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鳳山-世醒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1 年前
    113.7.4遙
    逍遙讀書會紀錄
    (一)時間:7月4日(週四)3:30-4:30
    (二)地點:普門寺五樓智慧教室
    (三)本次範圍複習第2、3章:
    1.題庫:第二章 秘訣:般若(書p.54-85)
    (1)是非題-第10-18題(題庫p.1-2).
    (2)單選題-第5-9題(題庫p.6-7).
    (3)複選題-第5題(題庫p.13).
    (4)精選提要題-第29-48題(題庫p.5-8).
    2.題庫:第三章 金剛:斷除一切煩惱(書p.86-105)
    (1)是非題-第19-25題(題庫p.2-3).
    (2)單選題-第10-13題(題庫p.8).
    (3)複選題-第6題(題庫p.14).
    (4)精選提要題-第49-57題(題庫p.8-9).

    (三)出席者:葉麗琴、徐百合、陳秀珍、陳雪貞、鍾志奇、陳素珍、邱秀娥、洪美沙
    等8人.
    (四)帶領人兼記錄:洪美沙

    一、第二、三章重點複習:
    (一) 第二章什麼是般若
    1.《五燈會元》裡的公案──拈花微笑,說明禪宗的傳承,根源於靈山會上佛陀傳法給摩訶迦葉。透過「以心印心」、「心心相印」,而不是透過語言文字的辯解詮釋,直入本心。
    2.南宗禪以《金剛經》,北宗禪則以《楞伽經》印心。
    3.「般若」
    (1)是向自己的內心探求、開發,超越一切知識和智慧,故佛法上,「般若」保留了梵文的音譯而不作意譯。
    (2)是三世諸佛之母,直指本心,穿透文字障、知識障、無明障等種種世間煩惱憂苦,直接通達諸佛的大智慧,並於現世實用,即是成就的祕訣。
    (3)是正見、正覺。「般若」是知道一切法依因緣而起、虛假而有。
    (4)是了解「緣起性空」,「真空」才能「妙有」的空不滯空、有不住有。
    (5)是佛教與生活無法分開,離開生活就沒有「般若」,也就無法了解「空」。
    (6)是我們自己內心本具的,是我們成就的願力,和實踐的執行力。
    4.正見、因緣、空、般若等四者,都是「無為法」,所謂「三鳥飛空,跡有遠近,空無遠近;三獸渡河,跡有深淺,水無深淺」,這比喻在說:證悟雖有深淺,但般若真性沒有深淺,也不應住深淺,不要落入斷滅見。
    5.佛陀的層次,是證悟了自性般若之後,了知本體與現象不二。沒有世間法與出世間法的界限,也泯除了一切人我世相的痕跡,因緣自來自去,不來不去,不住色相,一切自然和合圓滿。
    6.「悟」,不能只是一時短暫的「了悟」,要能夠在現實的「實踐」中「體會」,於「現世實用」,才能體悟「生活禪」──生活便是禪,才能逐漸地度煩惱、苦厄,得自在菩提。
    7.《金剛經》,是為了在生活行佛、在現世實用;成就的祕訣,就在我們能否以「般若智」、「金剛心」活出生命的大自在。

    (二)第三章 金剛:斷除一切煩惱
    1.參禪學道,若不明自心,就像人在井裡,還在叫渴一樣。眼見耳聞,何處不是路頭?若識得路頭(因之開悟),便是大解脫路。
    2.要從聽聞佛法而思、修、證,而得悟,重新認識我們的心就是般若,就是金剛,是很有力量的、充滿無限潛能的。
    3.般若的妙用,能令眾生時時成就自性諸佛,般若是每個人本具的無限潛能。是能夠斷除一切煩惱、無明,成就自性中的法身慧命。
    4.世間萬物皆依因緣假合而存在本是虛幻,是以一切名相皆假,身心感受皆假非常在;名相都是為了方便指涉和溝通,我們應無所住,一旦執著在這些名相上,就陷入了迷障。
    5.參禪的人講「明心見性」,就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是「直指本心」;本心,就是《楞嚴經》所說的「常住真心,性淨明體」。
    6.若說拳頭是「法」,這個「法」卻「無定法」,一切法是好是壞,是善是惡,也沒有一定標準。如拳頭打人一拳,拳頭看是壞東西;但若以拳頭替人搥背,會感到好舒服,成為好東西。所以說,法無定法,法是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真正般若的法,不思善、不思惡,是超越善惡的真理。
    7.只要能管理自己的心,就能自在地無住生活,就能夠做一個正觀、真正自由的人。
    8.不管哪一種執著,心有所住,不識慧命,都令我們無法了悟生命真實的輕重緩急,唯有放下、超脫所執,才能自在。
    9.《金剛經》講空,說明世間沒有不變、常住性的東西,沒有不依因緣獨立存在的東西,有就是無,無也是有。含攝了「有」和「無」的「真空」,其實就是「因緣」的意思。
    10.空,是宇宙本體,是人生的根本,是「有」和「無」同在。
    11.整部《金剛經》的要旨:發菩提心,實踐於現世人間,即應:無相布施,無我度生,無住生活,無得而修。

    (三)感想:
    複習題庫,大家覺得一次比一次更清楚金剛經的要旨:要發菩提心,實踐於現世人間,即應:無相布施,無我度生,無住生活,無得而修。同時對佛學會考考題較有心得。

    二、下次讀書會
    (一)時間:113年7月15日(週一)1:30-2:30
    (二)地點:普門寺五樓光明教室
    (三)本次範圍複習第4章:(*請先試做,加深記憶) 。
    1.題庫:第四章 無相布施:無限功德(書p.106-145)
    1.是非題-第26-32題(題庫p.3).
    2.單選題-第14-17題(題庫p.8-9).
    3.複選題-第7-11題(題庫p.14-15).
    4.精選提要題-第58-73題(題庫p.9-11).

    2.共讀:成就的祕訣 第三章 無住生心(p.103-125)
    (四)帶領人兼記錄:洪美沙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