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台北-書香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4 個月前
    雙和第五分會-圓融讀書會
    日 期:2024年11月30日(六)
    時 間:16:00-16:40
    地 點:永和學舍-十樓齋堂

    參加者:24名
    彭遠彩 陳美瑜 張麗敏 羅完妹 陳麗茄 劉勳束 印春鴻 賴秀菊 黃碧霞 陳碧霜 楊仲懷 王阿美 許淑華 黃瓊瑱 戴鳳玲 葛翠鳳 張潔萍 戴錦春 盧春美 袁藝萍 邱惠文 陳妙蘭 凃宛廷 詹月梅
    帶領人/紀錄:彭遠彩、陳美瑜

    帶領人/紀錄:彭遠彩、陳美瑜
    主題:法華經的思想內容
    一,活動目標
    1. 讓學習者了解:無上妙義的真諦
    2.讓會員們學習:蓮花出淤泥而不染
    3.讓會員們體會: 人生生活之意義
    4. 讓會員們了解: 人人都有成佛的希望

    二、圓融讀書會會歌,引起會員學習的興趣且複習[在變老的路上善待自己]
    笛子演奏+歌唱
    三、共同閱讀;分享;歸納與啟發
    四、練習樂曲 :曲名[ 我來人間一趟]

    法華經的思想內容
    《法華經》,即《妙法蓮華經》,是佛教大乘經典之一,其思想內容深遠而豐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核心觀念:

    一乘思想:主張所有佛法最終都會引導修行者成佛,這稱為“一乘”,即佛道唯一無二。

    開權顯實:認為佛陀根據眾生的根性不同,暫時說出不同的教義(權教),而《法華經》則揭示了最高的真實教義(實教)。

    十如是:這是佛教對現象界的一種描述,即從十個方面來觀察和理解事物的真實性。

    久遠實成:主張釋迦牟尼佛早已成佛,只是為了救度眾生,才示現於印度的涅槃。

    濟度一切眾生:強調大慈大悲,普渡眾生,人人皆有成佛的潛能。

    《法華經》全篇充滿了對智慧與慈悲的讚美,並教導信徒修行的道路和最終的目標——成佛

    會員分享:
    陳碧霜: 生活中,我們凡夫的心念,就像風中蠟燭,搖擺不安,或許一天生活中,天堂地獄來回無數次,到道場參加活動或聽經聞法,生起清靜的心,這一刻,就是佛心

    許淑華: 道場中或聽經聞法時,那一刻的清靜心,讓我們體會到佛心的平靜與智慧。
    這種經歷讓人感受到內心的寧靜,並幫助我們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保持這種心境不僅有助於我們自我修行,也能更慈悲地對待他人,從而體現佛教中普度眾生的理念。蓮花有十個蕊,象徵十法界,蓮花有十個蕊,象徵十法界
    蓮花象徵純潔與清淨,其十個蕊代表十法界,這是一個深具象徵意義的比喻。十法界包括四聖六凡,即:
    佛界:完全的覺悟和慈悲。
    菩薩界:追求智慧和慈悲,幫助眾生。
    緣覺界:獨自修行達到覺悟。
    聲聞界:聽聞佛法而修行達到覺悟。
    天界:享有高度的福報與快樂。
    阿修羅界:充滿爭鬥但仍具有善根。
    人界:人的世界,既有苦樂交織的生活。
    畜生界:動物的世界,受本能驅使。
    餓鬼界:飢渴難耐,滿足慾望困難。
    地獄界:極度痛苦的世界。
    這些法界從佛界的最高境界,到地獄界的最苦境地,代表了眾生不同的心性與境遇。蓮花從污泥中生長卻不染污,正如修行人在現實生活的煩惱與障礙中追求清淨與覺悟。

    彭老師: 有時候,只需片刻的清靜,就能帶給我們無限的力量和智慧。這種瞬間的體悟,或許正是我們修行路上的寶貴經驗。你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會感受到這種清靜心呢?

    陳美瑜: 分享的經歷充滿了智慧和啟發。在多樣的分會活動中,你不僅經歷了忙碌的滋養,也在文化教育和慈善弘揚中找到智慧的提升。這種過程中的慚愧自省和身口意的清淨,是非常寶貴的體驗。
    在這些活動中,接觸到了許多不同的人和事,有更多的機會自我反思和提升自己的內在修為。這樣的成長過程,不僅是對自己的一種豐富,更是一種對他人慈悲的體現。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