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南台-閱茶趣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1 星期前
    《佛光教科書》第1冊〈佛法僧三寶〉第四課:佛 德/作者:星雲大師
    人生哲學讀書會 / 記錄:蔡淑瓊,游朝江
    攝影:蔡淑瓊、游朝江
    參加人員: 游朝江,林綉勤,蕭富,陳淑枝,許麗卿,江曾辛妹,蔡淑瓊,周桂梅,張秀英,施美貴,游惠真,吳天賜,游孟潔,范秀玉,劉秀蓮,林錦霞,謝庚翰:等人。
    帶領人:游朝江
    地點:ZOOM 線上教室/各自家中
    時間:2023年4月14日19.30至21.30

    第四課:佛德
    讀後心得:

    佛陀三覺成就,擁有十力、四無所畏、三念住、大悲、十八不共法等功德,這完滿的德行被稱為佛德。

    十力包括處非處智力、業異熟智力、禪定解脫三昧淨垢分別智力、根上下智力、種種勝解智力、種種界智力、遍趣行智力、宿命智力、生死智力、漏盡智力。

    佛陀擁有四種臨眾無畏的信心,分別是一切智無畏、漏盡無畏、說障法無畏、說盡苦道無畏。

    大悲是佛陀攝化眾生的慈悲心情,常保持正念正知的「三念住」。眾生對法有熱心聞法者,佛不生喜心;不敬信佛法者,佛不生憂心;信與不信佛法者,佛既不生喜心,也不生憂心。

    此外,佛陀還具備「三德」即智德、斷德、恩德,以及「四無礙解」。他運用四種無礙智解辯才,包括法無礙解、義無礙解、詞無礙解、辯無礙解。

    佛陀對眾生如慈母對待愛子,眾生應時常感念佛德,念報佛恩。報恩有「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的理念,其中父母恩有多種表達方式,如誦唸《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迴向父母,陪母親用餐,或觀想帶父母禮佛三拜求生淨土。

    平日修行累積的福德是未來因緣,佛陀本身就擁有豐富的佛德。會長和佛光人也有所修的福德,而佛是人修成,每個人都有成佛的潛力。會長分享在活動中的感動,並強調大家的參與是共同的功德。

    有的修行者雖然少參與活動,但在家唸佛、迴向世界和平,種樹木淨化空氣、種花草美化環境,也是一種功德。

    最後,讀書會結尾時唱起快樂之道,以簡單易學、好記的方式分享法喜充滿的音樂。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