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岡山-星燈法雲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8 個月前
    松二歡喜讀書會

    日期 :12/25(三)
    時間 :10:00 AM
    地點:線上
    學員:陳華芬,洪惠鶯,許惠娟,施為貴,陳麗娟,陳月娥,張汶珠

    文章:《星雲大師全集》第一類【經義】
    <佛法真義>第2冊
    p.70「發心的次第」
    p.128「不忘初心」

    發心的次第
    省庵大師在〈勸發菩提心文〉裡面,開宗明義,第一句話就說:「入道要門,發心為首;修行要務,立願居先。」所以信仰佛教的人,對發心有了認知、認同,就會去實踐。
    發心就是說,我信仰佛教,我在佛門裡發心,透過服務奉獻、成就大眾,就能達到目標,獲得成果。
    「發心」也有不同的層次與次第。有發增上心、發出離心、發菩提心。
    發增上心,就是你要修行入道,要發心布施、發心持戒、發心慈悲、發心服務⋯所謂發心必須要身體力行,好比發心苦行,發心修持禮拜,發心救苦救難等等。
    出世的發心,就是發出離心,遠離名利、遠離愛染、遠離權勢、遠離欲樂;希望在空無之中,修行辦道。
    什麼是菩提心呢?就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心。發菩提心,就能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業。菩提心主要是以人為尊,所謂「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能夠犧牲奉獻的人,才是菩薩,才是發菩提心的人,也才是真正的佛弟子。
    今日的佛弟子發心的程度,假如也有一個認定的次第,讓大家按部就班的,從發增上生心,到發出離心,到發菩提心,這樣一步一步的從人到佛,這也就是人間佛教所提倡的,以菩提心為本,以菩薩道為行,這就是人間佛教的主旨。

    不忘初心
    是《華嚴經》裡的一句經文,對我們很重要。就是不可以忘記自己最初的一個念頭,最初的一個善心,最初的一個發心。所以,能「不忘初心」,一個人就有力量,就有恆心,就能從頭到尾有始有終,全始全終的人必定能成功。「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初心易得,始終難守」,希望大家發心做事、立志做人,能一本初心,就會得到很大的受用。

    華芬師姐回饋分享:
    不忘初心
    初學佛時發心勇猛精進但隨著時間久了慢慢消磨期許自己不忘初心未來在佛道上更加努力將佛法實現應用於日常生活中。

    Bibi督導回饋分享:
    發心的次第. 不忘初心
    拜讀兩篇文章要點、皆以實踐為要!從人到佛有次第的以菩提心為本,以菩薩道為行,是人間佛教的主旨。人在世俗,忙忙碌碌的一天過一天,等⋯何時才恍然大悟?生死在呼吸間。面對新的一年,告訴自己要斤斤計較時間管理、精進行菩薩道!
    汶珠回饋分享:
    發心立願是學佛的根本,發心去做事則什麽事都能成;而立願就是想要完成自己所訂定的目標的決心。學佛如果不能發心立願那一切都是空談。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