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岡山-法宣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1 星期前
    好自在讀書會
    4月22日pm 7:00-8:00
    方式:ZOOM 線上
    出席人員:劉智惠,葉秀菊,劉芝蘭,葉淑美,吳智惠,蕭月娥,林玉蘭,林祺鴻
    帶領人:劉智惠

    範圍: 成就的秘訣 ── 金剛經

    導讀:
    PART 1 經題
    第一章 成就:波羅蜜
    第二章 秘訣:般若
    第三章 金剛:斷除一切煩惱
    PART 2 要旨
    第四章 無相布施:無限功德
    第五章 無我度生:無上的慈悲
    第六章 無住生活:真正的自在
    第七章 無得而修:真實的獲得

    第三章 金剛:斷除一切煩惱
    PART 1 金剛就是般若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諸法皆空
    放下、超越、無所住
    PART 2 真空才能妙有
    無住生心

    3-0從一個故事說起……
    念佛婆婆到地獄去
    僅存的一粒果實,原來是有一次婆婆到佛寺參拜時,遇到大雷雨,雷打中了他眼前的杉樹,那一剎那,婆婆心無雜念,心無所住,只有這一刻所念出的「南無阿彌陀佛」,在往生之後成為果實,讓婆婆免受地獄之苦。
    念經拜佛,若是有口無心,念再多也是枉然。對於我們的人生是沒有幫助的。要從聽聞佛法而思、修、證,而得悟,重新認識我們的心就是般若,就是金剛,是很有力量的、充滿無限潛能的,如同金剛一般堅利,真實不虛,有正見,就能見到真理。

    3-1-0金剛就是般若
    人往往有無數雜念,猶如大千世界數不盡的微塵,佛陀了解眾生的心性和習氣,因此用金剛堅利的劍戟,斷除我們心頭常在纏縛的雜念妄想,令我們直指本心,不再著迷眩惑於世間的色相。
    《金剛經》正是佛陀說妙法,不斷粉碎我們內外的妄想和無明;佛陀取最堅最利的「金剛」(金剛石,也就是鑽石)為比喻,讓眾生明白,我們本來就具有金剛般若之寶,能夠斷除一切煩惱、無明,成就自性中的法身慧命。
    金剛就是我們的般若自性、般若禪心。諸佛時時度化我們心內的眾生,般若的妙用,能令眾生時時成就自性諸佛,般若就是每個人本具的無限潛能。

    3-1-1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在《金剛經》中,佛陀舉三千大千世界,乃微塵所和合而成的例子,來說明微塵是假法,所以微塵和合而成的世界,亦無自性,是假因緣。佛陀所說的般若波羅蜜,是為了令眾生迷途知返,離苦得樂,因而先立假名,隨應眾生機緣方便說法;世間一切名相,都是為了方便指涉和溝通,我們應無所住,一旦執著在這些名相上,就陷入了迷障。
    萬物皆依因緣假合而存在,是以名相皆假,身心感受皆假。參禪的人講「明心見性」,就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是「直指本心」;本心,就是《楞嚴經》所說的「常住真心,性淨明體」。常住真心,就是明心,就是沒有塵垢;性淨明體,就是般若、如來藏性,就是見到清淨的光明。

    龐蘊說給自己聽……
    人人本具的佛性,箇中體會,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又怎能與人說?

    實相佛性真不是言語能說的,但不假借文字音聲的方便,眾生難以由迷知返。所以,佛陀藉著「金剛」的譬喻,接連「般若」的妙法,法喻並用,法喻一體,來斷除如塵埃覆蓋眾生心眼的一切煩惱,直指本心,得度「波羅蜜」,所以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3-1-2諸法皆空
    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
    「法」,就是「軌生物解」,是指能軌範人倫,令人產生對一定事物理解的根據。它可以代表一切的名詞,甚至於心裡想的觀念、思想,有形、無形的,都可藉由它表達。例如:花、房子、桌子等。
    有一首偈語說:「法相非法相,開拳復成掌,浮雲散碧空,萬里天一樣。」若說拳頭是「法」,這個「法」卻「無定法」,因為拳頭張開是手掌。一切法是好是壞,是善是惡,也沒有一定標準。再以拳頭來說,打人一拳,拳頭看是壞東西;但假若以拳頭替人搥背,會感到好舒服,成為好東西。
    法無定法,法是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真正般若的法,不思善、不思惡,是超越善惡的真理。
    法無定法,法是不可取、不可說的,形諸文字和言語,不過是佛陀和觀世音菩薩為了救濟度生的方便說法。例如佛陀以「般若」、「波羅蜜」、「金剛」等等說法,是為了令眾生得悟,於現世自在生活。

    3-1-3放下、超越、無所住
    真正的自由是什麼?要先檢查我們這顆心猿意馬的心。面對無常的情感,能隨緣、不自苦、不惱人嗎?面對人我的是非,能心平氣和、隨緣起滅嗎?面對名韁利索,能超越安然嗎?面對生離死別,能否正念分明?
    只要能管理自己的心,就能自在地無住生活,就能夠做一個正觀、真正自由的人。
    金碧峰禪師:若人欲拿金碧峰,除非鐵鍊鎖虛空;虛空若能鎖得住,再來拿我金碧峰。
    人人心中都有放捨不下的「玉缽」,「玉缽」可以是財富、名位、愛情、權力等等,若不願粉碎執綑心念的玉缽,我們如何能夠無住生活?不管哪一種執著,心有所住,不識慧命,都令我們無法了悟生命真實的輕重緩急,唯有放下、超脫所執,才能自在。

    3-2-0真空才能妙有
    南隱禪師倒茶:「你就像這只杯子一樣,裡面裝滿你自己的知見,你要先把你心裡的執著空掉,吾宗的禪水,才有辦法流向你的心中呀!」
    世俗常說「放空自己」、「讓自己歸零」。佛法的「真空」,不是對著空氣發呆,消極放棄,而是「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所謂「無相」,並非要離開了我、人、眾生、壽者才沒有相,而是不執著在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上面,就是所謂的「在相離相」。
    真空不礙妙有,真空才能妙有。
    空,是很難明白,很難把握的真理。
    《金剛經》所說的真空含攝了「有」和「無」,就是「因緣」的意思。人和人之間的「因緣」既是相遇,也是分離;樓建、樓塌都含攝在「空」裡。
    「有」和「無」,同在一個圓上,起點,也是終點。因此,空,是宇宙本體,是人生的根本,是「有」和「無」同在。
    《金剛經》點撥了我們「依空安住」,無住「因緣」的生滅,生活在「真空」的「妙有」裡,無住才能自在。

    3-2-1無住生心在般若的空性中,我們擁有三千大千世界,我們每一個人,實在一點也不孤單,一點也不貧窮啊!
    情緣和物質總有生滅,人生真正的富裕是內在、精神上的充實,這是無法用錢財購買的,也無法令別人替我們修行,須靠自己悟得佛法和般若空理,在生活的實踐當中印證。
    堅實的金剛心,是般若空性,是菩提本心。
    發菩提心,實踐於現世人間,即應:無相布施,無我度生,無住生活,無得而修。
    這是整部《金剛經》的要旨。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