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南台-閱茶趣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1 星期前
    《佛光教科書》第1冊〈佛法僧三寶〉第三課:佛身 /作者:星雲大師
    人生哲學讀書會 / 記錄:蔡淑瓊,游朝江
    攝影:蔡淑瓊
    參加人員: 本會參與名單游朝江,林綉勤,蕭富,陳淑枝,江曾辛妹,蔡淑瓊, 周桂梅,胡健愛,張秀英,施美貴,游惠真,吳天賜,戴碧珠,彭忠賢,劉秀蓮等人。
    帶領人:游朝江
    地點:ZOOM 線上教室/各自家中
    時間:2023年3月17日19.30至21.30

    第三課:佛身

    佛陀的身相,常使弟子深感懊悔未能親睹佛陀真身。然而,真正的法身如虛空一般,無處不在,隨時與眾生同在。法身即佛陀證悟的法性,佛陀說:「見緣起即見法,見法即見佛。」透過理解緣起法的空性,便能直接見到佛陀的真身。

    游督導以莊嚴的《清淨法身佛》歌引領眾人,讓每一個人似乎都能感受到佛陀的存在。在覺悟的聖者眼中,宇宙萬象皆是佛陀的真身,法界無處不是諸法的自性。佛陀能在三千國土教化眾生,不僅存在於娑婆世界,更包括三千國土,其中每一個小世界都包含著須彌山、四大洲、七重海等元素。

    報身是佛陀通過修習六度萬行、積集福德智慧而得的佛果色身,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經過九十一大劫修行而成。每一尊佛都擁有莊嚴的相貌,如《讚佛偈》中描述的阿彌陀佛身金色,光明無比,眼目澄清四大海。

    應身又稱應化身,是佛陀為了救度眾生,以大悲心隨處隨類化現的身相。觀世音菩薩為了渡眾生,化現三十二身,展現應化示現之身。身是聚集的意思,聚集法而成身,法身是理法的聚集,報身是智法的聚集,應身是功德法的聚集。

    雖然佛陀真身是清淨無為的法身,具足一切功德智慧,然為慈悲化益眾生,示現報身與應身。《密跡經》指出,雖然有法身、報身、應身的區分,但三身是一而不二的,因為報身、應身是從法身所現起,離了法身則不存在。

    浴佛節是佛陀誕辰紀念日,台灣於1999年正式將其納入國定紀念日,日期為農曆4月8日。雖非浴佛節,但透過讀書會唱誦浴佛偈,提醒每個人時刻保持身心清淨。秀英師姐則向阿彌陀佛祈願,在夢中見到佛陀的金身,並能進入西方極樂世界淨土。

    透過這堂課,我們深入了解佛陀的三身,包括法身、報身和應身,以及佛陀真身的清淨無為本質。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能透過浴佛節的紀念,保持身心清淨,並向佛陀祈願慈悲加被,以實踐佛陀的教化與慈悲精神。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