷火,否則東西會煮不熟。
──摘錄一九九六年七月《星雲日記42》
【習題】
1.如何培養寬闊的心量?
2.為何說學識淵博者,不恥下問?
3.試舉一則「寬者能容,容者為有」的故事。
記錄
提問
1 、江海為何寬闊?
2、高山為何聳立?
3、學識為何淵博?
4、道德為何善美?
5、什麼因素會影響一個人的事業成就大小?
6、帝王君主因爲什麼而成功?
7、任何教育方式都不如?來得好。
8、拓展自己的眼界、心量,可從那四個角度來著手?
9、誰都是我們的逆增上緣,都可以成為我們的善知識?
10、惡口如?妄語是?良言一句如?
11、如何學習熱烈化?
12、那一段文字讓你印象深刻?
*祺:高山聳立,因其不辭土壤;山為什麼那麼高?⋯⋯⋯(熱烈討論)
*娟:「學習熱烈化」;像*真原本英文不好,自從去了泰國兩個月後就開始會講英文了!我自己不喜歡數學,我就把所有的精神放到其他的科目上面更熱烈學習。
*真:我是三、語言清淨化:對於生活周遭的任何事情要三好說好話做好事存好心,生活周遭的人會有更好的發展跟影響就叫善緣好運。
*麟:「宰相肚裡能撐船!」一個人的事業成就大小,就看你的器量如何。就像文章所說,要有心量。
【習題】
1.如何培養寬闊的心量?
*鈺:就像文章提及的思想國際化、生活律儀化、語言清淨化、學習熱烈化。
*麟:就是要學習失敗乃成功之母,要知道失敗,記取就會學習寬闊的心量。
*真:就是學習笑口常開,才能肚裡撐船。
*祺:道德經講「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所以什麼是寬闊的心量?我們首先要對事物有充分的知識跟了解、同理心,跟對事情要有全然的了解,就像有的人犯錯要知道他為什麼犯錯,才有辦法寬容他。他這個人做的錯誤的決定,如果你足夠了解就知道他為什麼會如此決定;能了解他本身的問題,就能寬容,這就是寬闊的心量。所以要有足夠的了解。就像很多人抱怨老闆,但是就因為他不是老闆,老闆他做的決定跟思考方式是我們沒辦法知道的。
*鈺:很好,這就像文章中的「思想國際化」一個人的思想若不開拓,做事就會墨守成規,要能讓思緒海闊天空,才能心包太虛。「國際化」可以廣義的來思考,不是「很多國家」,就像讓自己學問淵博。又像文章裡面提到的;若心裡能容一個家,就能做家長;容一個省,能做省長;容一個國,可以做總統。心量有多大,容納的世界就有多大。
*娟:最簡單的就是我們要保持開心的心情,讓心裡面的煩惱減少我們才有辦法保持寬闊的心量,不然心靈就沒有辦法容納其他的東西,所以保持天天開心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2.為何說學識淵博者,不恥下問?
*娟:因為學識淵博更會知道它有多少的東西不了解。學識越少,連自己不知道什麼都不知道就沒有辦法問問題。
*真:因為讀越多書的人也會知道學海無涯,會知道更多事情、什麼不知道,所以才會發現自己的不足。讀越多書的人就像飽滿的稻穗他越知道要懂得低頭向別人學習。才會不恥下問。
*祺:其實一個人知道的很多,他最應該知道的是自己就是滄海一粟,他其實很渺小。現在的A I科技它好像什麼都知道,但他並不是學識淵博,他也是人類創造的,對現實世界的了解還是有限,現實有太多沒有辦法解釋的東西。
*麟:因為他會想要學習更多的知識,所以他會去四處詢問他想要的知識。
*鈺:回歸字面上的意義「學識淵博者」當他們提問的時候,常常會被人家質疑,他怎麼什麼都不會?這麼簡單也不知道?有學問的人在問問題,有時候反而會先被恥笑,所以他們必須要放下身段不恥下問。
3.試舉一則「寬者能容,容者為有」的故事。
*麟:我用鍋子來舉例,如果我要煮十人的飯就必須要用大鍋,才能寬者能容,才能煮出十個人要吃的飯容者為有。
*真:心胸寬闊者它可以容納更多人,有更多的朋友,可以容納所有的一切。才可以擁有更多。所以他周遭的才可以更好,所以容者為有。
*娟:就像佛印禪師跟蘇東坡在打坐的故事;蘇東坡說禪師像一堆牛糞,而禪師說他像一尊佛祖。 蘇東坡以為勝過佛印禪師洋洋得意,逢人誇口自己的聰明,讓佛印禪師啞口無語。後來蘇小妹說:「哥哥,人家禪師心中是佛,他看你就是佛,你的心中是牛糞,所以你看到禪師就是牛糞呀!」
所以佛印禪師因爲「寬者能容,容者為有」獲得讚賞。
*祺:這就像是「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的故事,就是說桃樹李樹,他們明明什麼事都沒有做,但是他們的樹下就會像小徑一樣有一條道路,大家都願意接近他,因為他們有甜蜜的果實,讓很多人願意親近。
*俊:「寬者能容」就像一對夫妻吵架,即使老婆不對,但是老公願意寬容跟原諒,家裡就有好的晚餐吃。
*鈺:就分享我們家自己的故事;像*麟,讀了一年國立大一,卻堅持不讀要休學換學校;一般的父母或許會堅決反對,我退一步想,他的人生路要靠自己走,就讓他自己做選擇。還好,一起找到方法換了學校,我也擁有了一個快樂生活且積極學習的兒子。另外剛才在影片裡面看到,星雲大師每年在佛館所舉辦的世界神明聯誼,就是「寬者能容,容者為有」最佳的典範。
感謝大家的踴躍發言討論哦!
下個月12/17線上見。
附記:由衷感謝有網路上的星雲大師文集、及YouTube上的人間音緣歌曲MV,方便線上分享帶領。佛光人真是幸福!!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雲林-無邊界家庭讀書會
曰期:2023年10月22曰(日)
時間:台灣晚上8:00-9:00
地點:LINE會議室
參加人數:5人(日本、台灣)
帶領人:*鈺
流程
8:00-8:05暖場(人間音緣欣賞/幸福是什麼)
8:05-8:15一起朗讀
8:15-8:50聞、思、修、證導讀
8:50-9:00分享/人間音緣欣賞
文章內容:
第三類【教科書】 / 094-103金玉滿堂(共10冊) / 102金玉滿堂9 人間音緣 / p180 第四三課 幸福是什麼
p180 第四三課 幸福是什麼
你若問我,幸福是什麼,
其實嘸是困難的代誌,
幸福是一切知足,一切簡單。
你若問我,幸福是什麼,
其實嘸是困難的代誌,
幸福是做人成功,做事順利。
幸福是什麼,到底是什麼?
幸福是自由自在,和平安寧, 凡事看得開。
幸福是什麼,到底是什麼?
幸福是身體健康, 身苦病痛勿會相纏。
幸福有時在手內,有時沉大海,
有時在心中,有時在夢裡。
到底幸福是什麼?
講破不值錢,
幸福就是觀念轉變彼陣開始。
【提要】 幸福,是人們終其一生的追求,從小到大,勤奮求學、成家立業、力爭上游,莫不是為著幸福在孜孜矻矻、向上攀升。其實,幸福的境界,有多種層次。以上所述,只是第一層的幸福;與外在互動,在人際網絡裡構築幸福的基地,是幸福的第二個層次;向內找尋自己的本來面目,開發自我的慈悲心、歡喜心,在生活的行住坐臥、起心動念裡,歡喜修行,懂得轉念,是幸福的更高層次。而以今生的光華去結福緣、積福德,連結到來世而得福報,當是幸福的最高境界。
【聽大師說故事】 常有人問我,佛光山有一千多名弟子,我如何領導?徒弟在我心目中,我總是抱著「三分師徒,七分道友」的心態跟大家相處。我待人用的是一顆心,所以人人與我接觸都會喜歡我。 年輕人對「老人」總是不太喜歡親近,怕嘮叨、怕代溝,但在我印象中,不曾感覺有人嫌我老或不喜歡我。我的個性,不分年老、年輕、是男、是女,我都能跟他們相處。不僅可以打破年齡界限,且我雲遊到世界各地都很自在、安住,具有「地球人」的性格。 我不容易記得人家的錯誤,就算對方真的很壞,只要有一點好處,其他的壞,我也都忘記了。過去有不少人欺侮我、傷害我,但現在有求於我時,我也會去幫助他,因我沒有仇恨的心。人與人相處,貴在一顆心,我感到大家都不怕我,是我最快樂的事。 我一生最大的幸福是早期跟隨我的弟子,都沒有嫉妒心、比較心,有肚量肯提拔後學。現在徒眾儘管有千人之多,但對常住、對身為師父的我,都不曾有異議,這種印心的感覺,讓我發願來生還要當和尚。 ──摘錄一九九六年五月《星雲日記41》
【習題】
1. 文中提到什麼是「幸福」?
2.你覺得怎樣才算是「幸福」的人生?
3.創造「幸福」的人生,需要具備什麼?
記錄
提問:
1、文中提到的「幸福」有那些?
2、你覺得幸福是什麼?
*麟:我覺得幸福就是吃的飽飽!吃得飽就是幸福!
*娟:我覺得幸福是「講破不值錢,幸福就是觀念轉變彼陣開始。 」
*祺:幸福就是觀念轉變彼陣開始。
3、大家覺得怎樣才算是「幸福」的人生?
*麟:我還是覺得幸福人生就是隨時有得吃,吃得飽就是幸福!
*鈺:那要小心喔,你的幸福可能讓你變得肥胖或者不健康!其實你這就像大師說的,「一切知足,一切簡單。」哦。
*祺:其實幸福是內心的,外在的很多環境跟條件可能十分的艱苦;或者你的身體是病魔纏身,可是當你的心態跟觀念調適的正確,那時候你一樣會有快樂幸福的想法。幸福是可以控制的,就像你第一次去遊樂園跟你第100次去遊樂園外在條件其實是一樣,但對你而言就是不同的感覺。
*鈺:很好,就像你剛剛說的幸福是一種心靈上的層次,例如我不是很富裕,但就是感到幸福。像今天我去參加活動,有位師姐需要一本書,我就帶去送她,結果很難想像的是,她就用背包帶著他家自己種的冬瓜,搭遊覽車從雲林拿到嘉義送給我,當下我就覺得很幸福。
話也印證剛剛大師說的「幸福是一切知足,一切簡單。」
*娟:我覺得身心靈滿足的狀態,這是幸福的人生。
4、創造「幸福」的人生,需要具備什麼?
*麟:我覺得創造「幸福」的人生,需要創造食物!要有食物才能夠吃的開心,吃的開心就會幸福。
*鈺:你就是一直連續下去,就是跑不了食物。也對,民以食為天,像最近的以色列跟巴基斯坦戰爭,就有多少人缺少食物,得不到幸福的家園。
*祺:就是心態要轉變,觀念要轉變。幸福的人生其實不是靠外在條件控制,只要有一顆幸福的心就夠了。佛陀割肉餵鷹的時候一定不會想著他很痛苦吧!
*鈺:幸福就是大師說的「觀念轉變彼陣開始。 」
其實,幸福的境界,有多種層次。以上所述,只是第一層的幸福;與外在互動,在人際網絡裡構築幸福的基地,是幸福的第二個層次;向內找尋自己的本來面目,開發自我的慈悲心、歡喜心,在生活的行住坐臥、起心動念裡,歡喜修行,懂得轉念,是幸福的更高層次。而以今生的光華去結福緣、積福德,連結到來世而得福報,當是幸福的最高境界。
附記:感謝有網路上的星雲大師文集、及YouTube上的人間音緣歌曲MV,方便線上分享帶領。佛光人真是幸福!!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雲林-無邊界家庭讀書會
曰期:2023年9月17曰
地點:LINE會議室
參加人數:3人(日本、台灣)
帶領人:*鈺
流程
8:00-8:05暖場(十修歌)
8:05-8:15一起朗讀
8:15-8:50聞、思、修、證導讀
8:50-9:00分享
文章內容:
第一類【經義】 / 016-018佛法真義(共3冊) / 017佛法真義2 / 佛學思想 / p281 十修歌
十修歌
一般佛教徒,為了求得證悟佛道,有的人參禪,到處打禪七;有的人一心念佛,希望將來往生極樂淨土;有的人熱中聞法,到處聽人講經開示;有的人喜歡法會唱誦,到各個寺院道場參加法會;也有的人勤於朝山,不畏奔波之苦,到處巡禮參訪。 佛教裡種種修行的方法很多,最終的目的就是想要「修行成佛」,但卻很少聽到有人講「修行做人」。實在說,修行首先最為重要的,就是要把人做好,所謂「人成即佛成」,把人做好,還怕佛道不能成就嗎? 而真正的修行,則應該是在日常生活之中,因此佛光山的各個道場,都在提倡〈十修歌〉,也就是: 一修人我不計較;二修彼此不比較; 三修處事有禮貌;四修見人要微笑; 五修吃虧不要緊;六修待人要厚道; 七修心內無煩惱;八修口中多說好; 九修所交皆君子;十修大家成佛道; 若是人人能十修,佛國淨土樂逍遙。 〈十修歌〉相應佛法,以音聲做佛事。因為佛教的梵唄、讚誦,大家都不是很懂得真正的意義,要依之而修並不容易;但是〈十修歌〉很淺顯、白話,與日常生活及人民的知識貼近,容易了解,容易做到。 〈十修歌〉的緣起,是因為我的母親李劉玉英女士,在九十多歲時來到台灣,我怕他在台灣住得無聊,有一天就對他說:「過去當我還是孩童的時候,您叫我們要修行呀,怎麼修呢?」 「我來告訴你們!」於是母親就開始述說起來:一修不受公婆氣、二修不受丈夫纏……在一旁的徒眾聽了,就把它記下來,他們說,這「十修」口訣很有佛法的教化意涵。即使不懂得佛法的人,也能了解其中的意義。所以,我也寫下了自己所體悟的〈十修歌〉。比方說,「一修人我不計較」,我們不要跟人有太多的計較, 就會覺得身心輕安自在。「二修彼此不比較」,平時不要有事沒事就喜歡跟人比較來、比較去,自然就不會生出許多無謂的煩惱。「三修處事有禮貌,四修見人要微笑」,做人要有禮貌,跟人合作共事,要懂得尊重、包容、謙卑、禮讓;見了人要招呼、問候,尤其能夠經常面露微笑的人,自然到處受人歡迎,人家就會接受你。「五修吃虧不要緊」,所謂吃虧就是福,吃虧才有功德,才能進步,才能成長,所以要肯得吃虧,不要總想要到處討便宜,那是貪圖、僥倖、自私的想法。 「六修待人要厚道」,做人厚道,這是中華文化的傳統美德,能夠認識中國傳統文化,可以使人生昇華。「七修心內無煩惱」,這是更重要的修行,提醒你不要有太多的自私、執著、貪瞋、嫉妒、怨恨;再有口中要常常說好話,修讚歎法門,也就是「八修口中多說好」,那麼自然就會有人緣。當然,你若懂得,進一步做到「九修所交皆君子」,那麼就是與諸上善人聚會一處了。「十修大家成佛道」,如果人人都能按照〈十修歌〉來作為個人修行的密行,雖然不能馬上到達西方極樂世界,但是你在當下,就已經成就個人的人間淨土了。 所以,道無古今,悟在當下,你能在唱〈十修歌〉的當下,感受到自己的道德在增長,人格在昇華,內心裡無比的安詳自在嗎?這就是〈十修歌〉所要帶給我們的修行利益,也是古今不異的修行意義。
提問
1、有那十修?
2、十修歌的因緣?
除了分享大師的因緣外,也分享小時候外婆教的「昭安客」童謠。
3、印象最深刻的是?
*祺:印象最深刻的是,姊姊一直唸「不要計較」,確還一直在計較她唸文章的時間長短!
*鈺:所以是;「不要計較」!確計較時間常短!哈!
*祺:六修待人要厚道;所以就不要爭口舌上的輸贏!一修人我不計較;所以就不跟姊姊計較了!
*娟:微笑、多說好。
4、讀完以後在生活中會如何運用?
*娟:我會「心內無煩惱;口中多說好」這就告訴我們說,如果當我們今天沒有煩惱,就什麼都好;就像如果沒有體重的煩惱,就吃什麼都好。讓生活快樂輕鬆自在。當我們沒有煩惱的時候,你有比較多的力量可以帶更多的快樂給別人。
*祺:我就是「好啊!好啊!好啊!」多說好!不要那麼計較啦!
附記:感謝有網路上的星雲大師文集、及YouTube上的十修歌MV,方便線上分享帶領。這也是集體創作所共享!佛光人真是幸福!!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雲林-無邊界家庭讀書會
日期:112年7月17日
時間:台灣時間晚上八點半
參與人數:5人
文章內容:愛,就是惜
【往事百語第三冊】~星雲大師
首頁 / 第三類【教科書】 / 往事百語(共5冊) / 往事百語3 /
216 愛,就是惜
數十年來,走訪世界各地,常聽人歌頌「愛」的偉大,並且舉出許多西哲的諺語來詮釋「愛」為何物,例如,莎士比亞說:「愛,不是以眼睛去看,而是用心。」雨果說:「愛,是感情的昇華,它有如陽光照耀大地,給萬物一股生長的力量,使其欣欣向榮。」佛洛姆說:「愛,是給予,讓對方能夠成長。」……也有人反問我:「你覺得愛是什麼?」在我看來,愛的真諦,要昇華為慈悲,只有一個字可以代表,那就是「惜」。 人是有感情的動物,所以千古以來,諸葛亮為漢室鞠躬盡瘁,韓信報答漂母一飯之恩,藺相如、廉頗刎頸之交,梁鴻、孟光相敬如賓的故事,流傳今日,依舊為人們所津津樂道。可見時代思潮或有不同,但忠孝節義發展出愛的情誼,足以穿越時空,鼓盪人心。我也是一個極重感情的人,對於點滴的恩情,總要想盡方法湧泉以報。
珍惜感情 故能歷久不衰
記得二十歲時,我曾經被共產黨關進監牢,正要赴刑場槍斃時,被獄卒放走。四十年後,我重返故里,才知道是學校的一名長工*1四處借貸,冒著生命的危險,偷偷將我贖回。當我在飯桌上聽鄉人說起這個原委,感動得涕泗縱橫,可惜恩人早已往生,無法回報,因此我盡量在物質上酬謝他的家人,以聊表寸心。 四十年前,王如璋女士為我挨家挨戶推銷不下一千份《人生雜誌》及《玉琳國師》,在當年知識不普遍,正信佛教還不發達的時候,可說十分難得。三十年後,為了報答他當年對佛教文化的一片熱心,我將他迎奉到佛光精舍頤養天年。 十多年前,圓福寺因為林慈超居士的因緣,成為佛光山的分院;三年前,他的兒子西原佑一先生在日本籌組東京佛光協會,並且被推舉為首任會長。今年(一九九五)元月,林慈超的先生往生,我特地從台北一路在高速公路上超車,趕到嘉義,主持他的告別式,為的是感念他們一家對佛光山長久以來的感情。 花蓮四維高中校長黃英吉先生在當地推動佛光會不遺餘力,今年六月,我剛完成心臟手術,正在台北修養期間,聽說他的兒子黃文魁先生在佛光山舉行佛化婚禮,立刻抱著弱軀前往主持,為的也是酬謝他對佛教的隆情厚誼。 為我主持心臟開刀手術的張燕醫師曾對我說:「我知道您是一個很好的人,因為常來探病的訪客都是與您認識幾十年的朋友、徒眾。」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已經達到好人的標準,但是對於感情,我確實很珍惜,所以能歷久不衰。
珍惜人才 給予愛護提拔
世間有了「情」,固然增添幾分色彩,然而更需要有才幹之士努力奮起,貢獻所學所能,才能使社會進步,讓更多的人得到庇蔭。基於這份「惜才」的理念,過去我曾經資助藍吉富、張曼濤先生赴日留學,現在我又攬聘龔鵬程先生等青年才俊為我辦學。在我不斷的鼓勵下,沒有傲人學歷的蕭頂順、翁松山,如今已是名聞台灣的建築家、工藝家;苦難畫家李自健、殘疾青年施金輝,更是蜚聲國際的藝術名家。當初之所以認識胡秀卿醫師,並不是希望他為我診療醫病,而是看重他在重大集會時所表現的穩健台風與流利言辭。所以,二十年來,凡是舉辦佛學講座,我都邀請他擔任司儀,如今他除了以精湛的醫術懸壺濟世外,也是佛光會著名的檀講師。我覺得:人生不僅僅只為了拓展自己的才能,更重要的是能珍「惜」人「才」,給予「愛」護提拔,為社會大眾創造更多幸福的因緣。
因緣好壞 都應善加珍惜
說起「緣」,世間上每一樣事情,都是互為緣起,相生相成,所以佛教講究緣分的培養,常說要「廣結善緣」,其實善緣固然要廣結,一切的因緣,無論好壞,都應該善加珍惜。能夠隨時「惜緣」,才能談到廣結善緣。回想年少參學時,一些長輩說我沒有出息,我聽了一點也不懊惱,當下立志發願,一定要做一個有出息的人,所以對於他們嚴厲的喝斥批評,我牢記在心,痛下決心改往修來。如今我每次返鄉,必定探視師長,躬自奉禮,感謝他們當年教育之恩。青年時開始弘法,一些同參又議論我沒有大用,我聞後更加發憤圖強,深信以勤補拙,一定可以成為有用之人,後來我興學建寺,禮遇道友,廣納海單,希望藉此聊表感念之心。 有鑑於自己在成長的過程中,遭逢太多人為的排擠阻難,我倍加愛惜點滴善緣。四十年前還相當落魄的時候,孫張清揚女士居然以全套金製餐具為我慶祝三十而立的生日。因這「一餐之緣」,多年來,凡是與他有關的教界事務,我都主動獻議幫忙。前年他在寓中病逝,我也為他南北奔波,料理後事。
相互惜緣 情誼定能長久
旅居加拿大的企業家賴維正先生在飛機上讀完拙作《心甘情願》後,買了數百本分贈員工,並且舉行考試,頒發獎品給成績優良者以資勉勵。我聽說此事,心中一直很感動,但始終想不出如何酬謝這分珍貴的「書香因緣」。去年(一九九四)在溫哥華舉行國際佛光會第四屆大會時,獲悉他家剛建佛堂,特地請了一尊莊嚴的玉佛,親自送到他府上,才放下心中長久以來的懸念。「一書之緣」,讓我和賴先生萬里相逢,「一信之緣」、「一面之緣」、「一紙之緣」,卻使我和小朋友成了忘年之交,例如林雅筑從小學時和我通信,如今一轉眼,他已經是婷婷玉立的大學生了;十多年前,還在韓國漢城就讀初級中學的金貞希,在機場向我問訊,此後數度來佛光山,憑著比手畫腳,居然也無礙彼此之間的溝通。王竝小弟弟因在義賣會上得到我一張毛筆字,從此也是魚雁往返。 前些時日,劉醫師為我檢查身體時,語重心長地說道:「我知道出家人對色身不是很注重,但請您想一想有多少人需要您,請為大家保重您的身體。」我聽了以後,心裡十分感動,俗話說:「愛人者,人恆愛之。」我想到世間上,無論是父母親眷、夫妻兒女、兄弟姊妹、朋友同學之間,如果能夠互相「珍惜因緣」,彼此之間的「愛」必定能夠地久天長。
瀕死動物 因愛心而存活
人,不分老少智愚,只要我們肯珍惜因緣,真誠相待,自然會緣緣相繫。回想動物也莫不是如此,假使我們能以慈悲覆護,也會有令人意想不到的結果。多年前,我曾經在寮房的抽屜裡發現一窩剛出生的小鼠,我怕牠們母子受到驚嚇,不但不敢搬動牠們,而且每次看顧牠們以後,還保持抽屜原狀,從此家中衣物居然也沒有被鼠類咬破過。這還不足為奇,最令我津津樂道的是童年時曾經飼養過兩隻羽毛燒光,只剩下上下喙的小雞。記得那時我每天耐心地用杯子裝滿穀類,一口一口餵食,並且常常以愛語安慰牠們。如是過了一年多,小雞居然沒有夭折,後來還能下蛋,真是讓人欣慰極了。此後,我還養過路上撿來的狗兒,被風吹下地面的雛鳥,從樹上掉下來奄奄一息的松鼠,遭主人遺棄的病鴿,結果都能在悉心照料之下日益長大。我常想連一個瀕死的小動物都可以藉著些微的「愛心」存活下來,何況自稱萬物之靈的人類,更應該「珍惜善緣」,發揮生命的光與熱,照亮自己的前程,溫暖周圍的世界。
忙碌行程 善用瑣碎時間
小時候,聽到鄰居從學堂回來,高唱著「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我即刻悚然而立,懂得了惜時。少年出家,在經本上看到〈普賢菩薩警眾偈〉云:「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不禁心頭一震,從此引以為誡,更加愛「惜」「時」間,不敢虛度。隨著弘法事業的拓展,我益形忙碌,許多人問我:為什麼要把自己的時間排得這麼緊湊?他們哪裡知道,我恨不得將一個小時當一天來使用,將一天當一年使用,將一期生命視為千生萬劫。古時匡衡的鑿壁取光,江泌的隨月苦讀,我固然望塵莫及,但自認在三度時空的把握上,更能順應環境,做更積極有效的運用。例如:與人相約,我不但守時赴會,不浪費別人的時間,而且能在忙碌的行程中,善用自己瑣碎的時間,很快地完成必須處理的事;遇有會議,我總是將相關單位集中在一地同時會商,一次解決數種問題。我既不趕赴經懺,也不做無謂的應酬交際,而是實事求是,把全副心思集中在人間淨土的建設上。
愛惜語言 化暴戾滅三毒
我除了「惜時」以外,也更「惜力」。五十年來的弘法生涯,我所遭遇到的譏謗阻難何止萬端,但是我不把精力耗費在人我是非上。在默默耕耘中,我另拓天地,反而對佛教的貢獻更大。因此,我興設佛教事業,首重組織規劃,目的在將佛教的資源統籌運用,將佛教的力量動員起來。佛光山之所以能在短短三十年內迅速成長,佛光會之所以能在短短四年中蓬勃發展,都是因為大家「愛惜力量」、「愛惜眾緣」所擁有的輝煌成就。俗語說:「拳頭不隨便揮出,力氣不任意使盡。」唯有「愛惜力量」,養深積厚,才能蓄勢待發,實現理想;唯有「愛惜眾緣」,尊重包容,才能群策群力,共成美事。 隨著時代的進步,在諸多力量之中,語言往往是最為驚人的利器。我曾經有一段「惜言」的體驗。年輕時由於自己不知道惜言,不知造了多少口業,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漸漸體會「沉默是金」的可貴,在實踐約一年時期的「禁語」之後,發現不但自己的心識更加清晰敏銳,就是說出來的話語也不同於前。後來我念佛參禪,曾有數次身心脫落的境界,起座以後,舉目所見,皆是佛的世界;凡有所聞,都是佛的音聲,我從此領略到什麼是真正的語言。隨著弘法愈多,經驗愈豐,我更深深體悟到唯有字句簡潔、言之有物的說辭,才是最成功的講演。所以若要發揮語言的力量,不妨先從「惜語」如金,不說傷人之語、不說無用之事做起,不但要愛惜嘴巴的語言,用慈悲的愛語化導暴戾的氣氛,使社會趨於平和;更要正本清源,愛惜心靈的語言,用智慧的心語消除貪瞋愚痴,使靈台常保明淨。
心胸豁達 享有三千世界
從「惜言」再到「惜財」,語言固然沒有絕對的善惡,金錢的本身也無關好壞,所謂「善惡是法,法非善惡」,我覺得「惜財」之道,不在花用多少,而在明智揀擇對象、用途。所以,凡是用在佛法上的布施,我罄其所有;但對於沒有意義的花費,我一錢不捨。數年前,我在日本弘法,將一頓飯錢節省下來,買了兩本書帶回佛光山,放在圖書館裡供大家借閱,自覺樂趣無窮。許多人批評佛光山的建設粗製濫造,沒有精美的畫棟雕梁,其實我何嘗不想學習阿彌陀佛以七寶樓閣、八功德水來攝受大眾,但是為了愛惜十方檀那的淨財,我不得不因陋就簡。我不但愛惜佛教的淨財,更推己及人,經常告誡弟子們愛惜信徒的錢財,儲財於信徒,不可殺雞取卵,徒擾自他。 世間的財寶不一定要「擁有」很多,才算是富貴之人,只要我們能心胸豁達,視萬物為一體,三千大千世界盡為我們所「享有」。過去我在大陸就讀佛學院時,從出坡、挑水、採樵中,不自覺地與山林河川結為良朋好友;後來在台灣開闢佛光山時,又從搬砂運石中,培養與大地泥土之間的深厚感情。在與大自然接觸中,我體會到天地萬物是休戚與共的生命體,所以在暴風雨來襲時,為了怕水土流失過多,我甘冒生命危險,率領弟子多人,以身為牆,阻擋如瀑流般的水勢;多年以來,我規定徒眾不能任意砍伐樹木,好讓穿梭在林野中的飛禽走獸,都能有果實充飢,有枝椏棲身;我不准弟子隨便攀折花草,以使蜂蝶爬蟲都能啜食甘美的雨露,享受芳香的蜜糖;在盛夏的傍晚,我經常在巡山之際澆灌花木,有些人嫌我太過老婆心切,我卻覺得花草樹木不會說話,所以我們更要易地而處,為它著想。我衷心希望無論是道場的住眾也好,來往的過客也罷,大家都能在蘢蔥的山色中,看到如來的清淨法身;在潺潺的溪聲裡,聆聽和雅的法音宣流。
懂得珍惜 才懂愛的真義
經云:睒子菩薩走路時,不敢腳力太重,怕踩痛了大地,這是多麼的愛惜大地;說話時,不敢大聲,怕驚醒了眾生,這是多麼的愛惜他人;任何時刻,不敢亂丟東西,怕汙染了山河,這是多麼的重視環保!左溪尊者非尋經典,不敢燃一燈;一襲僧衣,穿四十年,又是多麼的愛惜物力!清夜捫心,對於古德的慈悲懿行,自愧尚且不逮,但是憐惜萬物的一份愛心,則能少分相應。行住坐臥,我總是儘量小心翼翼;每次開關門窗時,都將動作放得既輕且慢,當肢體碰到椅背桌腳時,我會憐惜地為它揉搓撫摸。由於「惜物」如護己身,因此,我用過的東西都特別「長壽」,即使壞了,也是縫縫補補又幾年。俯視腳下,一雙羅漢鞋一穿就是五年,雖說布面縫了又縫,鞋底補了又補,我始終捨不得丟棄;信徒供養的長衫袈裟,不下數十件,我都一一轉送他人,看看眼前替換的那幾件,皆有破損補綴的痕跡,數年來伴著我四處弘法,功不可沒。侍者常說:「該訂製幾件新的吧!」撫拭衣襟,回憶往事,別有一番情趣在心頭,我怎忍棄舊換新呢? 愛誠然是偉大的,但是如果沒有恆長的憐惜心,愛反而是自私,是一種占有,一種汙染,一種罪惡。中國人很有智慧,將「愛」、「惜」兩個字合成一個詞,於是愛就有了落實的方向,愛就有了無限的生命。所以,愛護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就要「惜情」;愛護才華橫溢的人,就要「惜才」;愛護彼此之間的緣分,就要「惜緣」;愛護飛逝的時光,就要「惜時」;愛護自身的力量,就要「惜力」;愛護尊重的言語,就要「惜言」;愛護寶貴的錢財,就要「惜財」;愛護與我們同體共生的萬物,請要「惜物」……甚至我們要愛護得來不易的福報,因此必須「惜福」;愛護十方大眾成就的生命,因此必須「惜命」……能懂得珍惜,才懂得愛! 一九九五年九月 註釋 *1 為感謝長工陳廣福先生的搭救,大師數十年來資助其子陳水松先生之生活不斷。
帶領人:*鈺
記錄
@困難中開始
原本預計台灣時間晚上八時開始,因在日本的成員一電車誤點⋯⋯;澳洲的成員三租屋的環境不方便視訊通話,一度打算暫緩讀書會!後來帶領人決定,不管人員如何,晚上八時半準時開始。
因此無邊界家庭讀書會第一次聚會,真是計劃趕不上變化,困難中開始。
@爭論中進行
首先成員二提出:這個讀書會是否是「情緒勒索」勉強大家參加,環境不允許的可能會自責無法參與。而且認為「悟性夠」莫執著在這樣的讀書會。又說金剛經說一 切皆空。
帶領人:既然一切皆空,為何不讓它空中生妙有呢!
成員二:那就著相了!不聊天就好像感情很差,不「讀書會」就會不懂,那就著相了⋯⋯!
後來⋯⋯日本電車誤點的成員一,也有邊行走,邊加入討論!
@簡單化分享
帶領人說明文章出處,用星雲大師『愛就是惜』人間音緣歌詞,台語朗讀解說,替代文章共讀。
結論:
1、一個月一次暫不改變
2、成員量力歡喜參與
3、分享的文字要大些
4、文章不宜太長
5、音樂效果不佳需改進
後記:大師說:被人責怪,不是末日的來臨,而是希望的開始。或許就是帶領人有許多的「不周全」,才會困難中進行;就讓成員們彼此繼續碰撞謀合進行下去。咱們期待下個月8/20(日)再相會。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目前尚未有任何活動。
You need to login to read the rest of the stream items.
登入
or
現在註冊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
最新文章
2024年人間佛教讀書會初階/精進培訓暨認證帶領人聯誼座談
2025 閱讀研討會報名狀況查詢
2024生活有書香《全民閱讀博覽會》
2025生活有書香《全民閱讀博覽會》
2025 閱讀研討會《星雲大師全集導讀》
2025生活有書香《全民閱讀博覽會》
讀書會家族最新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