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曰期:2024年10月27日(日)
    時間:上午9:00-11:00
    地點:林內公園後山
    參加人數:4人
    帶領人:李*美

    文章內容:
    人間佛教小叢書(227)P9-13頁

    * 第二類【人間佛教論叢】027人間佛教的戒定慧/p134第二章人間佛教的定學/p182 三、定的妙用—不隨境轉,自我提升
    * 禪,是真正的快樂
    禪是個神妙的東西,一旦發揮功用,則活潑自然,在生活中洞徹明白,不在物質上牽掛,人間到處充滿生命力,更可以扭轉現代人生活的錯亂。所以,禪能轉迷為悟,轉邪為正,轉小為大,轉苦為樂。

    現代人的生活,普遍以追求感官的刺激為快樂,其實禪者閉起眼睛來觀照禪心,那才是快樂的泉源。例如佛陀的堂弟跋提王子,出家後和兩個同參道友在山林裡參禪打坐。有一天,不知不覺中,三個人異口同聲的喊出:「快樂啊!快樂啊!」

    佛陀聽到了,就問:「你們剛才一直叫『快樂啊!快樂啊!』什麼事讓你們這麼快樂呢?」

    跋提比丘說:「佛陀啊!想當初,我住在高牆深院的王宮裡,每天吃的是珍饈美味,穿的是綾羅錦緞,多少衛兵日夜保護著我,但是我仍然感到恐懼,好像有人要行刺我,每天都在不安的情緒裡生活。現在出家了,參禪了,吃的東西雖然素簡,卻甘美飽腹;住的地方雖然是林間樹下,卻覺得好安全,好自在,所以忍不住歡喜得叫了出來。」

    跋提比丘體會的就是禪定中的快樂,定中所享受的不是五欲六塵帶來的感官之樂;禪者入定後所獲得的禪悅法喜,不會受時空遷流而變化。因此,禪定之樂不像現實人生裡,有人以為愛情最快樂,但是愛情像花朵一樣,雖然美麗芬芳,卻不能長久;愛情像柿子、鳳梨一樣,雖然也有那麼一點甜味,但是甜味裡有酸、有苦,也有澀!愛情好像是南北極一樣,有時候情欲熾燃熱如火,熱得我們頭昏腦脹,不能自已;有時候愛恨交織冷如冰,讓人覺得人生沒有意思。

    也有人說:世間不一定要有愛情,金錢一樣使人快樂。但是金錢並非萬能,金錢可以買一切山珍海味,卻買不到健康的食欲;金錢可以買到高級化妝品、漂亮流行的服飾,卻買不到優雅的氣質;金錢可以買名貴的床舖,卻買不到安心的睡眠;金錢可以買千萬本書籍,卻不能買到智慧;金錢可以堆砌權勢,卻得不到眾人的敬重。尤其,世間的財富乃「五家」所共有,所謂「榮華總是三更夢,富貴還同九月霜」,因此愛情、金錢,甚至名位、權勢,都不能長久,也不是快樂的泉源;真正的快樂,就是生活裡有禪味。

    禪,是一種藝術生活,更是一種圓融的生命。禪,是每一個人自然天成的本來面目;禪,是平等的、普遍的,是亙古今而不變的自家寶藏。禪,並非要人人都能成佛,主要的是要我們開悟!

    開悟就是「明心見性」,就是「認識自己」。一般人在日常生活裡,常為人我是非、好壞有無、苦樂榮辱而動心,甚至為別人的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動作而起念動心,這都是不能認識自己;因為不能認識自己,因此不能自由、自在、自主的生活。

    後記:睽違許久的戶外讀書會,在「蟬鳴鳥叫聲中進行」,讓大家都能輕鬆的隨文而觀。期許儘管活動繁忙,還是要閱讀充電。
    *預計下次讀書會時再重新編組。
    下次讀書會日期:11月10日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